长春市2020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市2020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遐观逍遥趋之若骛钟鸣鼎食皇天厚土
B . 遨翔陨落陆海潘江东榆已逝舸舰弥津
C . 惮烦嘉宾食不果腹结草衔环倚马可待
D . 祚薄希冀良晨美景盛筵难在唉声叹气
2.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一种,自然界人类的弟兄。
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这种天然的联系,当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
看到流逝的江水,会想到时光的;看到再生的小草,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在寂静的山林里,会平息烦躁的心情;面对,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单是一个秋天,():它的,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序;它的成熟,会令人感到喜悦和满足;它的萧瑟,会让人觉得寂寞和悲伤。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俯拾皆是溘然长逝满城风雨悄然而至
B . 比比皆是一去不返暴风骤雨悄然而至
C . 俯拾皆是一去不返满城风雨悄无声息
D . 比比皆是溘然长逝暴风骤雨悄无声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人接触自然时,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的原因,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这种天然的联系。
B . 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这种天然的联系,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
C . 由于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人与自然之间存在某种天然的联系。
D . 当人在接触自然的时候,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这种天然的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就会带给人们许多不同的感受
B . 人们许多不同感受就接踵而至
C . 就会带给人们一模一样的感受
D . 就会带来飘飘欲仙般不同感受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2012年5月30日发生的冰心、吴文藻墓碑的涂碑事件系其嫡孙吴山所为,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大家纷纷指责吴山的破坏行为。
B .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项目。
C . 防止考生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D . 2012年1月11日,伊朗核科学家罗尚遇袭身亡,伊朗高度怀疑恐怖分子利用了从联合国机构获取的情报,包括安理会制裁清单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与该国核科学家约谈的信息,确定下手目标并实施行动。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11分)
4. (10分) (2020高一下·潍坊期末) 学校高一“《红楼梦》研究会”拟组织以“人物性格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为主题的《红楼梦》读书会,请你任选《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围绕读书会的主题写一段发言稿。
要求:观点明确;人物生活环境概述准确;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分析准确;表达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5. (1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时代的书写方式,纸笔书写已不再是主流,电脑输入越来越普及。
“笔”是输入法,“墨”分RGB(红绿蓝色彩模式),“纸”有doc、txt,行楷草隶篆的转换也不过是鼠标轻轻一点。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保持纸笔书写的习惯。
对于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6. (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带一路很多国家处在全球最为严重的争端地带。
其中中东中亚段国家都不是单一民族或单一教派的伊斯兰国家,而是多民族多教派的国家。
从古丝绸之路的地理分布看,沿线各个国家虽有自身的文明传统,但是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
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路国家都是非西方文明国家,这些国家都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
由于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所以它需要一个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意识形态支撑,这里的包容性和普遍性指政治和文化多极化并尊重历史和传统。
一带一路文明圈不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和宗教出发,不鼓励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
一带一路文明圈只有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才会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才不会发生文明的冲突,从而保证一带一路的安全畅通。
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文化的建设,造就一个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规划和贸易大道规划相适应的文化共同体。
在这个文明圈肉,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部落的认同感、凝聚力、自尊心和创造力,整合丝绸之路文明圈内的无限资源,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
未来由中国这样一个以多元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文明圈应该是文化交融共生的,即既保持文化差异,又能在文化多样性中和谐相处。
在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中,中国要自觉防止搞新殖民主义文化,避免引发新的文明冲突。
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是伊斯兰文明带。
中国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敌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识形态,避免重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伊斯兰世界文明冲突的覆辙。
中国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跟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近似或共性文化圈的探索,挖掘和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让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近似的共生的或共性的文化创造性地进行大融通,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
做一带一路的文化项目,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接地气,不能只依教科书和媒体所给的角度来看世界,要学习站在当地人的立场来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
中国媒体在宣传报道一带一路时,需要一个谦卑的态度。
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然而我们需要学习古人法显、玄奘的精神,怀着谦卑的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不是盲目的自信自大。
一带一路上的很多国家,历史上多次被其他民族征服和同化,近代被西方国家殖民或半殖民。
这些国家对外来民族在经济上文化上的突然涌入很敏感。
因此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中,我们一定要让当地人看到一带一路不是来征服的,不是来殖民的,而是伟大的丝绸之路精神的复兴。
(节选自李希光《建设一带一路上的文化强国》,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一带一路“文明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既然古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有自身的文明传统,那么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就
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
B . 一带一路文明圈里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路国家,都是非西方文明的国家,这些国家都更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
C . 由于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所以此文明圈需要一个政治文化上多极化的尊重历史和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支撑。
D . 一带一路文明圈既不从单一意识形态和宗教出发,又不鼓励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强调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中国造就一个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规划和贸易大道规划相适应的文化共同体,就可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
B . 在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中中国要自觉防止搞新殖民主义文化而引发新的文明冲突,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敌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识形态。
C . 做一带一路的文化项目时政策制定者要学习站在当地人的立场上来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中国媒体在宣传报道的时要有一个谦卑的态度。
D . 一带一路上很多国家对外来民族经济文化的突然涌入很敏感,因此在文化传播中我们一定要让当地人看到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精神的复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带一路很多国家处在全球最为严重的争端地带,其中中东中亚段国家发生争端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国家为多民族的多教派的国家。
B . 未来一带一路文明圈由以多元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中国主导,文化交融共生应表现为既保持文化差异又能在文化多样性中和谐相处。
C . 中国用平等包容态度挖掘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就能与之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
D .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现在我们要宣传古人法显与玄奘怀着谦卑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的做法。
7.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黄昏无下落
鲍尔吉·原野
是谁在人脸上镀上一层黄金?
人在慷慨的金色里变为红铜的勇士,破旧的衣裳连皱褶都像雕塑的手笔;人的脸棱角分明,不求肃穆,肃穆自来,这是在黄昏。
小时候,我无意中目睹到了黄昏。
感受到那离奇的光从红里变出诡异的蓝。
红里怎么会生出蓝呢?它们是两个色系。
玫瑰红诞生其间,橘红诞生其间,旋生旋灭。
这是怎么啦?西方的天空发生了什么?我结结巴巴地问大人,那里发生了什么?大人瞟一眼,只说两个字:黄昏。
自那时起,我得知世上还有这两个字——黄昏,并知道这两个字里有忧伤。
我盼着观黄昏,黄昏却不常有。
多云天气或阴天,黄昏就没了下落。
我站在我家屋顶看黄昏。
西方的天际在柳树之上烂成一锅粥,云彩被夕阳绞碎,红云有如在烈火中逃窜的野兽,却逃不出西天的大火。
太阳以如此大的排场谢幕,它用炽热的姿态告诉人它要落山了。
人习以为常,不过瞟一眼,名之“黄昏”。
而我心里隐隐有戚焉。
假如太阳不再升起,全世界的人会在痛哭流涕中凝视黄昏,每日变成每夜,电不够用,煤更不够用,满街小偷。
黄昏里,屋顶一株青草在夕照里妖娆,想不到生于屋顶的草会这么漂亮,红瓦衬出草的青翠,晚霞又给高挑落下的叶子抹上一层柔情的红。
草摇曳,像在瓦上跳舞。
原来当一株草也挺好,如果能生在屋顶的话,是一位在夕阳里跳舞的新娘。
地上的草叶金红,鹅卵金红,土里土气的酸菜缸金红,黄昏了。
我在牧区看到的黄昏惊心动魄。
广大的地平线仿佛泼油烧起了火,烈火战车在天际穿行,在落日的光芒里,山峰变秃变矮。
天空盛不下的金光全都倾泻在草地,一直流淌到脚下,黄牛红了,黑白花牛也红了,它们扭颈观看夕阳。
天和地如此辽阔,我久久说不出话来,坐在草地上看黄昏,直到星星像纽扣一样别在白茫茫泛蓝的天际。
那时,我很想跟别人吹嘘我是一个看过牧区黄昏的人,但这事好像不值得吹嘘。
什么事值得吹嘘?我觉得看过牧区的黄昏比有钱更值得吹嘘。
那么大的场景,那么丰富的色彩,最后竟什么都没了,卸车都卸不了这么快。
黄昏终于在夜晚来临之前昏了过去。
“我曾经见过最美丽的黄昏”,这么说话太像傻子了。
但真正的傻子是见不到黄昏的人。
在这个大城市,我已经二十六年没见过黄昏,西边的楼房永远是居然之家的楼房和广告牌,它代替了黄昏。
城市的夜没经过黄昏的过渡
直接来到街道,像一个虚假的夜,路灯先于星星亮起来,电视机代替了天上的月亮。
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我失去的仅仅是黄昏,原来还有那么多东西。
我一直觉得自己身上缺了一些东西,原以为是缺钱、缺车,后来知道我心里缺了天空对人的抚爱,因为许多年没见到黄昏。
(选自《美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第一段以发问领起下文对黄昏夕阳的描述,言简意赅,独立成段,引发读者思考。
B . 作者对黄昏的情感由开始的好奇到忧伤,再到自豪直到最后的反思,逐层深入,每层的感受都与对黄昏夕阳的描写相结合。
C . 文中最后一段两个“傻子”含义区别明显:前者指自己对黄昏的痴迷,后者指对人间之美漠视的人,作者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
D . 题目“黄昏无下落”寓意深刻,告诉我们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容易消逝,而人们却无视它的存在,体现了全文忧伤的感情基调。
(2)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3)“黄昏”一词在文中有着丰富内涵,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8. (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庆传
(明)王世贞
余征君,讳庆。
王父希犹为南昌之定安人,生橘泉公禄,博学工诗,尤善岐黄业。
壮而念定安狭瘠,不足以展,乃西游湘汉,之固始,所至以其业起病者,而固始士大夫尤贤之,遂家焉。
娶于氏,生征君。
征君①甫七岁,而有大人志,诸公属以偶对,辄应若响。
叹曰:“是儿,国器也。
”以是橘泉公益重。
弱冠补弟子员。
中州属文以气胜,而征君独传于理,其词藻足发之,屡试学使者辄冠其曹偶,而至大试,则数奇,凡四试皆北。
又试为戊午,其文已中鹄矣,至署榜而有轧者,两罢之。
征君不为阻,又再试为甲子,司理②长矣,从征君试而独得魁选。
征君既稍自愉快,已而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顾汗血,立享千金,乃不如骥之子,而奈何逐逐盐车于太行之崎岖乎?”乃谢不赴有司试,而考筑河之湄,凿池、编篱、浇花、荣竹木,日召亲知文酒会,
甚适也。
征君既为诸生祭酒,束贽请益者众。
予里人秦生被诬,杖且死,犹坐系不得出,征君脱骖马赎之出,而医药之,得不死。
他日,之别墅,遇有夫妇哭甚哀,问知其有巨室逋,且鬻妇以偿也,趋诣巨室,自为券以代而解。
征君所行德甚众,然不以自名。
其受人德,则缕缕热中不亟报不止也。
事橘泉公无违色。
既以考终,柴毁骨立。
每念不能终养公,泪交下于颐。
少能诗,晚而渐入唐格。
能文,能书,旁晓星历之技。
盖都邑既欲以公应辟书不果,则以应岁荐,甫治装而病卒矣,年仅五十七。
赞曰:余所睹博士师弟之荐征君牍,抑何其详至委曲也。
汝南故善“月旦评”③ ,今犹有古之遗也。
夫以其文俳故不志,志大都云司理之治晋陵。
余以是传之。
(选自《固始县志》,有删改)
【注】①征君:不接受征聘做官的人。
②司理:官职名,此指余庆之子。
③月旦评:指评价人物。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辄应若响响:回声
B . 则数奇数奇:多次写出奇文
C . 浇花、荣竹木荣:使……繁茂
D . 抑何其详至委曲委曲:事情的底细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岐黄:岐伯与黄帝的合称,医家奉以为祖,后因以“岐黄”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B . 中鹄:指射中靶子,引申为准确,喻及第。
在文中指参加科举考试文章被选中。
C . 祭酒:一指官名:一指古代飨客先推选尊长者举酒祭地,后因称尊长者。
文中指官名。
D . 赞:是纪传体史书中篇末评论性的文字,例如《汉书》《后汉书》中的“赞曰”。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文中人物间的关系看,希犹生橘泉公,橘泉公生余征君,因此文章第一段中的“王父”应解释为“祖父”的意思。
B . 在某次科举考试中,余征君的儿子跟他一起参加考试并得了第一名,之后他就放弃了以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的念头。
C . 为了排遣科考不利带来的失落和无奈,余征君天天召集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饮酒赋诗,日子过得非常闲适。
D . 余征君年少时就有才名,人们视之为“国器”但他多次落榜,后来应“岁荐”时,因生病去世而终于没能成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至以其业起病者,而固始士大夫尤贤之,遂家焉。
②问知其有巨室通,且鬻妇以偿也,趋诣巨室,自为券以代而解。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 (10分) (2019高三下·南开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江上阻风雨
(唐)岑参①
气昏雨已过,突兀山复出。
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
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
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
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
江上阻风
(清)宋琬②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①此诗大约是大历二年(767年)六月岑参从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为风雨所阻时所作的。
②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
被诬陷下狱三年。
清康熙十一年(1672)冤情得以昭雪,
年近花甲的宋琬被起用,授与四川按察使。
本诗即写于赴任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宋琬的《江上阻风》首句“无聊”直接点明此时的心情,“倚舵楼”是他此时心理的真实写照。
B . 岑参的《江上阻风雨》,前两句点题,江上风雨欲来,舟泊岸边,诗人滞留。
C . 宋琬诗写瞿塘峡山势险要,诗人西望,长路漫漫,不见尽头!一语双关表面写瞿塘峡的险要景观,实际是指仕途虽经历坎坷,终峰回路转,可以宏图大展。
D .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新奇。
(2)“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3)这两首诗都以行舟水上,行程因风雨受阻为内容,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六、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0. (5分)(2017·平顶山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作者用“________”一句表达了遥想故国、不忍追忆的沉痛情感。
(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当时士大夫对于从师学习普遍存在“________ ,________”的错误观念,使得传统的从师风尚在当时社会不能恢复。
(3)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巧妙地把潭中游鱼静止不动和“________ ,________”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之态。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高三上·松原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下,家长越来越重视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孩子的视野,认为孩子未来成就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视野的宽窄。
但也有很多家长认为,能否以独特的视角看待世界与解决问题,才是影响孩子未来成就大小的关键因素。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1-1、
2-1、
2-2、
2-3、
3-1、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11分)
4-1、
5-1、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6-1、
6-2、
6-3、
7-1、
7-2、
7-3、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8-1、
8-2、
8-3、
8-4、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1、
9-2、
9-3、
六、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0-1、
10-2、
10-3、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