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课巴黎和会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第1课巴黎和会试题 2019.09
1,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东方会议召开B.“九、一八事变”C.“二二六”兵变D.广田宏毅组阁
2,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下,法西斯势力在德、日分别建立法西斯专政。

日本法西斯专政有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是()
①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上台②建立起的是一党独裁专政
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④利用了阶级矛盾异常激化的有利时机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③④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产的根本原因是()
A.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体系建立时就埋下了新的矛盾隐患
D.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4,1857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表明
A.资本主义的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B.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再度高涨的时机到来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调整
5,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
下降及失业情况。

试问:美国和德国为什么在这次危机中受破坏程度最严重?为摆脱危机,这两国在措施上有何差异,分析这差种异的原因?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6,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美国则实施罗斯福新政。

试分析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及其影响
7, 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为中心,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开始建立。

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

8,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实行 ,使俄国既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也缺少,更不能提供,这一切使得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9,19世纪四五十年代,俄国知识分子中守旧派主
张。

改革派提出必须解放农
民,。

激进派要求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其主要代表有。

10, 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继位后,不得不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11,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开始建立于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B.17世纪中期
C.18世纪以后
D.1861年
12,17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俄国
A.沙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农奴制
B.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C.彼得一世允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D.农村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农奴
13,下列关于“十二月党人起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动者主要是青年军官
B.起义者对俄国落后状况非常不满
C.起义发生在公历十二月
D.起义对俄国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14,19世纪四五十年代,俄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列主张属于改革派的是
A.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
B.由农民和地主之间自愿协调
C.无条件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D.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15,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认为:“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这里所说的斗争是指:
A.农奴起义
B.克里米亚战争
C.农奴制改革
D.十二月党人起义
16,下列关于克里米亚战争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B.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C.耗费了大量物力和财力
D.各地农民开始暴动
17,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激起了农奴的反抗
B.农奴制已严重阻碍俄国工业发展
C.反对农奴制的思潮涌动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18,简要概述19世纪中期俄国实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19,表格分析19世纪中叶俄国的社会情况分析
20,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试题答案
1, D
2, B
3, B
4, C
5, 最严重的原因:这次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且是在信贷、工业、农
业等各个部门同时发生;德国一战后的经济,主要靠美国的贷款扶持得到恢复和发展,对美国经济存在着较大的依赖性,且战后巨额赔款及殖民地的丧失,使得它的经济十分脆弱。

摆脱危机的差异及原因:美国通过“新政”,即国家干预经济来摆脱危机;而德国则是通过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外扩张摆脱危机。

其原因是:经济因素: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有条件用国家干预经济摆脱危机;德国由于是战败国,经济主要靠英美的扶持发展起来,基础薄弱,难以承受危机的打击,只有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摆脱危机。

传统因素:美国是通过革命战争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有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健全的法制保障资产阶级民主,有效地防止了独裁专制的出现;德国则是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的传统。

历史因素:巴黎和会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一次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给德国人民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为法西斯上台创造了条件;美国则是华盛顿体系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尽力维持这一“和平”的世界秩序。

个人因素:罗斯福是一个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维护者;希特勒则是一个战争狂人,法西斯头子。

影响:美国“新政”的实施使得经济得到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并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并挑起了二战,给德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6, 原因:①历史原因: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

日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这成为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的基础。

而美国成立之初建立的
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体,使它具有民主传统。

②国际原因: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

德国受到严厉制裁,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受到遏制。

因此.德国存在复仇情绪,日本急于打破这种遏制。

而美国是这一体系中的受益者.不想破坏现存秩序。

③直接原因:德、日经济实力比美国弱.只有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才能使经济复苏。

而美国在大战后.由于其经济实力雄厚,可通过国家于预经济的方法来缓和危机。

④个人原因:代表资产阶级民主势力的罗斯福,代表法西斯纳粹势力的希特勒在决策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2)影响:①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后.疯狂扩军备战.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②美国罗斯福新政保留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7, 莫斯科公国 17世纪中期
8, 农奴制自由劳动力工业投资国内市场
9, 自上而下通过地主和农民自愿协调进行平缓变革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10, 克里米亚亚历山大二世
11, A
12, B
13, C
14, D
15, B
16, D
17, B
18, 答案: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主要是因为: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2)新思潮的涌动,为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的依据
3)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使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4)亚历山大二世面对国内外严峻形势,认识发生变化
19,
20,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要求从五大国在巴黎和会上争霸目标中综合分析概括。

A项不符合英国在欧洲的利益。

B项美意没有这一要求,美国企图充当世界领导。

意大利要求根据英法密约扩大领土。

D项则属于华盛顿会议中的有关内容。

故A、B、D三项均应排除。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