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K软件的若干问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100kN/m荷载等效于弹性段上的114.29kN/m
• YJK
弹性段上仍采用100kN/m荷载,刚域段荷载丢失
• YJK广为宣传的改善坡屋面位移指标手段:
• 错误一:
目前软件提供的位移比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本身就 不适用于坡屋面,无论SATWE还是YJK! 用户无需关注坡屋面所在楼层的位移比结果!
• YJK推荐的梁端截面设计方法,用于节省钢ຫໍສະໝຸດ :• 竖向荷载引起的端部弯矩
柱中心线 YJK方法
YJK方法给出的弯矩最小,小于参考准确解
• 水平荷载引起的端部弯矩(框剪结构)
柱中心线
YJK方法
YJK方法给出的弯矩仍然最小,小于参考准确解
• 三种组合弯矩
YJK方法
柱中心线
• YJK解与参考准确解的比值
Ø通过考察位移比的竖向变化规律我们知道,结构底部的 位移比理论上会趋于无穷大,控制底部楼层的位移比有 时难以实行。 Ø理论上,仅对于楼面标高高于结构主体总高度1/4的楼 层,才按照规范限值控制其位移比;对于地下室以及楼 面标高不高于结构主体总高度的1/4的楼层,可以不必控 制其位移比。
• 高规3.4.5
L : 垂直于地震方向的楼面 边长; e : 质量偏心距 H : 结构总高度; EI / GJ : 抗弯 / 抗扭刚度
扭转位移成分竖向变化规律 1 0.9 0.8
结构相对标高z/H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1 2 3 4 5 6 7 8 扭转位移成分F(z/H) 9 10
• SATWE不考虑刚域
295.4
• YJK不考虑刚域
恒载弯矩相同
295.4
• SATWE考虑刚域(比不考虑刚域减小13.3%)
256.1
恒载弯矩 • YJK考虑刚域(较不考虑刚域减小24.2%) 不同
223.9 较正确结果减小13%!
• 原因:YJK丢失了刚域段的荷载! • 相当于取如下模型: • SATWE
• 主楼以下部分地下室结构抗震等级默认取为4级没有规范 依据 • 按高规3.9.5条要求,只有“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相关范 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才可按规范要求设 为3级或4级。 • 统一设为4级是偏于不安全
3级或4级
• 主楼以下部分承受上部结构传递来的地震作用 • 如不想采用PKPM默认值,建议主楼以下部分抗震等级也 逐层降低(同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 梁端配筋内力取值位置辨析 • YJK考虑梁端刚域时的计算错误 • 坡屋面位移比计算辨析
• YJK地下一层以下默认为4级 • PKPM默认同地下一层 • 地下室的地震反应是逐渐衰减的,主楼范围内地下室2层 及以下结构抗震等级均取为4级不合理,也没有规范依据
YJK PKPM
嵌固端
嵌固端位于地下室顶板
• 目前在结构分析中,关于梁端截面设计,出现了三种计算模型 和设计方法:
① ② ③ 不考虑梁端刚域、梁端设计弯矩取在柱中心线;(常用,可能不安全) 不考虑梁端刚域、梁端设计弯矩取在柱边;(错误、总是不安全 ) 按照高规考虑梁端刚域,梁端设计弯矩取在刚域边;(正确)
• 方法1经常采用,但它会高估竖向荷载的弯矩、低估水平 荷载的弯矩,可以证明:当竖向力主控时,这种做法偏于 保守,当水平力主控时,这种做法则偏于不安全。 • 方法2是最近YJK提供并倡导大家使用的方法,认为“非 常经济合理”。但理性的分析可知,该方法总是会全面低 估竖向力和水平力的效应,会严重偏于不安全,无论在使 用状态还是极限承载力状态,都不能令人接受。 • 方法3是比较正确、合理的方法,可以用实体单元的精细 计算进行证实;也是高规(5.3.4)建议的方法。
• 有效质量系数计算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地下室最底部的 剪力 • YJK采用包含地下室的整体结构计算,不能保证嵌固端 以上的有效质量系数满足要求
抗震等级 逐层降低
• YJK将通常的地下室外墙合并进行施工缝验算,目的是让 施工缝验算容易通过。 • 不作为抗侧力构件的地下室外墙可以不进行施工缝验算 (可通过修改抗震等级实现) • 假如参与抗侧力,那么就应该根据不同位置墙段的受力分 别验算,不能简单合并。
• 考虑二阶效应后各层地震作用略有减少 • 但剪重比有大幅度提升(54%)
外力方式统计( 0.451% ) P-Δ内力方式统计( 0.696% )
• YJK提供了一种新的NQ6Star单元,宣传材料称可以使边 框柱的内力计算更合理,作为新技术引导用户使用 • 但实际上这种单元的计算正确性也不能保证,当然也不能 使边框柱的内力计算更合理。
VH 求 和 法 的 适 用 模 型
Fi
Fi
总剪力墙
总框架
• 框支转换结构的强耦合性可如下理解:
Fi F2 F1 ∑Fi, i = 3,n
• 所谓梁板共同工作设计方法是指考虑梁板顶面与柱顶对齐、楼板取弹性 板,在这样的真实状态下计算构件内力、进行梁和板的设计; • PKPM先于YJK 近10年提供了此种设计方法(PMSAP) • PKPM一直建议用户谨慎用于设计,YJK则作为一个重点向用户推介
考虑地下室质量
不考虑地下室质量
地下室质量恒载10KN/m2
• 不考虑地下室质量导致结构地面首层剪力降低50%
考虑地下室质量
不考虑地下室质量
• YJK采用包含地下室的整体结构计算有效质量系数 • 有效质量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 可以计算结构中某一部分的有效质量系数,当控制嵌固端 以上剪力时,就应该计算嵌固端以上结构的有效质量系数 • PKPM取嵌固端以上部分计算,物理意义明确,可以作为 反应嵌固端以上部分计算振型数取值是否足够的指标。
地震弯矩 638.4 考虑刚域 参考准确解
554.4
不考虑刚域 柱中心解
460.1
不考虑刚域 柱边解【小28%】
控制组合弯矩 弯矩-973 配筋4526
考虑刚域 参考准确解
弯矩-878
配筋4059
不考虑刚域 柱中心解
弯矩-690
配筋3023
不考虑刚域 柱边解
不考虑刚域取柱边,相比于考虑刚域模型, 弯矩减小29%,配筋减小33%!
• 从联肢墙面内周期和位移结果可以看出,SATWE经典膜 元结果随网格加密变化很小,呈现收敛趋势。 • 按采用新单元的结果,当采用2m网格时,结构的刚度是 采用0.3m网格时的 (1.204/0.954)^2 = 1.6倍 风荷载下的位移0.3m网格时是2m网格时的: 6.92/4.48 = 1.54倍 • 可见NQ6Star 不具备收敛性,误差超过50%,使用起来
• YJK中悬挑板导向边梁的荷载总是包含扭矩 • PKPM:当悬挑板相临的梁的另一侧存在楼板时,不导扭 矩;当另一侧无楼板时,则导算扭矩。
• PKPM考虑边梁内外楼板荷载的相互平衡 • 有限元分析表明:增加悬挑板后边梁扭矩反而减少50%
• YJK给出了“VH求和”法的结果 • 这种方法适用于总剪力墙和总框架弱耦合的框剪结构,不 适用于强耦合结构。 • 框支转换结构是明显的强耦合结构,唯有“轴力方式”能 够正确计算倾覆力矩。此时VH求和不能正确给出倾覆力矩
• • • •
YJK按照上、下部结构的顶部完全自由计算 不符合结构实际受力情况 导致这一指标失去对结构布置的控制意义 PKPM考虑结构的真实边界条件
高规要求转换层下部相对刚度宜接近于1,抗震时不应小于0.8,按 YJK的计算方法,几乎所有结构都会满足,失去该指标的控制意义。
• YJK没有准确考虑型钢的作用 • YJK两个方向剪切刚度完全相同 • 显然型钢在两个主轴方向刚度不同
2017年7月
• • • • • • • • • •
地下室抗震等级默认值如何取 是否可以不考虑地下室楼层质量 有效质量系数计算是否考虑地下室 地下室外墙的施工缝验算问题 采用“内力方式”计算剪重比的问题 关于YJK新增膜单元的测试 悬挑板导荷问题 框支框架的倾覆力矩计算方法 设计梁时如何考虑板的共同工作 转换层上下刚度比、剪切刚度计算
• 结论
① ② ③ 不考虑梁端刚域、梁端设计弯矩取在柱中心线;(常用,可能不安全) 不考虑梁端刚域、梁端设计弯矩取在柱边;(错误、总是不安全) 按照高规考虑梁端刚域,梁端设计弯矩取在刚域边;(正确)
• 柱截面1000*1000,梁截面300*500,梁跨6000,在梁上 布置100kN的均布荷载。
抗震等级 逐层降低
• YJK提供选项“不考虑地下室部分楼层质量” • 勾选此项将改变整个结构的动力特性
地下室与上部结构整体计算模型
• 不考虑地下室质量将改变整个结构的动力特性(通常回填 土刚度的约束并不大) • 进而影响上部结构地震作用计算的准确性
地下室与上部结构整体计算模型
• 不考虑地下室质量导致结构地面首层剪力降低30%
该比值永远小于1,总是偏于不安全
• 由该表数据可见
– – – – – 刚域越大,误差越大,基本呈线性关系。 5%的相对刚域引起的误差约为-20% 10%的刚域引起的误差约为-40% 计算结果严重偏于不安全,在设计中是不能接受的。 这是不考虑刚域、但把设计弯矩值取在刚域边的结论, 很显然,如果按照YJK的推荐办法直接取到柱边,误差会 进一步增大。
• 柱中心线解与参考准确解的比值
• 水平力主控( ): 比值小于1,总是不安全 • 竖向力主控:刚域较大时 ( ),比值小于1 ,不安全;刚域较小则偏保守 • 由此可见,常用的柱中心线解,也存在不安全的情况
恒载弯矩 -95.3 考虑刚域 参考准确解
-111.2 不考虑刚域 柱中心线解
-60
不考虑刚域 柱边解【小37%】
F F
2
F + F1 P
2
(1)
(1)
y x
1
y
1
x 水平地震剪力永远=F
P-Δ内力不是水平地震剪力
• 假定结构地震作用不变,求解振型等效静力荷载时考虑重 力二阶效应,则构件内力统计的楼层剪力增大。 • “剪重比”是对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即结构最小水平地震 作用的要求。P-Δ非线性计算的内力不等于水平地震剪力, 它的方向垂直于变形后的结构轴线,也并不沿水平方向。 • 用P-Δ非线性计算的内力计算剪重比与抗规冲突,“抗规” 专家认为不应采用P-Δ内力方式
?统一设为4级是偏于不安全3级或4级地下室抗震等级的确定?主楼以下部分承受上部结构传递来的地震作用?如不想采用pkpm默认值建议主楼以下部分抗震等级也逐层降低同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抗震等级逐层降低关于不考虑地下室楼层质量关于不考虑地下室楼层质量?yjk提供选项不考虑地下室部分楼层质量?勾选此项将改变整个结构的动力特性地下室与上部结构整体计算模型关于不考虑地下室楼层质量?不考虑地下室质量将改变整个结构的动力特性通常回填土刚度的约束并不大?进而影响上部结构地震作用计算的准确性地下室与上部结构整体计算模型关于不考虑地下室楼层质量?不考虑地下室质量导致结构地面首层剪力降低30考虑地下室质量不考虑地下室质量周期考虑地下室质量不考虑地下室质量110710521051033084084405403350530326051026地下室质量恒载10knm2关于不考虑地下室楼层质量?不考虑地下室质量导致结构地面首层剪力降低50考虑地下室质量不考虑地下室质量周期考虑地下室质量不考虑地下室质量116110521571033143084409603350950326083026有效质量系数计算是否考虑地下室有效质量系数计算是否考虑地下室?yjk采用包含地下室的整体结构计算有效质量系数?有效质量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本规程3.7.3条规 定的限值的0.4倍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 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 大于1.6。 本条实质是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即此条规范中的位移角 限值)对结构主体底部楼层位移比限值进行放松。 YJK并未理解规范,将此条套用在坡屋面上,是对用户 的错误引导
• 地下室外墙剪力过大的原因 – 地下室不恰当地使用刚性楼板假定 – 外墙底部使用了绝对嵌固条件 • 宜通过选择正确的计算模型、从机理上解决外墙受力不合 理的问题 • 基于不正确的内力,加上一个不合理的方法,为了让施工 缝验算通过,不可取。
• YJK提供了“外力”、“内力”两种剪重比计算方式 • 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时采用两种方式均可 • 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时,不应再采用“内力”方式计算
• 错误二:
对于高规3.4.5条注的理解是错误的
推导规则单塔楼在偶然 偏心地震作用下的位移 比公式 : 20 LeEI ( ) 1 F ( ) 2 11 H GJ 11(3 2 ) F ( ) 2 ( 3 10 20 )
z (0 1) H
梁板顶面对齐
• 为何PKPM建议谨慎使用共同工作设计: – 板中作为梁的有效翼缘的部分,必须采用共同工作模 型来计算、设计钢筋,同时必须配置相应的箍筋,以 保证梁板共同受力。构造复杂,不易实现。 – 混凝土规范关于梁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裂缝控制 等规定,都建立在按传统模型计算、试设计并进行实 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共同工作模型计算和设计,缺 乏规范基础和实验验证,也缺乏工程检验。
• YJK
弹性段上仍采用100kN/m荷载,刚域段荷载丢失
• YJK广为宣传的改善坡屋面位移指标手段:
• 错误一:
目前软件提供的位移比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本身就 不适用于坡屋面,无论SATWE还是YJK! 用户无需关注坡屋面所在楼层的位移比结果!
• YJK推荐的梁端截面设计方法,用于节省钢ຫໍສະໝຸດ :• 竖向荷载引起的端部弯矩
柱中心线 YJK方法
YJK方法给出的弯矩最小,小于参考准确解
• 水平荷载引起的端部弯矩(框剪结构)
柱中心线
YJK方法
YJK方法给出的弯矩仍然最小,小于参考准确解
• 三种组合弯矩
YJK方法
柱中心线
• YJK解与参考准确解的比值
Ø通过考察位移比的竖向变化规律我们知道,结构底部的 位移比理论上会趋于无穷大,控制底部楼层的位移比有 时难以实行。 Ø理论上,仅对于楼面标高高于结构主体总高度1/4的楼 层,才按照规范限值控制其位移比;对于地下室以及楼 面标高不高于结构主体总高度的1/4的楼层,可以不必控 制其位移比。
• 高规3.4.5
L : 垂直于地震方向的楼面 边长; e : 质量偏心距 H : 结构总高度; EI / GJ : 抗弯 / 抗扭刚度
扭转位移成分竖向变化规律 1 0.9 0.8
结构相对标高z/H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1 2 3 4 5 6 7 8 扭转位移成分F(z/H) 9 10
• SATWE不考虑刚域
295.4
• YJK不考虑刚域
恒载弯矩相同
295.4
• SATWE考虑刚域(比不考虑刚域减小13.3%)
256.1
恒载弯矩 • YJK考虑刚域(较不考虑刚域减小24.2%) 不同
223.9 较正确结果减小13%!
• 原因:YJK丢失了刚域段的荷载! • 相当于取如下模型: • SATWE
• 主楼以下部分地下室结构抗震等级默认取为4级没有规范 依据 • 按高规3.9.5条要求,只有“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相关范 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才可按规范要求设 为3级或4级。 • 统一设为4级是偏于不安全
3级或4级
• 主楼以下部分承受上部结构传递来的地震作用 • 如不想采用PKPM默认值,建议主楼以下部分抗震等级也 逐层降低(同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 梁端配筋内力取值位置辨析 • YJK考虑梁端刚域时的计算错误 • 坡屋面位移比计算辨析
• YJK地下一层以下默认为4级 • PKPM默认同地下一层 • 地下室的地震反应是逐渐衰减的,主楼范围内地下室2层 及以下结构抗震等级均取为4级不合理,也没有规范依据
YJK PKPM
嵌固端
嵌固端位于地下室顶板
• 目前在结构分析中,关于梁端截面设计,出现了三种计算模型 和设计方法:
① ② ③ 不考虑梁端刚域、梁端设计弯矩取在柱中心线;(常用,可能不安全) 不考虑梁端刚域、梁端设计弯矩取在柱边;(错误、总是不安全 ) 按照高规考虑梁端刚域,梁端设计弯矩取在刚域边;(正确)
• 方法1经常采用,但它会高估竖向荷载的弯矩、低估水平 荷载的弯矩,可以证明:当竖向力主控时,这种做法偏于 保守,当水平力主控时,这种做法则偏于不安全。 • 方法2是最近YJK提供并倡导大家使用的方法,认为“非 常经济合理”。但理性的分析可知,该方法总是会全面低 估竖向力和水平力的效应,会严重偏于不安全,无论在使 用状态还是极限承载力状态,都不能令人接受。 • 方法3是比较正确、合理的方法,可以用实体单元的精细 计算进行证实;也是高规(5.3.4)建议的方法。
• 有效质量系数计算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地下室最底部的 剪力 • YJK采用包含地下室的整体结构计算,不能保证嵌固端 以上的有效质量系数满足要求
抗震等级 逐层降低
• YJK将通常的地下室外墙合并进行施工缝验算,目的是让 施工缝验算容易通过。 • 不作为抗侧力构件的地下室外墙可以不进行施工缝验算 (可通过修改抗震等级实现) • 假如参与抗侧力,那么就应该根据不同位置墙段的受力分 别验算,不能简单合并。
• 考虑二阶效应后各层地震作用略有减少 • 但剪重比有大幅度提升(54%)
外力方式统计( 0.451% ) P-Δ内力方式统计( 0.696% )
• YJK提供了一种新的NQ6Star单元,宣传材料称可以使边 框柱的内力计算更合理,作为新技术引导用户使用 • 但实际上这种单元的计算正确性也不能保证,当然也不能 使边框柱的内力计算更合理。
VH 求 和 法 的 适 用 模 型
Fi
Fi
总剪力墙
总框架
• 框支转换结构的强耦合性可如下理解:
Fi F2 F1 ∑Fi, i = 3,n
• 所谓梁板共同工作设计方法是指考虑梁板顶面与柱顶对齐、楼板取弹性 板,在这样的真实状态下计算构件内力、进行梁和板的设计; • PKPM先于YJK 近10年提供了此种设计方法(PMSAP) • PKPM一直建议用户谨慎用于设计,YJK则作为一个重点向用户推介
考虑地下室质量
不考虑地下室质量
地下室质量恒载10KN/m2
• 不考虑地下室质量导致结构地面首层剪力降低50%
考虑地下室质量
不考虑地下室质量
• YJK采用包含地下室的整体结构计算有效质量系数 • 有效质量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 可以计算结构中某一部分的有效质量系数,当控制嵌固端 以上剪力时,就应该计算嵌固端以上结构的有效质量系数 • PKPM取嵌固端以上部分计算,物理意义明确,可以作为 反应嵌固端以上部分计算振型数取值是否足够的指标。
地震弯矩 638.4 考虑刚域 参考准确解
554.4
不考虑刚域 柱中心解
460.1
不考虑刚域 柱边解【小28%】
控制组合弯矩 弯矩-973 配筋4526
考虑刚域 参考准确解
弯矩-878
配筋4059
不考虑刚域 柱中心解
弯矩-690
配筋3023
不考虑刚域 柱边解
不考虑刚域取柱边,相比于考虑刚域模型, 弯矩减小29%,配筋减小33%!
• 从联肢墙面内周期和位移结果可以看出,SATWE经典膜 元结果随网格加密变化很小,呈现收敛趋势。 • 按采用新单元的结果,当采用2m网格时,结构的刚度是 采用0.3m网格时的 (1.204/0.954)^2 = 1.6倍 风荷载下的位移0.3m网格时是2m网格时的: 6.92/4.48 = 1.54倍 • 可见NQ6Star 不具备收敛性,误差超过50%,使用起来
• YJK中悬挑板导向边梁的荷载总是包含扭矩 • PKPM:当悬挑板相临的梁的另一侧存在楼板时,不导扭 矩;当另一侧无楼板时,则导算扭矩。
• PKPM考虑边梁内外楼板荷载的相互平衡 • 有限元分析表明:增加悬挑板后边梁扭矩反而减少50%
• YJK给出了“VH求和”法的结果 • 这种方法适用于总剪力墙和总框架弱耦合的框剪结构,不 适用于强耦合结构。 • 框支转换结构是明显的强耦合结构,唯有“轴力方式”能 够正确计算倾覆力矩。此时VH求和不能正确给出倾覆力矩
• • • •
YJK按照上、下部结构的顶部完全自由计算 不符合结构实际受力情况 导致这一指标失去对结构布置的控制意义 PKPM考虑结构的真实边界条件
高规要求转换层下部相对刚度宜接近于1,抗震时不应小于0.8,按 YJK的计算方法,几乎所有结构都会满足,失去该指标的控制意义。
• YJK没有准确考虑型钢的作用 • YJK两个方向剪切刚度完全相同 • 显然型钢在两个主轴方向刚度不同
2017年7月
• • • • • • • • • •
地下室抗震等级默认值如何取 是否可以不考虑地下室楼层质量 有效质量系数计算是否考虑地下室 地下室外墙的施工缝验算问题 采用“内力方式”计算剪重比的问题 关于YJK新增膜单元的测试 悬挑板导荷问题 框支框架的倾覆力矩计算方法 设计梁时如何考虑板的共同工作 转换层上下刚度比、剪切刚度计算
• 结论
① ② ③ 不考虑梁端刚域、梁端设计弯矩取在柱中心线;(常用,可能不安全) 不考虑梁端刚域、梁端设计弯矩取在柱边;(错误、总是不安全) 按照高规考虑梁端刚域,梁端设计弯矩取在刚域边;(正确)
• 柱截面1000*1000,梁截面300*500,梁跨6000,在梁上 布置100kN的均布荷载。
抗震等级 逐层降低
• YJK提供选项“不考虑地下室部分楼层质量” • 勾选此项将改变整个结构的动力特性
地下室与上部结构整体计算模型
• 不考虑地下室质量将改变整个结构的动力特性(通常回填 土刚度的约束并不大) • 进而影响上部结构地震作用计算的准确性
地下室与上部结构整体计算模型
• 不考虑地下室质量导致结构地面首层剪力降低30%
该比值永远小于1,总是偏于不安全
• 由该表数据可见
– – – – – 刚域越大,误差越大,基本呈线性关系。 5%的相对刚域引起的误差约为-20% 10%的刚域引起的误差约为-40% 计算结果严重偏于不安全,在设计中是不能接受的。 这是不考虑刚域、但把设计弯矩值取在刚域边的结论, 很显然,如果按照YJK的推荐办法直接取到柱边,误差会 进一步增大。
• 柱中心线解与参考准确解的比值
• 水平力主控( ): 比值小于1,总是不安全 • 竖向力主控:刚域较大时 ( ),比值小于1 ,不安全;刚域较小则偏保守 • 由此可见,常用的柱中心线解,也存在不安全的情况
恒载弯矩 -95.3 考虑刚域 参考准确解
-111.2 不考虑刚域 柱中心线解
-60
不考虑刚域 柱边解【小37%】
F F
2
F + F1 P
2
(1)
(1)
y x
1
y
1
x 水平地震剪力永远=F
P-Δ内力不是水平地震剪力
• 假定结构地震作用不变,求解振型等效静力荷载时考虑重 力二阶效应,则构件内力统计的楼层剪力增大。 • “剪重比”是对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即结构最小水平地震 作用的要求。P-Δ非线性计算的内力不等于水平地震剪力, 它的方向垂直于变形后的结构轴线,也并不沿水平方向。 • 用P-Δ非线性计算的内力计算剪重比与抗规冲突,“抗规” 专家认为不应采用P-Δ内力方式
?统一设为4级是偏于不安全3级或4级地下室抗震等级的确定?主楼以下部分承受上部结构传递来的地震作用?如不想采用pkpm默认值建议主楼以下部分抗震等级也逐层降低同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抗震等级逐层降低关于不考虑地下室楼层质量关于不考虑地下室楼层质量?yjk提供选项不考虑地下室部分楼层质量?勾选此项将改变整个结构的动力特性地下室与上部结构整体计算模型关于不考虑地下室楼层质量?不考虑地下室质量将改变整个结构的动力特性通常回填土刚度的约束并不大?进而影响上部结构地震作用计算的准确性地下室与上部结构整体计算模型关于不考虑地下室楼层质量?不考虑地下室质量导致结构地面首层剪力降低30考虑地下室质量不考虑地下室质量周期考虑地下室质量不考虑地下室质量110710521051033084084405403350530326051026地下室质量恒载10knm2关于不考虑地下室楼层质量?不考虑地下室质量导致结构地面首层剪力降低50考虑地下室质量不考虑地下室质量周期考虑地下室质量不考虑地下室质量116110521571033143084409603350950326083026有效质量系数计算是否考虑地下室有效质量系数计算是否考虑地下室?yjk采用包含地下室的整体结构计算有效质量系数?有效质量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本规程3.7.3条规 定的限值的0.4倍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 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 大于1.6。 本条实质是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即此条规范中的位移角 限值)对结构主体底部楼层位移比限值进行放松。 YJK并未理解规范,将此条套用在坡屋面上,是对用户 的错误引导
• 地下室外墙剪力过大的原因 – 地下室不恰当地使用刚性楼板假定 – 外墙底部使用了绝对嵌固条件 • 宜通过选择正确的计算模型、从机理上解决外墙受力不合 理的问题 • 基于不正确的内力,加上一个不合理的方法,为了让施工 缝验算通过,不可取。
• YJK提供了“外力”、“内力”两种剪重比计算方式 • 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时采用两种方式均可 • 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时,不应再采用“内力”方式计算
• 错误二:
对于高规3.4.5条注的理解是错误的
推导规则单塔楼在偶然 偏心地震作用下的位移 比公式 : 20 LeEI ( ) 1 F ( ) 2 11 H GJ 11(3 2 ) F ( ) 2 ( 3 10 20 )
z (0 1) H
梁板顶面对齐
• 为何PKPM建议谨慎使用共同工作设计: – 板中作为梁的有效翼缘的部分,必须采用共同工作模 型来计算、设计钢筋,同时必须配置相应的箍筋,以 保证梁板共同受力。构造复杂,不易实现。 – 混凝土规范关于梁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裂缝控制 等规定,都建立在按传统模型计算、试设计并进行实 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共同工作模型计算和设计,缺 乏规范基础和实验验证,也缺乏工程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