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2019-2020学年高考化学监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
A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试样溶解滴加硝酸钡溶液→→白色沉淀→滴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试样已变质
B .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钙杂质
粗盐→→→溶解足量碳酸钠溶液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滤液中滴加盐酸蒸发结晶→精盐
C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 2+
试样→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色→溶液中含有Fe 2+
D .证明酸性条件H 2O 2的氧化性比I 2强
NaI 溶液30%→→过氧化氢、稀硝酸淀粉溶液变紫色→氧化性:H 2O 2>I 2
2.储存浓硫酸的铁罐外口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
这主要体现了浓硫酸的(
) A .吸水性和酸性
B .脱水性和吸水性
C .强氧化性和吸水性
D .难挥发性和酸性
3.室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1的溶液中:CH 3CH 2OH 、Cr 2O 72-、K +、SO 42-
B .c(Ca 2+)=0.1mol·L -1的溶液中:NH 4+、
C 2O 42-、Cl -、Br -
C .含大量HCO 3-的溶液中:C 6H 5O -、CO 32-、Br -、K +
D .能使甲基橙变为橙色的溶液:Na +、NH 4+、CO 32-、Cl -
4.有机物M 、N 之间可发生如图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M 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 .M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C .N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M 、N 均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
5.能确定为丙烯的化学用语是( )
A.B.C3H6C.D.CH2=CH-CH3
6.合成一种用于合成γ 分泌调节剂的药物中间体,其合成的关键一步如图。
下列有关化合物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反应为加成反应
B.甲分子中至少有8 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甲、乙均不能使溴水褪色
D.乙与足量H2完全加成的产物分子中含有4 个手性碳原子
7.下列物质中导电能力最差的是()
A.熔融态KHSO4B.铜片C.0.1mol/L H2SO4D.固态KCl
8.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9.常温下,若HA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后pH=7,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反应后HA溶液可能有剩余
B.生成物NaA的水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C.HA溶液和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不相等
D.HA溶液的c(H+)和NaOH溶液的c(OH-)可能不相等
10.某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IIIA族B.核外有3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C.最外层电子占据3个轨道D.最外层上有3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11.关于CaF2的表述正确的是()
A.构成的微粒间仅存在静电吸引作用B.熔点低于CaCl2
C.与CaC2所含化学键完全相同D.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12.常温下向10mL0.1mol/L的HR溶液中逐渐滴入0.1mol/L的NH3·H2O溶液, 所得溶液pH及导电性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点导电能力增强,说明HR为弱酸
B.b点溶液pH=7,说明NH4R没有水解
C.c点溶液存在c(NH4+)>c(R-)、c(OH-)>c(H+)
D.b~c任意点溶液均有c(H+)×c(OH-)=K w=1.0×10-14
13.下列对化学用语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35Cl,也可以表示37Cl
B.电子式:可以表示羟基,也可以表示氢氧根离子
C.比例模型: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也可以表示四氯化碳分子
D.结构简式(CH3)2CHOH:可以表示1-丙醇,也可以表示2-丙醇
14.钠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能量转换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
一种钠离子电池用碳基材料(Na m C n)作负极,利用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嵌脱过程实现充放电,该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Na1-m CoO2+Na m C n NaCoO2+C n。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Na+向正极移动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a m C n—me-=mNa++C n
C.充电时,阴极质量减小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aCoO2-me-=Na1-m CoO2+mNa+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生石灰、氯化钙等都是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干燥剂
B.厕所清洁剂、食用醋、肥皂水、厨房清洁剂四种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预防新冠肺炎病毒使用的酒精纯度越高越好
D.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时,氯气会与自来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有害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是工业上重要的还原性漂白剂,也是重要的食品抗氧化剂。
某学习小组模拟工业流程设计实验制取保险粉。
已知:Na2S2O4是白色固体,还原性比Na2SO3强,易与酸反应(2S2O42-+4H+=3SO2↑+S↓+2H2O)。
(一)锌粉法
步骤1:按如图方式,温度控制在40~45℃,当三颈瓶中溶液pH在3~3.5时,停止通入SO2,反应后得到ZnS2O4溶液。
步骤2:将得到的ZnS2O4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过滤,滤渣为Zn(OH)2,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食盐,立即析出Na2S2O4•2H2O晶体。
步骤3:,经过滤,用乙醇洗涤,用120~140℃的热风干燥得到Na2S2O4。
(二)甲酸钠法
步骤4:按上图方式,将装置中的Zn粉和水换成HCOONa、Na2CO3溶液和乙醇。
温度控制在70~83℃,持续通入SO2,维持溶液pH在4~6,经5~8小时充分反应后迅速降温45~55℃,立即析出无水Na2S2O4。
步骤5:经过滤,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到Na2S2O4。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容器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_。
(2)步骤2中“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食盐,立即析出Na2S2O4•2H2O晶体”的原理是(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文字说明)______。
(3)两种方法中控制温度的加热方式是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判断,Na2S2O4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为:______。
(5)甲酸钠法中生成Na2S2O4的总反应为______。
(6)两种方法相比较,锌粉法产品纯度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7)限用以下给出的试剂,设计实验证明甲酸钠法制得的产品中含有Na2SO4。
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AgNO3溶液、BaCl2溶液______。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慢心律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
它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1)C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和_____;
(2)由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
(3)由A制备B的过程中有少量副产物E,它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
写出E的结构简式:_____。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化合物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
①属于a﹣氨基酸;②是苯的衍生物,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③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5)已知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环氧乙烷()。
写出以邻甲基苯酚()和乙醇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
合成路
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__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金属钛在航天、潜海和医疗方面应用广泛。
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含少量Fe2O3]为原料制备钛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②、③、④中,均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2)滤液1中钛元素以TiO2+形式存在,步骤①中生成Ti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硫酸质量分数对钛、铁浸出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据此判断,酸浸时所加硫酸的质量分数应为______(填范围)。
.
(3)请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④中加热水的原因:__________。
(4)电解法制备Ti的装置是以石墨为阳极,TiO2为阴极,熔融CaO为电解质。
Ti在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
生成,____(填“能”或“不能”)将熔融CaO换成石灰乳。
(5)以绿矾为原料,可以制备重要工业原料氧化铁,基本流程如下:
①绿矾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②FeCO3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室温下测得溶液的pH为8,c(Fe2+ )=1.0×10-5 mol·L-1。
所得FeCO3中_____(填“含”或“不含”)有Fe(OH)2。
已知: {Ksp[Fe(OH)2]= 4.9×10-17}
19.(6分)纳米磷化钻常用于制作特种钻玻璃,制备磷化钻的常用流程如图:
(1)基态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
P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___区。
(2)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用
元素符号表示),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
(3)CO32-中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其空间构型为___。
(4)磷化钴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最近且相邻两个钴原子的距离为n pm。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其晶胞密度为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详解】
A.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能把亚硫酸盐氧化生成硫酸盐,故A错误;
B.应先加氯化钡,再加碳酸钠,然后过滤,再加盐酸可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钙杂质,故B错误;C.亚铁离子遇KSCN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铁离子,遇KSCN溶液变红色,可证明溶液中含有Fe2+,故C正确;
D.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碘离子,不能说明H2O2的氧化性比I2强,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实验方案的设计,把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离子检验中排除干扰及试剂的加入顺序。
2.A
【解析】
【详解】
铁中不含有H、O元素,浓硫酸不能使铁发生脱水;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使铁发生钝化,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而阻碍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酸性,铁罐外口浓硫酸稀释空气中的水蒸气,硫酸变稀,稀硫酸和与铁发生反应,从而可使铁罐外口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与难挥发性无关,故选A。
3.C
【解析】
【详解】
A. pH=1的溶液显酸性,Cr2O72-有强氧化性,会把CH3CH2OH氧化,故A错误;
B.草酸钙难溶于水,故B错误;
C. C6H5OH的酸性比碳酸弱比碳酸氢根强,因此可以共存,故C正确;
D.使甲基橙变为成橙色的溶液显酸性,其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CO32-,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M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
B. M分子有三个C原子连接在同一个饱和C原子上,所以不可能所以碳原子共面,故B错误;
C. N中含有羟基、醛基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C正确;
D. M和N中均含有酯基和羟基,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球棍模型中不一定由C、H两种元素组成,所以不一定为丙烯,A不合题意;
B.C3H6可能为丙烯,也可能为环丙烷,所以不一定为丙烯,B不合题意;
C.中少了1个H原子,丙烯的电子式为:,C不合题意;
D.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中与N相连的H被-CH2COCH3取代,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
B.甲中至少有6个碳原子共面,即苯环的6个C,B错误;
C.Br2能将-CHO氧化,甲乙中均含-CHO,C错误;
D.与4个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相连的C原子称为手性碳,一定条件下,乙中苯环、酮基、-CHO均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其产物有4个手性碳,如图*所示:,D正确。
答案选D。
7.D
【解析】
【分析】
导电能力最差的应是离子浓度最小,或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等情况,如固体氯化钾,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
固体KCl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而熔融态KHSO4、0.1mol/L H2SO4都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都能导电,铜片为金属,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也能导电,所以导电能力最差的是固态KCl;
故答案选D。
【点睛】
金属导电是因为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而电解质导电是因为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比如KCl是电解质,但
是在固态时不导电,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但是氯化钾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就能够导电,所以电解质不一定能够导电,导电的也不一定是电解质。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该物质能够与很多金属反应,根据选项B最符合,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
答案选B。
9.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若HA是弱酸,则二者反应生成NaA为碱性,所以HA过量时,溶液才可能呈中性,正确;
B、若二者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则HA一定是强酸,所以NaA的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7,至小等于7,错误;
C、若HA为弱酸,则HA的体积大于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且二者的浓度的大小未知,所以HA溶液和NaOH 溶液的体积可能不相等,正确;
D、HA溶液的c(H+)和NaOH溶液的c(OH -)可能不相等,混合后只要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即可,正确。
答案选B。
10.B
【解析】
【分析】
由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可知原子结构中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共7个电子,有7个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但同一能级上电子的能量相同,以此来解答。
【详解】
A.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VA族,故A错误;
B.核外有3种能量不同的电子,分别为1s、2s、3p上电子,故B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为5,占据1个2s、3个2p轨道,共4个轨道,故C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最外层上有5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D
【解析】
【详解】
A.Ca2+与F-间存在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作用,故A错误;
B.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所带电荷、离子半径有关,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所以CaF2的熔点高于CaCl2,故B错误;
C.CaF2中只存在离子键,而CaC2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错误;
D.CaF2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时能发生电离,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因此CaF2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B
【解析】
A.a~b点导电能力增强,说明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也证明HR在溶液中部分电离,为弱酸,故A正确;B、弱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反应,根据A知,HR是弱电解质,且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所以NH4R是弱酸弱碱盐,b点溶液呈中性,且此时二者的浓度、体积都相等,说明HR和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相等,所以该点溶液中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水解程度相等,故B错误;C.c点溶液的pH>7,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c(OH-)>c(H+),再结合电荷守恒得c(NH4+)>c(R-),故C正确;D.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离子积常数不变,所以b-c任意点溶液均有c(H+)•c(OH-)=K w=1.0×10-14 mol2•L-2,故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及曲线含义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易错选项是D,注意: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浓度及酸碱性无关,题目难度中等
1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35Cl和37Cl是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也相同,故A正确;
B.羟基的电子式为,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比例模型中应符合原子的大小,氯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半径,所以不能用同一个比例模型表示甲烷和四氯化碳,故C错误;
D.(CH3)2CHOH中主碳链有3个碳,羟基在二号碳上,仅可以表示2-丙醇,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4.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A不选;
B.放电时,负极是金属钠失去电子,故电极反应式为Na m C n—me-=mNa++C n,故B不选;
C.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a++C n+me-= Na m C n,电极质量增加,故C选;
D.充电时,阳极是NaCoO2中的Co失去电子转化为Na1-m CoO2,电极反应式为NaCoO2-me-=Na1-m CoO2+mNa+,故D不选。
故选C。
【点睛】
碳基材料Na m C n中,Na和C都为0价,Na是嵌在碳基里的。
在NaCoO2中,Co的化合价比Na1-m CoO2中的Co的化合价低,所以充电时,阳极是NaCoO2-me-=Na1-m CoO2+mNa+。
15.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硅胶、生石灰、氯化钙均可以吸收水分,且都是固体,适合装进小包作食品干燥剂,A项正确;
B.厕所清洁剂中含有盐酸,食醋中含有醋酸,盐酸的酸性强于醋酸,肥皂水是弱碱性的,而厨房清洁剂为了洗去油污一定是强碱性的,因此四种溶液的pH逐渐增大,B项正确;
C.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酒精浓度不是越高越好,浓度太高或浓度太低都不利于杀菌消毒,C项错误;
D.氯气消毒的同时可能会生成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现在多改用无毒的2
ClO等新型消毒剂,D项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注意75%医用酒精中的75%指的是体积分数,而我们一般说的98%浓硫酸中的98%指的是质量分数,二者是有区别的。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H2O+SO2=H2SO3,Zn+2H2SO3=∆ZnS2O4+2H2O或Zn+2SO2=∆ZnS2O4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气
体的吸收速率溶液中存在:Na
2S2O4(s)Na2S2O4(aq)2Na+(aq)+
2-
24
S O(aq)[或
Na 2S2O4(s)2Na+(aq)+2-
24
S O(aq)],增大c(N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水浴加热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在酒精中溶解度较小2HCOONa+4SO2+Na2CO3=2Na2S2O4+H2O+3CO2Zn(OH)2难溶于水,易与Na2S2O4分离取少量产品配成稀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
沉淀生成,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4
【解析】
【分析】
合成保险粉的反应物为Zn、SO2、H2O,根据温度控制在40~45℃,当三颈瓶中溶液pH在3~3.5时,停止通入SO2,反应后得到ZnS2O4溶液,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合成保险粉的反应物有Zn、SO2、H2O,根据温度控制在40~45℃,当三颈瓶中溶液pH在3~3.5时,说明发生了:H2O+SO2=H2SO3反应,最后反应得到ZnS2O4溶液,说明又发生了:Zn+2H2SO3=∆ZnS2O4+2H2O 反应,总过程也可以写成:Zn+2SO2=∆ZnS2O4,多孔球泡可以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加快气体的吸收速率;
(2)溶液中存在:Na
2S2O4(s)Na2S2O4(aq)2Na+(aq)+
2-
24
S O(aq)[或
Na 2S2O4(s)2Na+(aq)+2-
24
S O(aq)],增大c(N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食盐,立即析出Na2S2O4•2H2O晶体;
(3)根据温度控制在40~45℃可知需要控制温度的加热方式一般是水浴加热;
(4)根据步骤2中将得到的ZnS2O4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过滤,滤渣为Zn(OH)2,向滤液中加入食盐,才析出Na2S2O4•2H2O晶体,可知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根据步骤5析出的晶体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使晶体迅速干燥,避免溶解而减少损耗,可知其在酒精中溶解度较小;
(5)由题意可知甲酸钠、二氧化硫、碳酸钠反应生成Na2S2O4,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2HCOONa+4SO2+Na2CO3=2Na2S2O4+H2O+3CO2;
(6)锌粉法产品纯度高,可能的原因是Zn(OH)2难溶于水,易与Na2S2O4分离;
(7)设计实验证明甲酸钠法制得的产品中含有Na2SO4,要避免Na2S2O4干扰,所以取少量产品配成稀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4。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醚键羰基氧化反应
【解析】
【分析】
根据C的结构简式判断其含有的官能团;对比B、C结构可知,B中﹣醇羟基转化羰基;中含有2个C﹣O键,与A发生反应时可有两种不同的断裂方式;
D的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如下条件:①属于α﹣氨基酸,氨基、羧基连接同一碳原子上,②是苯的衍生物,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可以是2个不同的取代基处于对位位置,③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说明C原子上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制备,应先制备,乙醇消去可生成乙烯,乙烯氧化可生成,与反应生成,进而氧化可生成,再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目标物。
【详解】
(1)根据C的结构简式可知,C中含氧官能团为醚键和羰基,故答案为:醚键、羰基;
(2)对比B、C结构可知,B中﹣CH(OH)﹣转化为C=O,属于氧化反应,故答案为:氧化反应;
(3)中含有2个C﹣O键,与A发生反应时可有两种不同的断裂方式,副产物E,它与B
互为同分异构体,E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4)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如下条件:①属于α﹣氨基酸,氨基、羧基连接同一碳原子上,②是苯的衍生物,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可以是2个不同的取代基处于对位位置,③分子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说明C原子上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5)制备,应先制备,乙醇消去可生成乙烯,乙烯氧化可生成,与反应生成,进而氧化可生成,再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目标物,合成路线流程图:,
故答案为:。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过滤 FeTiO 3+2H 2SO 4
∆
FeSO 4+TiOSO 4+2H 2O 80%~85% TiO 2++ 2H 2O H 2TiO 3+2H +,水解
反应是吸热反应,用热水促进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阴极 不能 c(SO 42-)>c(Fe 2+)>c(H +)>c(OH -) 不含 【解析】 【分析】
钛铁矿加酸溶解过滤得到含有TiO 2+和Fe 3+的滤液,向滤液中加铁粉还原Fe 3+,过滤除去滤渣,对滤液冷却结晶,过滤得到FeSO 4•7H 2O 和含有TiO 2+的溶液,加入热水促进TiO 2+水解生成H 2TiO 3,煅烧H 2TiO 3生成TiO 2,电解可生成Ti ,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步骤②、③、④中,均需进行的操作是过滤; (2)反应物为钛铁矿,结合元素守恒可知方程式为FeTiO 3+2H 2SO 4∆
FeSO 4+TiOSO 4+2H 2O ;根据图像可知
硫酸质量分数在80%~85%之间时浸出率最大; (3)TiO 2+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TiO 2++ 2H 2O H 2TiO 3+2H +,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用热水促进反应向正反应
方向进行,生成H 2TiO 3;
(4)由TiO 2生成Ti ,Ti 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中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若换成石灰乳,石灰乳中有水,阴极将产生氢气,无法得到金属钛,所以不能将熔融CaO 换成石灰乳; (5)①绿矾溶液中亚铁离子会发生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为c(SO 42-)>c(Fe 2+)>c(H +)>c(OH -);
②根据题意,pH 为8,则c(OH -)=1×10-6mol/L ,因为c(Fe 2+)•c 2(OH -)=1.0×10-5×(1×10-6)2 =1.0×10-17<K sp [Fe(OH)2],故无Fe(OH)2生成。
19.2
3
[Ne]3s 3p p sp 2
N>O>C O>N>C 3 平面正三角形 -103A
N 2n 10⨯()
【解析】 【分析】
(1)基态P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2
3
[Ne]3s 3p ,P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p 区;
(2)尿素C 原子上没有孤对电子,形成3个σ键,所以尿素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 2杂化,C 、N 、
O 属于同一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减小,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第ⅤA 族的大于第ⅥA 族的;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则电负性越大; (3)CO 32-中C 的价层电子对数=4232
32
3+-⨯=+且不含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空间
结构;
(4)晶胞密度计算时棱上计14,角上计18
,面上计12,内部计1。
利用公式m
D=V ,计算其密度。
【详解】
(1)基态P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23[Ne]3s 3p ,P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p 区;故答案为:23
[Ne]3s 3p ;p ;
(2)尿素C 原子上没有孤对电子,形成3个σ键,所以尿素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 2杂化,C 、N 、O 属于同一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减小,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第ⅤA 族的大于第ⅥA 族的,故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O>C ,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则电负性越大,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 ,故答案为:sp 2;N>O>C ;O>N>C ; (3)CO 32-中C 的价层电子对数=4232
32
3+-⨯=+且不含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故答案
为:3;平面正三角形;
(4)由晶胞图可知,一个晶胞中含P 原子数为1
11244+⨯
=,含钴原子数为1186482
⨯+⨯=,所以一个晶胞质量为A A
594+314490
m=
N N ⨯⨯⨯=;由图可知,由于相邻两个钴原子的距离为n pm ,则立方体的棱长
,则体积-103
3
V=10cm ⨯)
,密度3
m D=/cm V
,故答案为:。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对石油和煤的分析错误的是
A.都是混合物B.都含有机物
C.石油裂化和煤干馏得到不同的产品D.石油分馏和煤干馏原理相同
2.图表示反应M (g) + N (g)2R(g)过程中能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2molR的能量高于1molM和1molN的能量和
B.曲线B代表使用了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M的转化率:曲线B >曲线A
C.1molM和1molN的总键能高于2molR的总键能
D.对反应2R(g) M (g) + N (g)使用催化剂没有意义
3.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之间可形成组成不同的多种可溶性常见盐,其中有两种组成为ZXY3、ZWY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r(W) >r(Z) >r(Y) >r(X)
B.最常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C.Z2Y2中含有共价键且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D.HWY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4.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关于“鼻冲水”的记载明确指出:“鼻冲水,出西洋,……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惟以此水瓶口对鼻吸其气,即遍身麻颤出汗而愈。
虚弱者忌之。
宜外用,勿服。
”这里的“鼻冲水”是稀硫酸、氢氟酸溶液、氨水、醋酸溶液中的一种。
下列有关“鼻冲水”的推断正确的是()
A.“鼻冲水”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不变色
B.“鼻冲水”中含有5种粒子
C.“鼻冲水”是弱电解质
D.“鼻冲水”不能使二氧化硅溶解
5.向湿法炼锌的电解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可生成CuCl沉淀除去Cl—,降低对电解的影响,反应原理如下:
Cu(s)+Cu2+(aq)2Cu+(aq) ΔH 1=a kJ·mol-1
Cl—(aq)+Cu+(aq)CuCl(s) ΔH 2=b kJ·mol-1
实验测得电解液pH对溶液中残留c(Cl—)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