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上课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32张
折节、与、去
秦,秦必去矣。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患、赇、密
2021 新高考Ⅰ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 恶,乐
9/24/2023 言则佞化为忠。
命题特点
①主要采分点: 重点实词—— 多义词、古今 异义词、活用 词; 重点虚词—— 以、乃、之、 其等; 重点句式—— 判断句、被动 句、省略句、 倒装句,固定 句式。 ②总有个别陌 生实词,需要 临场推断。
译文:
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 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 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人民思念王涣的恩 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奏 乐歌咏祭祀他。延熹年间,桓帝事奉黄老学说,将 所有的祠堂全部毁去,惟独专门下诏书要密县保留 原太傅卓茂的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
2、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分) 采分点:谨,认真兴办;申,反复陈述;颁,通“斑”、状语后置句(申之以孝悌之义) 翻译: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分)。 采分点:衣,名作动,穿上;王,名作动,称王;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 翻译: 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
皇帝立马派人赈灾。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
之/于朝。
译文: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屎,用包裹拿来给 陈登云看,陈登云立即上报给朝廷。
课后作业--拓展提升
模拟出题: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如果你当命题教师, 找出适合命制翻译题的句子,拟出答案和得分点, 并能说出理由。
近三年该题考察情况
年份 卷别
题干表述(第13题翻译)(8分)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课件
翻译的定义:将一种语言 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 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准确而 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过程
翻译的重要性:促进文化 交流,推动语言学习,加 深对原文的理解,提高语 言表达能力
产品 流通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解 析与模拟练习
历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解析
2022年高考文言 文翻译真题解析
2021年高考文言 文翻译真题解析
2020年高考文言 文翻译真题解析
2019年高考文言 文翻译真题解析
模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选取典型真题进行解析
设计相应模拟练习题
给出答案及详细解析
总结易错点及注意事项
- 逐字翻译,确保准确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 - 结合句子的语法结构,理解句子的整体意思
04
考虑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 对于涉及特定文化或历史的句子,需 要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 结合背景知识,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 对于涉及特定文化或历史的句子,需要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 结合背景知识,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总结:强调词汇理解在文言 文翻译中的重要性
语法结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词类活用:名词作 状语、名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意动用 法等
特殊句式:判断句、 被动句、倒装句等
省略句:省略主语 、谓语、宾语等
固定结构:如“然 则……”、“如 ……何”、“何 ……为”等
文化背景问题及解决方法
单击添加标题
文化背景知识不足:针对这 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 古代文化背景,包括历史、 文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价格 促销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练习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闻(这件事),不肯与(之)会。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3、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的语气词、 陪衬语素、结构助词、只起语法作用 的连词。
例: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例:再拜献大将军足下。
例:昼夜勤作息。
例:宫中之事,事无大小。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留(保留原文某些不必翻译的词语)
古今同义的词语,专有名词如:帝号、年号、 人名、物名 、地名、国名、朝代名、称谓、器 具、度量衡单位、典章制度可照录不翻译。如 果名称不全的要补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考点解析:
命题人常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 的文言语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 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 课件(共38张PPT)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增补法)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①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 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②居数月, 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①增补词语:(_楚_厉__王__)饮__酒__醉_,__过__而__击_之__也__,_民__大__惊__。_(_楚__厉_王__)_使_人__止__之_。_
补
把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补 充完整。如句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 介词等,使句意完整流畅。
数词后面增加有关的量词、分数的词语。
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但是,力气足够用来到那里(却没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 对自己来说也是有所后悔的。
译文:_戟_是__兵__器__,_矛__也__是_兵__器__,_丢__失__兵__器_又__捡__到_兵__器__,__为_什__么__不_可__以__回__家_?_
②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①调整句式:“__君__子__济_人__于__患_”__为__状_语__后__置__句_,__应__该_调__整__为__“_君__子__于_患__济__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 LOGO
文言翻译运 ——运用六字诀,译句信达雅。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通假现象 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偏义复词
文言虚词 18个文言虚词
特殊句式 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文学文化常识
总体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方法大全课件(共48张PPT)
固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例如: 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日饮食得无衰乎?
“孰与”也就是“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何……为”可译为“为什么……呢”
“得无……乎?”可译为“恐怕……吧”“莫非……吧”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 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 相二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人其以 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 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而 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 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①:鲁国两位国君
②:婢女
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
换
璧有瑕,请指示王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第三招:
(通假、活用)
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名词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要能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除了应当读通读懂全文、把握文意句意外,还应当学会抓住句子中若干个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往往就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也是考生准确答题后的得分点。
通假字
1
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2
古今异义
3
词类活用:(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动词使动、形作使动、形意动……)
4
语气揣摩:(陈述、疑问、感叹、揣测、祈使等)
如: “夫赵强而燕弱”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发语词)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例如: 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日饮食得无衰乎?
“孰与”也就是“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何……为”可译为“为什么……呢”
“得无……乎?”可译为“恐怕……吧”“莫非……吧”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 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 相二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人其以 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 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而 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 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①:鲁国两位国君
②:婢女
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
换
璧有瑕,请指示王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第三招:
(通假、活用)
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名词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要能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除了应当读通读懂全文、把握文意句意外,还应当学会抓住句子中若干个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往往就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也是考生准确答题后的得分点。
通假字
1
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2
古今异义
3
词类活用:(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动词使动、形作使动、形意动……)
4
语气揣摩:(陈述、疑问、感叹、揣测、祈使等)
如: “夫赵强而燕弱”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发语词)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
如: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 为有悔。
译: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
(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
.精品课件.
14
翻译下列句子5:
姜氏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
译:姜氏有什么满足?
第五式:
(1)调整倒装句的语序。
(2)调整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的语序。
外连横而斗诸侯。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5分)
译文1:馆陶的百姓全都很伤心,从此居住在这里的人有数百 家。 译文2:馆陶众多百姓,一起来到边境哭泣,趁此跟从他居 住的人有几百家。
译文3:馆陶的众多百姓,在那种环境下悲伤地哭泣,因此 跟从并且居住的有几百家。
译文4:馆陶的众多百姓,围着境边悲伤流泪,趁机跟从他而 居住在贵乡的有数百人家。
.精品课件.
15
翻译下列句子6:
1.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用典) 直:我活着应当掉脑袋,死后应当编草绳。 意: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死后应当报恩。 2.秋毫不敢有所近。(比喻) 直: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
第六式:
贯是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精品课件.
❖ (1).译文:孙叔敖在年少的时候,出去游玩,看见长两 个头的蛇, 杀了并且埋了它。
❖ (2).译文:他的母亲说"蛇现在在哪?" ❖ (3).译文:等到(孙叔敖)长大,做了楚国的令尹,还
没有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精全品课国件.的百姓就信服他的仁慈了。19
想一想,试一试(拓展迁移)
❖ 2、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
高考文言文翻译ppt课件(共20张)
高中必背古诗文天天读
《阿房宫赋》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 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 灭六国者六国也 2.《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 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 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否则将重蹈覆辙的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语句是“ ,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 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
文言翻译的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意译: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
直译: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
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五字法:留 删 换 调 补
例1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
译文:甘宁字兴霸,是巴郡临江人。
例2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
译文:太子和梁王共乘一辆车入朝。
补
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删
换
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 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 !”饿者吁 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 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 乎?”
例4 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 例5 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 例6 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
①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②夫晋,何厌之有?
译:有什么满足的?
《阿房宫赋》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 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 灭六国者六国也 2.《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 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 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否则将重蹈覆辙的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语句是“ ,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 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
文言翻译的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意译: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
直译: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
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五字法:留 删 换 调 补
例1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
译文:甘宁字兴霸,是巴郡临江人。
例2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
译文:太子和梁王共乘一辆车入朝。
补
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删
换
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 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 !”饿者吁 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 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 乎?”
例4 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 例5 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 例6 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
①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②夫晋,何厌之有?
译:有什么满足的?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共55张PPT)
(3)勃海太守崔休入为吏部郎,以兄考事干轨。轨曰:“法者,天下之平,不可 以旧君故亏之也。”
“入”,被征召到京城做官;“考”,考核;“干”,请求,请托;“可以”,古 重要实词
今异义词,可以因为;“亏”,违背。 “以”,介词,拿;“之”,第一个为助词,的,第二个为代词,它(法律);“也
关键虚词 ”,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勃海太守崔休入为吏部郎”为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翻译时要
(1)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 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 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2)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 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 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 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四)记口诀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补调变
例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封)轨,字广度。太和中,拜著作佐郎,稍迁尚书仪曹郎中。兼员外散骑常侍,(1)衔
方法六:变
“变”: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 灵活地变通翻译。这往往指前五 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 时。
课文回顾: 1、秦时明月汉时关 2、主人下马客在船 3、金城千里 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三)试牛刀
【 2 0 2 0全国卷3】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 人谓之王白须… …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 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 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 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 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 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 光禄为赠,谥曰简。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23页PPT
Hale Waihona Puke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
21
练一练
• 人有见宋王者,赐车十乘。(3分)
•
❖译:有个拜见宋王的人,宋王赐
给他十辆马车。
❖
❖
22
六、 翻译的具体方法----贯
适用范围
示例
古文中使用借代、借
(1)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借代)曹操水
喻、用典、互文等修 军
辞手法以及委婉的说
(2)枝枝相覆盖,叶叶 相交通。——互文
法等,翻译时要根据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
而守藩篱——(借喻)边
上下文灵活、贯通地 疆
译出。(意译)
(3)权起更衣——(委 婉)上厕所
23
课堂小结
字字落实要对应 忠于原文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24
牛刀小试
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 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 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 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 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 而得之,又何请焉?”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 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
意译 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 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
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 ,意
B范献子把董叔绑了挂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C范献子把董叔抓起来并把他绑在庭院中
的槐树上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A想要的都得到了,为什么还要请求呢?
B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何必请求呢?
C你想要的都得到了,还要请求什么呢?
练一练
• 人有见宋王者,赐车十乘。(3分)
•
❖译:有个拜见宋王的人,宋王赐
给他十辆马车。
❖
❖
22
六、 翻译的具体方法----贯
适用范围
示例
古文中使用借代、借
(1)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借代)曹操水
喻、用典、互文等修 军
辞手法以及委婉的说
(2)枝枝相覆盖,叶叶 相交通。——互文
法等,翻译时要根据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
而守藩篱——(借喻)边
上下文灵活、贯通地 疆
译出。(意译)
(3)权起更衣——(委 婉)上厕所
23
课堂小结
字字落实要对应 忠于原文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24
牛刀小试
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 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 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 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 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 而得之,又何请焉?”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 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
意译 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 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
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 ,意
B范献子把董叔绑了挂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C范献子把董叔抓起来并把他绑在庭院中
的槐树上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A想要的都得到了,为什么还要请求呢?
B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何必请求呢?
C你想要的都得到了,还要请求什么呢?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 课件(53张PPT)
译: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 能不畏惧吗?
文言文翻译技巧四
1、放入文章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
2、对句子本身进行整体理解,注意句 间的逻辑关系。
古今异义
活用的词语、古今异义的词语、通假
字、一词多义等都必须换用现代汉语的词 语,绝大部分单音词换作双音词。换言之, 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 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翻译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何共同特点?翻 译时要注意什么? 省略主语:蛇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 号、年号、庙号、谥号、器物名、朝 代、书名等专有名词和古今同义词, 皆保留不动。
பைடு நூலகம்
翻译下列句子: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 以舒缓语气,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音节助词,无义, 删去
练习延伸
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王冕)七八岁时 ,父命牧牛垄上,入学 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
牛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
痴如此 ,曷不听其所为 ?” 冕因去 ,依僧 寺以居 。夜潜出 ,坐佛膝上 。执策映长明 灯读之 ,琅琅达旦。
参考译文:
(王冕)七八岁时,父亲让(他)在田埂上 放牛,(他)跑进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听完, 就默记在心。晚上回家,忘了牵牛。父亲愤怒 地打了他,但不久又像以前一样了,母亲说; “儿子像这样一心一意,何不听凭他去干想做 的事!”于是王冕离开家投靠和尚庙而居住。 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的膝盖上,用佛像前昼 夜不熄的灯照着书读,响亮的读书声一直到天 亮。
文言文翻译技巧四
1、放入文章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
2、对句子本身进行整体理解,注意句 间的逻辑关系。
古今异义
活用的词语、古今异义的词语、通假
字、一词多义等都必须换用现代汉语的词 语,绝大部分单音词换作双音词。换言之, 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 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翻译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何共同特点?翻 译时要注意什么? 省略主语:蛇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 号、年号、庙号、谥号、器物名、朝 代、书名等专有名词和古今同义词, 皆保留不动。
பைடு நூலகம்
翻译下列句子: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 以舒缓语气,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音节助词,无义, 删去
练习延伸
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王冕)七八岁时 ,父命牧牛垄上,入学 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
牛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
痴如此 ,曷不听其所为 ?” 冕因去 ,依僧 寺以居 。夜潜出 ,坐佛膝上 。执策映长明 灯读之 ,琅琅达旦。
参考译文:
(王冕)七八岁时,父亲让(他)在田埂上 放牛,(他)跑进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听完, 就默记在心。晚上回家,忘了牵牛。父亲愤怒 地打了他,但不久又像以前一样了,母亲说; “儿子像这样一心一意,何不听凭他去干想做 的事!”于是王冕离开家投靠和尚庙而居住。 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的膝盖上,用佛像前昼 夜不熄的灯照着书读,响亮的读书声一直到天 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只作陪衬,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
• • • • • • • • • • •
如: (1)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只想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损失。 (2)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3)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早晚辛勤地工作,孤孤单单,受尽辛苦折磨 。 (4)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件。 (5)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 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的深度。
文从句顺第二式: 在文言文翻译时,补 出省略的成分。
翻译下列句子:
借喻:喻指边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 借喻:喻指污浊的官场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误入污浊的官场,一离开就是三十年。
(一)借喻的译法: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 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翻译下列句子:
词类活用,形作动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译:最终让上官大夫去在顷襄王前诋毁屈原 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通“剃”
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 。 3.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 也欤。 (2007浙江卷)
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 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 ( 报效 ) 君王吗。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留 删
换
调
字
补
贯
翻译下列句子:
人名、年号 人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 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 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 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氏璧 。
文言翻译第一招
字字落实
分三式
留删 换
文言翻译第二招
文从句顺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夫晋,何厌之有?
译:有什么满足的?
(宾语前置)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
④“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
翻译下列句子: 1.秦时明月汉时关 。
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喜悦或者 悲伤 。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译:将军和壮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 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4 .通五经,贯六艺 译:精通五经六艺。 5.加以官贪吏虐 译:加上当官的和差役们都贪婪暴虐
译: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靳尚, (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谎言。
4.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省略宾语:之,他 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 5.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 白王。 省略宾语:之,代纸 译: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 郭生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翻译下列句子:
1.拜送书于廷
介词结构后置句
译: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 定语后置句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译: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浑浊的外 物的(玷污)呢?
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判断句、被 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 置)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翻译下列句子:
委婉:会(决)战
译: (我)现在率领八十万水军,将与你在吴地 会(决)战。
委婉:指地位尊贵人物的死 3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译:有朝一日您死了 , 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 己安身立足呢?
(四)委婉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 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 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 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五)互文的译法:互文又叫“互文见义”, 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 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文从句顺第三式: 古文中使用借喻、 借代、用典、互文等,翻译时要根 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指要 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 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 “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1.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译:品行正直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指刘义隆北伐事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指霍去病攻打匈奴事
译: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年间草率出师北伐, 本想建立像汉代霍去病封狼居胥那样的功绩,却 落得个望着北方追来的敌军而仓皇南逃的下场 。
用典:指陈涉起义事 3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考试说明》
“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考点破解 表面上,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实质上,也涉及内容理解的考查 ----要求理解全文、理解句子 3.命题规律 2002年起,采用主观笔译的形式。另选 文段翻译,是文言文翻译题的发展趋势。
考 点 说 明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省略主语:侯嬴
1.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不肯受,曰:…… 译: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 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 省略兼语:之,他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3. 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 郑袖。 省略谓语:赂
文言翻译第二招:
文从句顺
分三式:
调 补贯
1.字字落实 留 删 换 2.文从句顺 调 补 贯
小结:
人名、地名、年号、国号、 庙号、谥号、书名、物名均保 留不译 ; 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 , 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 构助词等 , 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偏义复词中 陪衬的词应删去。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等句式 , 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
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翻译下列句子:
朝代名 3.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 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2007安徽高考题) 译: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 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 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使它毁坏。 数量词 4.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译:第二年,秦国再次攻赵,杀死二万人。
字字落实第一式:凡国名、地名、人名、 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朝代、 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 的词,皆保留不动。
翻译下列句子: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删去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发语词,删去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助词,表提顿,删去 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拘 束,而能够和世事转变 (自己的想法)。
借代:代指秦王朝
译:陈涉一起义,而秦王朝就灭亡了。 (三)用典的译法: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
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 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 遍意义。
翻译下列句子:
委婉:发动战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
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4.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2007浙江卷)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字字落实第三式: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 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 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换言之,留的留 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 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 1、 把 文言文的某些词,换成与它相当的现代 汉语的某些词。 • 如:吾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其中“吾”换成“我”;“闻”换成“听 到”;“愈”换成“更加”;“悲” 换成“悲 痛”。
句子省略的部分;词类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 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 把典故、部分 修辞格、各种习惯语、现已不用的词或固定结构等按现代汉 语表达习惯替换 )
文言文翻译需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1、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如“在郡多有出息” 中 “出息” 就是关键词,它不是现代汉语的 “有前途 ,有志气”的意思 ,而是文言文中的 “产生利息、收益”的意思。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 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 ,意 译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 再采用意译。
准确
通达
有文采
关键实虚词、 特殊句式! 第一招:字字落实 (踩点分)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第二招:文从句顺 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 习惯,没有语病。 句子大意! (基本分)
借代:代指魏忠贤
4 .大阉亦逡巡畏义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译:魏忠贤也迟疑不决,害怕正义,篡位的阴 谋难于立刻发动。 借代:代指赵国 5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 译: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赵国成了秦国的 一个郡。
(二)借代的翻法: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
翻译下列句子:
用典:指侮辱性的施舍
2、充分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正确的语序应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同时还应保持原 文语气,即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
3、看清上下文的意思和关系。认真领会原文,要把词 放在句中去理解 ,把句放到篇中去理解 ,不要望文 生义。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中“绝境”不能 理解为现代汉语的 “没有出路” 、“无法生活” , 因为从全文看 ,那里是“世外桃源”,不会生活无着, “绝境”当是“与世隔绝的地方”的意思。
• • • • • • • • • • •
如: (1)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只想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损失。 (2)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3)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早晚辛勤地工作,孤孤单单,受尽辛苦折磨 。 (4)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件。 (5)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 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的深度。
文从句顺第二式: 在文言文翻译时,补 出省略的成分。
翻译下列句子:
借喻:喻指边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 借喻:喻指污浊的官场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误入污浊的官场,一离开就是三十年。
(一)借喻的译法: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 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翻译下列句子:
词类活用,形作动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译:最终让上官大夫去在顷襄王前诋毁屈原 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通“剃”
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 。 3.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 也欤。 (2007浙江卷)
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 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 ( 报效 ) 君王吗。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留 删
换
调
字
补
贯
翻译下列句子:
人名、年号 人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 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 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 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氏璧 。
文言翻译第一招
字字落实
分三式
留删 换
文言翻译第二招
文从句顺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夫晋,何厌之有?
译:有什么满足的?
(宾语前置)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
④“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
翻译下列句子: 1.秦时明月汉时关 。
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喜悦或者 悲伤 。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译:将军和壮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 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4 .通五经,贯六艺 译:精通五经六艺。 5.加以官贪吏虐 译:加上当官的和差役们都贪婪暴虐
译: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靳尚, (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谎言。
4.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省略宾语:之,他 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 5.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 白王。 省略宾语:之,代纸 译: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 郭生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翻译下列句子:
1.拜送书于廷
介词结构后置句
译: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 定语后置句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译: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浑浊的外 物的(玷污)呢?
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判断句、被 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 置)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翻译下列句子:
委婉:会(决)战
译: (我)现在率领八十万水军,将与你在吴地 会(决)战。
委婉:指地位尊贵人物的死 3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译:有朝一日您死了 , 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 己安身立足呢?
(四)委婉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 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 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 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五)互文的译法:互文又叫“互文见义”, 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 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文从句顺第三式: 古文中使用借喻、 借代、用典、互文等,翻译时要根 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指要 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 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 “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1.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译:品行正直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指刘义隆北伐事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指霍去病攻打匈奴事
译: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年间草率出师北伐, 本想建立像汉代霍去病封狼居胥那样的功绩,却 落得个望着北方追来的敌军而仓皇南逃的下场 。
用典:指陈涉起义事 3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考试说明》
“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考点破解 表面上,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实质上,也涉及内容理解的考查 ----要求理解全文、理解句子 3.命题规律 2002年起,采用主观笔译的形式。另选 文段翻译,是文言文翻译题的发展趋势。
考 点 说 明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省略主语:侯嬴
1.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不肯受,曰:…… 译: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 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 省略兼语:之,他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3. 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 郑袖。 省略谓语:赂
文言翻译第二招:
文从句顺
分三式:
调 补贯
1.字字落实 留 删 换 2.文从句顺 调 补 贯
小结:
人名、地名、年号、国号、 庙号、谥号、书名、物名均保 留不译 ; 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 , 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 构助词等 , 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偏义复词中 陪衬的词应删去。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等句式 , 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
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翻译下列句子:
朝代名 3.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 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2007安徽高考题) 译: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 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 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使它毁坏。 数量词 4.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译:第二年,秦国再次攻赵,杀死二万人。
字字落实第一式:凡国名、地名、人名、 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朝代、 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 的词,皆保留不动。
翻译下列句子: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删去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发语词,删去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助词,表提顿,删去 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拘 束,而能够和世事转变 (自己的想法)。
借代:代指秦王朝
译:陈涉一起义,而秦王朝就灭亡了。 (三)用典的译法: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
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 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 遍意义。
翻译下列句子:
委婉:发动战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
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4.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2007浙江卷)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字字落实第三式: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 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 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换言之,留的留 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 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 1、 把 文言文的某些词,换成与它相当的现代 汉语的某些词。 • 如:吾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其中“吾”换成“我”;“闻”换成“听 到”;“愈”换成“更加”;“悲” 换成“悲 痛”。
句子省略的部分;词类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 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 把典故、部分 修辞格、各种习惯语、现已不用的词或固定结构等按现代汉 语表达习惯替换 )
文言文翻译需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1、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如“在郡多有出息” 中 “出息” 就是关键词,它不是现代汉语的 “有前途 ,有志气”的意思 ,而是文言文中的 “产生利息、收益”的意思。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 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 ,意 译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 再采用意译。
准确
通达
有文采
关键实虚词、 特殊句式! 第一招:字字落实 (踩点分)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第二招:文从句顺 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 习惯,没有语病。 句子大意! (基本分)
借代:代指魏忠贤
4 .大阉亦逡巡畏义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译:魏忠贤也迟疑不决,害怕正义,篡位的阴 谋难于立刻发动。 借代:代指赵国 5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 译: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赵国成了秦国的 一个郡。
(二)借代的翻法: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
翻译下列句子:
用典:指侮辱性的施舍
2、充分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正确的语序应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同时还应保持原 文语气,即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
3、看清上下文的意思和关系。认真领会原文,要把词 放在句中去理解 ,把句放到篇中去理解 ,不要望文 生义。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中“绝境”不能 理解为现代汉语的 “没有出路” 、“无法生活” , 因为从全文看 ,那里是“世外桃源”,不会生活无着, “绝境”当是“与世隔绝的地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