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民主制度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民主制度对比
前言:说句实话,就刚拿到那些书目的时候,我还真不好选择哪本作为的突破口(其实直到写这个的时候,也没选好),只好初步选择现代中国的政治改革作为我的读后感的主要目标,但实际上,我在读了老师的导读和推荐理由后,我便放弃了我最初的目标,转而对比起中西方的民主制度(多数是各方的弊端),当然里面不仅仅是一些理论化的知识,还附带了一些我的个人见解(或者说是对当前制度的吐槽,尽管有的见解过于片面)。
全文的主线是依照对民主的见解、中式民主制度、西式民主制度,以及对我国民主制度展望来展开的。
我眼中的民主
对于“民主”这两个字,我们并不会陌生,因为我们自从出生便接触了这两个字,我们可以说是生在民主下,长在民主中。
但实际上可曾深究过“民主”到底为何物?
在有关民主的定义上,我的观点与我国对国家的定义是有相似之处的。
首先国家为何物?国家就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而阶级性就是其本质。
从中可以引出我的观点,民主也是相对的民主,就其本质(少数服从多数)而言,民主是有针对性的,对统治阶级是民主,而对被统治阶级就是专制。
因而世上没有绝对的民主,有的只有相对的民主。
在我国,无产阶级是我国的统治阶级,在此阶级职位之外的皆为被统治阶级。
在我的高中教科书中还有写到民主与专制的对象:民主——阶级内部专制——阶级敌人,这么说来我国的国民情况还真是单一,不是1便是2,绝对不会有3。
凡是敌人的都被争取、被打倒,难怪在我国时常会出现大公司老总举家外迁的情况——他们没有进入民主的阶级范围,万一哪天政策一变,他们就是专制的对象。
其实就我国当前的阶级情况,就我来看,也不是什么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官僚阶级专政,党权重于政权。
就拿企业来讲吧,凡是与官方有些许联系的,企业经营自然是一帆分顺,而若是不知上下打点的,虽不说财路受阻,但也不会有什么优势可言。
真正能凭实力跳出这怪圈的企业,也没几家。
君不见世界前百强企业中的中国企业有多少国有控股企业!真应了那句西游记的笑话: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收走了,没背景的都被打死了!
当然,也不能完全的片面理解,中式的民主就是坏的,其实总体来讲,中式的民主形式是好的,但是耐不过中国人的创造力,以及5000多年的文化积淀。
就拿官僚主义来讲,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毛主席就讲过:“做了大官,要保护大官的利益。
他们有了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
比资本家还厉害。
”从中可以看出其对官僚主义破坏性认识之深。
而中国走过了这60多年,官僚主义非但没有压制,反而愈演愈烈,可见中国若想要民主,在去官僚主义这一块还需多下功夫。
民主在我看来,就是要使我们的基本权益的到充分的保障,生命健康、言论
自由、财产等权利就是我们的基本人权。
而在中国,如何使得这些权利如何得到充分的保护,我想靠“人治”是很难实现的了,重要的还在于“法治”。
完善律法,依法治国,严格执法等措施将确保中国民主真正的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成为管理层的一句空话。
中式的民主
提到中式的民主,我不得不提到中国人民的一大创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先不说其他,就其本质的意义上来讲,它保障了最广大的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现实体现。
采用自下而上的直接选举方式(在县级以及县级以下,以上就为间接了),使得代表的来源来自于最广大的人民,代表的提案能够最大限度的反映人民的意愿,同时也使得阶级、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等在权利决策中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从其出发点来讲,是能够很好的实现并维护人民的利益的。
但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难免也有其固有的缺陷:
1、人民代表脱离群众,尤其是高层的人民代表,就当前的国情来看,人大代表很少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即使了解也只是小范围的了解,从而使得人民的权利无法得到有效地保障,而且就提案的反映面来说,也是缺少群众基础的。
2、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法律效力难以确定。
尽管我国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利机关,而政府则是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由其产生,并对它负责。
但实际上由于没有相应的权利行使范围的法律确定,使得人民代表行使权利得不到法律保障,最终使得人民代表行使权力处处受到限制。
3、人大代表的结构不合理,发挥作用效果较差。
结构的不合理不仅仅体现在代表的知识水平,还体现在代表人群、民族、性别等。
这点是近几年来人们反映最为明显的一个弊端,由此有关评论还将人民代表大会直接称为当前政府的“橡皮图章”,由此可见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缺少科学性,民主性,使得决议的权威受到人们的质疑。
西式的民主
提到西方的民主,我们第一个反应或许不会是马克思口中的西方腐朽的必然走向死亡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是自由,人人平等的观念,就如同人权宣言中所说:“人人生而平等。
”西方的民主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体现其制度民主共性性的地方:选举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分权制度、与司法独立。
其二体现的是他们的政府制度: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
而西方又在其民主化进程中又形成了其特有的运行机制: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纠错机制、法律机制等,而这些机制又反过来完善了西方的民主框架。
由以上可以看出,西方民主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其较为完善的体制,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其自身固有的阶级缺陷和制度中的弊端,使得西方民主制度的效率大打折扣。
就以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为例,国会拥有立法权,总统拥有行政权,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
三者权利分立,同时形成相互制约。
国会拥有否决总统决议、人事
任免、弹劾总统的权利。
总统拥有对国会通过的法案的否决权和搁置否决权。
总统拥有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人选提名权,而国会拥有任免权,而最高法院则对总统和国会有违宪审查权。
这三者权利看似分工明确,能够为民主制度保驾护航,但实际上也存在其固有的弊端,威胁着民主制度。
就以国会与总统的关系为例,好的来讲,总统与国会相处融洽,那万事OK,一切好商量。
但万一如果国会与总统关系僵硬,那总统所代表的政府将面临由于财务紧张而倒闭的危险,这在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
(究其原应还是其两党制带来的后果,总统所在党派执掌国会,那国会的意愿与总统的意愿还是较容易达成协调的,但若不同······)这必然会导致行政效率下降,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民主的进程。
西方的民主是金钱的民主,其标榜为民主的直观体现——选举制度,便是富人们的游戏,而由于选举被富人们操控,必然导致最终选举利益也为他们所控制,进而影响民主。
最后一点西式民主的致命伤是由于其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决定的,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导致社会资源非配的不公,最终使得贫富差距的产生,拥有更多财富的资产阶级掌握着民主的话语权,而穷人则站在民主之外,致使社会民主不公。
对中国民主制度的展望
1、对当前的一党专政的看法:说句实话,无论是一党专政还是多党派轮流执政,这两者都不影响民主!主要看两者如何对待民主。
在前面,我提到过,民主是什么?民主是少数服从多数,在这里就是国家中大多数人民的意愿影响执政党以及政府的能力,是这个国家最大利益最正当利益的代表。
只要党能够始终坚定不移的贯彻三个代表政策(在这里我对三个代表的理解:不是党代表或者说引领人民,而是代表人民的需要,即人民为发展主体),坚持科学发展观,那么中国共产党就能引导中国的民主政治。
2、对中国是否要实行三权分立的看法:就这点而言,我可以说是十分难以抉择的,就其制度本身而言,是迄今为止人类创造的最高级的民主形式,其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能有效的维护民主制度。
但是就排除其自身存在由于权力相互制约带来行政低效率不说,就本国的基本国情来讲,就是不现实的。
西式的民主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背景和社会发展背景以及全民的教育背景的基础上,而我国就当前的发展水平而言,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的。
因而就当前的中国情况,是不适合实施三权分立的,当然既然马克思主义能中国化,那三权分立也能中国化,舍弃其存在的弊端,从而为中国式民主服务。
3、就当前的中国的政党制度来讲,是个不怎么好听的一党专制政体,但是就当前的民主发展需要来说,这又是必须的。
当前的中国存在的多种矛盾,不仅仅是贫富差距的扩大,还有民族矛盾、东西差距拉大、台湾问题等多方面的矛盾,这就需要有一个强力的专制政党的统治,不然如果似美国驴党与象党那般争论不休,那中国还不如早点退出历史舞台!(争论固然能出真理,但更多的是浪费时间)所以,就中国这些问题还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提出是,一党专制还是延续下去的好。
4、就影响中国当前民主的问题之一,政府工作低效率以及腐败问题,我们不能单一将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
面对中国5000多年的官僚文化,这不是一个党派在短短的60多年执政生涯中能该改变的问题。
其实,究其根源,还是在人民。
人民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人民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体现在推动民主进程上。
民主是要靠人民去拼搏出来的,而不是依靠一个政党就能解决的。
只有发挥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发挥出社会舆论的力量,那民主才会到来。
5、前面几点为中国共产党“开脱”了一些责任,但是中国共产党还是要有其作为执政党的担当!中国共产党应清楚的看到,要想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坚持自己的执政地位,民之口不是川,群众不是洪水猛兽,维护小小的面子或者屁大的官员最终会得不偿失,相信群众的监督,依靠群众的监督,才是唯一正确之路。
班级:10工商3班
学号:1020300328
姓名:潘瑞靖
参考图书:《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国各阶层社会分析》、《公民授权与代议民主——人民代表直接选举制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