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测量技术-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应用GB/T 131—2006标准的重要性及特点 1)新数字高斯滤波器,取代了模拟2RC滤波器,是新版本标准最重 要的变化。 2)除R(粗糙度轮廓)外,还定义了两个新的W(波纹度轮廓)和P(原始 轮廓)。 3)参数标注为大小写斜体如Ra和Rz,下标如Ra和Rz不再使用。 4)新的Rz为原Ry的定义,原Ry的符号不再使用。 5)重新定义了表面结构触针式测量仪器(GB/T 6062),用于实际轮廓的 评定。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二、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切削加工中的刀痕、刀具与零件
表面的摩擦、切屑与工件分离时的塑性变形、工艺系统的高频振动 等因素造成的。 三、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图5-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a)放大的实际工作表面示意图 b)实际工作表面波形分解图1—实际工作表面 2—表面粗糙度 3—波度
图5-7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图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2)轮廓最大高度Rz
图5-8 轮廓最大高度Rz示意图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三、一般规定 国标规定采用中线制来评定表面粗糙度,粗糙度的评定参数一般从 Ra、Rz、Ry中选取,参数值见表5⁃1、表5⁃2。
表5-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的数值(GB/T 1031—1995)(单位:μm)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4)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要求高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小一些。 5)要求耐腐蚀的零件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小一些。 6)有关标准已对表面粗糙度要求作出规定的,应按相应标准确定表 面粗糙度数值。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9 常用零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推荐值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7 表面结构GB/T 131图形标注的演变表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六、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见表5-8)
表5-8 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8 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8 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
第五章 表面缺陷、 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第一节 概 述
零件的表面,一般是通过去除材料或成形加工(不去除材料) 形成的,为使零件满足功能要求,对其表面轮廓不仅要控制尺寸、 形状和位置要求,还应控制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 一、表面缺陷 (一)表面缺陷的特征 (二)常见的缺陷类型的术语及分类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2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和轮廓最大高度的数值(GB/T 1031—1995)(单位:μm)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3取样长度与评定长度的选用值(GB/T 1031—1995)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第三节 表面结构代号及标注(GB/T 131—2006) GB/T 131—2006标准对表面结构中的粗糙度符、代号及标注都做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5 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三、表面结构补充要求的注写位置(见表5-6)
表5-6 表面结构补充要求的注写位置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四、控制表面功能的最少标注(见图5-10)
图5-10 表面功能最少标注 a—上限或下限符号U或L b—滤波器类型“X”。标准滤波器是高斯滤波器,代替了2RC滤波
了规定,以下主要对高度参数Ra、Rz的标注作简要说明。
图5-9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符号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一、表面结构符号及补充注释符号(见表5-4) 二、加工纹理方向符号(见表5-5)
表5-4 表面结构符号及补充注释符号
第五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4 表面结构符号及补充注释符号
表5-9 常用零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推荐值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第五节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很多,下面仅介绍几种常用的检查测量方
法及程序,见表5⁃10。
表5-10 粗糙度检验的简化程序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一、比较法 二、光切法 三、干涉法 四、针描法
图5-11 表面粗糙度常用测量仪器 a)表面粗糙度样块 b)双管显微镜(9J型) c)干涉显微镜(6JA型) d)电动轮廓仪(2201型)
4—表面宏观几何形状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第二节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一、主要术语及定义(GB/T 3505—2000)
本标准规定了用轮廓法确定表面结构(粗糙度、波纹度和原始轮 廓)的术语、定义和参数。 (一)一般术语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面轮廓
图5-2 表面轮廓 1—表面轮廓 2—平面 3—加工纹理方向
器 c—传输带标注为短波或长波滤波器 d—轮廓(R、W或P) e—特征/参数,代号后无 “max”用“16%”规则;否则按“最大规则” f—评定长度包含若干个取样长度;默认评定长 度:=5 g—极限判断规则(“16%规则”或“最大化规则”) h—以微米为单位的极限值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四)基准线(中线)m 基准线是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并划分轮廓的参考线,基准线有下
列两种。
图5-5 轮廓最小二乘中线示意图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图5-6 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示意图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二、表面粗糙度主要评定参数(GB/T 1031—1995)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粗糙度和波纹度轮廓的传输特性
图5-3 粗糙度和波纹度轮廓的传输特性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二)取样长度lr 用于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X轴方向上的一段基准线长度,称
为取样长度,代号为lr。 (三)评定长度ln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图5-ဌ 4 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8 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8 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第四节 表面粗糙度数值的选择
表面粗糙度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选取时应在满足零件 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1)在满足零件表面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大一些的数值。 2)一般情况下,同一个零件上,工作表面(或配合面)的粗糙度数值 应小于非工作面(或非配合面)的数值。 3)摩擦面、承受高压和交变载荷的工作面的粗糙度数值应小一些。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二、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切削加工中的刀痕、刀具与零件
表面的摩擦、切屑与工件分离时的塑性变形、工艺系统的高频振动 等因素造成的。 三、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图5-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a)放大的实际工作表面示意图 b)实际工作表面波形分解图1—实际工作表面 2—表面粗糙度 3—波度
图5-7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图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2)轮廓最大高度Rz
图5-8 轮廓最大高度Rz示意图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三、一般规定 国标规定采用中线制来评定表面粗糙度,粗糙度的评定参数一般从 Ra、Rz、Ry中选取,参数值见表5⁃1、表5⁃2。
表5-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的数值(GB/T 1031—1995)(单位:μm)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4)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要求高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小一些。 5)要求耐腐蚀的零件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小一些。 6)有关标准已对表面粗糙度要求作出规定的,应按相应标准确定表 面粗糙度数值。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9 常用零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推荐值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7 表面结构GB/T 131图形标注的演变表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六、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见表5-8)
表5-8 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8 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8 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
第五章 表面缺陷、 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第一节 概 述
零件的表面,一般是通过去除材料或成形加工(不去除材料) 形成的,为使零件满足功能要求,对其表面轮廓不仅要控制尺寸、 形状和位置要求,还应控制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 一、表面缺陷 (一)表面缺陷的特征 (二)常见的缺陷类型的术语及分类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2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和轮廓最大高度的数值(GB/T 1031—1995)(单位:μm)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3取样长度与评定长度的选用值(GB/T 1031—1995)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第三节 表面结构代号及标注(GB/T 131—2006) GB/T 131—2006标准对表面结构中的粗糙度符、代号及标注都做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5 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三、表面结构补充要求的注写位置(见表5-6)
表5-6 表面结构补充要求的注写位置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四、控制表面功能的最少标注(见图5-10)
图5-10 表面功能最少标注 a—上限或下限符号U或L b—滤波器类型“X”。标准滤波器是高斯滤波器,代替了2RC滤波
了规定,以下主要对高度参数Ra、Rz的标注作简要说明。
图5-9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符号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一、表面结构符号及补充注释符号(见表5-4) 二、加工纹理方向符号(见表5-5)
表5-4 表面结构符号及补充注释符号
第五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4 表面结构符号及补充注释符号
表5-9 常用零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推荐值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第五节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很多,下面仅介绍几种常用的检查测量方
法及程序,见表5⁃10。
表5-10 粗糙度检验的简化程序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一、比较法 二、光切法 三、干涉法 四、针描法
图5-11 表面粗糙度常用测量仪器 a)表面粗糙度样块 b)双管显微镜(9J型) c)干涉显微镜(6JA型) d)电动轮廓仪(2201型)
4—表面宏观几何形状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第二节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一、主要术语及定义(GB/T 3505—2000)
本标准规定了用轮廓法确定表面结构(粗糙度、波纹度和原始轮 廓)的术语、定义和参数。 (一)一般术语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面轮廓
图5-2 表面轮廓 1—表面轮廓 2—平面 3—加工纹理方向
器 c—传输带标注为短波或长波滤波器 d—轮廓(R、W或P) e—特征/参数,代号后无 “max”用“16%”规则;否则按“最大规则” f—评定长度包含若干个取样长度;默认评定长 度:=5 g—极限判断规则(“16%规则”或“最大化规则”) h—以微米为单位的极限值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四)基准线(中线)m 基准线是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并划分轮廓的参考线,基准线有下
列两种。
图5-5 轮廓最小二乘中线示意图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图5-6 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示意图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二、表面粗糙度主要评定参数(GB/T 1031—1995)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粗糙度和波纹度轮廓的传输特性
图5-3 粗糙度和波纹度轮廓的传输特性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二)取样长度lr 用于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X轴方向上的一段基准线长度,称
为取样长度,代号为lr。 (三)评定长度ln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图5-ဌ 4 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8 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表5-8 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第四节 表面粗糙度数值的选择
表面粗糙度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选取时应在满足零件 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1)在满足零件表面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大一些的数值。 2)一般情况下,同一个零件上,工作表面(或配合面)的粗糙度数值 应小于非工作面(或非配合面)的数值。 3)摩擦面、承受高压和交变载荷的工作面的粗糙度数值应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