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分析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

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

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课文有的记述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正义的一方与非正义的一方,在你死我活的战斗中,真善美与假恶丑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一、单元目标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应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1)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的知识,要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便于了解事件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要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就要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

在反复阅读中不断开启和提高自己的心智。

(3)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要综合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在反复练习中,培养默读技能。

要指导学生经常自测,找出弱点和不足,加强练习。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开列了四项活动:古今战争知多少;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文艺作品与战争;铸剑为犁应有日。

可以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活动开展。

在活动中,渗透练习口语交际与写作。

二、课文具体要点
1、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

由最高军事统帅亲自撰写的这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

两则新闻,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1)文学常识――新闻、消息和通讯
新闻的含义: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
2、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

“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

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这篇小说主要的艺术特色。

重难点: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人物描写①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②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③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④心理描写:是人物在
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2)环境描写①烘托、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②深刻地表现文章主题。

(3)《芦花荡》中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故事的传奇色彩
3、西蒙诺夫的《蜡烛》,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

悼念红军烈士英灵的烛光在坟堆上闪烁,富有诗意。

重难点:探究文中母亲的心理活动,根据她的举动(动作描写)感知、体会她的内心世界
4、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中,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对中国表达了极大的尊重和同情。

这封信抓住火烧圆明园事件,分清是非黑白,议论势如破竹。

重难点:体味作者充满讽刺意味的语言和丰富的思想。

5、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