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引领 产业为先——广东省院士工作站建设纪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
人才高地 创新引擎
发展综述
高端引领 产业为先
——广东省院士工作站建设纪实
文/刘启强 李蓉
编者按:广东省院士工作站建设是广东“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体系中的一项 重要工作,从2011年正式开展以来,广东省院士工作站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分 布于全省各地,涉及广东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121家院士工作站,正以高端引领,产业 为先的原则,为广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 系,以及提升广东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以来,打造了一批研发实力强、协同 创新效益好、引领示范作用强的产学 研合作创新平台,为广东产业转型升 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来自广东省科技 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全省 共建立204家产学研创新联盟,2651 家 省级工 程中 心,121家 院士工作 站,195家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第三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现场
其中,从2011年开始启动的广东省院 士工作站建设,作为“三部两院一 省”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区 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又一创举,经过6 年实践探索,已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建 设的核心环节。


2005年以来,广东先后启动实 施与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中国 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产学研合作, 率先在全国开辟了“三部两院一省” 的产学研合作大格局。

这一建设创新 型国家的重要创举,不仅大幅提升了 广东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自主 创新能力,有力推动了广东产业的转 型升级,还在全国创新驱动发展一盘 棋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截至 2016 年
底,省部院产学研合作累计财政投入 50亿元,带动地市财政投入200多亿 元,社会及企业投入1000多亿元,吸 引了全国312所高校、332个科研机构 齐聚广东,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有 效提升了广东科技创新能力。

在省部院产学研引领带动下,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转 型升级需求,广东审时度势、高瞻远 瞩,依托外部优势科技资源,积极推 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自2008年
人才磁场 完善广东科技创新 平台体系
分布在南粤大地上的121家广东 省院士工作站,像一颗颗人才吸铁 石 ,不仅 吸引 了115名院士来 粤创
38


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十三五”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新,还引进约1000人的院士团队核心 技术人员。

在人才磁场效应下,一支 高端创新生力军活跃在企业一线,为 全省搭建各类创新平台1700多个,涉 及的领域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电子 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 与广东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契 合。

广东省香雪中药及天然药物院 士工作站就在姚新生院士及其团队带 领下,为企业建设了中药及天然药物 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技术平台,药效 物质分离、纯化、制备技术平台,以 及有机化合物结构测试平台,有力拓 展了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提高并夯 实了企业再创新的能力。

这些以企业 为主体,集聚创新要素的重要创新平 台,在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举足轻重。

在院士工作站高层次人才团队 的引领带动下,一大批国家重点实验
室、国家工程中心以及港澳台地区高 校也在广东设立分支机构,一批面向 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也加快 了建设步伐,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广东 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用。

广东省 番禺 珠 江 钢 管 有限公 司,通过直缝焊管院士工作站的建 设,有力推动了企业对焊接技术、成 型技术的深入研究,开发出了高性能 直缝埋弧焊管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 品,提高了直缝埋弧焊管的质量和稳 定性。

此举不仅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技术支撑,推动 企业由劳动密集、低附加值向技术密 集型、高附加值转变。

同时,院士工 作站的创新活动在行业内也产生较大 的溢出效应,形成业内标准规范,解 决了直缝焊管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 问题,使国内焊管行业的研发能力和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平台创新 溢出效应促行业提 质增效
“依托顶尖技术团队和丰富科 技资源,针对区域和行业重大技术问 题进行研究,研发重大创新产品,培 育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 这一明确的院士工作站建站任务,已 成为大家的共识,在院士专家团队们 眼里,唯有解决了行业共性关键技术 问题,才能够推动产业整体水平的提 升和进步。

自2011年以来,广东省院 士工作站在相关领域共突破核心技术 1300多项,为行业及企业抢占发展 “制高点”,发挥了“智高点”作
“联姻”发展 共赢产业未来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广东 省院士工作站的建设早已跨越了单向
39


专题
人才高地 创新引擎
发展综述
甘子钊院士在工作站指导工作
技术推广和一次性成果转化的阶段。

从产学研合作内涵上来看,院士工作 站这一创新平台的搭建,更多的是基 于双方内在需求上的紧密“联姻”。

合作双方通过在共同关注的领域系统 布局,以行之有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模式为纽带,攻克行业共性关键技 术,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合作 各方互利共赢。

广东省北大光电院第三代半导 体材料与器件技术院士工作站,就紧 紧围绕合作双方——北京大学东莞光 电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的共同需求, 依托甘子钊院士及其团队,对第三代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发展的关键技术及 产业化展开研究。

通过项目的实施与 协同创新,他们在GaN生长衬底,以 及大功率器件封装材料与技术的研究 及产业化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的双丰收。


得的宝贵财富。

广东省温氏集团畜禽 生物育种院士工作站,就充分利用院 士工作站的专家和教授资源,以企业 为基地,组建“养猪大学”。

他们面 向产业生产一线,开设MBA班、生 产技术班、育种技术班等多种形式培 训班,为生猪养殖生产一线培养技术 和管理人才。

他们实施技术人才导师 制,开展专员培训计划,进行育种技 术人员认证考核,为企业定向培养了 多名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与技术人才, 有效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数据显示,几年来,广东省院 士工作站共计为企业培养各类人才 5800多人。

依托高端智库,院士工作 站这一“聚宝盆”,不仅汇聚高端人 才,更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富有潜力的 科技创新后备力量,助力广东打造了 一个高层次创新创业的人才高地。


作协议,此举意味着广东省部院产学 研合作再次启航,一个全新的篇章即 将在南粤大地书写。

为迎合这一发展契机,广东省 院士工作站建设将顺势而上、创势而 为。

一方面,广东将继续依托高端院 士资源,围绕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 大关键技术难题,联合院士及其创新 团队与企业研发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和 产品研发;同时,也大力引进院士专 家的优秀科技成果落户在广东、转化 在广东、见效在广东;另一方面,将 支持各类型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广东设 立分支机构,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共 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培养基 地,联合培养企业创新人才,打造院 士工作站“升级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的广东,将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向全球 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努力跃升。

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区域创新体系 建设突破口的广东省院士工作站建 设,将在这一极具挑战的创新历程中 继续昂首前行、高端引领。


人才培养 奠定企业自主创新 基石
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广东的 基石,作为科技人才队伍中的超级大 腕,院士资源是广东创新发展不可多
剑指“十三五” 产学研合作 再启航
2016年,广东省政府根据新形 势、新任务,分别与教育部、科技 部、工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 院重新签订了“十三五”全面战略合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