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畜牧业大有可为,优质牧草行业规模超200亿,行业盈利能力凸显[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食畜牧业大有可为,优质牧草行业规模超200亿,行业盈利
能力凸显[图]
牧草通常就是生产中饲养畜禽而饲喂的草或者是其他的草本科植物。
牧草具有非常强的再生能力,每年都可以进行多次的收割,而且牧草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所以牧草成为饲养者饲喂家畜的首要选择。
优质牧草指的是天然或经过选育之后的营养成分高于普通牧草的统称。
目前国内的优质牧草主要包括苜蓿、黑麦草、大叶速生槐等产品,品种较为优良的青贮玉米也可以看作是优质牧草的一种。
发展优质牧草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主要的草食性禽畜主要包括牛、羊、鹅、兔等四种,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的产业,对于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调整,居民身体健康以及国家发展资源节约的现代畜牧业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的猪肉消费在肉类消费比重占比相对较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下降至38.73kg,占比略有提升,回升至63.5%,纵观近几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占比,基本稳定在63%以上的水平。
2011-2018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与其占比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饲养生猪的过大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国内生猪饲料主要原材料是豆粕和玉米,生猪消费量过大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较大的粮食消费,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而牛羊等牲畜的饲养过程中如果大量采用饲料,一方面是产成品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则是饲养成本过高,在市场上与进口产品相比时不具备竞争优势,最后是由于牛羊肉等其他肉类的消费与价格高度相关,相对较高的生产成本抑制了消费的增长,对我国居民膳食结构转型,粮食安全,以及畜牧业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总的来看,发展牧草生产,是“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据测算,如果我国畜牧业依靠现有的饲料资源发展草食动物,可养羊2.8亿只,养牛2.1亿头,增产30亿千克牛羊肉,可少养6000万头猪,节省粮食1800亿千克。
因此,大力发展草地型畜牧业,实行种草养畜,可尽快实行畜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调整。
逐步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人畜争粮的矛盾。
近几年,国内优质牧草生产的商品草生产面积整体呈现下降态势,2012年国内商品草生产面积约1745万亩,2013年国内商品草面积达到4767万亩,达到峰值,而后持续下降,到2018年国内商品草生产面积达到了2038万亩,其中如下图所示:
2012-2018年中国商品草种植面积情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商品草的种植面积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商品草的供给增长,但总的来看,虽然2015-2018年间,2015年我国商品草行业产量约为783万吨,2018年我国商品草行业产量约815万吨,同比2017年的796万吨增长了2.39%,近几年我国商品草行业产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0-2018年中国商品草行业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总的而言,近几年国内商品草种植面积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商品草的供给总量变化相对不大,主要是种植的牧草的主要转变为更为优质、生长快速的优质牧草,单位面积产量上升趋势明显,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面积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
同时进口数量相对稳定,且有所增长,行业供给相对充分。
2010-2018年中国商品草行业供需平衡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从区域分布来看,2017年全国商品草生产面积为2002万亩,同比略有下降,主产区为黑龙江、甘肃和内蒙古等,分别为734 万亩、351万亩和220万亩,种植品种主要为羊草、紫花苜蓿、青贮专用玉米和燕麦等,生产面积分别为790万亩、626 万亩、186 万亩和96 万亩,产量分别为74 万吨、359万吨、301万吨和62万吨,全国各地通过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单产水平和产量均有提升。
2018年国内商品草整体和2017年相同。
2017-2018年中国商品草生产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总的而言,除去牧场自用部分,2018年我国优质牧草行业市场规模207.43亿元,同比2017年的190.31亿元增长了9%,近几年我国优质牧草行业市场规模如下图所示:
2010-2018年中国优质牧草市场需求规模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据统计,国产苜蓿草价格在区域上分布为:甘肃、内蒙市场一级苜蓿干草销售价格(装车价)2400元/吨,到场价格2600元/吨,优级草价格2800元/吨,青贮苜蓿为1200元/吨,同比2017年价格有上涨幅度,总产量降低;宁夏市场苜蓿干草2000元/吨,苜蓿青贮950元/吨,同比2017年价格上涨20%-25%,总产量稳定。
国产燕麦干草到场价格为1900元/吨,同比2017年价格下跌。
国内优质牧草市场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从近几年优质牧草种植的经济效益来看,据研究人员对2010-2015年的调查统计数据来看,种植苜蓿的经济效益要高于黑麦草和青贮玉米,青贮玉米最低。
从纯收益看,2014年三种牧草每公顷纯收益中苜蓿为11 298.75元,黑麦草10 098.15元,青贮玉米最低,为6 382.95 元。
从收益率(纯收益/总成本)看,只有苜蓿要高于100 ,达到171.24 ;其次为青贮玉米,为76.51 ;黑麦草最低,仅为59.52 。
总体来看,就经济效益而言,3类牧草经济效益均较好,但苜蓿具有绝对优势。
而从就生产总成本而言,黑麦草最高,其次为青贮玉米苜蓿最低。
从不同成本项目来看,黑麦草的人工费、肥料费和其它费用较高,苜蓿的人工费和机械费高,青贮玉米的人工费和其它费用较高。
成本差异主要是由于低地域分布与各地区的机械化率差异导致的。
黑麦草和青贮玉米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而苜蓿则分布在北方地区,就生产而言,西南地区机械化难度大,劳动力成为主要动力,因而其劳动成本更高;苜蓿机械费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北方苜蓿产业机械化程度较高。
2014年之后,由于市场供给逐渐充足,牧草行业生产成本逐渐上升,一方面是由于牧草行业显著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资本的进入,推升了地租成本,另一方面也因为供给结构以及饲料喂养结构的等多
方面因素的稳定,供需结构有所好转,产品售价有所降低。
牧草行业的盈利能力逐渐向种植业的平均水平回落。
但与传统的大田作物相比,优质牧草行业仍具有显著的盈利优势。
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7年,大豆和玉米种植均属于大额亏损的状态,农户的直接收益主要来源于种植补贴,稻谷与小麦依然执行最低收购价格,因此农户的种植收益总体为正值,但随着最低收购价格的降低,其成本利润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2012-2017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成本利润率统计分析
资料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智研咨询整理
牧草是草食畜牧业的基础, 特别是近年来牛羊肉价格急剧上涨, 奶业问题频繁出现, 牧草尤其是苜蓿的市场需求巨大。
从国际贸易情况看, 虽然牧草进口量不断增长, 但依旧无法满足国内畜牧业尤其是奶业生产的持续需求, 国际贸易贡献力度不足。
从国内饲料市场的迫切形势以及种植牧草的经济效益看, 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全面推动我国牧草产业的发展, 增加牧草特别是苜蓿等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 鼓励地方政府和农牧
民将优质耕地从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经营中让出一部分出来种植牧草, 尤其是种植苜蓿等优质牧草。
这样, 不仅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还能缓解国内饲料市场窘境, 提升畜产品质量, 保障粮食和食物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对于草食性畜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加。
随着对于营养的需求加强,消费者开始加大奶以及牛羊肉等产品的摄入量。
而牧草作为我国草食性畜产品的饲料来源,其需求规模逐步增加。
而以猪肉为主的杂食型畜产品本身占有较大比重的粮食消耗,出于保护土地资源、减少粮食消耗的目的,主动调整农业结构,降低土地污染将成为主要趋势。
农业结构的调整也会促进牧草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畜牧业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未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的继续调整,节粮型草食畜牧业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牧草产业将继续向区域化、规模化推进。
2017年11月,农业部印发了《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中指出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草食畜禽种业与牧草种业创新发展。
同时还指出要“推进草种保育扩繁推广一体化发展,加强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培育适应性强的优良牧草新品种,组织开展牧草新品种区域试验,完善牧草新品种评价测试体系。
加强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不断提升牧草良种覆盖率和自育草种市场占有率。
”
并在保障措施一节中明确指出要“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加大南方地区草山草坡开发利用力度,保障优质饲草料供应。
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总的而言,中国的优质牧草具有较好需求前景,政策支持,符合国家政策以及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对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其盈利能力虽然会随着市场供给逐步充分而有所回落,但在种植业中各个主要品种中,仍将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行业具有较好的盈利前景,同时如果种植过程的水电耗费能够降低,机械化率得到提升,行业的盈利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