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之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语文之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在蜕变中,我们学会了沉思,学会了悔悟,更学会了如何茁壮自己!因此,对于正在脱壳的我们,首先,要学会承受这痛苦的过程,然后是享受,最后是蝶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020高考语文之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散文的主要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阅读技巧——提高散文阅读题答题准确率的前提
1. 树立主题意识
2. 树立整体意识
3. 树立思路意识
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该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

以记事为主的散文在阅读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

写景状物的散文,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
4.树立问题意识
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大大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高考中的散文阅读是为了回答问题的,而绝非平时的含英咀华。

树立问题意识就是为了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捕获最有用的信息。

问题意识分两个层面:第一,初读文章时,要时刻想着这些问题: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线索结构是什么?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争取在短时间内总体把握文章。

第二,再读文章时,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问,心系这些问题,迅速阅读文本,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争取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有效的答题区域。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注意文章的标题、副标题。

绝大多数文章的标题及副标题起到了概括文章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的作用。

第二,注意注释。

有时对理解文章、解答问题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关注文中的显性指代语,思考它们的指代内容。

在文章中为了简洁往往用指代语。

例如:这样、那样、这些、那些、既然这样、总之、它们、此、因此、因为这些、其、其实等等。

第四,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

第五,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

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二.审题技巧——提高散文阅读题答题准确率的基础
1. 树立“赋分”意识
2. 树立“提示”意识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为了让考生能写出正确答题,常常煞费苦心,在题干中安排提示性的语言,指导考生准确答题。

这些提示性的语言分“明示”和“暗示”两种。

“明示”如“联系全文”“在第三段”等明确提示考生有效的答题区域。

特别提示:“这样写”的考法几乎每年都出现,务必小心。

3. 树立“意图”意识
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

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却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

任何一道题,命题人都有鲜明的命题意图。

审题中明确了命题意图,就猜中了命题人想考我们什么,就能准确答题,避免了答非所问。

4.树立“整体”意识
高考某一篇文章的阅读题并不是互不相干、各自独立的个体,而是由分而总,由局部到全局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

为了减缓设题的坡度,也为了考查不同等级的阅读理解能力,高考命题者常常利用环
环相扣的提问方式将考生对文章的理解逐层渐进式地引向深入。

在读懂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把几个试题作为一个整体放在一起读、一起研究。

散文阅读都是简答题,一般不要看一道题目,研究一通文章,形成一个答案。

三.散文的命题思路
1、选文:情感丰富
形象鲜明
地域特点
2、命题:朴实大方题型经典
题干清晰提问明确
角度多样答案开放
鉴赏增加赋分较重
熟悉出题类型
1、“作用”题
近年常出现实用类文本阅读,考题形式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题型:“……用意是什么”“……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效果”。

(1)修辞手法作用题
题型设置:针对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或段落设置考题。

——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手法与内容结合分析,表现了什么情感,有什么效果。

四.知识积累:掌握《高考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
面地表达思想。

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

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便于领会主题。

(2)表达方式作用题
题型设置:一般针对句子或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设置考题。

答题模式: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现什么情感,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知识积累:把握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的具体分类及作用。

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顺叙:使事情叙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中心明确;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议论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说明(列数字: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画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分类别:使说明条理清楚)。

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抒情则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含蓄隽永,令人回味,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

此外,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通常能起到揭示中心主题的作用。

(3)表现手法作用题
题型设置:考查对文章的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意境,思想等)。

五.知识积累: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
悬念: 引起读者对事情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

照应: 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伏笔: 对下文的内容作暗示,在相宜处作呼应,使情节发展合理,让读者感到妙趣横生
渲染: 突出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象征: 引申事理,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的本质。

铺垫: 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

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