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卷: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详细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电脑显示屏容易吸附灰尘,是否因为带有静电呢?小科用一个带负电的泡沫塑料球靠近显示屏,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
可见,显示屏()
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
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负电
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起风后灰尘满天飞B.下雪时雪花飘飘
C.暴雨后河水浑浊D.水中放糖后变甜
3、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D.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能留下字迹是因为分子间的引力
4、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吸引,由此可判断()
A.小球一定带负电B.小球一定不带电
C.小球一定带正电D.小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5、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A,A箔片张开,验电器B不带电,再用带绝缘柄的金属导体棒连接A、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的箔片带正电,B的箔片带负电
B.连接的瞬间正电荷从A向B移动
C.金属杆中瞬间电流是自由电子移动形成的
D.B验电器箔片张开,A验电器箔片张角变小
6、下列物质结构图正确的是()
A.B.
C.D.
7、“一年秋意浓,十里桂花香”。
小宁走在江滨道上,远远就闻到桂花香味,这是因为()A.分子的体积是非常小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力的作用
D.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8、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B.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
C.橡胶棒失去电子带正电D.毛皮得到电子带正电
9、如图所示,小刚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时,观察到验电器的箔片张开,由此他判断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
A.带正电B.带负电C.带异种电荷D.带同种电荷
10、把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吸引,则这个小球()
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可能不带电D.一定不带电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带电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角变大,则验电器原来带___________电;在玻璃棒接触金属球的瞬间,产生的瞬间电流方向是从
___________(选填“玻璃棒到金属球”或“金属球到玻璃棒”)。
2、今年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为预防和控制感染,遏制疫情蔓延,全国人民都戴上了口罩,小区工作人员在用消毒水消毒时,很远都能闻到消毒水的味道,这是_______ 现象,我们进入各超市时必须测量体温,手持测温仪是应用_______具有热效应。
(选填“红外线”“紫外线”或“电磁波”)
3、研究发现冠状病毒的大小是纳米尺度的,而细菌是微米尺度的,所以冠状病毒颗粒比细菌颗粒要______(选填“大”或“小”)得多。
若把原子、原子核、电子看成球体,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4m,电子半径的数量级约小于10-9 nm,三者按尺度从小到大的排序是
______。
4、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由于___________电子而带___________电。
用这个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验电器的两金属箱片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_而张开。
5、在抗击新冠病毒期间,老师告诉我们:要正确使用酒精消毒剂。
做手部卫生时,首选酒精,因为酒精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快,不到一分钟,手就干净干爽了;不建议使用酒精对衣物喷洒消毒,原因是衣物之间容易发生______现象,产生电火花,容易引燃酒精。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1cm3纯水的质量是1g,1 cm3水中有3.34×1022个水分子.试计算:
(1)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多少千克?
(2)若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0nm,将1cm3水中的水分子紧密排列成一条直线,共有多长?
2、在研究分子模型时,把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液体的体积之和.为了确定减小的体积和酒精含量的关系,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A.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
B.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面的刻度L1;
C.然后快速注入酒精到100cm刻度线;
D.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读出液面的刻度L.
(1)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减小,这一现象表明_____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
(2)学习小组进行了多次实验,测出水柱的长度L1和混合后液柱的总长度L,并计算出混合后酒精质量的含量β和液柱减小的长度△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第2次实验水面对刻度如图所示,读出水面的刻度_____cm.根据试题中信息,计算第3次实验后酒精质量的含量为_____%;第4次实验液柱减小的长度为_____cm.(酒精密度0.8g/cm3)
②根据有关数据,请在如图坐标系中描点作出△L﹣β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的体积减小量(△L)随着酒精质量含量(β)的增大而_____.
3、1cm3的水中含有3.34×1022个水分子,那么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若将1cm3的水分子平均分给世界上所有的人(全世界人口60亿),每人可得到多少个水分子?以上数据说明分子有何特点?
4、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说明它很小.它不但是尺寸小,而且质量也很小.有关研究资料表明,1 cm3的水中大约含有3.35×1022个水分子.据此,请你求出一个水分子的大致质量.
5、如图所示,AB是一根长为1.6m、可绕中点O自由转动的轻质杠杆.A端用绳子系着拴在地面上,在距O点40cm处放一质量为1kg的铅球,杠杆于平衡状态,g取10N/kg.求:
(1)绳子的拉力是多大?
(2)若绳子最大承受力是8N,则铅球到达离O点多远时绳子会断?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泡沫塑料球带负电,若显示屏带正电,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则小球与屏幕之间会产生引力,小球也会被吸引,如题图所示;若显示屏不带电,由于带电体的性质是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则泡沫球对屏幕会产生引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同的,泡沫球也会被屏幕吸引,即显示屏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故只有B正确。
故选B。
2、D
【详解】
A.灰尘满天飞,是宏观物体产生的现象,属于机械运动。
扩散现象是指当不同物质相接触时,物质分子可以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故灰尘满天飞不是扩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下雪时雪花飘飘是肉眼可见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暴雨后,泥土颗粒进入水中导致河水浑浊,属于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放糖后变甜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家庭装修用的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这说明甲醛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小,当分子间的间距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已经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所以破镜不能重圆,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能留下字迹是因为分子间的引力,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
由摩擦起电的原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为得到电子带负电,根据带电体的特征,带电体有吸引较小物体的特点,所以轻质小球可能不带电;又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当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为得到电子带负电,与其相互吸引的物体可能带正电,即小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
AB.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玻璃棒由于缺少电子,会从验电器上夺得电子,使验电器A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导体棒连接A、B,连接的瞬间,B验电器中的自由电子移动到A,使B带正电,正电荷并没有发生移动,故AB错误;
C.金属杆中瞬间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故C错误;
D.B验电器箔片由于带同种电荷张开,由于A验电器上的正电荷与负电荷中和,使得A验电器箔片带电减少,张角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
AD.原子由处于中心的原子核及在核外运动的电子组成,故A正确,D错误;
BC.原子核及电子是原子的构成部分,且原子核处于原子的中心,而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故BC错误。
故选A。
7、B
【详解】
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桂花的香味,是因为桂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飘入人鼻孔中,被人所感知,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时,电荷会发生转移,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9、D
【详解】
金属箔因为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由于金属箔与物体接触后带电,说明物体是带电体,物体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所以金属箔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故选D。
10、C
【详解】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轻质小球靠近橡胶棒,相互吸引,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小球可能带正电;又因为“带电体有能吸引轻小的物体的性质”,所以,小球还可能不带电,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正玻璃棒到金属球
【解析】
【详解】
[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当与验电器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的张角变大,说明验电器带的电荷增多,因此该验电器带正电。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由于缺少电子造成的,当用玻璃棒和验电器金属球接触,金属箔张角变大,原因是验电器金属箔片上的一部分电子会从验电器转移到玻璃棒上,电流的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在接触的瞬间电流方向是从玻璃棒到金属球。
2、扩散红外线
【解析】
【详解】
[1]闻到消毒水的味道,是消毒水分子进入鼻子的原因,是扩散现象。
[2]测温仪是应用红外线的热效应工作的,而紫外线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电磁波可用来传递信息。
3、小电子、原子核、原子
【解析】
【详解】
[1]1纳米310-=微米。
由题意可知,冠状病毒的大小是纳米尺度的,而细菌是微米尺度的,所以冠状病毒颗粒比细菌颗粒要小得多。
[2]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4
m ,电子半径的数量级约小于
-9-1810nm=10m
则原子的半径大于原子核的半径,原子核的半径大于电子的半径,所以从小到大的排列是电子、原子核、原子。
4、 得到 负 排斥 【解析】 【详解】
[1][2]毛皮与橡胶棒在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会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会失去电子带等量的正电。
[3]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带上了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其两个金属箔片会张开。
5、 蒸发 静电 【解析】 【详解】
[1]酒精是液体,涂抹到手上,会很快蒸发变成气态酒精。
[2]衣物之间由于相互摩擦容易发生摩擦起电现象,也就是静电现象,产生电火花后,会引起酒精燃烧。
三、计算题 1、(1)2.99×10﹣26
kg ;(2)1.336×1015
m
【解析】 【详解】
解:(1)1个水分子的质量232622
1m 2.9910 2.99103.3410
g
g kg --=
≈⨯=⨯⨯;
(2)将1cm 3
水中的水分子紧密排列成一条直线,则其长度
l=40nm×3.34×1022=133.6×1022nm=1.336×1015m
点睛:(1)1cm 3纯水的质量除以1cm 3水中水分子的个数即为1个水分子的质量;(2)用每个水分子的直径乘水分子的个数便可求得排列后的总长度; 2、 C 55.0 50 2.6 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详解】
(1)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当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两种分子不发生化学反应,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穿插渗透,进入彼此的分子间隔,所以总体积会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故选C ;(2)①由图1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则第2次实验水面水面的刻度55.0cm .设细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 ,水柱的质量m 水=ρ水V 水=ρ水SL 1,酒精柱的质量m 酒精=ρ酒精V 酒精=ρ酒精SL 2,则酒精质量的含量:β=m m m +酒精
酒水×100% =212SL SL SL ρρρ+酒精水酒精×100%=212
L L L ρρρ+酒精水酒精×100%,由表格数据可知,第3次实验水柱长度L 1=44.0cm ,酒精柱的长度L 2=100cm −44.0cm =
56.0cm ,代入上式可解得:β≈50%.第4次实验液柱减小的长度为:△L =100cm −97.4cm =2.6cm .②将表中的数据(1.9,20)、(3.2,40)、(3.6,50)、(2.6,60)、(1.6,80)在图2坐标系中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由图线可知,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的体积减小量(△L )随着酒精质量含量
(β)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
点睛(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体积小,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存在间隙;(2
)①使用刻度尺时
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设细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 ,根据密度公式分别表示出水柱和酒精柱的质量,利用β=m m m +酒精
酒水×100%求出第3次实验后酒精质量的含量;用100cm 减去混合后液柱的长度即为液柱
减小的长度△L;②将表中的数据分别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将其连接起来即可得出△L -β的关系图线;根据图线可知,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的体积减小量(△L)随着酒精质量含量(β)的变化规律.
3、3×10-26kg 5.6×1012
个 分子的体积很小,数目很多
【解析】
【详解】
(1)1cm 3的水质量为:331g/cm 1cm 1g m V ρ==⨯= 1cm 3的水中含有3.34×1022
个水分子,所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
2326221g '310g=310kg 3.3410m m n --===⨯⨯⨯; (2)全世界人口60亿,每人可得到的分子数为:
221293.3410 5.610/610⨯=⨯⨯个个人人
; (3)1cm 3的水中含有3.34×1022个水分子,可以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数目很多;
通过第一问计算可知,分子的质量很小;
4、在油膜覆盖范围内有64个完整的小方格,周边有41个不完整的小方格,折合为5个完整的小方格,总计为84.5个完整的小方格(还有另一种计算格数的方法,超过半格算一格,小于半格不计).由此可计算油膜的面积为:()2233S 110
84.58.4510m m --=⨯⨯=⨯,因为油膜的体积为:63123V 410410cm m --=⨯=⨯,所以,油膜的厚度即分子直径为:123
1033410d 4.73108.4510V m m S m
---⨯===⨯⨯ 20.3×10
-23 g
【解析】
【详解】
1 cm 3
水的质量:33m ρV 11/1cm g cm g ==⨯=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232213103.3510g g -≈⨯⨯ 5、(1)5N (2)0.64m
【解析】
【详解】
分析:开始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绳子的拉力;若绳子最大承受力是8N ,应正好使杠杆满足平衡条件,则可求得铅球到达离O 点多远;
解答:(1)AB 是1.6m ,中点为O ,所以AO 为0.8m, 在距O 点40cm 处放一质量为1kg 的铅球,杠杆于平衡状态,mg 110/10G kg N kg N ==⨯=,所以0.8100.4F m N m ⨯=⨯,可得出F=5N ;
(2)若绳子最大承受力是8N ,应正好使杠杆满足平衡条件,即F OA G L ⨯=⨯,所以
80.80.6410F OA N m L m G N
⨯⨯===. 故答案为(1)5N (2)0.64m
【点睛】本题考查杠杆的平衡条件,重点要把握小球滚动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找准力臂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