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与测评】湖南省高中语文总复习 第五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题: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了的一种“陈迹”, 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 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 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 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 到的并不相同。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62022/1/16January 16,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62022/1/162022/1/161/16/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62022/1/16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 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又叫做楷 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 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 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 在使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 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 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 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 变来的草书合流。
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如果我们更关注的只是大学的 当下排名,却遗忘了在这种排名背后的真实基础,这 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 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 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 文明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展作出贡 献。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类题型答题指要(客观题) 设问模式:下列对于xx的理解(表述、说明)正确(最 恰当、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题思路: 1.审准题干,明确题目的指向 2.找到句子的位置,选定句子的“管辖”范围 3.将选项和原文及题干细心比照判断
类型二:主观题 【例4】假使中美不幸全面对抗甚至走向战争冲突,过 去30年在中国人那里广泛传播、心理上普遍接受的“时 代性质”、“时代主题”等等东西,也许就到了根本改 变的时刻。 设题:请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的理解。
答案:中美如果走向对抗,那就违背了中国人追求和平
与发展的普遍愿望,有可能走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主题的反面。(句子表层含义)这句话既强调了处理好中 美关系的重要性,又强调了必须审慎处理这一关系。(深 层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类题型答题指要(主观题) 设问模式:文中某句子如何理解 解题思路: ①写出句子的表层含义; ②再写出句子的深层含义,即句子所反映的作者相关观 点(如果句子出现在文末,通常与主旨有关;如果出现 在文中,则要考虑句子所在上下部分的观点); ③最后再写出该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一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在论述类阅读中主要指: ①新词语、新概念 ②代词或指代性的词语 ③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特定的表达作用
【例1】(2010·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
“文化的陈迹”,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 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 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 “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 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 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 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 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 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不可能也无益处。 正如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 汉时代的中国人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 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 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设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 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 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 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 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 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 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 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 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D. 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 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 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类型一:客观题
【例5】(2010·新课标卷)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
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 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 “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 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 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很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 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 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 地遮蔽了。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 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 主义的教学体制。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因此, 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 可以救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弊端的现实道路。
考点二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文中重要句子包括: ①含义含蓄,利于发挥的句子 ②表现主题思想或层次的关键性语句(文眼) ③内涵丰富的语句,形象生动的句子 ④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 ⑤容易理解错误的语句(长句子) ⑥难理解的比喻句(从喻体找本体)
类型一:客观题
【例3】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
解析: A原文是“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 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选项“以偏概全”,扩大了 范围;B原文“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 合”,选项“具有独特含义”属于无中生有;D信息 在第一、三段:“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 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 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 性”。选项无中生有。 答案:C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 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 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 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 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 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 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 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作为人的品格 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C. 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 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 诠释的中国文化。
D. 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 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的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 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说: “正如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 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文化是不断变化的, “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不可能也无益处”,先秦两 汉文化也不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考点三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文中的信息一般包括: (1)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 (2)对重要概念、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和相关材料; (3)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1)把握表示时空转换,上下句(段)关系,提示语境特征的
提示语或标志词。 (2)把握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语。 (3)从理解基本概念中辨别和筛选信息。 (4)从文章的重要句子中提取信息。 (5)从文章提供的材料中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
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的 一席之地,这是十分现实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 与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绝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仅 仅是能够谋生或得到较高收入的专业人士。真正的青春 饱含生命的热情,能够运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为实现 理想而从事生命奋斗。
守护中国知识分子的继续存在,是理解大学推行 通识教育意义的必要高度。通识教育成功与否,将对 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 有深远的影响。
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 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 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 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术业有专攻, 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 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 神。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 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 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 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 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 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 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 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 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 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祠铭》 《温泉铭》两个碑,还把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当时 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 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他 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 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 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 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 许多无名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 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 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 为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 设题:“兽类”的含义是什么?哪个词说明了书籍的 作用?
答案:“兽类”指野蛮庸俗。“梯子”说明了书籍的 作用。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类题型答题指要 设问模式: 客观题: ①下列对于“xx”的理解(表述、说明)正确(最恰当、不 正确)的一项是?②下列表述,不符合“xx”特征的一项是? 主观题:根据文意,写出“xx”的含义(内涵) 解题思路:①先确定概念所在的位置 ②然后确定信息区间(以一段为多) ③再在上下文寻找对这个词的解释
•
设题:下列对“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 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原因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知识分子具有独立的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B. 知识分子是与专家并不重合的概念,具有独特含义。 C. 大学过分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多元职业结构的各类专
家。
D. 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地位的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