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K12学习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城市的明眸教案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的明眸
【教学目标】
1. 认读“眸”“辟”“韵”“矗”“廊”“禹”“襟”七个生字,辨析多音字“似”“旋”“分”。
2. 理解课文内容,欣赏青岛的各种雕塑,体会作者对青岛及其建设者的赞美之情。
3.了解课文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的写字方法。
【教学重点】
欣赏青岛的各种雕塑,明白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体会作者对青岛建设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教具学具】
PPT课件;与青岛雕塑有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展示青岛风光图片,谈谈自己对青海的印象。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青岛的雕塑,这些雕塑就是青岛的标志,也是青岛这座城市的眼睛。
2.板书课题:城市的明眸
理解词语:明眸(明亮的眼睛)
3.读课题交流:城市的明眸指什么?
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
眸、辟、韵、矗、廊、禹、襟
2.辨析3个字音。
(课件出示)
似:Sì(相似)shì(似的)
旋:xuàn(旋风)xuán(旋转)
分:fèn(分外)fēn(分数)
三、再读课文,自学交流。
1.读首尾自然段,思考课后练习题第一题:城市的明眸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
(同桌交流,并指名汇报。
“城市的明眸”指的是精美的城市雕塑,结尾强调这些雕塑为城市增添了许多风景,“倍加亮丽了青岛,多么使人迷恋”,所以说它是“城市的明眸”。
)2.学习首尾自然段的修辞手法及写作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把青岛比作丽人,把雕塑比作明眸)
写作手法:首尾呼应
(讨论这样写的好处,学以致用。
)
3.自学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二题:课文介绍了哪些雕塑园?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个
雕塑园?
(1)学生自读,在文中作批注,同桌间相互交流。
(2)全班交流讨论,师点拨。
文中介绍了文化名人雕塑园、海风园、海韵园、海涛园。
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海涛园。
海涛园分别介绍了主体雕塑“天地间”、最令人动心的“世纪长廊”以及诗句和令人感动的盲文说明图的设计细节。
(3)结合各个园的图片展示,生介绍各个园的雕塑,感受青岛城市的魅力。
(4)讨论:文中在介绍各个雕塑园时,在文段安排上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详略得当,才会主次分明,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四、感情朗读,领悟真情。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朗读,读出自己对青岛及青岛建设者的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你对“世纪长廊”十二根圆柱上雕刻的历史故事感兴趣吗?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的主要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再现出来。
六、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吧!
【板书设计】
3 城市的明眸
精名人园建设者
美海风园
的海韵园的
雕海趣园
塑海涛元聪明才智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很好的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范文佳作,课文首先概括了香港这棵老榕树的老、粗、特别、贵,接着,具体介绍为什么这么贵及在太古大厦建成后的榕树面貌,最后,通过香港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突出香港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植物的珍爱。
在教学中,我们要促进孩子的自学能力,给足孩子充分的自学时间。
另外,我们还要通过文中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启发学生在作文时要有详略。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