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基于情境运用的语言策略练案三标点符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案三标点符号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育:有的借观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深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B.讲解并描述一件事,希望人了解;阐述一个道理,希望人明白;提出一个恳求,希望人应允;交际总是有目的的。
C.一粥一饭觉香甜,生活因此健康、暖和、妥当;一瓢一箪是清淡,人生因此随意、自由、安心。
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
D.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里的“容”不仅是宽容、理解;也是默许、等待;不仅是思想的无终无止,更是情感的无穷无尽。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虽然尚无配套的惩罚条例,但是此次禁烟有两个主动意义:第一,将对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和消费者起到警示作用,公众意识将得到提升。
其次,餐馆、酒吧等经营场所,以及车站候车室、封闭式站台等非经营区域将全部取消“吸烟区”。
B.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
“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让人实在无语:“我的地盘我做主,以后你们就是我的孩子了。
”
C.“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党和国家领导人领先垂范,开创了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网络问政”新风,并将其引向深化和常态化。
D.石碑上面,包孝肃公(包拯卒后,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
谥号“孝肃”)的姓名,被百姓们摩挲出了深深的指痕。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项脊轩虽然窄小,破旧而又阴暗,可它是作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时刻,唯有项脊轩才能唤起主子对过去生活的深许久远的回忆。
B.法国19世纪闻名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过:“阅读是为了活着”。
缺少阅读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其中文学阅读更是一种名贵的行为,干脆和人的灵魂相关。
C.那么真正的生活会是怎样?如何过上好玩又有用的生活呢?在我看来,真正好玩的生活应当是内心充分的释放,是安静而又美妙的。
D.女子对男子的第一个称谓是“氓之蚩蚩”中的“氓”,《诗经注析》如此说明:氓,民,此处指诗中的男主子公(程俊英、蒋见元,中华书局,1991)。
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众多的‘人物’——老鼠”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老鼠嫁女”因多有喜庆喧闹的情节,故常以年画和剪纸的形式呈现。
虽然各地有众多形式不一的创作版本,但画面内容的共同之处是都有以众多的“人物”——老鼠,根据由上至下或左右行进的老鼠队伍组成的迎娶场景。
A.小挚友,你们知道雾凇——树上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吗?
B.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C.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D.每年——特殊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东洋厂里的带工,就亲自去游说那些没钱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5.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前几天,人们都忙着在挚友圈晒家里立起来的扫把,事情源于一则社交网络推文:“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说因为地球完备的重力角度,今日是唯一可以让扫把独自站立的日子。
”几小时后,此推文很快引爆全网,网友们的挚友圈、微博的画风瞬间都变成了在家里立起自家的扫把。
事后,某新闻媒体说明说,这其实只与平衡有关,事实是:不仅今日你可以让扫把立起来,明天和后天……以后都可以!
A.那是,……实在,我说不清……。
其实,原委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B.“‘好歹要结果他性命。
’……”正说之时,阁子里叫:“将汤来!”
C.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挚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D.“可恶!然而……。
”四叔说。
6.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的括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在能望见东西的第一天下午,我将在森林里作一次长时间的闲逛,让自己的眼睛沉醉在自然界的美色里,在这有限的几小时内我要如醉如痴地观赏那恒久向有视力的人放开的壮美奇景。
结束短暂的森林之旅,回来的路上可能经过一个农场,这样我便能看到耐性的马匹犁田的情景(或许我只能看到拖拉机了!)和那些以土地为生的人的安静满意的生活。
A.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须要同步解决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化、基本医疗和住房)”、区域整体脱贫和贫困村摘帽三个层次的问题。
B.画家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特殊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以取得几条街道(亦即画面)的统一性。
C.回环的美,指的就是诗韵,诗行的韵,是同韵的字(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来来回回地重复,所以叫作回环的美。
D.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
7.下列各句中的书名号和文中的书名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近年来各方都起先主动行动。
国家层面,《推动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动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看法》等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运用。
A.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有150多座,可算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
B.电影《我不是药神》,因触及抗癌药昂贵的国情现实,引发了剧烈关注。
C.《科幻片创作与市场探讨报告》显示,科幻片票房在中国的历史成果惊人,但大多是好莱坞进口片吸金。
D.为了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精准扶贫的力度,改善其生态状况,《中国扶贫开发报告》给出了有效的方法。
8.下列语句中的问号与文段中的两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一根网线、一个好的教化产品,就能实现学生与来自全国各地优质师资的实时互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最优质的教化资源更加触手可及。
如何结合教化技术推动教化资源优质均衡化?怎样处理好技术与教化的关系,进行因材施教?随着在线教化行业的发展,挑战也接踵而至。
A.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变得异样丰富。
这样的夜晚,同家人围炉而坐,莫非不是极大的乐事吗?
B.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将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
C.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
D.贾政听了惊疑,问道:“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
”
9.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文中的分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美妙生活表达了人存在的目的性与社会性,是哲学与伦理学的重要命题。
美妙生活须要一方面具有世界性,是各民族国家一般的憧憬、共通的命题;另一方面具有民族性,契合于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命运和在此当中形成的文化精神、文化心理。
A.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的火光纹丝不动地照耀在我的书页上;壁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
B.唐代大诗人白乐天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往年亡友马孟容兄给我画杜鹃和杜鹃花,题诗也有“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之句。
C.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
D.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
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如同可以穿山越岭一般。
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气。
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慢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的急响,最终又回到了光明温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
我只知道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志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
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渐渐光明
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
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
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溢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飘舞游走,姿
态极为美丽,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
不禁痴了。
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
抚面温柔;它急迫的时候,似乎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由得一如天空
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似乎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
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10.(标点符号)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
跑了。
”
B.“夜莺”是怎样奇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送情报的?
C.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愧疚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遗忘了。
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11.文本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含义?(4分)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鼓声有时候很绵密,接下来有点儿和缓,细致听,有时高亢有时
温柔”,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练案三标点符号
1.C 解析:A项,两个分号应改为逗号。
分句中没有逗号,干脆运用分号不符合点号运用的层级关系
规定。
B项,“交际”前的分号改为冒号。
最终一个分句是总结语,前面应用冒号。
D项,第一处分
号应为逗号。
因为两个“不仅”构成了两个并列的分句,而第一个分句又由两个递进分句“不仅……也……”构成,“不仅……也……”是简洁递进分句,中间不用分号。
2.B 解析:A项,第一个句号应当改为分号。
冒号管到结尾,此句中冒号后面跟着两个句子,所以中
间的句号运用错误。
C项,第一句是干脆引用一句完整的话,故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D项,将“谥号”前的句号改为逗号。
这个括号内的句子中间语意没有结束,不能用句号。
3.C 解析:A项,“项脊轩虽然窄小,破旧而又阴暗”,将句中逗号改为顿号。
B项,将第一个句号放
在引号里面。
D项,将括号及其内容放在书名号后。
4.A 解析:文中“众多的‘人物’——老鼠”的破折号表说明作用;A项,破折号表说明作用;B项,
破折号表突出强调;C项,破折号表插入成分;D项,破折号表意思的递进。
5.C 解析:文中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A项,表示说话断断续续;B项,表示引文的省略;C项,表示
列举的省略;D项,表示语意未尽,话未说完。
6.D 解析:文段和前三项中的括号都表补充说明,D项标明出处。
7.B 解析:B项中的书名号表示电影名,文段和其他三项中的书名号表示书籍名、文件名。
8.D 解析:D项与文段中的问号用法相同,都表疑问。
A项表反问,B项是选择问,C项是设问。
9.D 解析:文段中的分号表并列关系,阐述了“美妙生活须要”的两个方面——世界性和民族性。
D项中的分号表目的关系,其余三项均表并列关系。
10.B 解析:B项和文中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A项和C项的引号表示引用,D项的引号表示反语。
11.画线句子运用了比方修辞手法,指钟声净化了人的心灵,使人有了更高远的精神追求。
12.①原句运用短句,运用排比,句式敏捷,具有节奏感和音律美;②原句运用了比方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鼓声的沉醉及内心的震撼。
③原句语言高雅,与后文风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