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楸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桃楸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摘要综述了危害东北林区三大珍贵硬阔叶树种之一核桃楸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为核桃楸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AbstractIn the paper,the species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s of diseases and pests damaged on Juglans mandshurica which is one of the three rare tree species in Northeast China forest region were reviewed. Some effective control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s of for controlling the diseases and pests.
Key wordsJuglans mandshurica;disease and pest;control techniques
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属胡桃科(Juglandaceae)胡桃属(Juglans),又名胡桃楸、山核桃、楸子,是东北林区三大珍贵硬阔叶树种之一,属第三纪残遗种,起源古老,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集中分布在我国东北的东部山地(长白山、完达山和小兴安岭),在华北地区(天津、内蒙古等)也有分布,它向北延伸至大兴安岭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向东南到朝鲜北部和日本[1-2]。

其材质坚硬、细致、纹理通直,易加工,有光泽、花纹美观、刨切面光滑,油漆性能好,是军工、建筑、舰船、木制模具、车辆装修、运动器械及乐器制造的优良用材[3-6]。

种仁可榨油供食用或药用。

果壳可制活性炭,树皮及果肉可提制栲胶,叶、果皮及树皮是自制农药的原料。

树冠饱满,树形优美,四季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东北地区极具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是行道树绿化和园林景点配置的首选树种;也适于山区营造用材林及作嫁接核桃的砧木。

由于我国东北林区开发历史早,原生的红松阔叶林已逐渐被次生林和过伐林取代,许多珍贵阔叶树种越来越少,核桃楸也是如此[3]。

核桃楸的病虫害较少,但近年来野生核桃楸,常遭受食叶虫害的危害,严重时将全部树叶吃成网状;虽然苗圃发生此类虫害的报道不多,但也应引起注意。

因此,保护好次生林中现有的胡桃楸,是林业生产的迫切任务,也是科研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该文详细介绍了危害核桃楸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技术。

1主要虫害
1.1四点象天牛(Mesosa myops Dalman)
四点象天牛又名黄斑眼纹天牛[7],属鞘翅目天牛科,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安徽、四川、广东、台湾,其为害核桃楸、水曲柳、家榆、杨、柳、赤杨、漆树[8]等多种阔叶树。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2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

越冬成虫取食枝干嫩皮,初孵幼虫在树皮下韧皮部和边材之间钻蛀坑道危害[6,9]。

此虫猖獗时造成林相残破,罹枯枝病,常发生在衰弱的核桃
楸人工林和行道树上,是园林重要害虫,对城乡绿化造林影响很大。

该虫在2004年被我国列为森林植物检疫对象[10]。

防治措施:选育抗性树种,加强林地水肥管理,保证林木生长健旺,营造各种混交林,保护和招引啄木鸟及其他天敌,及时清除虫害木,避免天牛的大量发生等。

局部发生时,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如立即清除严重被害木,就地剥皮,置阳光下曝晒数周后利用。

树干上只有少数幼虫时,可用磷化锌毒签插入虫孔毒杀,也可在幼虫危害初期在虫孔处局部喷洒杀螟松、氧化乐果等杀虫剂。

1.2核桃扁叶甲黑胸亚种(Gastrolina depressa thoracica Baly)
核桃扁叶甲黑胸亚种又名黑胸扁叶甲[11]、核桃叶甲、核桃金花虫[12],属鞘翅目叶甲科,分布于东北、北京、河北、甘肃、四川、湖北等地。

为害核桃楸、核桃、枫杨等。

在吉林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地被物中越冬。

翌年4月下旬开始上树取食芽或嫩叶,并交尾。

5月中旬开始产卵于叶背,5月末至6月初为产卵盛期。

卵排列成块,每块有卵10~50粒,每雌一生产卵约100粒。

卵于5月下旬开始孵化,幼虫孵出后即食去卵壳。

幼虫群集于叶背,啮食叶肉。

幼虫3龄,约经10 d左右老熟,末端粘于叶背或叶柄上倒悬化蛹。

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蛹期2~4 d。

6月中旬新成虫出现,继续危害至7月中旬开始下树休眠。

防治措施:保护当地天敌,天敌有瓢虫科(Coccinellidae)的奇变瓢虫(Aiolocaria mirabilis Motsch)、异色变瓢虫(Lexis axyridis Dallas)及十五星裸瓢虫(Calvia quinquedecimgutlata Fabricius)等;肿腿蜂科(Cleonymidae)的一种寄生蜂、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蠋蝽(Arma chinensis)等[12]。

1.3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itauhei Yang)
核桃举肢蛾属鳞翅目举肢蛾科,分布于北京、河北、河南、陕西、四川、贵州等地。

为害核桃、核桃楸等。

幼虫钻入核桃青皮内蛀食,受害果逐渐变黑而凹陷,故有“黑核桃”、“核桃黑”之称。

每年发生1~2代,均以老熟幼虫于土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于5月中旬至7月下旬化蛹。

成虫出现于5月下旬至7月底,卵期6月中旬至7月下旬,6月中旬出现幼虫,9月中旬开始越冬。

成虫一般多栖息于草丛、石块或核桃叶背面,后足上举,并常作划船状摇动,行走用前、中足,飞翔、交尾、产卵均在下午进行。

卵多产于两果交接处果柄基部凹陷处和果实端部残存柱头处。

防治措施:利用该虫在土内或杂草、石缝中结茧越冬的特性,秋冬季清除林内落叶,疏松土层,并喷洒氧化乐果乳油1 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1 500倍液,消灭越冬老熟幼虫。

根据不同海拔,于5月上旬至下旬在卵孵化盛期用核桃灭虫灵2 500倍液进行高压喷雾2~3次,每次间隔7~10 d。

从6月底至核桃采收结束,对树下落果不定期拣拾,并集中销毁,以降低翌年虫口密度,此方法应集中连片进行[13]。

也可根据核桃举肢蛾冬茧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冬季深翻树盘10~12 cm,破坏其越冬场所,暴露越冬茧。

于核桃举肢蛾卵的孵化盛期,使用32 000 IU/mg苏云金杆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用500亿/g白僵菌防治
效果较好。

1.4核桃楸麦蛾(Chelaria gibbosella Zelle)
核桃楸麦蛾属鳞翅目麦蛾科,分布于东北、河南、河北、甘肃。

为害核桃楸、栎、柳等。

在黑龙江伊春、带岭地区1年发生1代,以幼龄幼虫于9月上旬进入越冬。

翌年5月下旬幼虫开始危害,6月中旬少数幼虫老熟化蛹,下旬化蛹最多。

7月上中旬成虫羽化。

幼虫主要为害嫩叶,吐丝将未开展的叶片粘合起来或包合起来,然后在内栖居取食,粪便也排泄在内。

老熟后也就在其中化蛹。

幼虫十分活跃,有弹跳性。

发生严重时,曾在5株幼树上采到236条[6]。

成虫于上午羽化,有趋光性。

可在林间利用黑光灯诱杀进行防治[14]。

1.5双肩尺蛾(Cleora cinctaria Schiffermüller)
双肩尺蛾又名落叶松双肩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分布于吉林、辽宁、山西。

主要为害落叶松,其次为害鼠李、胡枝子、核桃楸、忍冬等。

猖獗年份不但为害落叶松和其他阔叶树,在食料缺乏的情况下还会转移到农田危害,直接威胁农林业生产[15]。

在辽宁1年发生1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下15 cm深的土层中越冬。

翌年5月成虫羽化出土,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

成虫羽化后经4~5 d产卵,6月上旬幼虫出现,7月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卵多产在树干中部树皮缝内,聚集呈块状,6月中旬为卵孵化盛期,幼虫自下而上取食针叶,在3龄前只食叶肉,4龄后可将叶吃光[16]。

防治措施:保护当地天敌,已知蛹寄生蜂(姬蜂科)有4种:Habronyx sp.,Darachosia sp.,Eccoptosage sp.和杂姬蜂族(Joppini)的一种,幼虫有1种虫霉属(Entomophthora)真菌寄生于幼虫体内,使幼虫倒挂而死,并长出灰白霉层覆盖在虫体表面,在大发生年份,在低湿处虫体往往大量感病死亡[15]。

1.6合目大蚕蛾(Caligula boisduvali fallax Jordan)
合目大蚕蛾属鳞翅目蚕蛾科,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甘肃等地[17]。

为害栎、椴、核桃楸、胡枝子。

此虫在长白山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

翌年5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下旬结束。

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停食,变为预蛹,7月上旬开始化蛹,8月下旬开始出现成虫,9月中旬为出现高峰,9月下旬结束,个别年份到10月上旬结束。

第1年9月产下的卵,经越冬至翌年5月中、下旬孵化。

白天成虫则静于阴处不动。

成虫交尾时间较长,在诱捕后的交尾成虫仍能继续交尾达1 d之久。

每雌产卵114粒。

幼虫孵出后即爬行觅食,初龄幼虫食量很小,仅取食少许寄主叶片。

随着虫龄的增大,食量也不断增大。

取食方式是从叶缘向里咬食。

老龄幼虫食量较大,几乎可把整片叶吃光,仅留较粗的叶脉。

此虫是长白山地区昆虫的优势种之一。

防治措施:人工捕杀幼虫和摘茧;黑光灯诱蛾;应用l~2亿孢子/mL苏云金杆菌,或1×109多角体/mL枝型多角体病毒致死虫尸液喷杀银杏大蚕蛾幼虫;应用敌百虫1 000~2 000倍液或敌敌畏1 000~2 000倍液或2.5%澳氰菊酯10 000
倍液喷杀3龄以前幼虫。

1.7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
银杏大蚕蛾又名核桃楸天蚕蛾、白果蚕、白毛虫或漆毛虫[18-20];东北称核桃楸大蚕蛾,属鳞翅目蚕蛾科。

分布于东北、华北、河南、陕西、云南、江苏、贵州、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

在东北发生于阔叶次生林和人工林内。

幼虫为害银杏、核桃楸、核桃、漆树、枫杨、栎、蒙古栎、榆、柳、樟等多种林木,食害树叶,影响树木生长并使白果、漆树、核桃产量大减,有的树叶被吃光后不仅毫无收成,还导致整株枯死。

防治措施:该虫害天敌种类很多,注意保护本地天敌,鸟类大杜鹃、中杜鹃、灰鶺鳹、白头鵯、棕背白劳、灰卷尾、八哥、喜鹊、小燕尾、灰背燕尾、画眉、大山雀、黄腹山雀等取食幼虫、蛹、成虫;捕食性昆虫日本黑山蚁、日本黑褐蚁、双齿多刺蚁、陆马蜂、蠋步甲等捕食蛹与3龄前幼虫;寄生性昆虫黑纹囊爪姬蜂、平腹小蜂、腹寄蝇等寄生卵、幼虫、蛹[20]。

也可利用银杏大蚕蛾卵繁育的平腹小蜂释放于林间,银杏大蚕蛾卵的寄生率为69.3%;用白僵菌林间喷雾防治,10 d致病死亡近50%,21 d校正死亡率为84.36%[18-19]。

还可使用银杏大蚕蛾质型多角体病毒和银杏大蚕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

1.8桃褐卷蛾(Pandemis dumetana Treitschke)
桃褐卷蛾属鳞翅目卷蛾科,分布于小兴安岭、长白山、黑龙江帽儿山、北京、湖北、四川、宁夏等地。

寄主很多,为害白桦、苹果、核桃楸、水曲柳、鼠李、紫花忍冬、柳叶绣线菊及草本植物等[9]。

在黑龙江伊春林区1年发生1代,成虫有趋光性,幼虫危害植物很多,危害状是吐丝把枝顶部几个叶不规则的粘合起来,从中取食嫩叶成孔或缺刻,随着幼虫的生长,迁移危害较老的叶片成半卷或2~3个叶片交织起来栖息,早晚取食附近的叶片,幼虫特别活泼,稍接触就弹跳倒退[21]。

1.9核桃美舟蛾(Uropyia meticulodina Oberthur)
核桃美舟蛾又名核桃舟蛾、核桃天社蛾、紫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分布于吉林、辽宁、陕西、北京、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甘肃等地[9]。

为害核桃、核桃楸等。

1年发生4代,以蛹在地表下2 cm左右土中过冬,一般疏松潮湿的草丛植被、碎石片下较多。

蛹于翌年4月中旬羽化成虫交配产卵。

幼虫共4龄,4代幼虫危害期分别为5月上旬至6月下旬,7月中、下旬、8—9月。

初孵幼虫在卵块周围群集危害食叶成缺刻,3龄后食量增大。

幼虫无论在晴天还是在阴雨天,在8:00—10:00都要从树顶爬至树基,然后又重新返回,在树干上来回爬动。

1~3龄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

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该虫有周期暴发特性,一般10年1次,坐北朝南、低洼向阳三面环山的山谷是虫源地;首先发生,然后向山脊山冈扩展蔓延。

防治措施:卵期在林间释放赤眼蜂蜂包90~105个/hm2;幼虫期用2.5%杀灭菊酯3 000倍液或80%敌敌畏1 000~1 500倍液喷雾,大面积受害林区,可在黎明或傍晚或阴湿天气无风时用敌马烟剂放烟15~30 kg/hm2防治,效果均很好;成虫期用黑光灯诱杀效果显著;利用幼虫下树习性,在树干胸高部位涂一圈4份黄油加1份乐果、宽1.0 cm左右的药物混合层,能杀死大量幼虫。

1.10弯角蝽(Lelia decempunctata Motshulsky)
弯角蝽又名十点蝽(ten-spotted stink-bug),属半翅目蝽科,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北京、安徽、甘肃。

为害胡麻、大豆、葡萄、榆、杨、黄醋栗、胡桃楸及其他阔叶树[9]。

2主要病害
核桃楸的病害主要有核桃楸枝枯病(Walnut melanconis disease),主要危害枝条,尤其是一至二年生枝条易受害。

病原(Melanconium oblongum Berk.)是半知菌类真菌。

枝条染病先侵入顶梢嫩枝,后向下蔓延至枝条和主干。

枝条皮层初呈暗灰褐色,后变成浅红褐色或深灰色,并在病部形成很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

染病枝条上的叶片逐渐变黄后脱落,湿度大时,从分生孢子盘上涌出大量黑色短柱状分生孢子,如遇湿度增高则形成长圆形黑色孢子团块,内含大量孢子。

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盘或菌丝体在枝条、树干病部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蔓延,从伤口侵入。

该菌属弱性寄生菌,生长衰弱的核桃树或枝条易染病,春旱或遭冻害年份发病重[22-24]。

防治措施:①加强核桃园管理,及时剪除病枝,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

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②北方注意防寒,预防树体受冻,及时防治核桃树害虫,避免造成虫伤或其他机械伤。

③主干发病,及时刮除病部,并用1%硫酸铜或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消毒,再涂抹煤焦油保护[22]。

此外,实生苗在空旷地造林时需注意晚霜危害。

3参考文献
[1] 周以良.黑龙江树木志[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 周以良.中国小兴安岭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3] 马万里,罗菊春,荆涛,等.珍贵树种核桃楸的生态学问题及培育前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5(4):489-492.
[4] 葛言彬.珍贵树种——核桃楸[J].新疆农垦科技,2007(5):59-60.
[5] 孙墨珑.核桃楸的杀虫活性及活性成分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6] 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7] 潘朗,安玉凤,李素乔.老苹果园的常见害虫——四点象天牛初报[C].河北省果树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5:136-137.
[8] 周嘉熹.漆树害虫初步研究——干部害虫[J].中国生漆,1984(2):5-9.
[9] 徐公天,杨志华.中国园林害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10] 林亥.我国首次发布林业危害有害生物名单[J].农化新世纪,2003(6):24.
[11] 葛斯琴,杨星科,王书永,等.核桃扁叶甲三亚种的分类地位订正(鞘翅目:叶甲科,叶甲亚科)[J].昆虫学报,2003,46(4):512-518.
[12] 孟庆英.核桃扁叶甲生物学特性及寄主选择性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7.
[13] 王兴旺,李峰,李强.核桃举肢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5(6):53-55.
[14] 薛贤清.灯诱森林害虫名录[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0(3):118-125.
[15] 石方召.落叶松双肩尺蛾的初步研究[J].昆虫学报,1981(1):53-60.
[16] 岳书奎,王志英,方宏,等.黑龙江省三种落叶松尺蠖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4(6):1-5.
[17] 王珪,李家俊,韩希昌,等.甘肃森林昆虫生态地理亚区划探讨Ⅲ.各亚省级区域内森林主要害虫名录及主要分布地(上)[J].1992(1):27-31.
[18] 吴猛耐,杨世璋,陈杰.林间释放平腹小蜂防治银杏大蚕蛾研究[J].昆虫天敌,2001(1):26-29.
[19] 杨世璋,吴猛耐,陈杰.银杏大蚕蛾白僵菌的分离、培养及应用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1(2)16-18.
[20] 丁冬荪,衷龙云,陈华.银杏大蚕蛾生物学及无公害防治[J].江西林业科技,2006(4):21-22.
[21] 白九维.白桦树上几种卷蛾幼期的研究[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3(3):57-68.
[22] 王振经.核桃楸枝枯病[J].中国森林病虫,1983(1):6-7.
[23] 方三阳.中国森林害虫生态地理分布[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3.
[24] 田敏爵,刘凤利,董军强.商洛地区核桃举肢蛾的生活史及防治[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2):127-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