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钟兴民《菊花台》的编曲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学院
CHANGSHA UNIVERSITY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
长沙学院教务处
二○一一年二月制
目录
第一部分毕业设计报告书一、毕业设计报告书
第二部分过程管理资料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
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
四、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表
五、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表
六、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审表
20 12届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第一部分毕业设计报告书
(20 12届)
本科生毕业论文报告书谈钟兴民《菊花台》的编曲特色
2012 年 4 月
长沙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报告谈钟兴民《菊花台》的编曲特色
系(部):艺术系
专业:音乐学
学号: 2008102319
学生姓名:岳凯
指导教师:余佳(副教授)
曾小海(助教)
2012年4 月
摘要
音乐的的形式有很多种:古典、民谣、爵士、摇滚等。

每一种形式都有着它鲜明的特点、独特的音阶排列、和声构造和演奏风格。

我们当今接触到的流行歌曲是将不同的音乐形式做以不同的搭配组合,从而构建出新的音乐形式。

将这些不同的音乐形式完美结合的是编曲,编曲是一首歌曲风格走向的掌握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R&B与中国风结合在一起,一种全新的流行音乐形式开始在华语乐坛慢慢发展壮大,这种歌曲有着浓郁的中国特色:歌词描述古今掺杂,唱腔上土洋集合,旋律上古典悠远,编曲上中西合璧。

本文以周杰伦中国风歌曲代表作之一的《菊花台》来研究一下这首歌曲的编曲特色。

我们把话题锁定在流行歌曲,缩小到中国风,再精确到周杰伦《菊花台》的编曲特色。

关键词:编曲,中国风,钟兴民,菊花台
ABSTRACT
The music can take many forms: classical, folk, jazz, rock, etc. Each kind of form has it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unique scales arrangement,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style. Today we come into contact with pop songs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forms of music do combinations, and establishes the new music form. Will these different music form of perfect combination of is composed and arranger is a song to the holders of the style,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When R&B and Chinese wind together, a new popular music form in Chinese music started slowly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the songs of the ric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yrics describe of ancient and modern doping, singing on the soil set, melody on the classical long, the arrange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his paper to jay Chinese wind songs one typical of the chrysanthemum stage "to learn about the song's arrangement characteristics. We put the topic locked in the popular songs, shrunk to Chinese wind, again, accurate to jay "chrysanthemum stage" of arranger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Arranger, Chinese wind, Zhong Xingmin, Daisy platfoem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一现代音乐编曲制作的发展历程 (1)
二《菊花台》编曲作者钟兴民简介 (2)
三歌曲《菊花台》的编曲特色 (3)
(一)作品背景 (3)
(二)编曲特色 (3)
1 中国风的现代和声特色 (3)
2 中国风的乐器音色搭配 (7)
3 完整的结构,完美的细节,凝炼完美的作品 (7)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一现代音乐编曲制作的发展历程
磁带音乐从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模拟录音技术的的革命性发展使得电子音乐作曲家们拥有了更为得力的电子设备工具。

从磁带音乐到电子音乐从20世纪70年代前后,随着电子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将电子采样器、音序器、效果器、滤波器、调音台、存储器、混音器等众多硬件设备的功能浓缩在一起的技术。

人们把它称为电子音乐合成器。

当时的很多作曲家用一台合成器就可以完成整个电影的配乐工作。

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这些几乎是传统乐器所难以表现的音乐形象。

从电子音乐到数字音乐从20世纪90年代前后,伴随计算机技术普及的还有号称信息高速公路的因特网络技术,在音乐领域中,“计算机音乐”也得以迅速普及,被人们称为“数字音乐”时代。

在传统的音乐创作中,编曲作曲往往是同一个人,当时的音乐多为交响或重奏器乐演奏形式,所以当曲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就已经需要把和声色彩、声响相位等因素考虑并编写出来了[1]。

但现代的流行音乐方式却不同,现代流行音乐的一首歌的出品方式往往是由曲作者写好曲子,再给词作者去填写歌词(同样也有先写好词再去写曲子的),然后是编曲师做编曲。

编曲做好之后交给录音师给乐手和歌手录音。

录音剪辑等工作完毕后交给混音师做缩混。

最后交给母带师过母带,这样一首3-5分钟的歌曲就制作完成了。

这里面牵扯到很多很具体的职位:曲作者、词作者、编曲作者、录音师、混音师。

母带师。

领导这一系列职位的是一个叫音乐制作人的职位,音乐制作人在这里充当着导演的作用,他是这一首作品的规划人。

其中最重要的职位就是编曲,编曲也是最有可能成为音乐制作人的人选。

在近几年的优秀的编曲作品中,我选择了由这首周杰伦作曲,钟兴民编曲的《菊花台》来深入研究其中的一些编配手法和一些制作特色。

二《菊花台》编曲作者钟兴民简介
说到《菊花台》这首歌的编曲特色,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它的编曲作者,钟兴民。

钟兴民,台湾著名音乐制作人,籍贯,台湾台南市。

曾任各大演唱会专职键盘手,五大唱片公司专职制作人。

四度新开局所举办之金曲奖,且二度获颁最佳制作人奖,亦曾获得内地相关音乐奖项。

现任“发声工厂音乐工作室”总经理,仍持续从事流行音乐作曲,编曲及制作,至今已达十五年之久。

钟兴民为很多歌手编过曲,从华语乐坛一线到三线歌手,参与作品千首以上,被称为编曲怪杰。

获得过两届台湾年度最佳编曲奖。

我个人推崇他的原因是觉得他的创新思路非常了不起,颠覆了很多传统编曲的概念,无论是和弦编配还是乐器编配都显得思路新颖,动听舒畅。

他的音乐来自于生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能轻易牵动听者的思绪,可以使人打心底澎湃激昂,也能带领情绪回归祥和宁静,从他的音乐里,你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慰藉。

他相信只有音乐可以打破无形的界限,也只有音乐能使人类挣脱桎梏精神的枷锁。

他前卫革新的眼光与作为,一直走在最前端引领着许多音乐人。

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有钟兴民编曲的这首《菊花台》的编曲特色。

三歌曲《菊花台》的编曲特色
(一)作品背景
《菊花台》这首作品是周杰伦与周润发、巩俐合演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题曲。

歌曲描写了电影中皇后死前的一幅唯美的画面,作为周杰伦为影片量身打造的片尾曲,整首歌都充满了入戏的情感,感伤而动人。

(二)编曲特色
1.中国风的现代和声特色
中国风歌曲中和弦编配的分类有三种:完全是用的中国民族调式的编配;有中国民族调式参与的编配;没有中国民族调式参与的编配。

就我个人而言,我会倾向于第二种。

先说第一种,完全使用中国民族调式的编配。

大家都知道,中国民族调式是指以宫、商、角、徵、羽五声构成的五声调式及以五声为基础的六声和七声调式。

宫、商、角、徵、羽只有各音级间固定的音程关系而没有固定的音高[1]。

用的大多都是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用的较少,有时候用到也只是在小结的弱拍上带过。

本文所谈论的歌曲菊花台是属于第二种编配。

再来看这首《菊花台》的和弦编配之前,先了解一下它主旋律的调性。

这首歌曲的调式是中国民族F宫调,4/4拍,没有变化音,旋律舒缓但不失主副歌对比的起伏感。

那么,它的和弦也是多采用的大三、小三和七和弦。

F —C/E — |Dm —DM7/C — |b B — Am — | Gm7 — C —|
这是前四句的所配的和弦,先看和弦的低音进行,是逐渐的下行:
F - E – D – C –b B – A –
G – C
它的主旋律并不是有很大的音程跨越:
... ...
可以看得的出旋律本身不是有很大的跨越,并且歌词也像是一个人在诉说一样,所以要给它一个平稳的进行。

[1]林惠芬《大学音乐:基础乐理与音乐欣赏》[M]西泠印社.2005.
都是以二度的音程距离做低音下行,最后以纯四度回到属和弦。

这样的下行听起来是极为自然的,在主歌部分用这样的和弦连接能很好的对歌唱者所唱的旋律给人一种倾诉的感觉,它也是很多流行歌曲采用的经典和弦进行方式[2]。

其实,一首歌可以配上很多种不同的类型的和弦,不同的和弦连接,所表达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比如我把前四个和弦调整一下,听一下它的效果:
F — C — |Dm — Am — |
只是做了一些变化幅度较小的变动,这样的编配也是可以的,和谐,也好听。

但是为什么钟兴民没用这个和弦进行呢?我认为,是因为这样配虽然也好听,但是多听几遍会发现一个细节问题,那就是和弦连接比较传统,不够丰满、丰富,紧张度不够,这一点是很关键的。

再换一种编配方式:
F ——— |Dm ——— |
有一小节四个和弦变成了一小节两个和弦,这样的编配也是可以的,和谐,不影响歌唱。

但是这样的编配的问题在于,在F和Dm之前少了一个过度的和弦连接,所以小结与小结之前转换的时候会显得有些空旷,破坏的歌词和主旋律那种诉说的感觉,就这首歌来说显然不太适合。

以上列出的两个例子并不是它们本身的和弦连接、走向存在问题,它们本身也是很常用的和弦连接,在其他歌曲中也达到过很好的效果,但是,就这首《菊花台》而言的话,它们跟原版的编配相比较,都是显出劣势的,可见,不同的歌曲风格要配不同的和弦,并且要着重把握细节,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和谐并且丰满的和声效果 [3]。

说完前四句接着来说一下后四句。

后四句的和弦是:
Dm — Am7 — |b B — Am7 — |Gm7 ——— |C Csus4 C — |
和弦列出会发现跟前四句的和弦有所不同,其实如果配上跟前四句一样的和弦来
唱后四句也是可以的,但是之所以用着这组合理安排列,原因就是增加诉说的起伏
感。

当你充满感情的朗读一首七言绝句的时候,往往前两句是平缓,到了第三句就会
语气变强,语调上扬,体现出一个感情的起伏波动,如果是前后都一样平坦,就会显
得情感不足。

[2] 刘翰中《音乐全主打》[M].深圳国家音乐基地出版社.2011.
[3] 卢小旭、江振兴.《电脑音乐技术与实践》[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这首歌也是一样的,如果用了和前面一样的和弦的话就会显得非常平庸。

所以作
者稍微为它做了一些改变,在不是和谐稳定的情况下换成了:
VI–III–IV–I–II–V这样的走向,就不会显得整个第一段太枯燥无味。

再说一下最后一小结用到的那个延留和弦,这种和弦运用得当可以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如果滥用则可能对音乐作品的情绪产生破坏作用。

这种和弦本身有不稳定音的存在因此,延留和弦一般需要解决到稳定和弦上,所以最后一小节加如一个延留和弦加重了紧张感和归属感,使后面解决到的和弦听起来更舒服。

主歌的第二段跟第一段是一样的,只是在最后回到了主和弦:
和弦:Dm — Am — |b B — F — |Gm — C — |F ——— |
是为了主旋律的结尾而从II经过V回到I。

以上是主歌部分的和弦编配的讲解。

接下来到副歌之前还有两个和弦的衔接:
F ——— |b B — C — | F — C — |
主歌过门副歌
因为如果不在过门地方编一个和弦的推进就会显得特别的空,不够丰富,所以改变一下线路IV —V —I,很常用的传统和弦推进方式。

下面就是副歌部分的和弦编写。

副歌部分用到了很多七和弦,有很多不稳定、不协和的音程包含在里面,但正是由于这种不稳定不协和,才让和声效果更佳丰富,解决和弦的时候更显得有张力。

主歌旋律的简谱:
和弦: F — Dm/B — | b B — Am7 — |Gm7 — F/A — |Gm7/B — C — | 刚开听第一句,尤其到第二个和弦的时候,会感觉和弦的音响效果一下变紧了,因为它里面包含了不协和音程。

Dm/B 不太容易听出来它是一个怎么样的和弦,它是以F宫的临时变音B做低音,上面奏出的则是Dm和弦。

不协和并不代表不好听,不协和音程用的好的话,能取得非同一般的效果。

在这首歌里,它的作者就用的非常到位,并且,能非常形象的绘画出歌词要表达出的意境,非常巧妙。

再往下走都是根据原曲的旋律走向而编配的,这时出现了大量了七和弦,它们的作用是增加矛盾与解决之前的不稳定、紧张纠结的那种感觉,因为,音乐就是一个制造矛盾然后再解决矛盾的过程,矛盾制造的越紧张,就会越盼望越期待它的解决,所以到了解决和弦的时候就会显得无比的动听,舒畅[4]。

第二段副歌的和弦使用跟第一段副歌大致相同,只是作者在高潮部分做了一个改变:
这个改变就是“你的影子剪不断”,这个地方的和弦进行是:
F — Dm/B — | b B —b Bm —
句子末尾用了一个IVm,四级小三和弦。

这里面也有临时变音,同样的道理,也是为了在高潮地方制造出一个最紧张最纠结的和声效果,为的是在下一句的解决中得到最大的满足感。

后一句的和弦:Am7 — Dm7 — |Gm7 — G — |C ——— |
可见在紧张与纠结之后是舒缓的释放。

说完歌唱部分再说一下前奏。

前奏的主旋律是采用了副歌部分主旋律的变奏方式演奏,和弦也大致相同,在最后的过门同样的加入了I的挂留和弦来增加效果。

间奏用了一些缓和的和先连接:
间奏用了一段上行的主旋律,都是平缓的和弦解决。

以上就就是整个歌曲和弦编配的一些特色,最后一段副歌的时候又做了一个大二度的升调。

在这些编配的和弦里面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中国风的和弦编配并不是只有中国民族音阶,而是在主旋律是中国民族音阶的情况下配上各种现
[4] 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代流行风格的和弦从而让歌曲变换的更佳出彩,这当中会用到很多不协和音程,很多不常见的和弦来增加歌曲的个性。

但是呢,这些东西的精髓就是巧用,但不能滥用,滥用只会让一首歌曲变得更糟[3]。

2.中国风的乐器音色搭配
与和弦的编配一样,中国风歌曲中乐器编配的分类也有大致三种:完全是用中国乐器的编配;有中国民族乐器参与的编配;没有中国民族乐器参与的编配。

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倾向于第二种。

因为,如果完全是中国乐器,没有其他音色的融入,会显得整个声场特别窄,特别薄。

大家都知道,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个弱点就是缺少低音乐器,所以很多民乐管弦乐队里都有几把低音提琴作低音声部的乐器[6]。

再说第三种,没有中国民族乐器参与的话则会显得歌曲的整体风格脱离了中国风这个关键词。

这是就好比是一道菜,辣椒炒肉,如果你只放肉不放辣椒肯定是不好吃的,相同只放辣椒不放肉也是不行的。

所以结合起来的味道才会鲜美,适合大众。

这首歌里面用到的主要乐器有:吉他、古筝、弦乐队、葫芦丝、中国打击乐器等。

有西洋乐器,也有中国民族乐器,这就是上面提到的第二种中西结合的编配方法,既有声场的扩展又不失中国风味。

我之所以很喜欢这首歌的编曲是因为它的弦乐部分真的是让我每次听到都会陶醉万分。

吴庆隆能编出柔美的,动听无比的钢琴,而钟兴民则能编出沧桑的,扣人心弦的弦乐,钟兴民的编曲也的确是以弦乐而出名。

3.完整的结构,完美的细节,凝炼完美的作品
这首歌整体的框架用的是流行歌曲编曲最常用的一种格式
前奏—主歌1 —副歌1 —间奏—主歌2 —副歌2 —副歌3 —尾奏
这种格式在流行歌曲中经常见到,可谓经典,稳重,有层次感,情感逐渐的推进变强。

因为它是一种大乐队演奏的方式,前奏就像是引子,再到主题,间奏,变奏,回到主题最后结束。

在乐器运用的框架上,主歌是纯吉他伴奏,由古筝做点缀,前奏、间奏、副歌则
[5] 杨沐《我国音乐学术文论写作中的几个问题》[J] . 《音乐研究》1988年第4 期。

[6]陈国权《歌曲写作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都是所有乐器的合奏,越往后情感上扬幅度越大。

当前奏响起的时候就可以感觉这是一首沧桑的歌曲,因为大提琴是前奏部分的主奏乐器,大提琴的音色是低沉的,描述一副这样的画卷时再合适不过。

前奏的主旋律用的是副歌部分旋律的变奏,使得突出主题,更突出在前奏有一个起伏的最高点。

那时候正是打击乐突出的地方,在气口的时候插入中国常用的打击乐器梆子,清脆响亮,后期缩混的时候加入了明显的混响,让整个音乐更立体,更有空间感。

主歌部分。

一首优秀的歌曲主歌副歌应该有很明显很强烈的对比才会显出它的起伏线条。

所以,副歌部分要推向高潮,那么就要尽量在主歌部分采用干净简洁的编配。

在这里可以选择的乐器有钢琴和吉他,作者舍弃了钢琴选择了吉他,可能一是觉得吉他更能表现歌曲的意境,二是吉他能和弦乐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主歌的第一段只用了一把音色清脆的吉他,加了丰富的混响。

第二段为了突显层次和对比又加入了古筝,起到一个点缀的作用。

既然是点缀作用的乐器,所以它只在句子的接口处出现,这样既可以丰富音响效果,有了层次感,又不会显得很吵很罗嗦。

因为它是古筝,所以添加了古筝最常用的很好听的滑音,显然,作者是不会放过这项加分环节的,在小节之前留下了美妙动听的滑音。

在最后半句的时候古筝则起到铺垫的作用,用了遥指与吉他声部进行配合。

过门的两个小节弦乐也加入了进来,表情上扬,渐强,直到副歌第一小节的第一拍,这是流行歌曲中常用的利用弦乐推进高潮的手法,这个时候也加入了一些低音来拉开声部层次。

副歌是吉他、古筝、弦乐三种乐器的合奏,也加入了打击乐器。

依然是吉他为框架,古筝为点缀,梆子做节奏乐器。

因为是第一遍副歌,所以弦乐的使用有所保留,只是稍加铺垫。

但在歌唱者句子的空档之中巧妙的加入了一些华彩作为填充,这是钟兴民配器的典型风格,既不影响主唱的突出又使弦乐得到一定的发挥。

经过第一段副歌来到间奏。

间奏写了一段上行的旋律,两句都是一样的旋律,但不同的是第一句古筝是主奏,第二句是弦乐的合奏。

这也是为了体现层次的,就好像前面一位领唱,后面一群合唱的感觉,在重拍上都有很沉的鼓做铺垫。

来到第二段主歌,旋律是一样的,歌词不同,伴奏和第一段也是大致相同。

第二段副歌为了显示层次感,和第一段不同的是弦乐放的更开,音量和表情都变的更强。

古筝用的更多,这些不一样都是为了体现整体的层次感。

经过第二段副歌推向全曲的最高潮,前面已经提到,这个地方做了一个大二度的升调,在这之前的过门小节用了弦乐组的上行,也为了起到推进的作用。


一段有一个细节要重点说一下,是全曲的最高点:
在“你的影子剪不断”的那个地方,先是弦乐的下行紧接着转为上行,并且表情上扬的幅度很明显,最后到达一个最高点。

接下来的就是舒缓的解决,弦乐变得平稳。

最后一段副歌之后是一段尾奏。

这首歌是一部电影的主题曲,作者在尾奏部分加入了葫芦丝,可能是想起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使画面电影最后那黄金甲上沾满鲜血,凄惨唯美的画面在脑海中呈现得更清晰,更深刻。

在尾奏即将结束的地方有一个细节是我爱上这首歌的原因,它是结束之前的一个小高潮,弦乐级进—呼吸—渐强—渐弱—结束。

这个细节就在呼吸的那个地方,级进之后一个呼吸接着由弱到强渐渐拉出的弦乐,实在让我深深陷入整个弦乐的包围之中。

结论
优秀的编曲作品都会有几处亮点。

可能本来一首很好的歌曲,在经过一个糟糕的编曲之后,可能会变得一塌糊涂;相反一首本来一般的歌曲,在经过一个精致漂亮的编曲之后会变的焕然一新,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本文在近些年来优秀的流行音乐编曲中选取钟兴民编曲的这首《菊花台》来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了很多特色,主要有:一,在它的和弦编配上运用了很多流行歌曲编曲的概念,在个别地方巧妙的运用了不协和和弦,临时变音,使伴奏与中国风曲调的主旋律有着一个完美的结合;二,在现代流音乐尤其是电脑音乐制作,弦乐的编写上一定要多下功夫,尤其是呼吸和表情的一些细节,一定要处理的得当。

我个人一般的弦乐制作都是表情线从头画到尾,这样就会大大减少生硬,死板的感觉。

通过对这首《菊花台》的编曲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实用技巧,受到很多启发,充分利用现代的电脑音乐制作编曲手法,为音乐插上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1]林惠芬《大学音乐:基础乐理与音乐欣赏》[M]西泠印社.2005.
[2] 刘翰中《音乐全主打》[M].深圳国家音乐基地出版社.2011.
[3] 卢小旭、江振兴.《电脑音乐技术与实践》[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 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5] 杨沐《我国音乐学术文论写作中的几个问题》[J] . 《音乐研究》1988年第4 期。

[6]陈国权《歌曲写作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7] 伊·杜波夫斯基、斯·叶甫谢耶夫、伊·斯波索宾、符·索科洛夫《和声学教程》
[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8]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致谢
时光如水,转眼间,四年大学之旅即将结束,怀揣着留恋和不舍,我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

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老师们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

感谢我的母校对我的栽培,给我了在大学四年深造的机会,让我拥有了专心学习的优越环境。

感谢和我一起奋战了四年的同学们,你们对我的鼓励与帮助使我感到集体无比的温暖。

感谢指教和教育过我的的每一位老师,谢谢你们传授我知识,教育我做人,让我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你们辛苦了。

特别需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曾小海老师。

每当我的论文遇到困难的时候,您总是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当面详细地帮我解答难题。

您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的指导,同时还在思想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对音乐梦想坚定了信念。

您是我在成功道路上努力学习的榜样!在此向曾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再次向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们,老师同学们表示感谢!
学生签名:
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