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安陆市、云梦县、应城市、孝昌县教研综合体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陆、云梦、应城、孝昌教研综合体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
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诗是翻腾内心之叹息;诗是文学大观园里一道最妖ráo 的风景。
读《沁园春·雪》,我们可以感受毛主席激荡的豪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可以体会柯岩深沉的敬意;读《我爱这土地》,我们可以谛听诗人恳切的絮语;读《乡愁》,我们可以触摸作者渴望两岸统一;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可以与作者分享那“四月天”的娉婷;读《我看》,我们可以畅想那摇曳着的自由。
与诗为伴,每一天都深受震憾;与诗为伴,每一天都会明媚鲜yán。
亲近诗歌,定能遇见不一样的自我!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妖ráo()摇曳()娉()婷鲜yán()
2. 下列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迷醉”一词的意思是迷恋,陶醉。
B. 文中“震憾”一词书写有误,正确的写法应该是“震撼”。
C. 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个病句,可以修改为“读《乡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渴望两岸统一。
”
D. 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该将分号改为逗号。
3.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美称。
下列诗句中没有月亮这一意象的句子是()
A. 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B.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 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
D.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4. 趣味成语。
根据因果关系填成语:一呼百应×一唱百和=万众一心
三天打鱼-两天撒网=()
根据谜面猜成语:
(谜面)男女单打——(谜底)一决雌雄
(谜面)白衣女子——(谜底)()
5. 根据内容,默写古诗文句。
“乐”与“悲”,一直是古典诗文中重要的主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欧阳修政事之余与民同游山水之乐,“因思杜陵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温庭筠客行思乡之悲;“今日听君歌一曲,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刘禹锡贬谪归来的苦中作乐,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韩愈进谏被贬,英雄失路之悲;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李白面对前路艰难,挣脱茫然低沉后,对人生前景充满自信的达观之乐,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是刘长卿怀古思今、借先哲自况之悲;“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君子敲钟击鼓追求淑女的快乐,“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是男子追求伊人不得的迷茫之悲。
正如苏轼所写“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不如乐观旷达面对。
6. 九(1)班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根据下列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任务一: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和诗词名句,下列句子中有一项不符合活动主题,这一项是()
A.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B.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D.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任务二:学校对全体九年级学生开展了“关于人生奋斗目标确立情况”的问卷调查,请你根据下面的调查统计结果,写出一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据),并针对该结论给学校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①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50分)
(一)古诗文联读(14分)
【甲】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②面;食不给③,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④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F】。
”
(节选自《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沃:浇,洗。
③给:供应。
④慷慨:形容慷慨激昂。
7.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颓然乎其间者(“颓”的小篆字是,“秃”是“颓”的本字。
本义:因衰老而秃头,引申为委靡,消沉之意。
“颓然”在文中指醉态)
B.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提携”的意思是牵扶,携带;照顾,扶持。
因为老人需要搀扶着走路,所以文中指老人)
C. 范仲淹二岁而孤(由“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一句,推测出本句中“孤”的意思为“幼年丧父”)
D.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士”的义项有:①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
②旧时指读书人。
③泛指男子。
④对人的美称。
根据语境义,本句中应为第②项)
8. 下列对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
B. 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
C.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D.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9. 下列虚词填入丙文【F】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乎
B. 邪
C. 耳
D. 也
10. 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11. 甲诗有“中原乱,簪缨散”,乙文有“人影散乱”;两文中,“散”“乱”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不同,请简析。
12. 古人说:“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
”可见,古人早已将“不忘初心”作为修身的准则之一,请你结合材料说一说朱敦儒、欧阳修和范仲淹的“不忘初心”。
(二)整本书阅读(8分)
同学们,如果你也和老师一样,被艾青的诗深深打动的话,请翻开《艾青诗选》,让我们一起回味这些不朽的诗篇吧。
读艾青的诗,可以指引我们读懂生我养我的土地。
我们都十分熟悉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他把自己比作一只鸟,在目睹日寇入侵中华,山河破碎的惨烈不幸之后,依然要用嘶哑的喉咙为土地而歌,他用朴素真挚、视死如归的笔调写出爱国的情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土地”这一意象较多地出现在艾青的诗歌中。
诗中他对“土地”的依恋显得特别浓烈,这都源于诗人对土地深沉的爱,对人民深刻的同情,对祖国命运深切的关心。
细读艾青写到“土地”的诗,更可以激发出我们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
“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北方》),诗人关心着土地和祖国的命运,他看到“北方是悲哀的”,但仍然“爱这悲哀的国土”。
土地意味着祖国,如《我爱这土地》诗人愿意把一切都奉献给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爱土地,就是至死不渝爱着自己的祖国。
“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复活的土地》)诗中传达出激昂、热烈、充满希望和信念的情感,是对民族复兴和国家振兴的深情呼唤和坚定信念的表达,这是对祖国深沉的爱。
读艾青的诗,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
艾青的一生,是融化在诗歌里的一生:他的一生,是执着地追求光明的一生;他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的一生。
每一首诗,都浸润着诗人的心血和最深刻的希望。
每次读《艾青诗选》时,我们总会被艾青那平凡却带着强烈爱国情怀的文字给打动,好像艾青就站在我的面前,深情地朗诵着这一首首诗,表达着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在他的诗中,我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同学们,仔细阅读艾青诗歌吧!只要你细细品读了,从艾青字里行间的热情里,你一定会读出人生的方向。
这位“诗坛泰斗”,一定会像一位慈祥的老者,指引你、激发你、升华你,最后成就你。
(《艾青诗精编》节选,有删改)
13. 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14. 同学为“艾青诗歌节”设计了一个活动标志,你觉得要补上什么景物更切主题?背景色彩以什么颜色为主色调?请结合《艾青诗选》的内容加以说明。
15. 第三小组准备朗诵“土地组诗”,选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鱼化石》三首诗,小组成员展开了对话。
请你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我不同意选《鱼化石》,这首诗我们根本不熟悉
小文:我也不同意,因为_____________。
不如改为《复活的土地》吧,因为
_____________。
组长:那我们将《鱼化石》改为《复活的土地》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路边棋局
①广场一角的树荫下,一辆三轮车上__________两个人。
走近才知道,头几乎抵在一起的他们,在下象棋。
②落日和路灯已在嘀咕着换岗了,棋盘上几只红黑子仍各据一端,彼此远离,却暗藏机锋。
③这年头,街边下象棋的人少了。
那张不辨底色的棋纸,毛边、缺角,红实线漫漶,该有些年头了,只有“楚河汉界”几个篆字老辣,翘头勾尾,似有无穷变幻。
④红方两士拱卫老帅,另高吊一炮弄得对方狼烟四起;黑方老将仅一士紧随,一马在对方阵地左冲右突,换作我这臭棋篓子,往往会和棋大吉。
⑤可黑黢黢的棋纸边,各有一卒隐在渐暗的暮色里,前面都是大片开阔地,此时都拼了命的拱过河,又都叉士歪将,架炮飞马,如临大敌。
小卒过河大如车,是冲锋陷阵的勇士是决胜负的主角,不可等闲视之。
⑥许是久了,坐车两端的二人换了姿势,一人歪靠车帮上,对面这位一屁股坐车内,这让我得以看清他们。
虽黑些,却也眉目清朗,衣着齐整,那坐车内的大概觉得矮了些,便团起车上灰扑扑的絮毯垫着,这毯是搬运玻璃、家具的必备之物,此时正物尽其用。
四条腿,一盘棋,马嘶炮鸣,人又进入老僧入定模式。
⑦这时我才注意到,不远处还有辆三轮车停在如盖的樟树下,相同的款式,车帮上有“运货、搬家”字样,车内也有磨烂的紫色絮毯。
看来俩老乡或同行在此偶遇,一看不早不晚,再做一单不能了,或干脆推了活计,畅快摆棋!
⑧狭窄的车厢若一叶扁舟,将他们载回那炊烟袅袅的村庄。
妻在田头劳碌,老母在煨一罐酽汤,孩儿上学未归,一壶老茶,两只马扎,老父和老叔拈些山村风月,斗些休闲时光。
⑨可如今通讯方便,难道不是事先约定?筋骨之劳渴望心智愉悦,一子在手迟迟不落,有什么能比这枚带着家乡人指印的棋子更能慰藉乡亲?此刻他们沉浸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可以暂时忘记世俗的世界,这有他们难以言说的快乐和满足,被城市里灯红酒绿搅动的心,此时也格外恬静。
⑩腿蹬肩扛,他们的致富梦流淌过宽街小巷,直直通向国道、省道,最后是村村通的一个小岔口。
他们告别村头那棵老槐树,便是纵横阡陌的人生棋局中突破自我的新招,他们不可躲在帅府后偶发冷炮,也不能如高头大马恣意驰骋,只能是一小卒,明知路歧有陷阱,却义无反顾,虽可左右徘徊,但绝不可以后退。
⑪可这过河的小卒,又与我们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他们左冲右突、荷重前行时,也拈一枚棋子,撩一缕城里的晚风,喝一口杯中的热茶,忙里偷闲,品味一段城里闲散的时光。
⑫路灯亮了,他们又摆上新的一局。
(汪成友《中国能源报》2021年)
16. 【品一个词】第一段中横线上选哪一项,更能体现出人物的悠闲之态?()
A. 蹲着
B. 躲着
C.横着
D.猫着
17. 【赏一段文】仿例句给文章做一点批注。
写法内容仿例批注
学法感
悟
对比小卒过河大如车,是冲
锋陷阵的勇士,是决胜
负的主角,不可等闲视
之。
“小卒”和“勇士”
“主角”形成对比,突
出他们虽然身份平凡微
小,但是在生活中发挥
的作用大,不能小瞧。
A 他们告别村头那棵老槐
树,便是纵横阡陌的人
生棋局中突破自我的新
招。
由下棋联想到了“人生
棋局”,丰富了文章的
内容,“突破”一词表
现了他们敢于突破自我、
勇于奋斗的精神。
矛盾他们左冲右突、荷重前
行时,……忙里偷闲,
品味一段城里闲散的时
光。
B
抓住关
键词句,
结合内
容和情
感,进
行品析
和批注。
18. 【懂一段话】结尾一段,有人改为如下,和原文比较,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改文:人生,就如这棋局,白居易诗云:“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你认真对待,你就会品尝到人生的成功!
19. 【识一个人】文章中的“小卒”和《灯笼》一文中的“马前卒”,他们代表的人物形象特点是否一样?为什么?
【材料】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吴伯箫《灯笼》
20. 【说一个理】选文中二人进城务工,教材《台阶》中的父亲为筑高台阶房屋终生勤劳,他们都是奋斗者,是作为子女的我们学习的榜样。
你更欣赏哪一种奋斗方式?请简述理由。
(四)实用性文本阅读(7分)
为什么猪八戒走了十万八千里还没瘦
①在从小困扰我们的无数问题里,有一个始终难以解决:为什么猪八戒挑担走了十万八千里,还是没有瘦下来?唐僧师徒一路上吃的都是青菜豆腐斋饭,八戒顶多主食吃得多了点儿,可赶路挑担打妖怪,十几年如一日的运动量,也该瘦了吧。
②然而在原著中,唐僧师徒的饮食未必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清苦。
他们的斋饭中最显眼的一样,是一种跟苦行僧禁欲人设大相径庭的东西——甜食。
每到一站,他们四个就在不停地摄入糖分。
这里面,既包括各种超甜水果,也有各种加工后的甜食甜点。
③在朱紫国,国王设宴答谢师徒四人,菜单里给唐僧师徒吃的素食,一大部分都是甜的。
这还不是偶然现象。
第七十九回,国王的答谢宴也是齁甜齁甜的:“几般蜜食,数品蒸酥。
油札糖浇……”等到取经回来,唐太宗的招待宴更丰富:“糖浇香芋……核桃柿饼,龙眼荔枝……还有些蒸酥蜜食……”照这个吃法,大概师徒四人的血糖含量都有点儿危险。
④然而更神奇的是,全书除了他们,几乎没有几个人吃糖。
神仙里修为很高的镇元大仙,日常待客的饭食竟然是咸菜:二童忙取小菜,却是些酱瓜、酱茄、糟萝卜、醋豆角……共排了七八碟儿,与师徒们吃饭。
神仙不贪人间口腹之欲,那么凡人呢?唐僧师徒一路上遇到的大户人家,总该吃得起甜食吧。
可在他们的殷勤款待里,很少见到点心:通天河陈家的款待,是“上素果品菜蔬,然后是面食、米饭、粉汤”。
寇员外给唐僧师徒摆席,除了菜品种类多点,主要也不过是“素汤米饭,蒸卷馒头”并未提及甜食。
⑤那么,贪婪残暴的妖精们,想吃啥就吃啥,总该搞点高油高糖款待自己吧?并没有!像那位套圈儿的青牛怪,席上全是“蛇肉、鹿脯、熊掌、驼峰、山蔬果品”。
一个太上老君坐骑青牛下界,竟然就知道肉肉肉,连个糖油饼、蝴蝶酥都不吃。
⑥全书只有唐僧师徒吃甜食,显然不是随便写写的巧合。
第十二回,唐僧所在的长安化生寺举办水陆大会,也有“时新果品砌朱盘,奇样糖酥堆彩案”。
也就是说,除了招待唐僧师徒之外,甜食大量出现的唯一场合,是在礼佛的时候。
⑦在《西游记》的世界观里,甜食是一种具备宗教象征的高级食品,而能够且懂得享用甜食的,除了唐僧师徒,只有佛!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猜测:唐僧师徒爱吃甜,其实是作者刻意埋下的伏笔。
在故事线还没走到“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之前,作者一直通过饮食描写,向我们暗示这个结局:只有唐僧师徒能吃佛祖配享的食物,说明他们是“天选之子”,从故事一开始,就注定成佛。
⑧把甜食和佛教联系在一起,可不是生拉硬扯,也有现实依据——在中国的佛教活动中,以甜食供佛,本就是历代传承的风尚。
早在东晋时代,《十诵律》就有记载:佛在王舍城竹园中。
诸居士办种种带钵那,胡麻欢喜丸、石蜜欢喜丸、舍俱梨饼……西域尚糖、奶、蜜的甜味爱好,随着宗教传入中国,让甜蜜成为了对神域极乐的向往。
曾经的奶食“醍酬饼”在唐朝后发展成佛教禅食点心。
过去油与糖的奢侈,连同与宗教联系的神秘感,构成了中国人对甜食的一种独特向往。
⑨这一切,甚至延伸到了中国人的一切信仰供奉:祭灶要用糖瓜、关东糖,在凡人的想象里,灶王爷也是个馋嘴的老神仙;老北京人用月饼祭祖,哪怕里面冰糖坨子硌牙也始终不改;《清稗类钞》里则说,蒸甜味的松糕,发得越大越吉祥。
⑩人类无从想象,远在天边的神佛究竟爱吃什么,只好用自己想象中最好吃的东西来敬奉。
于是,高不可攀的他们,也像人类一样馋糖吃了,《西游记》的作者,不论他真正生活在何时何地,最终把这种接近现实生活的饮食习惯,写进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书里。
(文/福桃九分饱,有删改)21. 请概述文中《西游记》里几类人的饮食特点。
示例:唐僧师徒,不停地摄入甜食。
22. 有同学说,文中举了众多人物的饮食种类,与本文无关,可以删去。
你怎么认为?
2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选文内容,你觉得《西游记》里,安排唐僧吃甜食好,还是不吃甜食好呢?
【材料】适量进食糖有补充能量、升高血糖、促进食欲等好处。
糖分摄入过多会引起血糖增高,无法利用的糖转换为脂肪,导致身体越来越胖,肥胖可以引起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又进一步损伤身体。
(五)思辨性文本阅读(7分)
交友之道,择友为先
①朋友是人生中一笔宝贵财富,因志趣相投而结下的友情会给人们带来共鸣与
激情,因志同道合而产生的友谊会给人们带来前进的动力。
正因如此,真挚的
友情、深厚的友谊,历来被人们所推崇和传颂。
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朋友,
也不可能不结交朋友,结朋交友本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事情。
②交友之道,择友为先。
“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
”只有选择品德高尚、情趣高雅、志向高远的朋友,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互相帮助、相互砥砺,共
同提升、共同进步。
倘若选择了品行不端之人作朋友,就等于雪入墨池,虽融
为水,其色愈污,从此意志开始消沉,生活开始堕落,最终大好人生也会葬送
在这样的“朋友”手中。
③在择友方面,古代先贤早有良训,明代著名理学家苏浚在其《鸡鸣偶记》一
文中提出了“四友”之说,颇值得借鉴。
所谓“四友”,即“畏友、密友、昵友、贼友”四类朋友。
他说:“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
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
”
④由此可见,“畏友”就是要在思想品行上互相促进,有优点互相学习,有缺
点互相批评以求共同提高,从而有利于双方的品德修养不断提升。
“密友”就
是要在各方面互相帮助,连生死之事都可以互相托付,以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昵友”就是只知道互相说好话,一起吃喝玩乐,在思想行为上虽然没有
过分之处,但往往是非不分,更谈不上互相批评了,表面上看似你我不分,实
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情实意。
“贼友”就是为了一个“利”字而互相利用,没有
明显冲突时可以为“友”,一旦出现利益冲突就是你死我活了。
⑤“_______________。
”身处什么样的朋友圈,往往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因此,交朋友必交“畏友”和“密友”,绝对不可以交“昵友”和“贼友”。
交友要
择善而交、择义而交,这绝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关系个人命运乃至国家
事业前途的大事。
⑥交友作为一种双向选择,我们必须擦亮眼睛,分良莠、辨忠奸,正确处理好
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的关系,让交朋结友真正成为成就人生的助力。
(文/许海兵,选自《月读》,有改动)
24. 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的中心论点为“交友之道,择友为先”。
B. 从第②段可知,许多人“意志开始消沉,生活开始堕落”,是因为选择了品行不端之人做朋友。
C. 若给四类朋友补充举例,马克思和恩格斯、廉颇和蔺相如可谓“畏友”“密友”,《水浒传》中陆谦可谓林冲的“昵友”“贼友”。
D. 从第⑤段可知,要选择性地交友,“关系个人命运乃至国家事业前途的大事”一句突出了交友的重要性。
25. 根据上下文,在第⑤段横线上填写一个合适的名言警句或俗语。
26. 下面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论据?为什么?
【材料】战国时,孙膑与庞涓本是一对同窗好友。
孙膑的才能略高一点,让庞
涓心生妒忌。
庞涓就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施借刀杀人之计,使孙膑被施以膑刑(古代剔除膝盖骨的酷刑)。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7. 阅读下面文字,选择其中一个题目,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人说,“简简单单才是真”。
说话做事、解题思考、人际交往中,许多简单
的东西才是最美的,而许多美的东西正是那些最简单的事物。
有人说,“好书不厌百回读”“万紫千红总是春”,工笔画作要线条细腻严谨,着色艳丽明快;被称作“软黄金”的香云纱,制作工序要“三蒸九煮十八晒”……
题一:我喜欢简单
题二:我喜欢精细
要求:①文体不限,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试卷评分说明
1.(2分)娆yè pīng妍
2.(2分)C
3.(2分)D
4.(2分)一事无成红装素裹
5.(8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2)凫雁满回塘(3)暂凭杯酒长精神(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5)汉文有道恩犹薄(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7)窈窕淑女,钟鼓乐之(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说明:每小题1分,错1个字扣0.5分,扣完为止。
6.(4分)(1)(2分)B
(2)(2分)①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或正在目标规划之中。
②学校开设与
人生规划有关的课程。
(邀请劳动模范等人来学校进行有关人生目标规划的讲座)
7.(2分)B
8.(2分)C
9.(2分)D
10.(2分)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
11.(3分)甲诗中“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抵抗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焦虑和担扰。
(2份)乙文中“散乱”的意思是零乱,杂乱之意,表达了作者悠闲自适的心情。
(1分)
12.(3分)朱敦儒虽然看到中原沦丧,统治者无心抗敌,他仍然不改爱国初心,希望国家早日统一。
欧阳修虽然被贬滁州,始终昂扬乐观,不改初心,心系人民,与民同乐。
范仲淹无论做官还是被贬,不改以天下为己任的初心,总是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头,心忧天下。
13.(2分)示例:可以升华我们爱家爱国的情意。
(关键词:升华爱国)
14.(3分)示例:土地。
(1分)理由: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
背景色彩以黄色或棕色为主。
(2分)
或者:太阳。
(1分)理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背景色彩以红色或黄色为主。
(2分)
(其他创意,酌情给分)
15.(3分)示例:①因为《鱼化石》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土地组诗”内容和主题不一致。
(1分)②《复活的土地》将土地与生命、希望与爱情等主题紧密结合,突出了诗人对新时代的憧憬与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解放的向往与爱国之情)。
(2分)
16.(2分)D
17.(3分)A:联想(1分)B:“荷重前行”与“闲散”相矛盾,表现出他们虽劳累、辛苦,但不忘适时休憩,乐观、热爱生活。
(2分)
18.(3分)示例一:原文。
因为原文在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内容上,言有尽而意无穷,表达了他们在工作的辛苦中,热爱生活,寻求精神的富足的生活状态。
(3分)
若选择改句,理由充分,只能得1分。
否则,不得分。
因为文中主题不是表现“成功”这一主题。
(3分)不一样。
原文中“小卒”指平凡普通的打工人,他们上有父母要赡养,下有子女要
抚育,还有日常生活的琐屑。
而受现实中自身条件、客观因素的影响,既无幕后运筹帷幄的能力,亦不能毫无后顾之忧、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的拼搏与奋斗,虽生活平庸,有无数的无奈,但仍要努力生活,过好每一天。
(2分)
《灯笼》里的“马前卒”,是作者自比,鲜明地表达抗敌卫国的感情。
(1分)
20.(3分)示例:①我更欣赏选文中二人。
奋斗、努力工作是为了改善家人及自己的生活质量,只有劳逸结合、身心愉悦才能更有动力与精力投入事业中去。
②我更欣赏《台阶》中的父亲。
制定一个目标,百倍努力,全身心投入,才能实现梦想(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21.(2分)镇元大仙的日常饭食小菜以咸菜为主。
大户人家待客多以米饭面食为主,也有果品菜蔬。
妖精们基本上不吃甜食,以肉类为主,兼山蔬果品。
(答出两类,即可得2分)
22.(2分)①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各类人的饮食种类,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②与唐僧师徒吃糖食形成对比,揭示了吃糖食得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