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库建设之“互联网+智库”大数据平台的研究--以吉安市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6661/ki.1672-3791.2019.32.007
新型智库建设之“互联网+智库”大数据平台的研究

——以吉安市为例
肖丽萍1 张慧1 王倩倩1 肖月明2
(1.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吉安 343000;2.吉安市凤凰小学 江西吉安 343000)
摘 要:如何稳步、快速地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吉安智库建设起步较晚,而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到了吉安。

该文分析“互联网+”行动的优势特点,着重分析“互联网+”给新型智库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然后提出了科研新生产力——“互联网+智库”大数据平台的构建方案并分析其运行机制。

关键词:互联网+ 新型智库 大数据 智库建设 人才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b)-0007-02
2015年1月,中央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地点意见》文件,强调指出我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一项重大且紧迫的任务,是增强国家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如何在各省、市、县(区)建立不同层级的一套管、治有力,运行有方的人才系统,充分发挥智囊团的学术创新、产业实践、建言献策、社会服务和舆论引导等功能,是亟待解决和寻求突破的重点问题。

1 吉安市智库建设现状
近年来,吉安市在人才引进、人才不流失等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

2018年中共吉安市委、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庐陵英才”计划的意见》,明确思想,确认本市人才强市战略,重点打造“1+4”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六大富民产业”,建立健全吉安市新型智库[1]。

同年,吉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印发吉安市政府智库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吉府办字[2018]89号)文件,进一步强调结合该市实际,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推动科学民主决策,加大政府智库的建设进度。

2019年7月,吉安市在上海成功举办2019吉安长三角地区“三请三回”恳谈会在沪举办,此举措不仅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请三回”行动,更是旨在汇聚庐陵英才,助推吉安可持续高质量跨越式经济发展的具体行动。

2 吉安市互联网+新型智库建设定位逻辑分析
新型智库建设主要研究对象是政府性、社会公众性战略问题和公共决策策略问题,最终目标是非营利性服务党和社会的研究型咨询机构。

吉安市新型智库建设起步晚,面临多种问题亟待解决,如人才登记、人才筛选、组建决策单元等。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形成的新业态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即发挥出了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捷,也将传统行业从沟通滞留、人员冗余、成本巨大等弊端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社会整体资源调配中达到集成和优化,同时也
①基金项目:吉安市社会科学“十三五”(2019年)规划项目——新型智库建设之“互联网+智库”大数据平台的研究(项
目编号:19GHB240)。

提供传统行业面临新的时代转型的契机。

3 互联网+新型智库平台构建的依据和建设思路
从以上分析可见,“互联网+智库”大数据平台是新型
智库[2-4]
发展必然趋势,该文将从至上而下的架构模型及待实现功能模块搭建两个层面对平台进行构建。

3.1 “互联网+智库”大数据平台的顶层架构
从基本思路上说,平台是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解决传统智库发展面临的弱、小、散问题,达到提升智库研究质量、效率、扩大影响力的目的。

该文将从智库发展与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倒逼出大数据平台的顶层架构,并通过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来实现,提供平台化思路。

“互联网+智库”大数据平台的顶层架构示意如图1所示。

3.2 “互联网+智库”大数据平台的模型建构
3.2.1 基础层之数据库及大数据管理模块的构建在该层构建中,数据的组织方式最为重要,需要根据不同行业领域数据进行区分结构或非结构化数据、数值或非数值数据等。

不同的数据结构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如音频和视频,通常需要存储在非结构化的数据库中,而条目数据应存储在结构化的数据库中;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不同领域的数据应存储在SEPA中。

非数值数
图1 “互联网+智库”大数据平台的顶层架构
(下转9页)
据和数值数据应分开存储。

标记分别满足文本检索和数值模型计算的需要。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相关性,特别是结构数据的重构,否则会导致数据孤岛的存在,破坏数据的完整性。

3.2.2 核心层之科研管理、协同和辅助模块的构建
在科研管理模块建设中,要加强科研人员的管理,应包括学科申报、学术考察、交流合作、调查研究等各类科研活动。

此外,还需要具备科研绩效考核、科研成果查询、科研经费管理等功能,构建完善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智库平台的信息化。

3.2.3 边界层之智库门户模块的构建
智库门户网站的建设在与外界的互动中显得尤为突出。

它是获取研究课题和对策等智库需求,对外宣传和展示研究成果,增强公众影响力的主要网络渠道。

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建设智库订单处理中心,积极开拓智库市场,充分获取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的咨询服务需求,彻底规避传统商务的思想缺陷。

国家智库,如依托、等待等,以实现智库的主动性、创新性和风险承受力。

4 提出总体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方案
提出现代化新型智库大数据的综合平台,涉及社会公众、政府企事业单位与智库等各个角色,他们是整个平台的参与者。

社会公众、政府企事业单位是智库的需求方,它们的需求是智库存在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平台需要为他们提供简便地访问接口。

各类智库是平台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是智库平台建设的主体。

平台作为公共平台,既是各类智库表演的舞台,又是他们之间竞争的擂台,也将是社会公众、机构的看台。

5 结语
“互联网+智库”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既是时代发展、科技创新的产物,也是现代科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新型智库、未来智库产业长久发展的根本需要。

在国家大的发展背景下,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智库”平台必将迎来改变智库产业的新转折点,使得智库建设焕发更蓬勃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吉安市委.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庐
陵英才”计划的意见》的通知[EB/OL].[2018-07-17].
https:///wap/content/article/4711028. [2]朱锋,王月若.领导者的外脑——当代西方思想库[M].杭
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3] 詹国辉,张新文.中国智库发展研究:国际经验、限度与路
径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17(1):47-54.
[4] 赵益维,赵豪迈.大数据背景下“一带一路”新型智库信
息服务体系研究[J].电子政务,2017(11):72-80.
束平差计算出的结果均满足C级GPS网的相关精确度的计算标准。

2.3 GPS控制网高程拟合计算
表1是高程已知点及拟合后的高程对照表,从表中可以明显的看到GPS网共有12个高程点可供利用,经过GPS网的无约束和约束平差计算后,该GPS控制网高程拟合效果非常理想。

2.4 GPS网外部条件的检核
为了更好地评价GPS网相关精确度的计算情况,技术人员需要利用GPS RTK对GPS网的所有控制点坐标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验证[3],从而提高对GPS网检核的质量和效率,其中,该GPS网的点位允许的最大误差是-2~+2cm 之间,除此之外,对未参加拟合的水准点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验证,其GP S网的点位允许的最大误差同样是-2~+2cm之间。

由此可见,通过对GPS网外部条件进行检核,可以有效地确定GPS网的点位允许的最大误差,为提高GPS网的精确度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3 动态GPS的测量
众所周知,GPS的应用可以向全球范围内的任意用户提供非常高的精确度,因此,基于GPS的这一显著特点,GPS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供水管网GIS测绘的领域中。

相关技术人员在运用GPS对城市供水管网的GIS测绘进行动态测量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测量的精确度,尽可能地降低测量误差,需要技术人员采用坐标转换的形式,对CGCS2000的坐标系下的3维空间的坐标点进行处理,然后得到转换后的二维坐标点,接着,对转换后的二维坐标点进行测量,从而根据测量的数据,画出点坐标的集成图,最终形成管线库。

以上是运用GPS对城市供水管网的GIS测绘进行动态测量的整个步骤,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步骤操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GIS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源,而这些数据源均来自于是管线库,与此同时,城市供水管网GIS在建立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帮助技术人员找到城市长期积水的原因,并且通过使用城市供水管网GIS,可以快速掌握清雨、污、水三者混合的具体情况,总之,该系统的建立和使用,一方面提高了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对提高市政的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明春,王进,邹东.基于GIS&GPS;技术的供水管网巡检
养护系统的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6,14(1):104-106.
[2] 陈圣鹏,钟焕良,谢君亮,等.基于GIS的供水企业管理新
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八次学术信息交流会[C].2016.
[3] 李恒利.供水管网移动GIS巡检系统的建设与实现[J].北
京测绘,2017(1):110-113,150.
(上接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