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好习惯。

并善于发现新事物。

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
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写具体。

教学难点:
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教学准备:
让学生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如水果、植物、玩具、动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猜猜新成员是谁
师:咱们班有四十个同学,但是今天不说你们,要说的是班里的新成员。

他们是谁呢?他们来到咱们教室已经21天了,一直默默地坐在后面,看着大家学新课,听着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咱们同学呀,也对他们特别好,每天给他们洗澡,让他们喝得饱饱的。

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一起大喊):豌豆! 师:今天,我们就一块写写它们,看看谁是有心人。

二、观察与表达 (一)观察与普通的看,哪里不一样
师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观察,课文作者叶圣陶、法布尔都是观察的高手。

从他们写的文章中,你知道我们该怎么观察吗?它和普通的看,哪里不一样呢?
生1:我们观察的时候,必须仔细。

生 2 :还得长时间、连续地观察。

师:老师发给你们每人几粒黄豆,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呢?
(一会儿工夫,孩子们纷纷举手。

)
生1:它个头儿非常小! 生2:它是圆的。

生 3 :颜色是黄色。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都发现了黄豆的一些特点。

不过,观察,必须看得细致,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你们再仔细看看,每个黄豆身体上都有一处和别的黄豆不一样。

快找——
生:老师,黄豆上有个月牙儿形的“小疤痕”。

师:猜猜这个“小疤痕”有什么用? 生:它的小芽藏在后面。

师 :其实,观察,不光是用眼睛看,好多器官都可
以用上,比如,用手摸一摸——生1:黄豆可硬啦。

生2:闻起来,有股清香味,让我想到了丰收的田野。

生3:它有点苦,不好吃! 师:哈哈,古有神农尝百草,今天有咱们班的韩卫
晨尝黄豆!(众笑)
(大屏幕出示,学生齐读。

)
什么是观察? 观察是用心去看,找到特点,发现别人看不到的
东西; 观察是调动所有器官,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
用手摸,用嘴尝。

(二)观察之后,我们怎么表达
师:我们观察之后,该怎么写出来呢?如果写黄豆,只写“黄豆很小,圆圆的,挺硬,身上有‘疤痕’”,肯定不行。

老师会批评你:字数太少,不具体、不生动。

怎么办呢?我们来看一段例文。

黄豆被组长倒在了我的桌子上。

它们个头儿小小的,圆圆的,跑得飞快,还一个劲儿想往地上跳。

哈哈,你们太调皮了,我得摁住,可不能让你们逃跑了,你们还要陪着我做实验呢。

黄豆可硬了,它根本不怕你用手轻轻去压,硬度似乎和石子儿有的一拼,怪不得有人拿它当玩具枪的子弹呢。

它一身黄袍把身体裹得严严实实,腰部都有个小月牙儿样的“疤痕”,我知道小芽就藏在这里面。

师:这是一个同学写的,第一段其实写了黄豆的什么特点?
生:小,圆。

师:特点只有两个字,他是怎么写具体的呢? 生1:黄豆又小又圆,所以才会跑,还往地上跳。

生 2 :他还说要摁住它们,不让它们逃跑。

这也是
因为它们太圆,太能滚了。

(众笑) 师:是啊,我们观察到事物有某个特点,写文章就
要把这个特点说清楚,这就叫具体。

除了这些,这两段话读起来特别有趣,为什么呢 ?因为作者笔下,黄豆不是普通的豆子了,似乎——
生 :他是把黄豆当人来写的,说它“跑得飞快,还一
个劲儿想往地上跳”“一身黄袍把身体裹得严严实实”。

黄豆似乎成了他的小伙伴。

师:是啊,把黄豆当人来写,让文字读起来更有趣,而且还拉近了我们和黄豆的距离。

其实,作者还用了一种方法,看这句:“哈哈,你们太调皮了,我得摁住,可不能让你们逃跑了,你们还要陪着我做实验呢。


生:写了自己的想法。

师 :是啊,写作文时,除了写看到的,更要写想到的,这叫“看一看,想三想”。

这样的文章,才会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学了方法,马上用一用
师 :下面,拿出老师发给你的豌豆,仔细观察,用上各种感觉器官,也关注自己内心冒出来的想法。

一会儿咱们交流,看谁的眼睛最亮,谁的思维飞得更远。

(孩子们纷纷掏出豌豆,用心观察,小声讨论。

)
生 1 :豌豆的皮肤是白色的,不过还混着点黄。

我觉得这点儿和咱们中国人特有缘分,中国人的皮肤也是黄中带白,白里有黄。

(众笑)
生2:它们的皮肤不那么光滑,有的长满了小疙瘩,就像脸上有了青春痘一样,有点丑。

(众笑) 生3:摸一下,挺硬的,就像迷你版的核桃。

生4:我觉得更像迷你鸡蛋。

不过,鸡蛋是软弱的,一碰就碎;豌豆却非常坚硬,是抗压的大将军。

三、寻找生长的关键时刻
师:豌豆已经陪伴了我们21天了,那么我们写作文,是不是需要每天都写呢?第1天一段,第2天一段,第3天一段......一直写到第21天。

需要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不需要,那样作文就太长了!
师:写得长,不是缺点呀!再想想,为什么不能天天都写呢?
生:很多时候,第一天和第二天豌豆变化不大。

如果都写,就重复了,读起来像流水账,没意思。

师:那么,我们选择哪些天来写呢? 生:选择豌豆变化大的那几天来写。

师 :是的,我们一般选择四到六天,也就是挑选出我们认为豌豆有重大变化的时候写。

大家想想,如果你来写,你选择哪些天来写呢?在那些天里,豌豆有哪些变化呢?
生1:我选择第1天、第4天、第9天、第16天,还有今天。

第 4 天,豌豆的根,从塑料孔里扎到下面去了;第 9 天,豌豆长茎了,小芽也舒展开了;第16天,它长出触须了。

最后,就是现在。

生 2 :我选择第 1 天,因为下种,印象深 ;第 3 天,长芽 ;第 1 0 天,豌豆叶子舒展开了;第 1 4 天,豌豆的茎挺起来了;第21天,触须伸长,叶子舒展。

师:这里没有唯一答案。

根据你观察到的,什么时候有了重大的发现,就可以把那一天看成关键的一天。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连续观察是多么重要。

如果你只是匆匆瞅一眼,现在脑子里会空白一片的。

(屏显)
仿照下面的样子,写写你心中豌豆成长的关键时刻。

四、不同时期的豌豆
(一)第2天
师 :老师呢,也选择了自己认为的关键时间点,给豌豆拍了照。

下面咱们就一块儿来看看它们的变化。

除了第1天,我还选择第2天作为重要时刻。

看看图片,谁能读懂老师的心,我为什么会选这一天呢?
生:因为第2天和第1天相比,豌豆变化特别大。

师:哪些地方有变化呢?谁能说一下? 生1:豆子长芽了,芽小小的,好像小孩的小辫子呀! 生2:它们的“小辫子”都是弯的,贴着脑袋长的。

师:仅仅是长芽了吗?豆子本身有什么变化? 生1:豆子的皮肤更黄了,光滑了,摸上去软软的。

生2:它把衣服脱掉了,身子吸足了水,胀大了不少。

师 : 思考一下,
如果把豌豆当人来写,它的变化像
什么呢?
生 :过去,它们脸上有皱纹,似乎是五十岁的老爷爷,现在脱掉一层皮,成了三岁的胖娃娃,它们返老还童了。

(众笑)
(二)第13天
师:这是第13天的照片,豌豆又有了哪些变化呢?
生1:豌豆的根,有的老长,像根绳子一样;有的短,却长了好多小刺,看着扎人,用手一摸,其实挺软的。

生2:豌豆的芽,像小棍子一样,尖上是绿的,头上还有小芽苞。

师 :看着这些小芽苞,猜想一下,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呢?
生 :小芽会变成绿色的叶子,风一吹,它们会翩翩起舞。

(三)第21天
师:这是第21天的豌豆,就捧在我手上,说说和之前相比,它哪里不一样了?
生1:两片叶子长在茎两侧,特别像绿色的蝴蝶。

生2:茎好细好长呀,它是最苗条的模特。

师:它的茎可是比超级模特的腰还软,我可以把
它对折,弯到180度,也丝毫伤害不到它。

生:它还有触须呢,好长呀! 师:我们知道爬山虎脚的位置——长在茎上,茎
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大家看看,豌豆触须生长的位置,和爬山虎的脚一致吗?
生:不一样。

它的触须也是茎上,不过它在紧靠叶柄的下面。

师 :这就是观察,要看到细节。

再问一个,爬山虎的脚触到墙,细丝顶端会变成小圆片。

豌豆的细丝,碰到东西有什么变化吗?
生1:它们碰到东西,就弯曲了,死死抓住人家。

生 2 :课本上《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就说,母亲给豌豆牵了绳子,让它顺着绳子向上生长。

师:大家再看看豌豆的根,和七天前可是大不一样了。

生1:根那么多,就像老头儿的白胡子。

(众笑) 生 2 :我课下摸过,特别软,不像我爸爸的胡子那么扎手!
五、写写你眼中的豌豆生长故事
师 :豌豆,已经陪伴了我们 2 1 天了。

咱们就拿起笔来,写写你眼中的豌豆成长的过程,希望你的文章展现出豌豆的神奇变化,流淌出你与咱们班“新成员”的那份浓浓情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