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动物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实验动物复习资料
绪论
巴甫洛夫—循环⽣理、消化⽣理、神经活动胜利的研究,开创条件反射学
果蝇属于苍蝇⼀类,体长不过半厘⽶,喜欢吃腐烂的⽔果,果蝇繁殖⼒强,1天时间卵即可孵化为蛆,2到3天变成蛹,再过5天⽻化为成⾍,⼀年可以繁殖30代;果蝇细胞内的染⾊体很简单,只有4对8条,清晰可辨
实验动物是⽣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撑条件。
⽣命科学实验研究的四个基本要素AEIR:A代表animal(动物);E代表equipment(设备);I代表information(信息);R 代表reagent(试剂)
第⼆节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
⼀、实验动物
(⼀)定义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物实⾏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于科学研究、教学、⽣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实验动物的分类
1.在动物学上分类:界、门、纲、⽬、科、属、种
2.按遗传学控制分类
①近交系(inbred strain)
②封闭群(closed colony)
③杂交群(hybrids)
凡是以研究、实验、教学、药品⽣产为⽬的⽽使⽤的动物,统称实验⽤动物。
如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
经济动物(economical animals)
野⽣动物(wild animals)
观赏动物(exhibiting animals)
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对象和研究重点,以服务于动物实验为⼯作⽬标和探索⽅向的⼀门综合性、应⽤性学科。
概括地讲,实验动物学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门学科
1. 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
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Laboratory animal genetic breeding science)是利⽤遗传调控机理,采⽤传统的和现代⽣物技术⼿段,控制动物的遗传特性,培育新的动物品种品系和各种动物模型,家畜和野⽣动物的实验动物化
2. ⽐较医学
⽐较医学(Comparative medicine)是⽐较研究动物与⼈类⽣命现象的异同,特别对各种⼈类疾病进⾏类⽐研究,采⽤其异同点,通过建⽴实验动物疾病模型来研究⼈类相应的疾病
3. 实验动物医学(Laboratory animal medicine)是专门研究和阐明实验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及其在⽣物医学领域中应⽤的科学
4. 实验动物营养学
实验动物营养学(Laboratory animal nutriology)是研究动物摄⼊、利⽤营养物质全过程与⽣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5. 实验动物微⽣物学与寄⽣⾍学
实验动物微⽣物学与寄⽣⾍学(Laboratory animal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是研究实验动物的微⽣物、寄⽣⾍分类学、与⼈类的相互关系和对科学试验的⼲扰作⽤,探讨与实验动物疾病作⽃争的措施,实⾏对实验动物微⽣物与寄⽣⾍的质量监控,以达到控制和消灭实验动物疾病
6. 实验动物环境⽣态学
实验动物环境⽣态学(Laboratory animal environmental ecology)是研究影响实验动物⽣存的环境与条件。
例如饲养动物的房舍、通风、温度、湿度、光照、噪声、笼具、饲料、饮⽔以及各种垫料等
7. 实验动物技术
实验动物技术(Laboratory animal techniques)包括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技术,各种监测⽅法和动物实验⽅法和技术标准等
第三节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概况
⽣产条件标准化,质量标准化,实验条件标准化
遗传控制,微⽣物控制,寄⽣⾍控制,营养控制,环境和设施控制
1944年,美国率先提出了实验动物标准化问题,1950年成⽴了美国实验动物科学学会
1952年,⽇本成⽴了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专门从事实验动物标准化⼯作
1956年,联合国科教⽂组织、国际医学组织、国际⽣物学协会共同发起成⽴了“实验动物国际委员会”,后更名为国际实验动物协会
1956年,美国开始建⽴“实验动物饲养与应⽤认可程序”,为实验动物研究的专业性提供了标准化的程序
1961年,加拿⼤⽣物联合会建⽴了动物管理常务委员会,开始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标准化⼯作
在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历程中,近交系(1909年)、⽆菌动物(1943年)的成功培育和应⽤以及免疫缺陷动物(1962年)的问世是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程碑
近年来,随着分⼦⽣物学技术和胚胎⼯程技术在实验动物领域的⼴泛应⽤,成功培育出了⼤量的遗传修饰动物,如:⼈⼯诱变、基因剔除和转基因动物
(三) 实验动物发展趋势
实验动物使⽤总量下降,⾼质量实验动物使⽤量增加
实验动物饲育应⽤等级质量较⾼:饲育应⽤等级为SPF级和⽆菌级。
饲育⽣产规模化、标准化、供应实现了社会化、商品化,有⽐较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应⽤体系
实验动物品种品系齐全(478, 234):美国实验⼩⿏品系达250个,⼩型实验猪达15个品种,豚⿏品种30个,⼤⿏品种60个,兔⼦品种14个,猴⼦品种50余种
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专业技术⼈员素质较⾼动物饲育⼈员都是要经过1-2年的专业技术培训,合格岗位证书才允许上岗。
动物实验⼈员也要经过专业培训。
拿到岗位证书
动物质量检测严格
定期或不定期进⾏实验动物等级质量检测。
(遗传检测、微⽣物检测、病理检测、寄⽣⾍检测)
动物实验环境设施条件较好
动物实验的条件⼀般都达到屏障系统和隔离系统
实验动物的饲料及垫料
有专业化的饲料⽣产公司、垫料⽣产公司、60Co 辐照公司等⼀条龙配套服务
动物保护主义和替代物的研究
对动物的饲养管理及实验,要实⾏⼈道主义,严禁粗暴和虐待动物,动物笼器具⼤⼩适宜。
实验后的动物实⾏安乐死⽅法等。
⼩动物替代⼤动物,植物、⽔⽣物代替动物,昆⾍替代动物等各⽅⾯的研究
⽣命科学研究为什么⼀定要⽤动物?
健康研究需要,⽤⼈研究不现实,没有替代⽅法
动物实验:赞成者的伦理依据
只有⼈类才具有直接的义务感,有⾃我承担义务和责任的意识并有能⼒履⾏
动物是⽆道德意识的⼀类,不应与⼈类在同⼀道德⽔平上考虑
精神病患者、智⼒障碍者
动物实验:反对者的理由
动物解放
(六)3R原则
3R原则作为⼀个系统理论最早是由英国动物学家William Russell和微⽣物学家Rex Burch提出,随后逐渐得到世界范围内⼴⼤科技⼯作者的认同,被⼴为采⽤。
3R即替代(replacement)、
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
1.替代(replace) :原意是指应⽤⽆知觉材料的科学⽅法替代活的有知觉的脊椎动物的⽅法,其含义是任何的
科学⽅法,只要是使⽤⾮⽣物材料或⽆知觉的低等动
物(如⽆脊椎动物)材料来代替使⽤活的脊椎动物的
⽅法都属于替代。
其范围包括组织学、胚胎学、细胞
学或计算机等⽅法取代整体动物实验,以低级动物代
替⾼级动物等。
①低级动物代替⾼级动物、⼩动物代替⼤动物。
②⽤组织学实验代替整体动物实验。
③⽤分⼦⽣物学⽅法替代动物实验。
④⼈⼯合成材料替代动物实验。
⑤计算机模拟替代动物实验。
2.减少(reduce) :减少是指在保证获取⼀定数量与精确度的数据信息的前提下,减少动物的使⽤量。
通过使⽤适合的动物品种、品系和⾼质量的实验动物,改进实验设计、规范实验动物操作程序等,达到动物使⽤数量的减少。
3.优化(refine) :优化是指在必须使⽤动物时,要尽量减少⾮⼈道程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从动物⼈道主义去理解,饲养⽅式、⽅法符合动物习性。
使⽤动物做实验时,尽量减少动物痛苦,在处死时采⽤安乐死等
The mice
1、染⾊体数:2n=40
(最常⽤,⽤量最⼤)(性情温顺,胆⼩怕惊,容易捕捉)个体⼩,世代周期短
2、⽣物特性
繁殖能⼒强;对环境变化敏感;⽆汗腺;夜⾏性动物;对噪⾳敏感;⾮同窝的雄性在⼀起易互⽃并咬伤。
3、Why choose the mouse for experiments?
It is small and easily managed, cheap to buy and keep, grows rapidly, has a short generation interval and is readily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n all age groups and numbers.
The mouse can be obtained in many inbred strains and outbred stocks, and many mutations (diabetes mellitus, high blood pressure, obesity, athymia).
The mouse is used for, among other things, diagnostic testing, produc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immunology, toxicological studies (economical because dosages can be small) and the athymic mouse in cancer research.
(七)不宜采⽤⼩⿏的试验
研究体温变化的试验:因为⼩⿏体温变化不稳定
慢性⽀⽓管炎的试验:因为⼩⿏⽓管及⽀⽓管腺不发达
催吐试验:因为⼩⿏⽆呕吐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试验:因为⼩⿏不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The rat
1、信息激素: Pheromon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at communication repertoire. These are transmitted through urine, sebaceous glands, and fecal matter. Using these pheromones, rats recognize kinship, social status, and sexual receptivity. Rats also respond to alarm pheromones from other rats.
2、Why choose the rat?
The laboratory rat is second only to the mouse in the utilization as a research animal.
The rat is widely used because of its suitability for a wide variety of experimental designs, its docility and ease of handling and care, its short gestation period, wide dietary preferences, intelligence and availability.
They are also relatively small and cheap .
The rat has been utilized for a wide range of studies involving practically all fields of research as well as other nutritional,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Rats are used for, among other things, research in physiology, Product safety, Virology, endocrinology and behaviour. Athymic rats are used in cancer research.
There are various strains of inbred rat that are available with spontaneous tumor production and other physiologic and anatomical differences and other unique aspect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before and any research study is undertaken utilizing the rat as a model.
When selecting a particular inbred or random bred strain of animals for utilization, the availability and source should be closely considered.
3、The four main reasons given for selection of the Syrian Hamster (地⿏)for research are:
(1)易于获得和繁殖
(2)⾃发病少,对⼈⼯接种的微⽣物敏感:
(3)有独特的解剖和⽣理特性:
(4)世代周期短发育快
4、Why work with Drosophila(果蝇)?
It is easy to handle and well-understood - and part of it is practical;
It's a small animal, with a short life cycle of just two weeks;
It is cheap and easy to keep large numbers.
Mutant flies, with defects in any of several thousand genes are available;
The entire genome has been sequence
实验动物微⽣物学控制
三、实验动物常见感染性疾病
1.重要的⼈兽共患病:流⾏性出⾎热;⼸形⾍病;淋巴细胞脉络从脑膜炎;沙门菌病;狂⽝病;猴B病毒感染;猴结核病
2.主要的烈性传染病
⿏痘
由⿏痘病毒引起的实验⼩⿏的⼀种烈性传染病.本病多呈暴发性流⾏,致死率较⾼,常造成全群淘汰,危害极⼤.临床表现以四肢、尾和头部肿胀、溃烂、坏死甚⾄脚趾
兔出⾎症(兔瘟)
是由兔出⾎症病毒引起的⼀种急性⾼度接触性传染病。
以呼吸系统出⾎,实质器官⽔肿、淤⾎及出⾎性变化为特征
3.常见的微⽣物和寄⽣⾍感染:⿏肝炎病毒感染;仙台病毒感染;⿏肺⽀原体病;嗜肺巴斯德杆菌病;⼩⿏呼肠孤3型病毒感染;球⾍病;⽝细⼩病毒感染;⽝瘟热
四、新标准对实验动物等级进⾏了重新设定,将实验⼩⿏和⼤⿏的微⽣物学等级分为清洁级、⽆特定病原体级(SPF)和⽆菌级,取消了普通级。
豚⿏、地⿏和兔仍保留四级。
⽝和猴分为普通级和SPF级
五、⽆菌动物的特点
(⼀)形态学改变
消化系统:⽆菌动物盲肠及其内容物重量可达体重25%,多数情况下,⽆菌动物盲肠是普通动物的5—10倍。
⽆菌动物由于盲肠膨⼤,肠壁菲薄,常易发⽣肠扭转导致肠壁破裂⽽死亡。
有关盲肠膨⼤原因尚⽆定论
⾎液循环系统:⼼脏相对变⼩,⽩细胞数少,且数量波动范围⼩,与⽆病原体⼊侵有关
免疫系统:由于⽆菌动物⼏乎没有受过抗原刺激,其免疫机能基本上处于原始状态。
胸腺中⽹状上⽪细胞较⼤,其胞浆内泡状结构和溶酶体较少,胸腺和淋巴结处于不活跃状态,脾脏变⼩
(⼆)⽣理学改变
免疫功能:由于⽹状内⽪系统、淋巴组织发育不良,淋巴⼩结内缺乏⽣发中⼼,产⽣γ-球蛋⽩的能⼒很弱。
⾎清中IgM、IgG ⽔平低,免疫功能处于原始状态,应答速度慢,过敏反应、对异体移植的排斥反应以及⾃⾝免疫现象消失或减弱。
⽤低分⼦⽆抗原饲料饲喂⽆菌动物时,⾎清中⼏乎不存在γ-球蛋⽩和
特异性抗体
⽣长率:⽆菌禽类>普通禽类;⽆菌⼤⼩⿏≈普通⼤⼩⿏,⽆菌豚⿏、家兔<普通豚⿏、家兔
繁殖率:规律同⽣长率
代谢:⾎中含氮量少,肠管对⽔的吸收率低,代谢周期⽐普通动物长。
营养:⽆菌动物体内不能合成VB和VK,易发⽣缺乏症。
抗辐射能⼒:⽆菌动物能⼒强于普通动物,⽆菌⼩⿏抗实验性烫伤引起的休克死亡能⼒也强于普通⼩⿏。
寿命:⽆菌动物>普通动物
六、悉⽣动物(gnotobiotic animal GN)
也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是指在⽆菌动物体内植⼊已知微⽣物的动物。
属四级动物,饲养于隔离系统。
分为单菌、双菌和多菌动物
悉⽣动物的特性:
悉⽣动物肠道内存在能合成某种维⽣素和氨基酸的细菌,不象GF动物发⽣维⽣素缺乏症,⽣活⼒较强,抵抗⼒明显增加,易于饲养管理
中国药检所利⽤五联菌悉⽣动物(⼤肠埃希⽒杆菌、表⽪葡萄球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可替代⽆菌动物进⾏药物检定
七、悉⽣动物在⽣物医学研究中的应⽤:微⽣物学研究
⼋、洁净动物是指来源于剖腹产,实⾏严格的微⽣物控制,饲养于空⽓净化设施内的动物,主要包括:清洁动物、SPF动物、悉⽣动物和⽆菌动物
九、等级动物优缺点⽐较
GF、GN动物在绝对屏障内维持,管理复杂,⽆菌状态的保持难、产量低、价格⾼,实际应⽤有限
GN动物多⽤于研究微⽣物与微⽣物、微⽣物与宿主间相互关系的动物模型
SPF动物在相对屏障中维持,易管理、产量⼤、价格低。
因其不携带病原体,不影响实验结果,在发达国家⼰⼴泛应⽤,是⽬前国际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
CL动物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泛的应⽤。
它较普通动物健康,⼜较SPF易达到质量标准,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可免受动物疾病的⼲扰
CL动物敏感性及重复性较好,是国内科研⼯作主要要求的标准级别的动物,可应⽤于⽣物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选择标准
对于实验动物的微⽣物学级别选择,应根据其各级动物的特点、应⽤范围及课题的⽔平⾼低,选⽤相匹配的微⽣物学级别的实验动物
⼀般⽽⾔,教学⽰范选⽤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是国内科研⼯作要求的标准动物,适合于⼤多数科研课题
SPF动物则是国际标准的实验动物,对于⼀些具有国际交流意义的重⼤课题,最好选⽤SPF动物
⽆菌及悉⽣动物为⾮常规动物,仅在特殊课题需要时才选⽤
⼗⼀、⽆菌动物的培育:主要采⽤剖腹产技术。
对于⼩动物,多⽤⼦宫摘除术;⼤动物,多采⽤⼦宫切开术
⼗⼆、SPF动物、清洁动物培育
1、种群来源:来源于⽆菌动物。
即将⽆菌动物或悉⽣动物饲养于屏障系统。
培育SPF动物时是以卵或⼦宫⽆病原体为前提,防⽌某些病原体通过胎盘垂直传染给胎⼉
2、饲养设施:SPF动物;屏障系统;清洁动物;屏障系统
3、饲养管理:严格的微⽣物学检测
⼗三、实验动物(除⼤型或稀有实验动物),不应采取疫苗接种或药物治疗
⼗四、⽣物危害是指在⽣物医学实验研究中,由于⼯作⼈员的错误操作,⽽使有害微⽣物播散到外界,污染外界环境,造成周围⼈及动物感染发病
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与管理
1、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然界的野⽣动物可以四处活动以选择舒适的⽣活环境。
⽽实验动物⼀般都较长时间甚⾄终⾝被限制在⼀个极其有限的环境范围内⽣活,这种环境就成了赖以⽣存的条件
为使实验动物能够正常⽣长发育、繁殖和进⾏良好的实验处理,正确认识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就显得⼗分重要
第⼀节实验动物环境的概述
⼀、实验动物的环境:⽣物的环境泛指围绕⽣物体的⼀切事物,是⽣物赖以⽣存的外部条件。
围绕实验动物的所有事物的总和,称实验动物环境
(⼀)实验动物外环境
是指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以外的环境。
(⼆)实验动物内环境
是指依科研要求和⼈们的意愿,将实验动物的⽣长、繁殖或活动限定在某种特定的⼈⼯场所范围内。
基因型
| —发育环境
表现型
| —周围环境
演出型
三、环境因素的分类
(⼀)⽓候因素:温度、湿度、⽓流、风速、换⽓次数等。
(⼆)理化因素:臭⽓、⼆氧化碳、粉尘、噪声、照度、消毒剂、有害化学物质等。
(三)居住因素:房屋、饲养笼具、垫料、饮⽔器等
(四)⽣物因素:饲养密度、微⽣物、与⼈和其他动物的关系。
第⼆节⽓候因素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影响
⼀、温度(GB18—29°C)
1.对采⾷量的影响
⼤⿏、⼩⿏的采⾷量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均表现为低温下增加,⾼温下减少,即与温度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
因低温下放热量增加从⽽体内产热量增加。
2.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温下,雄性动物出现睾丸和副睾萎缩,精⼦⽣成能⼒下降,出现拒配。
♀:低温下⼩⿏阴道开⼝及性周期出现较迟,在21℃,每年繁殖3个世代,-3℃只能繁殖2个世代。
温度过⾼、过低常导致雌性动物性周期紊乱,怀孕率和产仔数、离乳率和泌乳能⼒下降,死胎率增加。
特别⼤⿏,32℃以上⾼温,怀孕后期常发⽣死亡.
3.对动物⽣理、⽣化指标的影响
随着⽓温的升⾼,⼩⿏的脉搏数(⼼跳)、呼吸次数和发热量都呈直线下降。
脏器:⼼脏、肝脏、肾脏在低温下较⼤,⾼温下较⼩,同环境温度呈负相关。
⽣化指标:红细胞数(RBC)、⽩细胞数(WBC)、红细胞容量值在⾼、低温度下均有增加。
⾎浆蛋⽩、⾎中尿素氮、碱性磷酸酶、⾕草转氨酶(GOT)、⾕丙转氨酶(GPT)在12—16℃低温下增加或有增加倾向。
4.抵抗⼒
⽓温过⾼或过低可导致动物抵抗⼒降低,使动物患病,甚⾄死亡。
世界各国对饲养室和动物实验室⽓温规定的标准值⼀般在18 ℃-29℃。
温度对三种药物LD50的确定
⼆、湿度(GB40%—70%)
相对湿度对动物机体热调节有密切关系,当环境温度与体温接近时,动物体只能通过蒸发作⽤来放散体热,⽽当环境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时动物体的蒸发受到抑制,容易引起代谢紊乱,使动物机体抵抗⼒下降,发病率增加。
⾼湿条件下有利于病原微⽣物、寄⽣⾍的⽣长、繁殖,垫料、饲料易发霉变,对动物健康不利。
低湿情况下,⼤⼩⿏的哺乳母⿏常发⽣拒哺乳或吃仔⿏现象,甚⾄仔⿏发育不良;低湿易引起尘⼟飞扬⽽导致呼吸道疾病。
相对湿度低于40%,⼤⿏常发⽣环尾症。
三、⽓流及风速(0.1 -0.2 m/s)
空⽓流动⽅向:在屏障系统中,因静压不同,空⽓的流动⽅向是,清洁⾛廊→饲育室→污物⾛廊→淋浴室→设施外,室内处于正压,压⼒梯度为10Pa以上。
⽽在污染或放射性实验的动物房,为防⽌微⽣物和放射性物质扩散,室内必须处于负压。
第三节理化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光照
(⼀)照度的影响(GB150—300lx)
光照对动物影响主要表现在⽣殖⽣理和⾏为活动。
⼈为控制光照可以调节整个⽣殖过程。
包括发情、排卵、交配、分娩、泌乳和育仔等。
光照过强会导致雌性动物做窝性能差,甚⾄出现⾷仔和哺乳不良现象。
另外,强光照出现视⽹膜障碍
(⼆)光照时间的影响
持续的⿊暗环境可抑制⼤⿏的⽣殖过程,使卵巢减轻;持续光照,则过度刺激⽣殖系统,产⽣连续发情,⼤⼩⿏出现永久性阴道⾓化,有多数卵泡达到排卵前期,但不形成黄体。
以12H明,12H暗或10H明,14H暗为宜,动物可出现稳定的发情周期。
⼆、噪⾳(GB≤60dB)
饲养室内噪声来源:①外界传⼊,②室内机器产⽣如空调机、排风机,③动物⾃⾝产⽣的⾛动、争⽃、鸣叫等
动物与⼈的听觉器官剖解结构和⽣理功能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动物听到的⾳域⽐⼈宽。
⼈:1000-2000HZ;动物1000-5000HZ
(⼀)对⽣长、繁殖的影响
噪声可造成⼤、⼩⿏⽣育⼒减退,妊娠障碍和流产,出现⾷仔现象,动物产仔数、离乳数均减少,咬死率增加
声⾳刺激会引起⼼跳、呼吸次数及⾎压增加,使⼩⿏WBC 增加,肾上腺⽪质酮上升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0KHZ、110DB的纯⾳刺激后⼩⿏对肾上腺素的感受性有明显增加。
说明声⾳刺激对交感神经有很⼤影响
⽽给⼩⿏投喂镇静剂如冬眠灵、氯丙嗪、利⾎平、安定时,能降低其对声⾳的感受性
另外,振动能引起动物消化器官分泌机能的障碍,从⽽导致消化吸收不良
(三)控制噪声的措施有:
1. 在选择实验动物设施场地时,应尽量避开城市噪⾳的影响
2. 在建筑设计时,应尽量使产⽣噪⾳的机器及设备与饲养室有⼀定隔离
3. 不同动物房之间也要隔开,⽽且应设法使噪⾳不传出室外
4. 对声⾳敏感性⾼的⼩动物饲养室的门窗和墙壁应采⽤⼀些消⾳或隔⾳材料
5. 在饲养室内安装设备时,选择低噪⾳产品
三、空⽓洁净度
饲养室内空⽓中漂浮着颗粒物(微⽣物多附着在颗粒物上)与有害⽓体,对动物机体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也可⼲扰动物实验结果
1.⽓体污染
动物粪尿等排泄物发酵分解产⽣的污物种类较多,其中氨是这些污染物中浓度最⾼的⼀种。
当室内温度上升,密度增加,通风条件不良,排泄物、垫料未及时清除时,都可使动物室氨浓度急剧上升。
氨作为⼀种刺激性⽓体,其浓度升⾼时,可刺激动物眼结膜、⿐腔粘膜、呼吸道粘膜⽽引起流泪、咳嗽,严重者产⽣急性肺⽔肿引起死亡
长期处于⾼浓度氨的环境中,实验动物上呼吸道出现慢性炎症,使动物失去使⽤价值。
2.颗粒物污染
粉尘颗粒对动物的危害随颗粒的⼤⼩⽽不同。
颗粒⼤的在空⽓中漂浮时间短,影响程度⼩。
颗粒⼩的漂浮时间长,影响程度⼤。
粉尘主要指5µm以下的,经呼吸道吸⼊后,可到达细⽀⽓管与肺泡⽽引起呼吸道疾病,颗粒物除对动物产⽣不良影响外,还可以成为微⽣物载体。
因此,必须对进⼊饲养室的空⽓过滤⼀般以每⽴⽅⽶空⽓中含0.5µm以上粒⼦的累积个数分类。
100级3.5个,10000级350个,100000级3500个。
第五节居住因素实验动物的影响
(⼀)笼器具
笼器具应选⽤标准的⽆毒、耐腐蚀、耐⾼压、易冲洗、易消毒灭菌的耐⽤材料制成的笼具,并应符合动物⽣理状态及防逃逸的要求。
(⼆)垫料
垫料应使⽤标准的⽆毒、⽆异味、⽆油脂、吸湿性强,粉尘少的材料,经消毒或灭菌后使⽤。
(三)饮⽔
普通级动物⼀般饮⽤符合卫⽣标准的⾃来⽔即可,但清洁级以上动物必须饮⽤经酸化⽆菌、⾼压灭菌或超滤去菌的⽔。
(四)社会因素和饲养密度
实验动物社会因素是指在某各种属中,实验动物个体的优劣与社会地位,及饲养密度等。
第六节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环境国家标准
空⽓洁净度: 屏障环境10000级, 隔离环境100级
氨浓度: ≤14 mg/m3 (动态指标)
噪声: dB ≤60dB
⼯作照度: 150~300 lx
相对湿度: 40~70 %
昼夜明暗交替时间: 12/12或10/14h
温度和⽇温差18-29度
第四节实验动物设施概述
实验动物设施是保障动物能正常繁殖、⽣长、发育以及达到各种动物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实验动物设施的分类
实验动物繁育、⽣产设施是指⽤于实验动物繁育、⽣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动物实验设施是指以研究、试验、教学、⽣物制品和药品⽣产等为⽬的,进⾏实验动物饲育、试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特殊实验动物设施包括感染动物实验设施和应⽤放射性物质或其他特殊化学物质等进⾏动物实验的设施。
特殊实验动物设施设施内是负压,不同污染程度间的区域与室外均应维持⼀定的负压梯度,是污染⽓体⽅向由危害程度低的区域向危害程度⾼的区域渗漏,以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
⼆、按微⽣物控制程度分类
普通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适⽤于饲育教学等⽤途的普通级实验动物。
屏障环境设施适⽤于饲育清洁实验动物及⽆特定病原体实验动物,该环境严格控制⼈员、物品和环境空⽓的进出。
隔离环境设施采⽤⽆菌隔离装置以保持⽆菌或⽆外来污染动物。
隔离装置内的空⽓、饲料、⽔、垫料和设备均为⽆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的传递系统,该环境既能保持与环境的绝对隔离,⼜能满⾜转运动物时保持内环境⼀致。
该环境设施适⽤于饲育⽆特定病原体、悉⽣及⽆菌实验动物。
独⽴供⽓动物笼(IVC)系统Independent Ventilation Cage(IVC)
99.9%的空⽓经过过滤,每个动物饲养笼配备不间断的真正⾼
效HEPA (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过滤器。
IVC 系统不适宜做⼤规模的实验动物繁殖和⽣产,只适合于啮齿类动物进⾏动物实验研究,以及饲养免疫缺陷动物、遗传学研究动物等。
应⽤IVC 系统最好在洁净动物实验室内,笼类垫料的更换应在特殊的封闭罩内进⾏。
⼈员流程:准备室→更⾐→淋浴→更⽆菌⾐→风淋→清洁⾛廊→动物室→缓冲间→屏障外物品流程:洗刷包装室→灭菌室→洁净贮存室→洁净⾛廊→动物室→缓冲间→污物处理室→洗刷包装动物流程:①⼊屏障:屏障外→传递窗→洁净库→观察室→饲养室②出屏障:饲养室→洁净库→传递窗→屏障外三、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物品的净化、灭菌(⼀)耐热类
清洁区使⽤的全部⿏盒、垫料、⽔瓶、⾐服等耐热物品,都必须经过双扉预真空⾼压灭菌后⽅可进⼊清洁区。
灭菌时应注意如下事项:①灭菌安全测试。
②开启灭菌柜门时必须在灭菌柜另⼀侧门关闭状态下进⾏。
操作⼈员必须在放⼊或取出柜内物品后随⼿关严柜门;(⼆)不耐热类
此类物品必须经过渡槽或传递舱进⼊清洁区。
渡槽消毒液液⾯不能低于隔离板,消毒液⼀般3~4个⽉更换⼀次。
传渡的物品在槽内存放不少于30分钟。
动物实验技术和⽅法
2.动物外观健康检查
⽪⽑:有⽆光泽、出⾎、⼲燥;
眼:有⽆眼屎、流泪、⽩内障、⾓膜损伤等;⽿:有⽆外伤、⽿壳曲折、中⽿炎等;四肢:有⽆弯曲、脱⾅、外伤、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