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4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页,共20页。
第十五页,共20页。
(1)读图 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 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审题突破] (1)从文字中获取信息 桉树原产于热带雨林,其生长需要吸收大量地下水。 (2)从图中获取信息
第十六页,共20页。
第十七页,共20页。
解析:图中④区域近年来“拓荒养牛”的非法牧场越来越多,对 森林破坏严重,影响了热带雨林“地球之肺”的功能,产生了生态环 境问题,造成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同时由于森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 加剧。
答案: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 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第二十页,共20页。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 导全球合作。2011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 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第九页,共20页。
第十页,共20页。
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 解析:本题通过表格形式给出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 要求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应注意运用地理学科语言,并做到言简意 赅。 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三(dì sān)部分 区域 可持续发展
第十四章 区域(qūyù)生态环 境建设
学案(xué àn)34 森林的开发与保 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一页,共20页。
考点一 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热带雨林(rè dài yǔ lín)的 全球环境效应
1.森林的作用及破坏(pòhuài)后带来的问题
第二页,共20页。
第十三页,共20页。
考法 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破坏 1.(经典再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 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 年即可 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下图中 a、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2.不同区域内的森林生态(shēngtài)功能差异
第三页,共20页。
3.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shēngtài)环境效应
第四页,共20页。
考法 森林的生态功能 1.(2016·南昌模拟)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 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 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 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 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1)~(3)题。
第七页,共20页。
(3)在所列的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的是( )
A.新年祭祀树神
B.长街酒宴庆新年
பைடு நூலகம்
C.稻田养鱼
D.土司制度
答案:(1)A (2)C (3)A
第八页,共20页。
2.(经典再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1974 年联合国将每年 6 月 5 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第五页,共20页。
第六页,共20页。
(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
田 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 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 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第十八页,共20页。
2.(经典再现)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问题。
第十九页,共20页。
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 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
第十一页,共20页。
考点(kǎo diǎn)二 热带雨林破坏
1.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pòhuài)的原因
第十二页,共20页。
2.热带雨林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不堪设想。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 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异常,全球旱涝失 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全球自然灾害频发。 (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变暖。 (3)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锐 减。
第十五页,共20页。
(1)读图 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 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审题突破] (1)从文字中获取信息 桉树原产于热带雨林,其生长需要吸收大量地下水。 (2)从图中获取信息
第十六页,共20页。
第十七页,共20页。
解析:图中④区域近年来“拓荒养牛”的非法牧场越来越多,对 森林破坏严重,影响了热带雨林“地球之肺”的功能,产生了生态环 境问题,造成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同时由于森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 加剧。
答案: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 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第二十页,共20页。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 导全球合作。2011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 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第九页,共20页。
第十页,共20页。
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 解析:本题通过表格形式给出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 要求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应注意运用地理学科语言,并做到言简意 赅。 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三(dì sān)部分 区域 可持续发展
第十四章 区域(qūyù)生态环 境建设
学案(xué àn)34 森林的开发与保 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一页,共20页。
考点一 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热带雨林(rè dài yǔ lín)的 全球环境效应
1.森林的作用及破坏(pòhuài)后带来的问题
第二页,共20页。
第十三页,共20页。
考法 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破坏 1.(经典再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 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 年即可 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下图中 a、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2.不同区域内的森林生态(shēngtài)功能差异
第三页,共20页。
3.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shēngtài)环境效应
第四页,共20页。
考法 森林的生态功能 1.(2016·南昌模拟)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 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 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 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 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1)~(3)题。
第七页,共20页。
(3)在所列的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的是( )
A.新年祭祀树神
B.长街酒宴庆新年
பைடு நூலகம்
C.稻田养鱼
D.土司制度
答案:(1)A (2)C (3)A
第八页,共20页。
2.(经典再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1974 年联合国将每年 6 月 5 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第五页,共20页。
第六页,共20页。
(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
田 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 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 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第十八页,共20页。
2.(经典再现)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问题。
第十九页,共20页。
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 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
第十一页,共20页。
考点(kǎo diǎn)二 热带雨林破坏
1.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pòhuài)的原因
第十二页,共20页。
2.热带雨林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不堪设想。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 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异常,全球旱涝失 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全球自然灾害频发。 (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变暖。 (3)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锐 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