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赠刘景文教学前后9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赠刘景文教学前后9

赠刘景文教学前后 1
学习目标:
1、会认“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一个实话实说好吗?一年四个季节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师:古代大诗人们也爱写诗赞美自己喜欢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
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读通诗文、感知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师帮助指正读中出现的问题。

(赠与景是后鼻音,擎、残、犹、橙比较难读。


三、反复朗读、尝试理解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擎雨盖
出示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荷花在夏季的样子和作用,指导观察搜集夏季荷花的图片,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

(2)荷尽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3)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4)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秋季丰收图)
出示图片
2、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
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
3、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4、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

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5、孩子们,你觉得作者写这首诗送给一个朋友,目的仅仅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吗?(引导:秋天橙黄橘绿,收获的季节,菊花的傲霜,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

)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教学反思: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是“字字落实”,解释词句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

其实,古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

“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

我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

在本次教学中,我不是让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进行组合,而是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先在头脑中展开想象,浮现出相似的画面,顺应诗境的朦胧,再根据诗句中词语的提示,按照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

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

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同时,学习这首古诗时节正好是秋季,我让孩子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从景中感悟作者的情。

尊重了孩子的个性观点和见解,对于掌握诗意、感悟诗情有重要的意义。

赠刘景文教学前后 2
学习目标:
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
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
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
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
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 (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
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赠刘景文教学前后 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赠刘景文》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播.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山行》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姓刘菊花残破君子橙子橘子
2,背诵《赠刘景文》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三,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六,指导书写
1,生自主探究写"于,首"两个字,师个别指导.
2,生抄写生字.
七,朗读,背诵古诗
才艺展示(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学听).
八,板书设计(略)
课后反思:苏轼的《赠刘景文》并不常见,教者也是初次教二年级才接触到这首诗,所以课前精心备了课.我采用了板画形式让学生们
理解这首诗,学生们熟读此诗后,不懂的问题就自主地提出来.教学第二首诗感到非常轻松.因为课前先给学生较充分的自学时间,学第一
首诗后师生讨论得出了一个预习计划:1,读,涂,注;(边读边涂出生字,在易读错的字上注音)2,再读;(读准,读流利,读美)3,讨论.(查字典
理解词义,再小组同学说说诗意).新课教学基本按照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其中自学成果展示精彩不断,学生们纷纷主动上台读诗,背诗,
还有的同学通过查词语手册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读懂诗的意思.如:
生:停车坐爱枫林晚,就是晚上诗人停下马车.
师:晚上诗人停下马车干什么
生1:天黑了,他要休息一下.
生2:因为那里风景很美,他停下车欣赏美景."
师:诗人都欣赏了哪些美景
生:他在看枫叶;他在看白云,高山,还有一户人家……
(师相机展示枫叶等图片,马上把学生带入到了诗境中.)
在情境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学着诗人读起了古诗,充分发挥他们
的想象里,他们说:"我好象看见小鸟在白云间飞来飞去,我好象听见
诗人在跟那户人家的主人说:我能在你这里借宿一晚吗……"一节课
下来,不仅学生们对本首诗倒背如流,而且能够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
赠刘景文教学前后 4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
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1、现在正是金秋十月,你们喜欢秋天吗?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夸夸你所喜欢的秋天。

2、我们还学过一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呢,谁起个头儿,带大家一起来吟诵吟诵。

(生吟诵《山行》、《暮江吟》)
3、老师这儿还一首秋天有关的古诗,请你们来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好吗?把诗读准确,读流利。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1、指名朗读古诗。

2、再读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3、请学生交流,可以是诗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

(1)观景感受深秋气息
△荷花谢。

引导一个“尽”字。

(尽字表示没有了。

)这个尽字,在我们学过的一首《登鹳雀楼》的古诗中也出现过。

“白日依山尽”,说的是太阳落山了。

那么花没有了我们可以说是——谢了。

△荷叶枯。

引导一个“擎”字。

怎么样的动作可以说是擎?用手笔划笔划。

△菊花残。

寒冷的深秋让人忍不住缩成一团,可是诗人感受到了残菊的与从不同,你觉得诗人他感受到了什么?(虽然天气很冷,菊花可能都快凋谢了,但它的花枝像个小战士在和风霜在做斗争,它们一点都不怕冷)想像说话:这些残菊想跟这寒冷的天气说些什么呢?
(2)说理领悟深秋美好
△你知道君表示什么?(是你的意思,对别人的尊称,因为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所以这里指的是刘景文。


△引导“最是”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就是”的意思,表示强调。

)△橙黄橘绿能分开来解释吗?(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橙子、橘子黄了,绿了,说明它们在深秋的时候成熟了。


△你最喜欢秋天什么样的景色?秋天有这么多美景,诗人为什么认为秋天最好的景色是深秋时候,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出示图片,小组讨论。

(1、它们颜色很漂亮,很鲜明,在深秋还有这么鲜艳的颜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2、还能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3、因为橙桔成熟,桔子的味道十分清香,飘满于天地间,也让人不禁称赞。


4、试着读读整首诗,把深秋的味道读出来。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1、读到这儿,让我们猜猜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吧,老师给你们三个提示。

这是一位北宋的大诗人,大文学字,曾在湖州当过知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著名的诗词就出自他的笔下。

2、对了,苏东坡,苏轼。

苏东坡的这首诗是送给一个即将远行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刘景文。

读读他的诗,猜测一下刘景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1)、一个跟苏轼一样很有才华的人。

(2)、从“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中体会出一个坚强、遇到挫折不肯屈服的人。

(3)、这首诗写的是深秋的景物,刘景文可能是一个年纪很大的人。

3、出示刘景文的文字资料。

请学生读一读。

想一想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刘景文:苏轼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华所以受到了苏轼的赏识,两人的交情很深。

苏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年纪已经很大了,差不多到了人生的中晚年了,可是还是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

4、交流
(1、苏轼想用这诗诗鼓励刘景文你虽然年纪不小了,都过了中年,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

2、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就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3、劝刘景文不要泄气,你看秋天的景色也很美,你的前途一定也会很美好的。


5、刘景文离开了,但他每当想起远方的朋友,总会呤诵这首诗,刘景文会怀着一种怎样的情会来呤诵这首古诗,请你们试试。

6、受到了苏轼的鼓励,刘景文终于崭露了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十四字的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

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把这富有哲理的诗也送给自己好吗?
7、谁说深秋就等于悲凉,谁说深秋就不美丽了,又是谁说深秋没有了芬芳。

教师范读根据这首古诗意思编写的小诗。

在那方荷花池里,花儿谢了,叶儿枯了,是深秋来了。

/在那层寒霜中,菊花败了,可是你看,那花枝还是顽强地在风中舞动。

是深秋来了。

/是橙子黄了,是橘子绿了,是深秋来了。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你我之间,这不是最美丽的时候吗?/我爱深秋,是深秋告诉我,。

8、你想到了什么,请你们把它写下来,让我们继续在深秋中畅想。

9、请几位同学上台组成一支小诗队,畅谈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深
秋感悟。

赠刘景文教学前后 5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两首,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抬起右手,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师对“首”作强调:下面是“自”不是“白”),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上我们在识字一学过的成语来形容这些美丽的景色。

(生回答:层林尽染,山河壮美……)不光我们现代人喜欢秋天,赞美秋天,在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苏轼他也写了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送给他的好朋友刘景文。

题目叫:赠刘景文(板书)齐读。

大家想读读吗?快快打开语文书第15页。

二、初读古诗
1、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3~4遍)
2、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

(生互读1~2遍)
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词语或者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交流字词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
三、识字
1、出示本课6个生字,带拼音。

生自由练读,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朋友,读完以后,有哪些字比较难读,你在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读错了,需要提醒一下大家。

(生自由读,全班交流,师做重点指导,必要时领读)
2、组词、读准字音。

(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 刘景文菊花残枝君子橙色橘子(齐读,开火车读。

)
3、去掉拼音练读词语。

4、保留生字,抽读。

5、这些生字大家都读的非常准确,相信大家也有自己能很快的记着这些生字,你把哪个字记的最牢?在小组里跟同伴说说。

(小组合作记着生字)然后全班交流。

(鼓励好的识字方法)
6、齐读生字。

(师檫掉生字)这些生字现在跑到古诗里去了,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四、学习古诗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听老师哪里读的最美。

(师有感情的范读,以夸张的节奏、韵律来感染学生。

)生评价老师。

师:“大家想不想学学老师,把古诗读的有感情?”生齐读,抽读(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师作评),模仿读。

2、师作意境的渲染。

请同学们把书合上,(师在黑板上一边进行简笔画——焉而低垂的荷叶、枯萎的菊枝、黄澄澄的橙子、绿油油的橘子,一边用赞美的语言描述这美丽的景色。

)
(运用图画的直观效果,想像古诗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
3、面对这么美的景色,同学想怎么表达?那就快快读读古诗吧,边读边看看黑板上的画。

(师放古典的轻音乐)
4、多种形式的朗读。

(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配乐读)
5、诵读:①看着黑板,边看图画,边跟老师一起背诵。

②生自由练背。

③比赛背诵,看谁背既准确又有感情。

(采用激励方式。

)
五、写字
1、小黑板出示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3个生字:首、刘、记。

生自由认读,抽读,小老师带词语教读。

2、我们看到一个生字能不能马上就动笔写?对,要先观察。

观察什么呢?(生:观察它是什么结构,观察它的重要的笔画,观察发生变
化的笔画……)那就请大家仔细观察吧,呆会儿看谁观察的仔细,提醒大家的最好。

(生观察生字,并全班交流。

)
3、师范写生字(边写边指导)
4、生练习,师作评价、展示。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乐于写字。

)
赠刘景文教学前后 6
一、教材简说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

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1、现在正是金秋十月,瞧,深秋正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
2、出示关于深秋的图片。

3、看,这深秋时节,满山的枫叶红了,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山行》,我们还背过一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呢,谁起个头儿,带大家一起来吟诵吟诵。

(生吟诵《山行》、《暮江吟》。


4、老师这儿还一首秋天有关的古诗,请你们来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好吗?把诗读准确,读流利。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1、指名朗读古诗。

2、再读古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3、请学生交流,可以是诗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
⑴观景感受深秋气息:
①荷花谢:
引导一个“尽”字。

(尽字表示没有了)这个尽字,在我们学过
的一首《登鹳雀楼》的古诗中也出现过,“白日依山尽”,说的是太阳落山了。

那么花没有了我们可以说是──谢了。

②荷叶枯:
引导一个“擎”字。

怎么样的动作可以说是擎?用手笔划笔划。

③菊花残:
寒冷的深秋让人忍不住缩成一团,可是诗人感受到了残菊的与从不同,你觉得诗人他感受到了什么?
虽然天气很冷,菊花可能都快凋谢了,但它的花枝像个小战士在和风霜在做斗争,它们一点都不怕冷。

(想像说话:这些残菊想跟这寒冷的天气说些什么呢?)
⑵说理领悟深秋美好:
①你知道君表示什么?
是你的意思,对别人的尊称,因为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所以这里指的是刘景文。

②引导“最是”的理解。

(可以认为是“就是”的意思,表示强调。


③橙黄橘绿能分开来解释吗?
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橙子、橘子黄了,绿了,说明它们在深秋的时候成熟了。

④你最喜欢秋天什么样的景色?秋天有这么多美景,诗人为什么认为秋天最好的景色是深秋时候,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出示图片,小组讨论:
a、它们颜色很漂亮,很鲜明,在深秋还有这么鲜艳的颜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b、还能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⑶因为橙桔成熟,桔子的味道十分清香,飘满于天地间,也让人不禁称赞。

4、试着读读整首诗,把深秋的味道读出来。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1、读到这儿,让我们猜猜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吧,老师给你们三个提示。

这是一位北宋的大诗人,大文学字,曾在湖州当过知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著名的诗词就出自他的笔下。

2、对了,苏东坡,苏轼。

苏东坡的这首诗是送给一个即将远行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刘景文。

读读他的诗,猜测一下刘景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⑴一个跟苏轼一样很有才华的人。

⑵从“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中体会出一个坚强、遇到挫折不肯屈服的人。

⑶这首诗写的是深秋的景物,刘景文可能是一个年纪很大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