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三政治 文化生活文化创新复习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三文化生活复习学案:文化创新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难点:新时期文化创新的要求。
三、考点梳理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____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__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________,准备了更加充足的________。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____________。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____________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____________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3、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的创新________。
(2)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____________。
四、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____ 、________、________,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2、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实质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_________文化的过程;
②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__________”的过程;
③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_________的过程。
文
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____________。
4.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
1.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反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又要克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倾向。
2.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六、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1、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2、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3、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深化拓展】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4.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课后作业】
一、最佳选择题:
1.文化创新是()
A.文化发展的实质
B.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D.在创作中实现的
2.近20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多媒体、软件、信用卡、再就业等,这一事实说明()
A.人类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人类文化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人类文化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D.人类文化先于人类实践活动
3.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是()
A.消费者的心理
B.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C.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爱好
D.社会实践
4.文化创造的主体是()
A.文化工作者
B.新闻、出版、图书、电视行业人员
C.先进人物
D.人民群众
5.下列对文化创新的看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下列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7.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这告诉我们(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一个人要有所知,必须要亲自去实践
8.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表现在()
A.继承传统
B.体现时代精神
C.文化猎奇
D.文化外在包装
9.下列说法属于文化创新基本途径的是①社会实践②取其精华、取其糟粕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博采众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博采众长表明文化创新应该()
A.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B.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合作
C.创造不同民族文化展开竞争的环境
D.体现时代精神
11.下列关于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③在文化交流、借鉴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④文化竞争又排斥文化合作的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毛泽东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
”在这里,毛泽东主席批评的这批人实际上是犯了的错误。
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D.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13.在我国现阶段,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这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和先进文化建设的唯一源泉②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③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④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4(2011高考安徽卷8)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5(2011高考上海文综卷19)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
16、(2010高考·北京卷24)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
这说明,技术是()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名句主要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动力
C、创新是文化的源头活水
D、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
18、文化创新是()
A、文化发展的实质
B、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D、检验文化发展的根本标准
1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句话表明了()
A、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文化创新的作用及意义
D、文化创新的方法
20、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人民群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活力,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丰富素材。
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人民群众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动力
D、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二、综合探究
21、背景材料:灵感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苏轼描写文与可写竹时说:“见其所欲画……振笔直追…少纵即逝”。
灵感往往是突然爆发的,灵感出现使创作者如虎添翼,挥洒自如,远远超出平素能力。
辨题: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依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22.“全聚德”、“东来顺”、“成亨酒店”等是全国知名的中华老字号,这些百年老店,历经沧桑,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久不衰。
老字号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除了结构创新、制度创新以外,更重要的是文化创新。
老字号的文化创新有继承问题,也有个融合问题。
就是在继承老字号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现代优秀的文化,如“包装文化”、广告文化和经营理念等,做到。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形成“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文化链”。
充分运用文化链这个手段,使老字号在新时期持续焕发着新的活力。
阅读上面材料,从文化的角度我们可得到哪些启示?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文化创新
1—20 BBDBB BBBDA DCBCC AAACB
21.(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2)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清明节
祭拜活动集中展示了人们对先烈和先人的尊重和怀念情感。
②对待民族节日应该在继承中发展。
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继承,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
都要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利用网络方式对先烈、先人进行文明科学
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
22.(1)①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发展创新。
②着眼于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着眼于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