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二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案 中图版选修5-中图版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与危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春雨贵如油〞“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思考探究:上述谚语主要反映了我国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些地区?
提示:干旱。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台风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2)移动路径:
①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某某、某某沿海登陆。

②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某某、某某、某某沿海登陆。

③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影响X围:
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受灾最为严重,某某、某某次之。

2.危害
(1)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3)暴雨:巨大洪涝灾害。

(4)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二、寒潮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2)空间分布:
①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②侵入路径:
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某某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
(1)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2)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

(3)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三、旱灾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2)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
是我国X围最广、历史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影响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对比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灾害
灾害
路径
灾害台风寒潮→
名称
天气
系统
气旋冷锋
成因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
发展的热带气旋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X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源地西北太平洋北方大陆和冰雪洋面
时空分布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粤、琼、闽、
浙、台等省区
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滇南、
青藏、某某、某某外的大部分地区
过境
时天气变化气压下降,降雨量增多,风速增大,
台风眼经过时,会带来短暂晴朗天

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主要危害主要由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
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强烈的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
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
很大的影响
益处缓解旱情、降温消暑带来的低温,是天然“杀虫剂〞;带来风资源;带来大X围雨雪天气,缓解干旱
二、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拓展提升]
我国干旱区不是最严重的旱灾区
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

所以,
不同的区域,旱灾的特点不尽相同。

在这里的关键是“灾〞字的理解与含义。

所谓“灾〞应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的事件。

而西北地区的受灾体稀少,甚至有的地方基本没有受灾体,形成不了多大的破坏,所以干旱不等于旱灾。

———————应用体验不可少——————
1.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

图1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

图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1、图2,回答以下问题。

图1
图2
(1)台风转向点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________。

A.5~6月B.6~8月
C.8~10月D.10~11月
(2)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靠近某某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________。

A.5~6月B.6~7月
C.9~10月D.10~11月
(3)图2中的台风靠近某某时,对某某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
解析:此题考查台风形成移动规律及危害。

第(1)题,图1中左侧纵坐标为纬度,右侧
纵坐标为经度。

实线上各点为纬度,虚线上各点为经度。

读图可知8月前台风转向点不断向西北移动。

8月后那么向东南移动。

第(2)题,由题干知图2中台风的移动路径为西北移。

再读图1,可知6~8月台风移动路径为西北移为主。

第(3)题,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空气强烈旋转上升,形成狂风和特大暴雨,在沿海形成巨浪,淹没低地。

答案:(1)C (2)B (3)狂风;暴雨;风暴潮。

2.(全国丙卷)某某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

以下图示意某某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某某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解析:某某省该时段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可结合图示从南、北部的差异上回答,原因主要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上分析。

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教材问题提示]
P34思考提示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寒潮、干旱等。

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这是由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特点决定的。

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特点:①种类多。

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等冷冻害、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其他灾害,共7大类20余种。

②X围广。

无论在高山、平原、高原、海岛,还是在江、河、湖、海以及空中,处处都有气象灾害。

③频率高。

④持续时间长。

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连年出现,例如,1951~1980年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或伏秋连旱的年份有14年。

⑤群发性突出。

某些灾害往往在同一时段内发生在许多地区,如雷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在每年3~5月常有群发现象。

⑥连锁反应显著。

天气气候条件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加重灾情。

P35思考提示 1.影响中国的台风源地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其移动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某某、某某沿海登陆;二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某某、某某、某某沿海登陆;三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2.我国经常受到台风影响的地区:影响X围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某某、某某次之。

P38思考提示我国的降水大多是夏季风带来的,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加上冬无储备水源,春季又是农业用水量大的季节,因此我国多春旱。

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危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6年5月7日以来,某某抚河流域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造成抚州、某某等6市19县(市、区)24.7万人受灾,2人遇难,紧急转移安置与需紧急生活救助人数1.3万人。

思考探究:试分析我国东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提示:①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季风区,降水集中、多暴雨;②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水流缓慢;③围湖造田,湖面缩减,蓄洪能力差;④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湖库,泄洪能力弱。

——————基础知识要记牢———————
1.中国洪涝分布特点
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多,高原和山地少。

2.五个洪涝多发区
(1)两广大部、闽南和某某;
(2)湘赣北部地区;
(3)苏浙沿海和闽北地区;
(4)淮河流域;
(5)海河流域。

3.洪涝的危害
发生频次高、危害X围广、损失严重。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我国洪涝灾害多发、严重的原因
二、暴雨洪水分布与副高位置移动
1.正常年份
时间副高位置雨带位置图示春末、5
北纬15°~20°华南(A)
月份
夏初、6
北纬20°左右长江中下游(B)
月份
7~8月
北纬25°~30°华北(C)、东北(D)

雨带随之南退,北方雨季
9月份副高南退
结束
2.异常年份
假设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那么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北方干旱;当副高季节性北移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那么干旱。

三、中国的主要洪水灾害
类型时空分布成因分析影响
暴雨洪水4~9月。

东部季风区各
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

降水集中,多暴雨;地
势低平,排水不畅;人
类活动不合理
①X围最广,时间最长,
危害最大;②易导致涝
灾发生
融雪洪水4~5月融雪洪水,7~8
月冰川融水。

主要分布
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

随气温升高,积雪、冰
川融化形成洪水
对农业影响较严重
冰凌洪水初冬和初春。

河流从低
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
段,黄河上游的某某、
某某河段和下游河口及
松花江部分河段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
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
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
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
两岸,形成洪水
对交通影响较严重——————方法技巧很重要———————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思路分析
(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流域面积等)、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地势低洼)。

(2)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方面考虑。

以长江流域为例:
——————应用体验不可少———————
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

据此回答1~2题。

1.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
①支流多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③流域内落差小④气候异常⑤暴雨频繁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⑦河道弯曲狭窄⑧湖泊淤积
A.②③④⑥⑦B.①③⑤⑦⑧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⑧
2.以下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选项是( )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
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解析:1.B 2.D 第1题,淮河支流众多,流域内落差小、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湖泊淤积,蓄洪能力低,因而多水灾;随着雨带的推移,淮某某北支流进入汛期的时间是错开的。

第2题,针对淮河水患特点,上中下游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

3.(全国卷Ⅱ)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特点、河流水文水系特点、城市靠近海洋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特殊的天气现象(台风)等方面综合分析。

答案: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排洪通道少,且易受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教材问题提示]
P40思考提示 1.表现:东部损失大、西部损失小;平原损失大,山区损失小。

2.成因:东部季风区季风环流不稳定,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易引发洪灾;
社会经济原因: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繁荣,经济密度大;平原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工农业区,人口稠密,一旦受灾,损失严重。

一、选择题
读中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 50 mm 的日数分布图,回答1~2题。

1.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
B.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洪灾发生
C.东北地区没有洪灾是因为降水较少
D.平原地区较山区洪涝少,山脉东坡和南坡较多
2.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 )
A.4~9月B.5~11月
C.7~8月D.6~8月
解析:1.A 2.A 第1题,从图中看,降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日数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

暴雨可以导致暴雨洪水,因而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相关性。

洪水的成因还有融雪洪水和冰凌洪水,西北地区易发生融雪洪水,东北三种洪水均可发生。

平原洪水多于山区。

第2题,受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4~9月。

长江流域是我国洪灾多发区。

据此回答3~4题。

3.一般来说,发生以下条件中的哪些情况,长江流域会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灾( )
①上游与中游干支流水位同时进入汛期或汛期因延长而重叠
②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弱
③因泥沙淤积或围湖造田造成干流排水不畅,湖泊调蓄能力减弱
④长江流域的面积扩大,中下游湖泊众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以下哪项措施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长江流域内发生特大洪灾( )
A.加强流域内的用水管理B.修筑河堤
C.加强全流域内的绿化D.围湖造田,发展农业
解析:3.A 4.C 第3题,中下游湖泊众多,可以发挥湖泊对长江径流的调节能力,减轻洪涝灾害。

第4题,加强全流域绿化,可以使入河泥沙量减少,增加河道泄洪能力。

修筑河堤仅能防御洪水,不能从根本上减轻洪灾。

5.读我国部分地区降水示意图,假设图示地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
A.江汉平原B.某某盆地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解析:选C 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强度最大的区域位于珠江流域,以大雨和暴雨为主,因而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
7.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
解析:6.A 7.C 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假设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那么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

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二、综合题
8.读我国台风和寒潮影响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从图中看出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什么特点?A地是否受台风或寒潮的影响?为什么?
(2)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南部地区影响较小?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了我国受台风影响的主要地区是东部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因此台风灾害是东部沿海比西部内陆重、南方比北方重。

从图中台风影响X围可以看出A地不受台风影响,但可能受寒潮影响。

第(2)题,受东西向高大山脉的阻挡,寒潮很难深入南部,所以南部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

答案:(1)沿海重、南方重。

图中A地在台风影响X围之外,不受台风影响,但可能受寒潮影响。

因地理位置的差别和地形的影响,形成冷空气通道,分流的寒潮能长驱南下,影响A地。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山脉多东西走向,这一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加之我国南北跨度较大,所以寒潮对我国南部地区影响较小。

9.(某某自选模块)“冷湖〞是丘陵地区山谷中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因近地面空气的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近地面逆温现象。

我国江南丘陵山谷中出现的“冷湖〞经常使种植的柑桔遭受冻害。

图1为冬、春季节微风晴夜江南丘陵山谷出现的气温分布模型, a、b、c、d 代表等温线,且数值a>b>c>d。

图2为江南丘陵山谷一次超强寒潮过境的微风晴夜测得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春季江南丘陵山谷地形中通常最早出现植物发芽、开花的地方是( )
A.甲B.乙
C.丙D.丁
(2)江南丘陵地区大量种植柑桔,柑桔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 ℃。

图2中,假设按“冷湖〞逆温垂直递增率1 ℃/10 m计算,那么该山谷种植柑桔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 )
A.24 m B.40 m
C.6 m D.60 m
(3)为预防遭受“冷湖〞冻害,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地形条件种植柑桔?
解析:第(1)题,山谷地形中植物发芽、开花最早的地方应是气温最高的地方。

根据四条等温线数值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a>b>c>可知,甲、乙、丙、三地的气温都低于d,
而丁地的气温在c~d之间,即丁地气温最高。

应选D。

第(2)题,柑桔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 ℃,从图2中可读取谷底部的最低气温约为-11.4 ℃,根据“冷湖〞逆温垂直递增率1 ℃/10 cm可计算出山谷种植柑桔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24 cm。

应选A。

第(3)题,由上面两题可以看出,柑桔应种植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方,因此要选择在山地阳坡、坡的中部,或者是向南开口的小盆地中,避开山谷的底部。

答案:(1)D (2)A
(3)南坡(阳坡);坡中部;向南开口的围椅状小盆地。

(任答两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