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欢乐中国年》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艺术《欢乐中国年》说课稿《大班艺术〈欢乐中国年〉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欢乐中国年》是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主题内容。

中国年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如独特的音乐、舞蹈、美术等表现形式。

通过这一主题的教学,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中国年的欢乐氛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魅力,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有助于幼儿艺术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幼儿能够了解中国年的一些主要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并且知道这些习俗背后蕴含的艺术元素,例如春联的对仗工整与书法艺术、灯笼的色彩与造型艺术等。

(2)技能目标
引导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艺术形式表现中国年,例如能够用彩纸制作简单的灯笼,用绘画描绘放鞭炮的场景,跟着音乐节奏模仿舞龙舞狮的动作等。

(3)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中国年文化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帮助幼儿理解中国年文化中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及其内涵。

例如,在讲解春联时,不仅要让幼儿知道春联是过年时贴在门上的,还要让幼儿明白春联的对仗、平仄以及书法字体等艺术特点。

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字体、不同内容的春联实例,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感受其中的艺术之美。

②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来表现中国年。

比如在制作灯笼的过程中,教幼儿如何将彩纸剪裁、粘贴成灯笼的形状,如何添加装饰让灯笼更漂亮。

这一过程需要幼儿动手操作,并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学难点
①如何让幼儿深入理解中国年文化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中国年文化内涵丰富,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理解其中一些抽象的文化意义具有一定难度。

例如,舞龙舞狮象征着吉祥如意、风调雨顺,幼儿可能难以理解这种象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相关的传说故事,播放舞龙舞狮在庆祝新年时的热闹视频,让幼儿从直观的画面和生动的故事中去感受和理解。

②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发挥独特的创造力。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受到模仿他人或者固有模式的影响。

教师要通过引导性的提问、提供多样化的材料等方式,激发幼儿突破常规,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

例如在绘画中国年的场景时,有的幼儿可能会画出传统的红色为主色调的场景,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色彩搭配来表现自己心中独特的中国年。

二、说学情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尝试新事物。

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幼儿可能已经对中国年有了一些初步的印象,如看到过年时家里贴的春联、挂的灯笼等,但对于这些事物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了解较少。

同时,大班幼儿在艺术表现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能够简单地绘画、手工制作等,但在创造力和表现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说教法
1. 直观演示法
通过展示各种与中国年相关的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中国年的艺术氛围。

例如,在介绍灯笼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个精美的灯笼实物,向幼儿展示灯笼的形状、颜色、材质等,然后再播放制作灯笼的视频,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灯笼的制作过程。

这种方法能够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中国年相关的情境,如模拟过年的场景,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中国年的欢乐氛围,更好地理解中国年的文化习俗和艺术表现。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成过年的样子,贴上春联、挂上灯笼、播放喜庆的音乐等,让幼儿仿佛置身于过年的环境中。

在这样的情境下,幼儿更容易投入到学习和创作活动中。

3. 游戏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例如,玩“猜灯谜”的游戏,教师将与中国年文化相关的问题写在灯谜上,让幼儿通过猜灯谜的方式学习中国年的知识。

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 启发引导法
在幼儿进行艺术创作时,教师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启发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例如,在幼儿画中国年的场景时,教师可以问幼儿:“除了贴春联、放鞭炮,你还想在过年的时候做什么呢?”“你想给你的画里的小朋友穿上什么样的新衣服呢?”这种启发式的问题能够引导幼儿打开思路,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四、说学法
1. 观察学习法
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学习中国年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和表现形式。

例如,在观察春联时,幼儿可以仔细观察春联的字体、颜色、内容等,从而了解春联的艺术特点。

2. 体验学习法
幼儿在创设的情境中亲身体验中国年的欢乐氛围,感受中国年文化中的艺术魅力。

如在模拟过年的情境中,幼儿可以亲自参与贴春联、挂灯笼等活动,在体验中加深对中国年文化的理解。

3. 合作学习法
在一些艺术创作活动中,如制作大型的舞龙道具或者集体绘画中国年的长卷时,幼儿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让幼儿在交流和互动中互相学习,激发更多的创意。

4. 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自主探究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例如,在制作灯笼时,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不同颜色和材质的纸张,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部分(3 - 5分钟)
(1)播放一段欢快的过年音乐,如《恭喜恭喜》,同时教师穿着带有中国年元素(如红色唐装、带有福字的配饰等)走进教室。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听到这个音乐,看到老师今天的穿着,你们想到了什么呀?”引导幼儿回答与中国年相关的内容,如过年、放鞭炮、拿红包等。

(3)教师简单介绍中国年的意义,引出今天的主题——
《欢乐中国年》。

1.1 目的
通过音乐和教师的着装营造出中国年的氛围,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自然地导入主题。

2. 知识讲解部分(10 - 15分钟)
(1)中国年的传统习俗
①展示图片,向幼儿介绍中国年的一些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舞龙舞狮、吃年夜饭等。

在介绍每个习俗时,简单讲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例如,贴春联是为了迎接新年,祈求平安幸福;挂灯笼是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红色的灯笼象征着吉祥如意。

②播放一段舞龙舞狮的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这一传统习俗的热闹和精彩。

观看后,教师简单讲解舞龙舞狮的起源和象征意义,如舞龙象征着风调雨顺,舞狮象征着驱邪避害等。

(2)中国年中的艺术元素
①春联
展示几幅不同字体(楷书、行书、隶书等)和内容的春联,引导幼儿观察春联的对仗特点(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让幼儿感受汉字的对称美。

同时,简单介绍春联的书法艺术,如不同字体的风格特点。

②灯笼
拿出一个灯笼实物,让幼儿观察灯笼的形状(圆形、方形等)、颜色(红色为主,还有其他装饰色)和材质(纸、布等)。

然后展示一些制作精美的灯笼图片,让幼儿欣赏灯笼上的图案,如花鸟鱼虫等,引导幼儿感受灯笼的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

③音乐
播放一些过年时常用的音乐,如《春节序曲》等,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这些音乐的特点,如节奏欢快、旋律优美,能够表达人们过年时的欢乐心情。

1.2 目的
让幼儿全面了解中国年的传统习俗及其背后蕴含的艺术元素,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为后面的艺术创作活动打下基础。

3. 艺术创作部分(20 - 25分钟)
(1)分组创作
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中国年。

①绘画组
教师提供各种绘画工具,如彩笔、油画棒、画纸等,引导幼儿绘画中国年的场景。

教师可以提示幼儿可以画自己家里过年的样子,或者是想象中的新年庆祝活动。

例如,有的幼儿可能会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有的幼儿可能会画小朋友们在外面放鞭炮等。

②手工制作组
提供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制作灯笼或者剪窗花。

在制作灯笼时,教师先简单示范制作方法,如将彩纸剪成圆形或方形,然后粘贴成灯笼的形状,再用彩笔添加装饰。

对于剪窗花,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简单的窗花图案,让幼儿模仿着剪,也可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意剪出独特的窗花。

③表演组
让幼儿根据之前看到的舞龙舞狮视频,模仿舞龙舞狮的动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如用彩色纸条制作的“龙”和“狮”的头饰,让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调整动作的快慢,表现出舞龙舞狮的欢快和灵动。

(2)教师巡回指导
在幼儿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每个小组的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①对于绘画组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的创意,如“你想在你的画里加上一些特别的新年装饰吗?”“除了红色,你还想用什么颜色来表现新年呢?”
②对于手工制作组的幼儿,教师要注意幼儿的操作安全,当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具体的帮助。

例如,当幼儿不知道如何将灯笼的形状粘贴得更立体时,教师可以示范正确的粘贴方法。

③对于表演组的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如果幼儿的动作过于单一,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参考视频中的动作,增加一些新的动作元素。

1.3 目的
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用艺术表现中国年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作品展示与分享部分(10 - 15分钟)
(1)作品展示
每个小组完成作品后,将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

绘画组的作品可以张贴在墙上,手工制作组的灯笼可以挂起来,窗花可以贴在窗户上,表演组的幼儿在教室中间进行表演展示。

(2)幼儿分享
①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

例如,绘画组的幼儿可以说:“我画的是过年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放烟花,烟花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可漂亮了。

”手工制作组的幼儿可以说:“我们做的灯笼是用红色和黄色的彩纸做的,上面还有我画的小花,希望大家喜欢。

”表演组的幼儿可以说:“我们表演的舞龙舞狮,我们跟着音乐的节奏,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就像真的龙和狮在跳舞一样。


②其他幼儿可以对展示的作品进行提问和评价,如“你们的灯笼是怎么做成这样的呀?”“我觉得你们的表演很精彩,要是再加上一些翻滚的动作就更好了。


(3)教师总结评价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创意,同时也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方向。

例如,教师可以说:“绘画组的小朋友画得非常细致,颜色也很鲜艳,如果能把人物画得再大一些就更好了。

手工制作组的灯笼很有创意,不过在粘贴的时候可以再小心一点,让灯笼更牢固。

表演组的小朋友表演得很有活力,节奏感也把握得不错,如果能再增加一些互动就更棒了。


1.4 目的
通过作品展示与分享,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能让幼儿互相学习、互相欣赏,提高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活动延伸部分(3 - 5分钟)
(1)家庭作业
让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与中国年有关的手工艺品,如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新年贺卡,或者用彩泥捏出一个饺子等。

(2)区域活动
在班级的美工区投放更多与中国年相关的材料,如彩色毛线(可以用来编织中国结)、彩色珠子(可以用来制作鞭炮装饰)等,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继续探索中国年的艺术创作。

1.5 目的
将课堂学习延伸到家庭和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体验中国年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说课堂练习
1. 绘画练习
(1)例题
请幼儿画一幅“我眼中的中国年”,要求画面中至少包含三个中国年的传统元素(如春联、灯笼、鞭炮等)。

(2)答案
幼儿的作品只要包含要求的传统元素,并且能够表现出中国年的欢乐氛围即可。

例如,有的幼儿可能画了一个房子,房子门口贴了春联,房顶上挂着灯笼,小朋友在房子前面放鞭炮;有的幼儿可能画了一家人在屋子里吃年夜饭,墙上挂着福字,窗外有烟花等。

2. 手工制作练习
(1)例题
用彩纸制作一个简单的灯笼,要求灯笼有一定的形状(圆形或方形),并且有装饰图案。

(2)答案
幼儿制作的灯笼形状完整,有自己添加的装饰图案(如花朵、星星等)就算正确。

例如,有的幼儿将彩纸剪成圆形,用胶水粘贴成灯笼形状,然后用彩笔在上面画了几个小爱心作为装饰;有的幼儿将方形彩纸对折后剪出一些细长条作为灯笼的穗子,再在灯笼主体上贴了一些彩色纸条作为装饰。

3. 知识问答练习
(1)例题
以下哪些是中国年的传统习俗?(贴春联、吃披萨、舞龙舞狮、看电影)
(2)答案
贴春联、舞龙舞狮是中国年的传统习俗,而吃披萨和看电影不是。

七、说教学反思
在本次《欢乐中国年》的艺术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幼儿对中国年文化中的艺术元素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种艺术创作活动中。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艺术创作部分,部分幼儿可能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在手工制作和绘画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提前了解幼儿的艺术基础水平,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另外,在文化内涵的讲解上,虽然通过故事、视频等方式让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幼儿可能还只是一知半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幼儿参与更多的文化体验活动,如参观民俗博物馆等,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更好地理解中国年文化的深刻内涵。

同时,在活动延伸部分,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家庭的合作,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开展更多与中国年相关的艺术活动,让幼儿在家庭氛围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年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