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冠军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安庆市第四中学江楠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六单元课题2,主要是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研究气体制备时发生装置的选择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因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已有一定气体制备的基础,因此我先将本节内容做成微课,发布到班级公共,学生下载自学,并完成任务单上相应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进行,通过学生对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在翻转课上集中反馈处理,并提出新的问题,如学生知道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为什么实验室不用这个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这些问题在翻转课上可由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完成;同时通过课堂翻转,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不同的实验装置,并体会不同装置的不同用途,加强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思路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能设计和组装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了解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3)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确定的基本依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逐步分析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
(2)通过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通过探究性实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反思,熟悉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2、教学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微课教学过程
1、引入
我们前面已经探究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除氧气外,二氧化碳也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气体。
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二氧化碳制取原理
实验室利用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强调开始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之前在学氧气制取的过程中大家已经了解到了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回顾发生装置的两种类型以及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
指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且会和水反应。
由此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同时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4、检验气体
如何证明我们收集到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呢?由于前面学习过程中已多次提到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学生会想到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来检验气体。
继续提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怎么能知道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联想到氧气的验满,结合大家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5、实验视频展示
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实验装置,观看视频,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直观认识。
6、练习反馈
布置练习,检验自学成果,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内容。
(二)翻转课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基于微课基础上的一节实验翻转课。
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到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及检验和验满方法,在本节课上,把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处理,学生通过设计并进行对比实验,明确课本选择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进一步体会到实验室制取气体药品的选用原则。
而在设计实验方案中,通过PPT动画展示,学生自己组合装置,并讨论不同装置的优缺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更加清晰直观。
在收集方法再探究中,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过实际操作中的现象提出收集方法不是绝对的观点,激发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