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昌平区中滩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昌平区中滩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直播电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直播者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或直播软件来推销相关产品,使受众了解产品各项性能,从而购买自己的商品的交易行为,可以统称为“直播电商”。
它既包括直播者为原有的电商企业利用直播推销产品,也包括娱乐型社交直播平台上直播者通过直播方式向其他平台的电商企业引流,还包括直播者在平台上有自建或者合作商户,直播者通过直播将受众吸引到其他非平台商户交易。
近年来,随着网购消费升级的日益加速,消费领域新场景、新业态、新应用不断涌现。
2016年开始,“直播十电商”成为一种新兴的网购引流方式,消费者对于网红流量的关注度、对于商品的兴趣度、对体验互动的认知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观看网络直播下单购物。
预计未来直播电商行业总规模将继续扩大主播们卖力的讲解、真切的体验分享,商品的直观呈现,刷屏的评论,让消费者乐于下单。
因此,不少直播平台和电商平台都在大力发展直播电商购物模式。
受疫情影响,消费者“云逛街、云购物”的热情高涨,更是助推了这种模式的演进。
(摘编自《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材料二:
(摘编自《2020-2021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运行大数据分析及趋势研究报告》)材料三:
直播带货为什么这么火?除了主播个人效应和品牌折扣诱惑的“催化”外,线上替代线下所带来的即时性、互动性以及社交化的消费场景,缩短了商品抵达用户的心理距离,带来了更便利、更新鲜、更快捷的消费体验,从而有效提高了商品转化率,本质上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或“体验经济”的延伸。
显然,直播的特有功能,正在颠覆人们对于零售的既有印象,尤其是直播模式带来的市场下沉,是一个几乎双赢的思路探索。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叠加新一轮消费升级风口,“直播”无疑将会撬动更为巨大的市场,甚至会激发消费产业的重新洗牌和业态重构。
可以预见,一个更加智慧、有趣、透明的商业世界正在拉开帷幕。
这种趋势,在政府层面也得到佐证。
近日,由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强调,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发展、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
一言以蔽之,直播带货,或许仅仅是这场深刻变革的开始。
依托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以及十四亿人口基数的市场空间,“直播+”能够引领中国经济到达的未来,或许比想象中还要广阔。
毫无疑问,直播带货已经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热衷的营销方式。
但快速发展之下,直播带货中的“翻车”事件屡有发生,给消费者带来不少困扰。
价格优惠绝对是直播带货的一大利器。
价格是优惠了,但质量和服务还有隐忧。
有的主播在推荐某产品时夸大其词,产品与宣传严重不符;有的所谓爆款单品存在质量问题,有些甚至是“三无产品”;有的平台直播数据造假,误导消费者;还有的商家直播一卖了之,售后没有保障。
前有某主播把阳澄湖“洗澡蟹”说成阳澄湖大闸蟹,后有某网红直播推荐小龙虾因发布虚假广告被处罚。
这些“翻车”事件,直接从“带货”变成“带祸”,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影响了直播带货的整体口碑。
(摘编自《直播带货:一阵“风”还是新“风口》《新华日报》2020年4月8日)
1. 下列关于“直播电商购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直播电商购物是伴随网购消费升级而产生的不同于传统电商购物的新型购物方式。
B. 直播电商购物既可以在电商企业平台上进行,也可以通过娱乐型社交直播平台实现。
C. 直播电商购物即时互动性强、顾客体验真切等特点,能给顾客带来更便利、更新鲜的消费体验。
D. 直播电商购物受此次疫情期间消费者网上购物热情的影响,其模式得到进一步演进。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4-2018年,我国网络零售额和网络零售占比逐年上升,这表明网购消费在人们生活中地位不断提高,网购已成为国人的重要消费渠道。
B. 预计2020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将比去年扩大超一倍,但增长率将大幅放缓,这与我国近年来网络零售增速逐年下降有关。
C. 随着新一代通讯技术和新一轮消费的升级,加上政府的政策鼓励和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直播+”将会给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D. 比起主播个人效应和品牌折扣力度,优质的产品质量与服务才始终是直播带货的生命,如果透支消费者的信任,其整体口碑将会受到影响。
3. 假如你要为“两会”写一份关于促进直播电商购物发展的微议案,你将如何撰写你的议案要点?请结合文本,从电商平台、商家主播、监管部门角度列出要点。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兵
梁晓声
天黑了。
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
一辆客车,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
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儿。
还有一个兵,他入
伍不久。
他那张脸看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呐。
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
车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层层“裱”严了。
每个人都快冻僵了。
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
不知从哪一年起,中国人开始将兵叫作“大兵”。
其实,普通的大兵们,实在都是些小战士。
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羊剪绒的帽子和里边是羊剪绒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到寒冷的一个人。
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
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求援,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冻死在路上。
于是兵就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了……
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清鼻涕,鼻涕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
于是他摘下羊剪绒帽子,给老汉戴了。
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
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
”
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
他自己当然也这么认为。
后来他又将他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女戴。
她接受时对他说:“谢谢。
”
他说:“不用谢。
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
后来那年轻的母亲哭了。
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
尽管她一直紧紧抱着孩子。
于是有人叹气……
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来救援的人们……
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
于是,兵又默默地脱自己的棉袄。
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
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将她的孩子包起来了……
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
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再后来,天就完全黑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车厢里忽然有火苗一亮,一个男人按着了打火机。
他走到兵跟前,一松手指,打火机灭了。
车厢里又伸手不见五指了。
他低声说:“真的,你这兵就是经冻。
咱俩商量个事儿,把你的大头鞋卖给我吧,200元!200元啊!"兵说:“这不行。
我要冻掉了双脚,就没法儿再当兵了。
”
他一再地央求,说哪儿会冻掉你双脚呢!你把大衣、棉袄、帽子和手套都白送给别人穿着戴着了,怎么我买你一双鞋你倒不肯了呢?兵沉默片刻,犹豫地说:“那……如果你愿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换的话,我可
以考虑……”
二人互换之际,他又灌了一大口酒。
好像如若不然,这种交换,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亏的。
兵从车厢这一端,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
包括那位年轻的母亲,包括那少女。
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时,兵最后将它对着嘴举了起来——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
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
车是被困在一条山路上的,一侧是悬崖。
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下坡的雪一片片扫向悬崖。
于是车开始悄悄地往后滑了。
没有一个乘客感觉到这是一种不祥。
但兵敏锐地感觉到了,他下车了……
拂晓,司机引领来铲雪车和救援的人。
乘客们欢呼起来。
只有一个人没有欢呼,就是兵。
就是那看上去怪稚气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还是个少年的兵。
人们是在车后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后轮,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
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像一具冰雕。
也许,他没有声张,是怕人们惊慌混乱,使车厢内重量失衡,车向悬崖滑得更快。
也许,他发出过警告,但沉睡的人们没有听见。
呼啸的狂风完全可能将他的喊声掩盖……
事后人们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
他还不满19岁。
他是一个穷困乡村的多子女的农家的长子。
他的未婚妻是个好姑娘,期待着在他复员后做他的贤妻……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兵”为旧时对普通士兵的称呼,含有贬义。
小说却以“大兵”为题,这种“贬词褒用”式的称谓,既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又表现了主人公的高大人格。
B. “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将自己裹得更紧了”,兵的举动仿佛让他们感到冷上加冷,这既写出了环境的寒冷,也写出了他们内心的自私。
C. 小说紧紧围绕着客车被困,“大兵”送出御寒衣物,用最后能保暖的大头鞋换酒给大家驱寒,正面歌颂了“大兵”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
D. 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如开篇写“大兵”穿得最保暖,后面却写到“他肯定是最感到寒冷的一个人”,引起读者的思考的同时,塑造了人物形象。
5. 小说较详细地写了一个手拿打火机、要用200元买“大兵”大头鞋的男人和“大兵”的对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小说的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实行2000余年。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从不独立逐步走向独立,这是监察权威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第一,中央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互不统属。
秦和西汉,御史府服从于相府而不独立。
东汉,御史府改为御史台并与行政系统相分离。
魏晋时期,御史台又脱离少府而自立,罢司隶校尉而将监察权向御史台集中。
隋废尚书省的监察职能,唐将隋的司隶台并入御史台,形成单一的御史系统。
元朝取消谏院,使监察组织更加一元化。
清朝实行科道合一,都察院成为完全独立的、唯一的中央监察机关。
第二,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而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
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实行常设监察官和朝廷派遣巡察御史巡察相结合的体制。
巡察御史由朝廷直接任命派遣,与地方政府没有关联。
地方常设的监察机关(官员)则不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较为复杂,其独立性是经过长期发展才确立的。
自秦至隋,地方常设监察机关往往从属于地方政府。
唐宋开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监察机关。
元朝的地方监察体制有了新发展:建立行御史台,实行大监察区建制,设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分属行御史台,从而形成垂直监察体系,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政府没有统属关系。
明代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道,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各省又设按察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是各省常设监察机关。
清承明制,监察体系基本循而不改。
第三,监察官员之专职化。
监察职能由监察官员专任,监察官员也不兼任其他职能,这是监察独立的内在要求。
自秦汉至唐宋,监察机关的独立和一元化尚在形成中,监察官也没有真正专职化。
元明清,随着中央和地方监察机关独立和一元化的完成,监察官员基本实现专职化。
尤其是明清时期,御史是官僚机构中一个特殊群体,负有专门职责,还有专用的“獬豸补服”。
第四,监察官员具有独立弹劾权。
监察官员虽然从属于相府或御史台(都察院),但其弹劾无须宰执或台主批准,御史以个人名义而不是组织名义提起弹劾。
这是为了不妨碍对宰执或台主的纠弹,同时使纠弹的主体十分明确,因而也是对监察官员的一种制约。
东汉初年,刺史纠奏二千石长吏“不复委任三府”而直呈皇帝。
唐初,明确规定御史可以直接弹劾:“故事,台中无长官。
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
”清朝规定,科道官不必经过都察院而可以单独进呈,既能封劾,还能面劾。
中国古代施政者对国家治理中监察权的配置和运用有理性的认识和较合理的设计,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监察权运行的内在规律。
当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处于官僚政治的体系之中,特别是受到君主专制这一根本政治体制的制约,官官相察的实质是君察臣,其实施的成效与设计初衷必然相距甚远。
(摘编自《传统监察制度展现中国古人智慧》,有改动)
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历史发展看,要保障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关键在于监察体制保持独立。
B. 地方监察机关和地方政府关系错综复杂,监察机关独立难以一帆风顺。
C. 保证监察官员的独立,应在监察职能上让监察官员专职化并拥有独立弹劾权。
D. 古代垂直监察体系经过长期发展,直到明清时期才形成并确立了完备的体系。
8.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监察机关和监察官员两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发展过程。
B. 文章按朝代顺序分析了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独立过程,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C. 文章第五段引用唐初有关规定,有力地表明了监察官员明确具有独立弹劾权。
D. 文章末段肯定了古代施政者的智慧,同时也指出了传统监察制度自身的缺陷。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做到中央和地方监察机关的独立,监察官员的监察职能才能实现专职化。
B. 若监察机关及监察官员的独立性能落实,就能有效监察百官、避免官员贪腐。
C. 监察官员因为拥有独立弹劾权,所以在行使弹劾权力时存在权力泛滥的弊端。
D. 传统监察制度虽然受制于官僚政治体系,但其合理性对后世仍有着借鉴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君法明,论有常①,表仪②既设民知方。
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③王?(荀子·成相)
【注】①常:标准,规定。
②表仪:礼法制度。
③私:巴结,讨好。
10. “克己复礼”中的“礼”专指,“民知方”中的“方”意思是。
11. 同是主张“礼”,孔子、荀子二人的区别之处在哪里?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喜迁莺
蔡挺①
霜天秋晓。
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
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
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
塞垣乐,尽櫜鞬②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
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
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
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注】①蔡挺:北宋仁宗时期知庆州(今甘肃庆阳);神宗时期,加天章阁特质,知渭州。
多次击退西夏来
犯之敌。
②櫜鞬(gāojiān):指装甲胄、弓箭的袋子。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霜天秋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从静态方面着笔,描写了边塞秋晨黄云衰草的情景,渲染了荒寒寂寥的氛围。
B.“汉马嘶风,边鸿叫月”,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叫”字与“嘶”字对举,摹写了边塞战马和鸿雁寂静寥落之风貌。
C.“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直接抒写戍边将士慷慨报国的热忱。
D.“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这三句可以看出,朝廷不想用武力镇压外民,而是想用任意感化他们,等待他们自己来归顺。
13.本词与曹操的《观沧海》都是作者亲戍边郡所咏,写出了真情实感。
请简析本词与《观沧海》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主旨句、警策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柳永在《望海潮》词中写钱塘江江水的澎湃、浩荡,广阔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5.某中学准备举行高中2019级学生立志成才活动,特邀请家长们参加。
以下是某班班委会
代表同学们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
其中正文部分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
正。
(5分)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2020年12月27日早8时,在学校操场,举行2019级学生“立志成才”活动
启动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
立志,意味着责任、义务,意
味着勇敢、担当。
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届时我们还将惠
赠礼物一份。
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某班班委会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6.下面是拼多多购物操作流程图,请把这个购物流程完整地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50字。
四、写作(60分)
17.请以“我的文化之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述旅行的过程,表达自己的感受。
要求: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通读文章,注意细节。
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C 项,曲解文意,“顾客体验真切”表述有误,结合原文“主播们卖力的讲解、真切的体验分享’可以看出,是主播有真切的商品体验、并向顾客分享,并非是顾客的体验真切。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
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
B项,“这与近年来网络零售增速逐年下降有关”曲解文意,结合材料二可知,近年来网络零售的增速并非逐年下降,而是有升有降。
另外,直播电商购物增长率将大幅放缓,主要与市场规模基数有关。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首先粗读全文,重点阅读相关段落,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归纳概括,分点作答。
由“价格是优惠了,但质量和服务还有隐忧。
有的主播在推荐某产品时夸大其词,产品与宣传严重不符;有的所谓爆款单品存在质量问题,有些甚至是‘三无产品’”可以概括出“电商平台:要加强自我管理,完善评价机制,规范平台内商家与主播的销售行为,对失信的商家和主播进行处罚”;
由“有的平台直播数据造假,误导消费者;还有的商家直播一卖了之,售后没有保障”可以概括出“商家主播:要保证产品质量,诚信经营,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售后服务保障”;
由“前有某主播把阳澄湖‘洗澡蟹’说成阳澄湖大闸蟹,后有某网红直播推荐小龙虾因发布虚假广告被处罚。
这些‘翻车’事件,直接从‘带货’变成‘带祸’,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影响了直播带货的整体口碑”可以概括出“监
管部门:要加强对直播购物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诚信评价机制,加大违法成本(惩处力度),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解题方法:
(1)比较材料。
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里,阅读新闻、报告类文本,要加强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
要从材料来源、主要内容、中心观点、数据图表等多角度比较分析,辨明异同,深入探究规律。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一方面浏览全文,找到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另一方面,逐一把选项和原文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首先读懂文本,标记包含相关信息的重要语句。
可以从概括性的句子、文中运用的材料和作者的评价三方面入手。
其次,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出发,结合新闻材料提炼观点。
最后,观点必须于文有据,合情合理。
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能任意拔高或者贬低。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选项概括不全,“大兵”顶住将要滑下悬崖的汽车,是最能表现他牺牲精神的情节,是在献出衣物基础上的升华。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小说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理解作者意图,可以从对小说人物形象、主旨、情节等方面的作用思考。
根据文中“他低声说:‘真的,你这兵就是经冻。
咱俩商量个事儿,把你的大头鞋卖给我吧,200元!200元啊’”“二人互换之际,他又灌了一大口酒。
好像如若不然,这种交换,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亏的”分析可知,“大兵”最后一件可以御寒物就剩脚上的一双大头鞋,他还要把“大兵”这最后一件可以御寒的鞋子也给换走了,突出了那个男人极端自私的品行。
这个想买大兵鞋子的男人虽然很富有,十分吝啬自私。
他与大兵舍己为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衬托出大兵的伟大。
根据“兵从车厢这一端,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
包括那位年轻的母亲,包括那少女”“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时,兵最后将它对着嘴举了起来——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
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分析,“大兵”用大头鞋换了酒,温暖了众人,突出了“大兵”舍己为人的形象。
根据“兵说:‘这不行。
我要冻掉了双脚,就没法儿再当兵了’”可知大兵一开始是不想卖鞋的,因为他“要冻掉了双脚,就没法儿再当兵了”“他一再地央求,说哪儿会冻掉你双脚呢!你把大衣、棉袄、帽子和手套都白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