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断层角砾岩与底砾岩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断层角砾岩与底砾岩的区别
一、简述断层角砾岩与底砾岩的区别。
(1)岩性不同:断层角砾岩是构造岩,而底砾岩是沉积岩;
(2)分布范围:断层角砾岩分布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底砾岩分布较广。
(3)与岩层关系:断层角砾岩一般切层分布,底砾岩顺层分布。
(4)成分不同:断层角砾岩的角砾成分为断层两侧的岩石;而底砾岩具有下伏老岩层的砾石和碎屑。
(5)展布形态:断层角砾岩呈线状、沿断层面定向分布(即线状展布);而底砾岩分布面积不大,但较稳定,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即面状展布)。
(6)分带:断层角砾岩往往与断层泥、断层泥砾岩、碎粉岩、碎斑岩、碎裂岩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分带序列,并且断层角砾岩离断裂面愈近角砾愈细;底砾岩磨圆度高、分选性好,成熟度高,粒度由下至上呈逐渐变细的分带序列。
(7)与矿产的关系:断层角砾岩是寻找热液矿床的标志;而底砾岩可产有砂金、金红石钛铁矿、锆英砂等重砂矿床。
二、简述构造置换的基本类型及其区别。
根据不同的构造变形机制将构造置换分为横向构造置换和纵向构造置换两类。
二者区别如下:
(1)构造背景:横向构造置换是在地壳伸展构造体制下发生的;而纵向构造置
换是在地壳收缩构造体制下发生。
(2)主导机制:横向构造置换的主导机制一般与水平分层韧性剪切、固态流变作用下的顺层掩卧褶皱和顺层韧性剪切带的发育过程密切相关;纵向构造置
换的机制一般与纵弯褶皱作用和压扁作用下轴面劈理的发育过程相
联系,区域性的大规模纵向构造置换作用,经常与造山带的主期面理褶
皱相联系。
(3)作用产物:横向构造置换作用是产生区域性缓倾片理或大规模顺层面理的主要因素;而纵向构造置换形成大规模的陡倾片理带,产生巨型假单斜构造,
强烈的纵向构造置换作用还将导致原生地层层序发生严重破坏。
三、简述在野外区分面理和层理的工作方法。
层理是由沉积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及岩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渐变或突变而显示出来;而面理主要由不同矿物组分构成的分层、片状矿物或不等轴矿物的定向排列以及一系列近于平行的连续面而表现出来。
第一步:先确定研究区的地层岩性。
层理常见于大多数沉积岩和一些火山岩中;而面理常见于片岩、片麻岩、板岩、千枚岩、糜棱岩、千糜岩等变质岩中,其突出的特征是多个面彼此平行排列。
第二步:从岩石的颜色上分析。
在成分均一、颗粒较细的岩层中,如有颜色不同的夹层或条带,可以指示层理;而面理无此特征。
第三步:从岩石的成分上分析。
沉积物成分的变化是显示层理的重要标志,在成分较均一的巨厚岩层中,夹层可以识别巨厚岩层的层理;而面理无此特征。
第四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上分析。
绝大多数碎屑沉积岩层都是由不同粒度、不同形状的颗粒分层堆积的,根据碎屑粒度和形状的变化可以识别出层理;若矿物呈定向排列则是面理。
此外,层面原生构造波痕、雨痕、泥裂、底面印膜、暴露标志等可以作为确定和识别层理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