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教学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
家。
难点和重点
重 点:
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 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
析)。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生物圈的概念
①学生观看生动的课件,
然后根据自己在课下收集
的资料,共同讨论太阳系
中各星球的状况。
②学生们根据自己手中的
地球
仪,讨论生物圈的范围,
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①教师通过展示课件,
把一幅美丽的太空画面
展示在学生面前,激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
引出地球上生物圈的概
念。
②教师事先让学生们拿
出地球仪,让学生从直
观上了解生物圈的概
念。
①学生分组开展竞赛,看
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精
确的语言说出生物圈的范
①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竞
赛。
生物圈的范围围。
②学生将自己的设想记录
下来,然后在全班评比最
具创造奖若干名,日后进
行一次模型比赛。
②教师布置学生设计生
物
圈的模型。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①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
力和创造力,并且利用手
头的资料进行分析,讨
论,最后总结出结果。
②学生分别扮演动物和植
物在各个星球上的生活状
况,表现出它们对食物、
水、氧气的依赖。
教师布置学生扮演角
色,充分发挥他们的想
像力和创造力。
课下作业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一个生物圈的简易模型。
作业:
教学反思:
教案序号 4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新授课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006.9.18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
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
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①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
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②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
而归纳出结论。
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
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
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
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
环境因素。
②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
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
存的环境因素。
探究的一般过程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
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
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
般过程。
②学生分析教师举的例子,
最终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
程。
①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
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
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
过程。
②教师可直接举例,引导
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
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①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
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
量和对照实验。
②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
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
①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
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
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
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的重要性。
对照实验。
②充分放权,让学生自
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
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①班额适中的,可在班级中
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
②若班额大,可以在室外由
各组自己选择实验地。
①教师巡回指导。
②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
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
面的结果交流。
结果交流①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
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
流。
②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
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①教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
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
验。
②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
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
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
验。
布置课下作业①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②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作业:
教学反思:
教案序号 5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新授课
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006.9.20教学目标
①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②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③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
的能力。
④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⑤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⑦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为下节课——生态系统
的学习做好铺垫。
难点和重点
①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③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复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
用实例描述影响生物生活的
各种环境因素。
②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
容,复习影响生物生存的生
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教师启发学生用身边的实
例来说明环境和生物之间
的密切关系。
新课引言让学生谈出生物和环境是相
互影响的,即生物也能适应
环境和影响环境。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教师启发:在讨论了环
境因素对生物生活影响的
基础上,同学们自然会考
虑生物对环境变化会产生
什么反应,生物是如何面
对环境的变化的,引发学
生思考,导出本节新课的
内容——适应环境,在适
应的过程中也影响着环
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①学生根据图片说出骆驼、
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形态
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
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②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
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
型实例。
表达不准确的地方
①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
生分析资料,得出生物的
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是与
环境相适应的结论。
②教师启发学生:哪位同
学知道不同的生物是怎样
适应环境而生活的?让学
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是普遍的。
教师注意纠正补充。
③让学生了解在自然界各种环境中都广泛分布着生物。
让学生初步懂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③教师播放影像资料。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在学习了“适应的四个典型实
例”和“适应的普遍性”后,在解释时要注意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原理。
探究结果交
流学生拿出课下测量、处理的
数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得出实验结论。
组织学生交流探究结果。
教师对探究报告给予评
价。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
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①学生展开讨论:
a.蚯蚓的益处?
b.为什么我国西部开发强
调要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
谈谈这样做的道理。
②学生举例。
③学生讨论,进一步理解生
物对环境的影响。
①教师出示教材图片,引
导学生讨论分析图片。
②启发学生举出生物对环
境影响的更多例子。
抓时
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③教师出示影像资料——
屎克螂滚粪球。
技能训练学生提出发现的问题,与同
学交流,大家讨论谁提出的
问题更有探究价值。
教师出示猫、兔的双眼位
置
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从
中
发现问题。
在完成技能训
练
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
多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
问
题,训练自己的思维能
力。
小结本节教学内容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
容:生物受环境的影响,生
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
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
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
体。
提炼本节生物学观点,指
出“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
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它
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
整体。
”
巩固练习学生讨论课后练习题。
教师给予引导、帮助、纠
正、
鼓励。
教学反馈学生问题教师问题
作业:
教学反思:
教案序号 6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新授课
第4节生态系统 2006.9.22教学目标
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讲解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生态系统的概念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
析问题,寻找答案。
②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思
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
关系。
①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
例,如家庭水族箱。
②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
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
意的文章,创造一个愉悦
的氛围。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教材
提供的资料),找出生态系
统的组成,并且讨论它们之
间的关系。
②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
菌和非生物,并寻找四者之
间的关系。
①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
析一下书中的资料,看看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
角色,并且帮助他们寻找
其中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①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
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
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
中的位置。
②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
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
关系。
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
究。
②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其
中有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
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
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
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
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
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
条食物链,并且讨论:
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
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
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
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
有毒物质越多?
环保教育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意义。
教学反思:
教案序号 7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新授课
第5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006.9.25教学目标
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
重 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 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复习什么是生态系统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
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生
态系统。
②学生设计:学生根据上节
课所学内容,发挥自己的想
像力和创造力,设计一个可
以长时间维持下去的生态系
统。
①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
语言来叙述生态系统的概
念,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确
的地方
②教师假设:假设给你一
大片土地,你可以设计你
周围的环境及各种生物,
那么你要怎样设计才能使
你生活的生态系统维持下
去?
生态系统的类型①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
的资料说出各种生态系统。
②学生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
片,通过影片让学生来认识
所看到的各种生态系统。
①教师引导:你认为生物
圈中有哪些生态系统?
②教师播放影碟。
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①游戏:我爱我家。
学生分
组扮演各种生态系统,以口
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
系统表述出来(组内先交
流,然后向其他组同学介
绍)。
②团结协作:大部分的生态
系统学生比较了解,但有一
些生态系统有的同学不大熟
悉,这时让学生提出一个他
不熟悉的生态系统,由其他
的同学帮助他,给他介绍一
些通过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有
关这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
用,使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
获得知识,体现团结协作的
重要性。
③学生详细介绍几种熟悉的
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的
详细资料由学生课下查阅完
成,并写成小短文(或收集
的图片)在班级的墙报上展
出“多姿多彩的生态系
统”。
①教师帮助学生分组,鼓
励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
的“家”。
②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
己不太熟悉的问题,同时
要鼓励其他同学进行帮
助,不全面的由教师来引
导和帮助。
③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
些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
认识各个生态系统,学生
的小短文还可在墙报上展
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
习,取长补短。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①学生分析:这些生态系统
虽然各有特点及作用,但从
生态系统的组成上来说都有
共同之处。
并由学生讨论找
出共同点,从而得出生物圈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②学生分析:假设其中某一
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了,会
对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什么
影响?从而得出生物圈是一
个整体。
①学生在分析联系之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生
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②教师引导学生脱离个
体,从整体上分析问题,
帮助学生进行总结。
③教师提出假设,让学生
分析,从而由小到大地引
出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①学生互相交流在自己的身
边有哪些人为的活动对生物
圈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②学生观看影片,表现出对
被破坏环境的痛惜及对破坏
行为的憎恨。
①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整
个生物圈中,人类的活动
对生物圈的影响最大。
②教师播放一些已经遭到
人类破坏且无法恢复的生
态系统的影片或对比照
片。
保护我们的生物圈①学生交流:从自身做起,
如何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组内
交流讨论,制定保护校园的
方案和实施计划。
①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国
内外保护环境的例子,并
让学生想想我们应如何
做?
②教师引导学生保护环
境,从校园开始,帮助学
生制定计划,鼓励学生在
课下实施。
课下作业①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
②定期进行保护校园活动。
教学反思:
教案序号 8 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40分)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2.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3.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4.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的温度 ⑤一定的生存空间 ⑥水
A.①③②⑤⑥④
B.⑥①②③④⑤
C.④⑤③⑥①②
D.③⑥④⑤②①
5.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6.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
A.恐龙骨骼
B.珊瑚
C.珊瑚虫
D.钟乳石
7.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是 ( )
A.一只
B.两只
C.三只
D.十只以上
8.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
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
C.人和猪
D.蚂蚁和蚱蜢
9.通过预防接种已消灭的疾病是 ( )
A.肺结核
B.乙肝
C.痢疾
D.天花
10.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
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
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11.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
A.草
B.食虫鸟
C.细菌
D.猪
12.克隆羊多莉长得像 ( )
A.供细胞核的母羊
B.供无核卵的母羊
C.代孕母羊
D.A、B、C三种羊的一部分
13.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14.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撞击事件”,自此次恐怖活动之后,美国国会议员又遭遇了“炭疽热”的侵扰。
请分析“炭疽热”的病原体属于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15.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
A.李时珍
B.司马迁
C.达尔文
D.袁隆平
16.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 )
A.能量输入
B.能量输出
C.能量流动
D.能量交换
17.在绿草地中生活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 ( )
A.灰色
B.绿色
C.黄色
D.褐色
18.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
A.蛾类夜间活动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候鸟的迁徙
D.山顶的旗形树
19.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下列哪一项不是树木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出 ( )
A.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
C.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D.叶表面生有大量的气孔
20.绿色食品指的是 ( )
A.绿颜色的食品
B.经济价值高的营养食品
C.有叶绿素的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二、判断题(10分)
1.植物不进行呼吸,动物进行呼吸。
( )
2.植物具有应激性。
( )
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我们就可以过度地利用它。
( )
4.人类已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系统。
( )
5.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有什么影响。
( )
6.生物圈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 )
7.蛇类经常袭击人类,所以我们大量地捕捉蛇,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 )
8.蜜蜂跳“8”字舞是它们之间交流的“语言”。
( )
9.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都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 )
10.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
( )
三、填空题(15分)
1.生物圈包括 的底部、 的大部和 的表面。
2.人出汗、呼气和排尿,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3.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有 等。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是: 。
四、连线题
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8分)
1.动物的取食 应激性
向日葵朝向太阳 生 长
植物的开花结果 营 养
人体的排汗 繁 殖
蘑菇由小长大 排 泄
2.老虎吃野猪 合作关系
许多蜜蜂在酿蜜 竞争关系
田里的水稻与杂草 捕食关系
五、请你帮忙
1.这些是小明在校园调查时记录的生物名称:狗尾草、火炬红、红蜘蛛、松树、榆树、蚯蚓、小鸟、马齿笕、一串红、丁香、柳树、山桃、苍耳、蜡蜒、蚂蚁、蚊子、鼠妇、万寿菊,请你帮他分成两类(动物与植物),并说明理由。
(5分)
2.你能解释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吗?(8分)
英格兰西北部的曼彻斯特村,山清水秀,绿树成荫。
那里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桦尺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
1850年,一些
生物学家在这一地区采集了数百只桦尺蛾标本,发现大多数桦尺蛾的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
100年以后,曼彻斯特已经变成一个工业城市。
这里工厂林立,烟雾弥漫,层层煤炭把树干染成黑色。
这时候,又有一些生物学家来此地采集桦尺蛾标本。
他们惊讶地发现,在这次采集的标本中,深色桦尺蛾成了多数,浅色成了少数,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一些生物学家来此地考察,他们先把数量相等的浅色和深色的桦尺蛾同时放到树干上,然后用望远镜观察发生的情况。
一群爱吃桦尺蛾的鸟儿飞过之后,他们发现浅色的桦尺蛾所剩无几,而大多数深色桦尺蛾却逃过了灾难,你能解释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吗?
3.谈谈你的看法(7分)
世界水日
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为地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不断加重的水污染敲响警钟。
作为一名地球公民,你将如何去做呢?
六、你来试试(7分)
请你设计一张调查全班同学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的表格。
教案序号 9 第二单元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新授课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2006.9.27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
走进新单元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
基本单位。
要想探索生物的
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讲授新课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
须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
了百倍以上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
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
展史。
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
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
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
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引导
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
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
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兴奋,跃跃欲试。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
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
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
人会使用显微镜。
指导学
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
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
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
物像。
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
如何观察到
物像的。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
使用。
介绍四种观察标
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
导学生动手观察。
(建议
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
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
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