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案(苏教版必修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教课设计(苏教版必修四)雨霖铃
教课目的:
1、理解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感情。

2、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3、领会词缠绵婉约的风格。

教课要点:
1、理解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2、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教课难点:
1、鉴赏本诗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2、对“今朝酒醒哪处?杨柳岸晨风残月。

”的赏析。

详细教课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俄国有名文学议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拥有自己独到的
境界、风格。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词作《雨霖铃》就是一幅优美的画。

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雨霖铃》的世界,请同学们
和我一同,用耳朵去听,专心去感觉这首词吧!
二、一进感觉:初步感觉。

(一)听录音
(二)全班齐读
(三)初步感觉:
方才我们第一次共同走进这首词,听了录音,自己也读了一下,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这首词的第一感觉,你们感觉这
首词美吗?
——学生讲话,言之成理即可。

我的感觉这首词很美,它是一种凄美,不知道大家能否赞同。

(三)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是谁创作了这样一首凄美的词?
——柳永
柳永: (约 987-- 约 1053 年 ),北宋词人婉约词派首创人。


名三变,后更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排行第七,又称
柳七。

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屡试不中,后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和她们生活在一同,放纵不羁。


后,他在饱受人情冷暖,“怪胆狂情”渐渐减退时,才更名柳永, 47 岁考中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写作这首词的时候作者因为宦途失落,心情十分压迫,决定
走开京城到外处去,但一想到此后将不可以跟心爱的人生活
在一同,失掉爱的安慰,更感觉难过万状。

这首词就集中地
反应了他这类复杂的心情。

(四)明确基调:
经过我对柳长平生以及这首词创作背景的介绍,联合同学们
对这首词的第一感觉,我们朗诵这首词,应当如何正确掌握
呢?换句话说,这首词的基调应当是?请几位同学谈一谈,读一读。

——基调:低落、哀婉、悲伤、凄清。

三、二进文字:整体掌握。

下边请同学们以这样的基调自己朗读这首词,再次共同走进
这首词的世界。

假如说第一次是走进这首词的第一感觉的话,这一次我们要走进这首词的文字,请同学们联合说明,疏导
这首词的文字,理解词的字面意思,有疑问举手,而且思虑
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同桌议论,回答)——
上片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分其他情形;下片是词人想像别后
羁旅生活的情状。

四、三进境界:领会感情。

究竟词人和心爱的人是如何分别,他想象的别后生活究竟是
何种情状,让我们第三次走进这首词,去感觉词的境界,领
会诗人的感情。

(齐读)
设问,串讲:
(一)“寒蝉悲凉,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我相信同学们的脑筋中已经有了一幅爱人分别之图,那
么你们脑筋中的这个图景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址?
——时间:夜晚
地址:长亭(先人送其他地方)
2、如何的一个夜晚?
——阵雨初停的夜晚
3、你们是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的?
——第一句:“寒蝉悲凉,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4、这里不可以忽略一个小东西——寒蝉,这蝉鸣助添了悲凉,“悲凉”一词一开始就为这个画面以致这首词定了调子,
睁开了一个悲凉的气氛。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
暮色阴森,而骤雨倾盆以后,继之以寒蝉悲凉:词人所见所
闻,无处不悲凉。

此句虽明写景,却暗含情,环境气氛多悲
戚之意。

(二)“都门帐饮无绪,迷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1、这样的情境下,叫人如何可以忍耐这离其他难过!恋人
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宴给他送别,固然有酒相送,可是也没
心饮用,因为心中有百般迷恋,恋恋不舍,难舍难离。

可是
人要留,船却要开了“兰舟催发”。

“迷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华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迷恋情
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矛盾何其尖利。

如何是好
呢?
2、正因为这样,后边爆发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时应有万语千言,为何却无言了呢?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当登舟分别之际,两个人手拉着手儿,含泪相视着,大概是想把心上人的面貌身影再最后一次深深地印进记忆中去吧。

此时此地,他们内心该有多少话啊,但是却不过静静相对,谁也说不出一个字来,而他们互相诚挚深邃的爱和内心极度的难过却正是经过这相互全力克制着的无言的哽噎而获得
了最大限度的表现。

一个“竟”字,突出地重申了这类极为矛盾复杂的感情表达方式。

“此时无声胜有声,全部尽在不言中。

”从古到今恋人分别都是同样的。

有人说这两句“当属分别之情的热潮”。

这里经过“兰舟催发”这个场景,抒发了作者不舍之情。

(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除了寒蝉、长亭、骤雨、兰舟,上阕里还有哪些光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三种光景与词人离其他愁绪有何联系?
——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
以调解的愁肠相像;
夜晚云雾浓厚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深重压迫相像;
楚地天空的空旷辽远与愁绪的一望无际相像。

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用了三种有代表性的光景充足表现了离其他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厚,如楚地天空同样一望无际。

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
远,离心爱的人愈来愈远,心愈来愈苦,愁思也愈来愈深。

经过上阕的学习,我们感觉到了词人的恋恋不舍之情,请女
同学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上阕。

(四)“多情自古伤分别,更那堪冷淡清秋节”
下边我们就要进入词人想象的别后情形了。

请男生一同朗读
下阕,让我们感觉一下别后的生活。

分别老是令人神伤。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悲伤的是分别,更
况且又逢这冷淡悲凉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下片紧
承上片的“念”字推睁开去,畅谈离愁别恨,“伤分别”点明这
首词的要旨。

再用“更那堪”翻进一层,突出当秋而悲,甚
于常情。

离愁别绪不停涌上心头,只好借酒消愁,可是酒醒以
后又会是何种情形呢?
(五)“今宵酒醒哪处?杨柳岸、晨风残月。

”被明朝词评家
贺赏称这一句是“千古俊句”,那么这句俊在哪里呢?(四人
一组议论,品读)提示:切入点:什么时候看到的情形?哪些情形?
——俊在:
(1)“杨柳岸”、“晨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组合在一同,惹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

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意在言外。

“杨柳”、“风”、“月”这些本是自然界的光景,许多文人
曾予以特别意义,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其他先河。

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
无量树,惟有垂杨管分离”(刘禹锡《杨柳枝词》),“杨柳” 成了送其他象征,先人常常于拂晓时分踏上征程,送别也是
在这个时候,韦庄就有“难过晓莺残月”(《荷叶杯》)的诗句,因此“晨风残月”更见依依惜别之情。

作者把杨柳、风、残月
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亮的画面。

这样
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旧事的回想,深感眼前的孤
寂、落寞,并盼望再次聚会,话中有话无量。

(2)这幅画面又是出此刻一个特准时辰里——“酒醒”以后。

句中的“醒”字,更提示了两个世界的存在——一个过去陶醉
的熟习;一个醒后对面的陌生。

离人喝酒,为的是消愁,然
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诗句),更况且是在“酒醒”以后!
试想,柳永此时可是是他走高兴爱的人的次日清晨,“执手相看
泪眼”的图景依旧鲜亮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情形,
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持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
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量,迢迢不停如春水”(欧阳修词句)啊!
(六)绵延不停的愁包围着词人,词人往后的生活将是“此去
经年,应试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这
两句向来被评为“余恨无量,余味不尽”,你有没有领会到这不
尽的余味?请说说你的感觉。

——学生谈感觉。

(1)作者假想了此后什么样的情形?
——推想到分别以后惨不可欢的情形。

(2)为何会是这样一幅图景呢?
——因为词人深邃地感觉即便有良辰好景值得赏识流连,可
也等于“虚设”,而千种情、万种意又能向谁倾吐呢?以
孤寂落寞之情收束全诗,既突出了远景迷茫,又显露出余恨
无量的哀怨。

五、概括写作特点:
1、融情于景的写法:
2、虚实相济
六、讲堂小结:
经过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
们和着录音一同朗读,去品尝诗歌的境界,领会诗人的感情,赏识这幅漂亮的画。

七、部署作业:
1、达成《赢在讲堂》中《雨霖铃》的内容。

2、准备字词默写
3、准备全词默写
4、预习《声声慢》
八、拓展:(时间赞同的话)
读完这首词,让我想到了今世人写的一首歌——黄磊的《背影》。

这首歌的境界与《雨霖铃》有几分相像。

让我们在歌
曲中,去领会去品尝吧。

附一:板书设计:
雨霖铃
景情
寒蝉骤雨长亭悲戚
别时兰舟不舍
(实)烟波暮霭楚天愁苦别后杨柳晨风残月孤寂落寞(虚)
附二:课后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