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六下第二单元(5-11)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人体能量及转化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最积极探究的问题;能尝试从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对现象作出解释,解决问题;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及途径。
教学重点
能尝试从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对现象作出解释,解决问题;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人体能量去向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学生观察图画小女孩在寒冬大雪纷飞的环境中活动的场景。
问:这样的天气给人的感受是什么?怎样使小姑娘的身体热起来?
指名回答后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要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有哪些方法?
(1)小组交流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2)集体交流,鼓励现场演示,师生评议。
运动吃火锅吃辣椒吃巧克力烤火等。
(3)将“让身体热起来”进行归类整理。
2.人体吸收的能量都到哪里去了呢?
(1)学生交流人体的能量的来源。
(2)小组交流能尝试从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对现象作出解释,解决问题;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的资料。
(3)集体交流。
保持体温工作学习运动娱乐生长需要等。
三自由活动
1.提出问题: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2.学生回答。
四拓展活动
调查、了解造成肥胖的原因,并提出减肥建议
板书
5让身体热起来
热起来方法运动吃火锅吃辣椒吃巧克力烤火
能量消耗途径保体温工作学习运动娱乐生长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实验,能设计简单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重点
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准备
螺丝帽、小铁锁、橡皮泥、西线、秒表等。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学生观察伽利略研究摆的秘密图画。
教师讲伽利略研究摆的故事
从中你知道伽利略发现了什么秘密?伽利略有哪些方面值得你去学习?
二探究活动
1.说说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3)展示图片,描述单摆现象。
多媒体出示荡秋千图、荡船图和教室班级牌等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是怎样摆动的。
(4)出示图片:认识摆的结构。
摆有两部分组成:摆锤和摆线。
2.制作一个摆。
(1)合作设计。
小组设计制作一个摆,将设计示意图用草稿形式画下来。
(2)制作摆。
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交流,集体评价。
3.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1)研究同一个摆的摆动特点:利用制作的摆测记每分钟摆动次数,记录三次,找规律。
(2)小结: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3)鼓励猜想:为什么不同的小组制作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
(4)小组设计实验。
(5)交流实验设计。
(6)小组探究。
提示:注意控制实验变量。
(7)交流实验结果。
(8)总结: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质量无关。
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4.摆为什么能长时间不停地摆动?过一段时间,为什么会慢慢地停下来?
(1)观察摆摆动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2)大胆发言,发现摆摆动的规律。
(3)小结:摆在外力作用下开始摆动,摆动过程中能量是在不断转化的,一段时间后,摆又在外力的作用下慢慢停下来。
三自由活动
1.提出要求:做一个听话的摆。
2.提出制作的设想。
3.制作并验证听话的摆。
四拓展活动
制作一个“傅科摆”,将摆锤做成沙漏,观察沙迹的路线,探究其中的奥妙
板书
6摆的秘密
摆的结构摆锤摆线
摆的规律1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一定
2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质量无关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初步认识到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教学重点
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初步认识到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教学准备
木板、砂纸、铁丝、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学生观察古人钻木取火的插图。
教师讲燧人氏发明火的故事。
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解释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
(1)交流认识,鼓励发表个人见解。
(2)教师小结。
钻木取火的道理是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2.动手验证钻木取火的道理。
(1)提出验证方法。
(2)分组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3)表达交流,集体评价。
3.说说生活中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观察图片:说一说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2)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
(5)教师小结。
玩滑梯屁股热切割机切割金属有火星飞机着陆轮胎有火星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燃烧起火
三自由活动
1.讨论:生活中摩擦生热现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呢?举例说明。
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手钻工作钻头很热烫手
2.提示思考:针对摩擦生热现象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鼓励大胆发言。
3.讨论交流: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
4.集体交流。
电能光能声能
四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古代人类用火的方法
板书设计
7 钻木取火
钻木取火原理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生活现象玩滑梯切割金属飞机着陆返回舱入大气层教学反思
8.通电的线圈(一)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关注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学准备
废旧电铃、电话听筒、玩具车马达、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夹、鳄鱼夹、电池、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小磁针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电磁铁起重机图片,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二认识电磁铁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电磁铁的物品。
2.动手拆卸物品进行探究。
3.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4.讨论:你们认为电磁铁有哪些用途?
(1)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5.小结电磁铁的概念、构成及用途。
三.制作电磁铁。
1小组讨论设计意图。
2集体交流设计意图。
3小组合作制作电磁铁,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介绍作品。
5师生评价。
四.玩电磁铁。
1组内玩一玩自制的电磁铁。
2交流发现。
3师生总结
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
电磁铁有南北极。
五拓展活动
调查生活中人们在哪些地方利用电磁铁,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8通电的线圈(一)
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
通电有磁性断电没磁性
教学反思
9.通电的线圈(二)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报告;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电磁起重机;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关注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点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
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夹、鳄鱼夹、电池、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小磁针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选两组学生制作的电磁铁,比赛哪组制作的电磁铁吸的大头针多。
2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异议,导入新课。
二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1猜想: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3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提醒:做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试验结果。
5小结。
电池节数多,电磁铁磁力大;线圈匝数多,电磁铁磁力大。
三.研究电磁铁的磁极。
1猜想:电磁铁有南北极吗?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3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提醒:做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试验结果。
5小结。
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或者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四作业
制作电磁起重机比一比谁的电磁起重机力气大。
五拓展活动
电可以产生磁,磁能不能产生电呢
板书设计
9 通电的线圈(二)
电磁铁磁极与电池极性、绕线方向有关系;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线圈匝数有关系。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简单小实验;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获取能量及转化的资料和信息;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
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
材料:铁丝、瘪了的乒乓球、梳子、碎纸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太空、地球、地表、不同层面物体需要能量、释放能量的现象谈想法,导入新课。
二认识.生活中的能量。
1小组活动: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能量的资料。
2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
3集体交流整理好的资料。
4讨论:能量的作用及存在的形式。
三认识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1电灯发光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
2组内交流:电热器、电风扇、电熨斗、汽车等物品的能量转化过程。
3集体交流。
四.动手实验,体验能量转化的过程。
1利用准备的材料动手设计实验。
2展示实验的过程,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
五自由活动
1.提出问题:电视的声和像与太阳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将它们联系起来。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
六拓展活动
留心观察生活中物体能量转化的实例,试着描述能量转化的过程及形
板书设计:
10、无处不在的能量
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解释;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搜集、分析信息资料。
2.关心与能源有关的新科技、新产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了解能源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愿意合作与交流。
3.认识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畅想未来新能源。
教学重点
认识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畅想未来新能源。
教学准备
调查、搜集关于能源的信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交流课前调查、搜集关于能源的信息资料,导入新课。
二.讨论交流:人类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等都离不开能源。
1. 提出问题:人类广泛应用的常规能源有哪些?这些能源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1)组内活动,整理资料。
(2)集体交流。
2.引导思考:地球上的能源是无穷的吗?
学生观察世界石油储备分布图。
谈感想。
3小结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
三了解人类开发的新能源
1交流
2这些新能源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3师生共同总结:
热能、核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可燃冰、波能等都属于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它们被叫做新能源。
虽然从目前来说,新能源
的制取成本大,但它们具有热值高、无污染、来源广的特点,必将取代常规能源而被能源所利用
四畅想未来新能源。
(1)小组活动。
(2)集体交流。
五展活动
1.预测100年后,自己所在的社区最有可能使用哪一种能源,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11、开发新能源
常规能源有限污染环境
新能源部分可再生环保能量大
教学反思
二富饶的大海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一、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
突显两点:一是大海的富饶,素材的选取以大海为背景,着
力体现大海的富饶,物产的丰富。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也可勾起学生大海产生无限的向往。
二是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快乐。
情境所呈现的都是大海边人们劳动的场景,5个信息窗的素材都呈现出劳动的欢乐、丰收的喜悦。
2、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5个信息窗。
依次是:
出海归来——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购买海产品——制作贝壳画
二、单元知识分析
1、知识基础。
有三个:一是表内乘法;二是百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三是倍数概念
的理解。
2、教材的地位。
有四点: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学习和完成阶段;
●一位数笔算乘法的开始和完成阶段;
●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基础;
●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3、知识构成。
这是一个大单元,共设有5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
●信息窗1: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
位笔算
●信息窗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信息窗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信息窗4: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信息窗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连乘、乘加及有括号的简单的四则混合
运算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的口算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
设计思想:以基本概念为核心,抓住新旧知识联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发现规律从而掌握口算一位同整十、整百数相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6×4 8×5 2×9 3×9 3×8 9×7 7×6 4×8
2.填空:
(1)6个十是(),12个十是(),12个百是()。
(2)40是()个十,800是()个百。
(3)10×3表示(),结果得()。
师列式20×3,200×3,同时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整十、整百数同一位数相乘)师明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的乘法口算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本情境图呈现的是渔民们出海打鱼归来的热闹场面码头上停泊着许多渔船,渔民们正在卸货并用秤称鱼、虾、蟹等海产品,一辆汽车正在等待外运。
大海的富饶可以通过本图直接映射出来。
让孩子感受收获的喜悦,感受大海的富饶,感受人们的劳动场面。
(2)请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信息。
(课件回答)
如:有关船的:有 4排,每排20条。
有关鱼的:普通鱼200千克,每千克卖4元。
带鱼312千克,每千克3 元。
有关虾的:2筐,每筐13千克。
有关蟹的:每千克29元。
只有里清了这些信息,才能提出问题。
(3)从学生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并提出问题。
例如:渔民的船有 4排,每排20条。
一共有多少条船?
2.探讨口算方法。
学习第一个红点知识。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0×4
(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书20×4,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猜猜得多少?说说你怎样想的?
我们用小棒来验证一下,这个答案是否正确。
教师出示1捆小棒,说:这是10根小棒扎成的一捆,表示几个十?(1个十)怎样表示20×4呢?请你们动手试一试。
学生分组,动手摆小棒,然后汇报:20×4表示4个20是多少,用小棒表示就是两捆小棒为一份,摆这样的4份,共8捆。
随着学生的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让学生摆出小棒。
看黑板说说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20+20+20+20)
说明:20×4表示把4个20合并在一起,就是8个十,所以得80。
师板书:2个十×4=8个十齐读算式及结果:20乘4等于80
(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
读算式,写得数,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0×4=200×4=2000×3=
出示:
4×2=30×3=
40×2=300×3=
400×2=3000×3=
要求全班动笔把得数填在书上。
再观察讨论下面的问题:
分别观察每组题中因数和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口算算法:当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乘时,只要用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练一练:请你用这一方法,口算200×3,4000×2,1000×6。
2.迁移类推学习例2。
学习第绿点知识。
运用课件继续呈现运渔民们出海打鱼归来的热闹场面,提出新问题。
普通鱼200千克,每千克卖4元一共能卖多少元?
(1)看图列式并口算得数。
该怎样列式?(表示4个200是多少,列式为)
板书:200×4=
问: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2个百×4=8个百=800
追问:还有更快的方法算出得数吗?(先算出的积,因为200的后有两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2)巩固算法。
读算式说得数。
30×4600×4
出示:
6×35×4
60×3 50×4
600×3500×4
讨论:怎样做题迅速而准确地写出得数?(每组都先算好第一题的得数,后两道题的积添上相应的数的"0";
三、巩固练习:
1.看卡片写得数,比比谁最棒。
20×3 300×2 2000×4
60×2 500×6 3000×
70×9 800×8 1000×8
30×8 400×7 900×6
2.填空:(1)800×7读作()乘(),想:()个()乘7是()个(),是()。
(2)3乘600得()个百,就是()。
3.列式解答下面各题。
(1)幼儿园买来6箱水果,每箱30千克。
一共买来水果多少千克?
(2)果园里栽了4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在8倍。
梨树有多少棵?4.游戏(“自主练习”第1.题有关题目)。
贴出苹果口算卡片,组织学生做“摘苹果”的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谁算对卡片上的题,把苹果摘下来。
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四)课堂总结:请学生谈一谈学了今天这节课的收获。
怎样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还有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的口算。
渔民的船有 4排,每排20条。
一共有多少条船?
20×4=80。
普通鱼200千克,每千克卖4元一共能卖多少元?
200×4=800
作业:补充1。
口算
10×4 10×6 10×8
20×4 40×6 60×8
300×4 500×8 700×8
2.矿泉水每瓶2元,20瓶需要多少元?
3.水果店运来8箱苹果,每箱30千克,一共运来苹果多少千克?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估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学习乘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乘法数是一位数估算的一般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呈现的是渔民们出海打鱼归来的情境图。
提出问题:(1)螃蟹每千克29元,买6千克螃蟹,200元够吗?:
(2)带鱼312千克,每千克3 元。
这批带鱼大约能卖多少钱? 3
×312 三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29×6≈ 312 ×3≈
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 学习估算方法。
(1)29×6≈如何估算?
讲明:估算的方法29≈30 30×6≈ 180
(2)学生独立估算:312 ×3≈
引导学生归纳乘法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乘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乘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练习
1.做p14页3、估一估,连一连
2.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买69本,200元够吗?
(2)湖边种着4排柳树每排62棵,一共大约有多少棵?
(3)一盒胶卷能照36张相片,3盒胶卷大约能照多少张照片?
(4)一篇文章400字小王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69×3≈ _____。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62应估成什么数?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估算36×3≈ _____。
组织学生交流第2题:
(4)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组织学生交流说出理由。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乘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
2、做一做第2题:估算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小结,学生谈体会。
作业:补充估算:12×5 53×6 38×9
49×4 61×7 319×5
121×3 287×8 411×6
第3课时
教学内容: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3×3= 20×4= 50×6= 300×2= 210×4= 160×1=
2、32×3读作(),还可以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还表示()。
4、9乘6写成()×(),26乘以1写成()×()。
1、笔算(指名板演)
6 3 4 7
× 7 × 5 × 2 × 6
二、新授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习“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
(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第3个红点知识。
出示运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呈现的是渔民们出海打鱼归来的情境图。
提出问题:1、渔民捕了2筐虾,每筐13千克。
一共多少千克?
2、渔民捕了带鱼312千克,每千克3 元。
这批带鱼大约能卖多少钱?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计算13×2,问:13×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出示直观图)(1)学生口算13×2=?你是怎样算的?
(2)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13×2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3)讲解算法:列出竖式 1 3告诉学生写乘法竖式时,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的个位与
× 2
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然后边讲解,边板书笔算方法。
A、将被乘数十位上的“1”遮住,便成了1 3,2乘以3得6,表示6个一,
写有积的个位上,即写有与2对齐的
× 2
横线下。
B、露出遮住的“1”,引导学生想: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意思?得多少?(3乘以10,表示3个10是30即是30。
)板书:
1 3
× 2
6
C、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得36,板书:
1 3
× 2
6--------2×3
2 0--------10×3
2 6------- 6+20
D、此竖式可简写为;1 3
× 2
2 6
E、请1-2名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将上面的计算过程及积书写的位置完整地
说一遍。
(先用“2”乘被乘数个位上的“3”,二三得六,在积的个位上写“6”,再用乘数“2”去乘被乘数十位上的”1“,一三得三,在积的十位上写”2“,12乘以3的积是26。
)
F、归纳:笔算一位数乘二位数,要先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再乘十位上的数。
(4)练习
练习课本第14页4题第一行
学生算完后,以24×2为例,说一说一位数乘二位数和笔算方法。
二、教学p13绿点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
(1)出示3×312
(2)指名用两种方法读题,并写乘法竖式: 3 12
× 3
(3)这道题与13×2有什么不同?如果老师将被乘数的百位上的“3“遮住,这道题你会算吗?(指名板演)
(4)请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重点讲清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5)露出被乘数百位上的“3“,提问:下一步该怎样算呢?)想一想:”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