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水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水就不可能有生机勃勃的地球,所以保护水资
源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下列各项会造成水污染的是①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②海上油轮的原油泄露;③水力发电;④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⑤使用无磷洗衣粉。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③⑤ C.只有①②④ D.只有②③⑤
参考答案:
C
2. 右图是198K 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 + 3H22NH3, △H = -92kJ·mol-1
B.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加入催化剂, 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
D.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 通入lmol N2和3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kJ, 若通入
2mol N2和6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kJ 则184>Q2 >2Q1
参考答案:
D
略
3. 已知标准状况下11.2LA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g,则A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mol D.32g/mol
参考答案:
D 略
4. 能鉴别NaI、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 ()
A.NaClO B.KOH C.BaCl2 D.HNO3
参考答案:
D
略
5. 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种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SCN-
B.pH值为1的溶液:Cu2+、Na+、Mg2+、NO3-
C.同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K+、HCO3-、Br-、Ba2+
参考答案:
B
略
6. (8分)A为烃,B为烃的含氧衍生物,由等物质的量的A和B组成的混合物0.05mol在0.125mol的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0.1molCO2和0.1molH2O。
试通过计算回答:
取a mol 以任意物质的量比混合的A和B的混合物,在过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
①若耗氧量一定,则A、B的分子式分别
是、
②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一定,则A、B的分子式分别
是、。
参考答案:
略
7. 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苯、汽油、无水乙醇都是纯净物
B.甘油易溶于水,可用于制炸药TNT
C.福尔马林和苯酚都是良好的杀菌剂,都可用于饮用水及环境消毒
D.室内装饰材料中缓慢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机物会污染空气
参考答案:
D
略
8. 100℃时,将0.1 mol 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
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 2NO2 (g)。
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②NO2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②③⑥⑦ B.①④⑧ C.只有
①④ D.只有⑦⑧
参考答案:
C
略
9. 下列属于油脂的用途的是
①人类的营养物质②制取肥皂③制取甘油④制备高级脂肪酸⑤制备汽油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10. 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
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B.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C.H2、I2、HI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D.打开啤酒瓶盖,瓶口冒出大量气泡
参考答案:
C
略
11.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B.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C.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D.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反应
参考答案:
B
12. 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参考答案:
B
略
13. 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能量:范德华力为a kJ·mol-1,化学键为b kJ·mol-1,氢键为c kJ·mol-1,则一般情况下a、b、c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b>a>c C.c>b>a D.b>c>a
参考答案:
D
略
14. 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2﹣羟基苯甲酸B.三丙醇(俗名甘油)
C.2﹣乙基庚烷D.2﹣乙基﹣2﹣丁烯
参考答案:
A
【考点】有机化合物命名.
【分析】A.含氧衍生物中同时存在多种官能团时,先后顺序是:羧基(或酯基)、醛基、羟基;B.甘油为丙三醇;
C.烷烃命名中出现2﹣乙基,说明选取的不是最长碳链;
D.2﹣乙基﹣2﹣丁烯,选取的不是最长碳链.
【解答】解:A.2﹣羟基苯甲酸,说明含有羟基和羧基,且两者在邻位上,此命名正确,故A正确;B.甘油为丙三醇,故B错误;
C.2﹣乙基庚烷,主链选取错误,正确命名为3﹣甲基辛烷,故C错误;
D.2﹣乙基﹣2﹣丁烯,选取主链错误,正确命名为3﹣甲基﹣2﹣戊烯,故D错误,故选A.
15. 在生活、生产及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需要根据不同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某些特征反应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MnO2、CuO、Fe三种物质的粉末都是黑色的,用稀盐酸不能将它们区别开
B.(NH4)2SO4、K2SO4、NH4Cl三种物质不能用一种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区别开
C.可以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Na2SO3是否变质
D.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可以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含有氯气
参考答案: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
他们对蚀刻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制备银镜,并与溶液反应,发现银镜溶解。
(1)下列有关制备银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边振荡盛有2%的溶液的试管,边滴入2%的氨水。
至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b.将几滴银氨溶液滴入2 mL乙醛中
c.制备银镜时,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底部加热
d.银氨溶液具有较弱的氧化性
e.在银氨溶液配制过程中,溶液的pH增大
【提出假设】
假设1:具有氧化性,能氧化Ag。
假设2:Fe(NO3)3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NO3-能氧化Ag。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2)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验出验证了假设1成立。
请写出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2,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示: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
【思考与交流】
(4)甲同学验证了假设1成立,若乙同学验证了假设2也成立。
则丙同学由此得出结
论:溶液中的和都氧化了Ag。
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
由: 。
参考答案:
(1)a 、d 、e ===
(3)
①测定上述实验用的溶液的pH
②配制相同pH的硝酸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有银镜的
试管内
(4)不同意。
甲同学检验出了可确定一定氧化了Ag;乙同学虽然验证了此条件下
能氧化Ag,但在溶液氧化Ag时,由于没有检验的还原产物,因此不能确定是否氧化了Ag〔(3)、(4)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某烃中C、H的质量比为6:1,其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28,且该有机物常温下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请通过计算写出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并写出其符合题意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参考答案:
C4H8三种
18. 在Cl-和CrO42-离子浓度都是0.100 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忽略体积改变)时,问AgCl和Ag2CrO4哪一种先沉淀?当Ag2CrO4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l-离子浓度是多少?
已知:K sp(AgCl)=1.56×10-10 mol2·L-2,K sp(Ag2CrO4)=9.0×10-12 mol3·L-3。
参考答案:
AgCl先沉淀;当Ag2CrO4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l-离子浓度是1.64×10-5 mol·L-1
解析:已知,K sp(AgCl)=1.56×10-10 mol2·L-2 K sp(Ag2CrO4)=9.0×10-12 mol3·L-3
AgCl开始沉淀所需[Ag+]为
[Ag+]==mol·L-1=1.56×10-9 mol·L-1
Ag2CrO4开始沉淀所需[Ag+]为
[Ag+]==mol·L-1=9.5×10-6 mol·L-1
因此,AgCl先沉淀。
当Ag2CrO4开始沉淀时:[Ag+]=9.5×10-6 mol·L-1
此时,[Cl-]==mol·L-1=1.64×10-5 mol·L-1。
19. 一个重91.80g的洁净烧瓶中,加入两种饱和一元醛A和B的混合液4.68g,向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经充分反应后,过滤、仔细洗涤、干燥,称得瓶和固体质量共108.00g。
已知B比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4。
求
(1)A和B各为什么醛
(2)B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A为丙醛,B为丁醛。
B的质量分数为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