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 加法(二) 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学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时间
10课时
第6课时加法(二)
●教学内容
5以内的加法,课本第25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合适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出示25页主题图,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森林里。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课件出示25页主题图,出示自学提纲,播放松鼠动画图。
(1)一共有多少只小松鼠?你是怎么想的?
(2)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
(3)3+2=5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2.汇报算法,展示交流。
(1)看图,用数数的方法(1、2、3、4、5)算出来的。
(2)从3开始,加1就接着往下数1个数(4、5)算出来的。
(3)拨手指算出来的:3个加2个就是5个。
(4)知道3和2组成5,所以3加2得5。
3.理解加法:
不看松鼠图,不拨小手指,怎样计算3加2呢?引导学生想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
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2”呢?“5”又表示什么?对照图意,理解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看图说图意,再在全班交流,说算式,你是怎么算的?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课件出示“做一做”第2、3题: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3.游戏:找朋友
2+34+12+21+23+1
1+2 4+1 1+3 3+2
4.完成练习五的第2题。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今天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5的数及其组成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所以学生学习加法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学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课堂中主要突出了以下两点:1.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体验合在一起的过程,在体验中感知加法的含义。
2.多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多样化和算法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