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课孟子二章同步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二章》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丈夫之冠.()
妾.妇()富贵不能淫.()
畎.亩()胶鬲.()
傅说.()百里奚.()
曾.益()法家拂.士()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岂不诚.大丈夫()
(2)天下熄.()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4)父命.之()
(5)戒.之()
(6)女.家()
(7)以顺为正.者()
(8)与民由.之()
(9)发.于畎亩()
(10)空乏
..其身()
(11)行拂乱
..其所为()
(12)曾.益()
(13)衡.于虑()
(14)出.则无敌国外患()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7月7日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已连续6天不断出现高温(35℃以上)天气。

(删去“不断”)
B.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贾利民就投身于中国高铁的科研创新工作;见证了中国高铁发展及孕育的全过程。

(将“发展”和“孕育”对调)
C.宋金时期;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三国人物和故事也是戏曲中普遍受到欢迎的题材之一。

(将“也”改为“都”)
D.升学压力透过高中、初中、小学直抵幼儿园;一些上海的地区;小朋友为了升入理想中的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应试训练。

(“应试”改为“考试”)
4.根据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人活于世上总要有些信仰;为了心中的道义;有人像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这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_》;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___________家。

课内精读
(一)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1.翻译下列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举母亲告诫女儿“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B.“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能够身居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通俗讲就是:在其位;就和人们一起努力;不在其位;就独自努力。

4.用简洁的语言陈述本文的论述过程。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身亡.所寄
B.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
C.曾.益其所不能/荡胸生曾.云
D.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炼。

B.文章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文章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文章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4.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寡人愿安承教①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⑤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⑥。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⑦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注释】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承教;受教。

②梃;木棍。

③庖;厨房。

④莩;通“殍”;饿死的人。

⑤洒;通“洗”;洗雪。

⑥耨;锄草。

⑦溺;淹没。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寡人愿安.承教/尔安.敢轻吾射
B.民有饥色./天山共色.
C.叟之所知.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
2.翻译下列句子。

(1)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4.文中提到“以梃与刃”的譬喻;其目的何在?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分析了可以战胜秦楚的内因和外因;请你简要概括。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二章》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ǎn ɡuàn qièyín quǎn ɡé yuè xī zēnɡ bì
2.(1)真正;确实(2)停息(3)怎么;哪里(4)教导、训诲(5)告诫(6)同“汝”;你(7)准则;标准(8)遵循(9)兴起;指被任用(10)财资缺乏(11)违背(12)同“增”(13)同“横”;梗塞;不顺(14)指在国外
(“一些”和“上海的”对调)
4.示例:文天祥所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所说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孟子译注轲儒家思想
课内精读
(一)1.(1)(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光明的道路——义。

(2)富贵不能使我惑乱;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的意志屈服。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2.批评张仪之流靠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不过是“妾妇之道”;根本谈不上大丈夫;而是小人。

(对“立天下之正位”理解有误;“正位”不能理解为“高位”。


4.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否定了景春的看法;委婉地讽刺了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过是小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接着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A.灭亡/无;没有。

B.使……劳累。

C.同“增”;通“层”。

D.集市;买。


2.(1)(通过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缺少的能力。

(2)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3)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常会因此灭亡。

3. B(从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进一步论证艰苦磨炼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本文的论点。


4. 示例: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

所以生活在“顺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

拓展阅读
(A.安心/怎么;B.脸色/颜色;C.知道D.称王/大王)
2.(1)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2)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
3.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4. 是为了说明“以刃与政”的“不仁”;以此引起惠王的警惕;提高他的觉悟。

5. 内因:国君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

外因: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

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

【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 ’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

(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吃了败仗。

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 ”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

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

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

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

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古语)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

’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