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小学生自私心理培养其无私的优秀品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服小学生自私心理培养其无私的优秀品质作者:孙影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26期
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个体,他们的身份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对于家庭而言,他们是需要精心呵护的幼苗;对于学校而言,他们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对于社会而言,他们是建设祖国的栋梁。

然而无论对于谁,他们都是尤为重要的。

如何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如何助推他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奋斗、拼搏,如何教育他们负起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一系列的问题,困惑了无数家长,也考验着千千万万的一线教育者——老师。

在物质条件日益改善的今天,我们的宝贝儿被养在金窝里,宠在蜜罐里,给予他们无原则的、予取予求的溺爱;事无巨细、盲目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更让他们觉得这种获得是理所当然。

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里便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了。

从这样的行为起步,从那样的时间开始,“自私”便悄悄在他们的心中潜藏、滋长了。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目前所教班级为进一步研究
的载体,在充分观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克服小学生自私心理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研究实践证明,关注每一个孩子,从发现问题入手,通过榜样示范、正向引导,家校合作、提高认识,内化行为并外化为行动,能够克服小学生自私心理,培养小学生的无私品质。

一、加大宣传力度,寓教育于无痕处
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了判断是非的能力。

通过直观的手段,使其明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最简单的方法。

在今天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孩子眼中能看到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引导学生通过电视新闻、网络直播等途径,关注那些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他人而舍弃自身利益甚至生命的人。

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受到英雄情结的影响,认为只有那些烈士才是舍身忘记、无私奉献的人。

我们要教育孩子,凡是为他人、为集体而忘我的付出,都是无私的,都是伟大的英雄,让他们知道这种伟大、无私是人人赞颂并敬重的。

不必刻意而为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寓教育于无形中,学生的直觉、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使之明确,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品质便是生命中的真、善、美。

二、发挥榜样力量,小处着眼做文章
现在的小学生身上有很多可贵之处,比如乐观、自信、不服输。

尤其是同龄在某方面表现突出时,很多时候他们会积极努力赶上他,超过他。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培养小学生无私品质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甚至“小题大做”。

班级地面上掉下哪怕极小的纸屑,有人主动捡起,一定要适时给予表扬;想要走出教室去玩儿的同学,顺手就将班级的垃圾袋捎带扔出去,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捡到他人财物主动交公的,一定要在全班当众给予鼓励。

事虽小,可它辐射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其他同学在遇到相同境况时便会积极效仿,达到间接教育的目的。

三、开展集体活动,优化育人软环境
培养学生无私品质,懂得心中有他人,能为他人着想,当然也包括为集体而忘私。

孩子从家庭步入到学校,便是从个人到集体环境的迈进。

生活在集体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创设良好的集体氛围和精神环境,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和优秀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全体学生穿校服,会让学生有集体归属感;代表班级参加各类比赛,会让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参加大型运动会,会让学生有为集体而战的荣誉感;班级文化墙的建设、主题班会的召开,会让学生在集体氛围中深化思想。

时时是教育之时,处处是教育之机。

通过集体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更加珍视为他人为集体而忘私的自豪感,利于其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加强家校合作,实现育人“双丰收”
家,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用其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这个尚不熟悉的世界的认知,对于孩子入学后的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家庭和学校可以说成是孩子的两大教育机构,是浑然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家里,孩子们在很多方面并不会受到严格的限制,表现出做的随意;在学校,学生就会受到很多纪律的约束,行为规范得多。

家长和老师切不可我行我素,各忙各的,一定要及时沟通、多多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现,对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1.培养孩子无私的优秀品质,家长要“舍得”。

在家里,有很多事孩子们不是不能自己做的,是家长绊住了孩子迈出的脚步;有很多时候孩子们不是没有想到长辈,是家长拦住了孩子伸出去的手。

让孩子自己动手整理衣物和文具,让孩子自己动手洗水果,让孩子试着自己打扫房间……当孩子把好吃的送到长辈嘴边,不要拒
绝,当孩子把他特别喜爱的东西送给亲人做礼物,不要阻止……当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书包不要一直背在大人的肩上……
家长要舍得,有“舎”才有“得”,家长舍去盲目的溺爱,孩子才会得来做人境界的升华。

2.锤炼孩子无私的优秀品质,老师要“管得”
学校,是一个神圣的育人的殿堂,无数孩子和家长的希望从那里放飞。

老师作为成就孩子梦想的助推手,肩负着这一职业给予的重任。

优秀的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教师的教育责任也更加突出地体现在对学生优秀品质、高尚道德的培养上。

老师的言行和是非判断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识。

现在的孩子,赞扬声声入耳,批评却不愿接受。

但作为老师,一定要管得。

发现有孩子总爱偷偷接近别人的东西,要委婉地晓之以理,把不该有的念头扼杀在萌芽中;发现有孩子打扫卫生时将自己的垃圾悄悄扔到别人的座位,要提醒他对自己做的事负责任;劳动时,发现有的孩子拈轻怕重、偷懒儿,要教导他凡事多替别人想一想……
老师要管得,在正能量的导向下,学生才能不断积累人生的智慧。

家校沟通,才会让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畅通无阻,不做思想和行动的“双面人”,而是喜获思想和行为的“双丰收”。

总之,让孩子克服自私心理,有一颗宽容豁达之心,学会心中有集体、有他人,不能是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润物无声,内化为学生的行为,让孩子胸怀无私大爱,积极传递正能量,于实践中见真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