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2019-2020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玉溪市2019-2020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
1. (4分) (2019高二上·绍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让公共艺术为城市文化代言
“撒尿的小男孩”,虽然只是布鲁塞尔一件小得不起眼的雕塑,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外来游客的必到之处。

这件城市雕塑,不仅承载了布鲁塞尔市民对这座城市的无数想象和传奇演绎,更寄托了他们对城市的祝福和希望。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则是这个容器中的主要元素。

城市雕塑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用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讲述着跟这个城市有关的一切,与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千千万万种勾连。

正如“开荒牛”之于深圳、“反弹琵琶伎乐天”之于敦煌、李大钊像之于昌黎,好的雕塑往往还能完成对城市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再诠释与再书写,似一个点睛之笔点亮城市的文化星空。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城市空间规划和打造被提至更为重要的位置。

而且“公共艺术”概念这一舶来品在中国的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对城市空间的认识和理解。

但近来逐渐凸显的城市雕塑过多过滥之势,却不能不让人心生忧虑。

有的城市一味追求高或大的城市雕塑,想要在数字上把文章做到极致,但却忽略了城市艺术最为根本的公共性和艺术性,可谓是本末倒置。

有的城市则一味求“新”求“异”,却使得城市雕塑与城市的气质不符。

还有的城市,对公共雕塑的创作和管理还停留在装点、美化的初级层面,甚至盲目复制、大肆抄袭,让城市艺术失去了与周边环境与人互动的可能。

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在几乎同步的城市建设中避免掉进“千城一面”的窠臼,则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让公共艺术融入城市,需要城市的建设者们少一些拍脑袋的所谓“创意”,尊重城市的发展规律和艺术规律,将公共艺术置于“大规划”中进行统筹安排。

而对于艺术创作者们来说,如何在力与美的呈现中实现公共艺术与城市建设的内在呼应,则是永恒的命题。

城市的高度,不仅取决于摩天大楼勾勒出的天际线。

让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为城市文化代言,被艺术滋养着的城市,才更厚实也更有活力。

(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城市雕塑”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是城市这一文化容器的主要元素。

B . 城市雕塑能很好地诠释和书写城市精神和文化内涵。

C . 城市雕塑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与市民的生活有着种种联系。

D . 城市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讲述着与城市有关的一切。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公共艺术”概念这一舶来品在中国的传播,决定了中国人对城市空间的认识和理解。

B . 若要一座城市更厚实且更有活力,除了让其被公共艺术滋养着,更重要的是看摩天大楼勾勒出的城市的高度。

C . 对于城市规划者而言,在力和美的呈现中实现公共艺术与城市建设的内在呼应至关重要。

D . 尊重城市的发展规律和艺术规律,对公共艺术进行统筹安排,公共艺术才能更好地融入城市。

2. (6分) (2020高三上·河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试图重新找到中国文化根性,展开从思维方式到价值体系的新论述。

在这样一个回头细看的过程中,传统文学生活中大量新事实被看见,与此同时,学界越来越进入到“史实还原”的阶段——在意识到要注重还原事实、还原历史现场之后,“中国文论”研究越来越多探向历史维度。

当下学界已经认识到,在大量新事实充分发现的基础上,需要有一个大的理论综合,超越以往对中国文艺的阐释与解读。

当今时代的中国文论要避免前面几个历史阶段带来的局限,发展出像中国哲学、中国历史那样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发展出新的理论论述。

这个新论述就是“中国文论的历史自觉与现代阐释”。

这一新论述有两个轮子,一是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与新意义;一是活古化今,在解释当今文艺实践中不断丰富提炼出新的话语。

中国文论研究在“回头看”过程中温故知新,不断更新文艺研究眼光,新眼光又使得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被看见。

其中最显著的是文学边界的扩大、文学功能的再发现。

譬如,不同于西方文学对虚构性的强调,在中国文学中,非虚构文学占据尤为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无论是诗人生平与作品关系研究,还是诗与历史事件、诗与日常经验研究的大量新事实,都已充分证明这一点。

在以诗文为主流的中国古代文学中,文学写作乃是写亲身闻见、亲身经历的现实世界情景及由此而来的真情实感,不同于现代以来以“积极虚构”为主流的文学观念。

非虚构与虚构同时存在,延伸文学边界,扩展文学功能,使得文学不仅是少数人秀异的语文游戏与奇妙幻想,而且跟普通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谓一草一木总关情。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重新认识中国文学艺术的时代,这与中国文化整体复苏和社会普遍文化自觉是相适应的。

中国文论是否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生命力,还要看它能否有效阐释当今文艺实践。

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文论的文化自觉和整个国家的文化战略是相通的,这是发展的重大机遇所在。

与此同时,中国文论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中国文论也有“功夫在诗外”的一整套论述,即一个相反相成的悖论:有时候,只有从文学外部、文学周边来看文学,才是真正“文学性”。

从文艺创作主体来说是自觉的文化意识,从大众来说则是百姓日用而不觉,中国文史智慧、人文关怀与道德传统仍然在今天文学活动中起作用。

正如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所说,当代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小说,无论怎样新变,还是跳不出中华传统伦理和传统价值观。

因而,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文论核心价值仍然与当代审美经验和文化实践发生直接关联,并对当代文学创作发挥重要影响。

(摘编自胡晓明《强化中国文论阐释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文论研究的发展与传统文学中大量新事实被发现关系密切,而这又缘于在中国文化根性的寻找中展开的从思维方式到价值体系的新论述。

B . 中国哲学和中国历史的研究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是因为它们摆脱了前面几个历史阶段研究中带来的局限,发展出了新的理论论述。

C . 中国文论的历史自觉与现代阐释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中国文艺自身的新事实新意义,和在对当代文艺解释中丰富提炼出新的话语。

D . 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关于中国网络小说与传统文化伦理、价值观的表述,表现了中国文论的核心价值在当代文化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一段论述了中国文论研究的必要性,并指明了中国文论研究的基本方向。

B . 文章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述了中国文论研究在文学边界的扩大和文学功能的再发现。

C . 文章第三段详细地论述了中国文论研究中面临的机遇和遇到的诸多问题与挑战。

D . 全文站在时代的高度,不仅阐释了中国文论研究的成果,也分析了其时代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研究发现,中国文学重视非虚构而排斥虚构,特别是在那些古典诗歌中,诗人写的是亲身闻见、亲身经历的情景及情感。

B . 中国文论关于非虚构和虚构的研究成果,论证了文学跟普通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非少数人秀异的语文游戏和奇妙幻想。

C . 更新文艺研究眼光,发现文学艺术新事实,进入对中国文艺重新认识的时代,与中国文化整体复苏和社会普遍文化自觉密切相关。

D . 对于当下文学活动中仍然发挥作用的中国文史智慧、人文关怀与道德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者都具有自觉的文化意识。

3. (18分) (2016高二上·香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铁圈
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

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

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

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

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

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

①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

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

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

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

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

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意没有意思。

”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

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

机器隆隆地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

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

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
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

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

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

他小心地朝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铁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

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

他为什么要捡?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

只是由于它像那个小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铁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

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

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

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铁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

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木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觉得自己仿佛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铁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

②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地一连玩了好几天。

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

③在工厂
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荫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B . 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

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C .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

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作铺垫。

D . 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E . 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

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2)
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画线句。

(3)
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4)
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

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4. (14分) (2019高三上·无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书姜次生印章前
周亮工
姜次生正学,浙兰溪人,性孤介,然于物无所忤。

食饩于邑,甲申①后弃去,一纵于酒,酒外惟寄意图章。

得酒辄醉,醉辄呜呜歌元人《会稽太守词》。

又好于长桥上鼓腹歌,众环听,生目不见,向人声乃益高。

每醉辄歌,歌文必《会稽太守词》,不屑他调也。

方邵村侍御为丽水令,生来见,谓侍御曰:“公嗜图章,我制固佳,愿为公制数章。

正学生平不知干谒,但嗜饮耳。

公醉我,我为公制印。

公意得,正学意得矣。

”侍御乃与饮,醉即歌《会稽太守词》。

于是侍御得生印最多,侍御署中酿亦为生罄矣。

一夕,漏下数十刻,署中尽熟寐,忽剥啄甚。

侍御惊起,以为寇且发,不则御史台霹雳符也。

惊起询,则报曰:“姜生见。

”侍御遣人谢曰:“夜分矣,请以昧爽。

”生砰訇曰:“事甚急。

”侍御以生得他传闻意外也,急趋迎之,执手问故。

曰:“我适为公成一印,殊自满志,不及旦,急欲令公见也,事孰有急于此者乎?”遂出掌中握视之,侍御乃大笑。

复曰:“如此印,不值一醉耶?”于是痛饮,辨明而去。

去又于桥上歌《会稽太守词》。

桥侧饼师腐家起独早,竞来听之,谓此君起乃更早,遂已醉耶。

生意乃快甚。

生无妻,无子女,常自言曰:“曲蘖吾乡里。

吾印必传,吾之嗣续也,吾何忧?”别侍御返里,年八十,卒。

辛亥秋,侍御以生所为印示余,予入之谱,复隐括楼冈太史述生事,录之于前。

侍御曰:“每展玩生印,觉酒气拂拂从石间出。

生歌《会稽太守词》声,犹恍惚吾耳根目际也。


(选自《虞初新志》)
【注释】①甲申:指1644年。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然于物无所忤忤:发怒
B . 侍御署中酿亦为生罄矣罄:完、尽
C . 急趋迎之,执手问故趋:快步走
D . 别侍御返里里:故乡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姜次生本是一个读书人,朝代鼎革后,他放弃了读书仕进之途,刻章、喝酒、醉歌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

B . 醉酒之后,姜次生喜欢在长桥上鼓腹而歌,人们围着听他歌唱。

他眼睛不好,只能向着有人声的地方高歌。

C . 姜次生自信刻章技艺高超,他以此要求跟方侍御换酒喝。

方侍御答应了他,从而成了得到姜次生图章最多的人。

D . 姜次生“寄意图章”,是将生命熔铸其中,他认为他的印一定会传之后世的;后来他的印被周亮工收入印谱。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正学生平不知干谒,但嗜饮耳。

②我适为公成一印,殊自满志,不及旦,急欲令公见也,事孰有急于此者乎?
③吾印必传,吾之嗣续也,吾何忧?
(4)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姜次生形象的主要特点。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5. (10分) (2017高三·龙泉驿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③。

【注】①嘉佑六年(1061年),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

其弟苏辙送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

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

作者遂作此和诗。

②据苏辙所注,兄弟二人昔日一同应举,过渑池县寺舍,曾在老僧奉闲的僧房壁上题诗。

③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1)
诗歌最后两句回忆往昔路过渑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

四、默写 (共1题;共5分)
6. (5分)(2017·盘山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但绝不能放弃提升自己的品德。

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2)
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慨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赢得仓皇北顾”的结局。

五、选择题 (共3题;共7分)
7. (3分) (2017高二下·葫芦岛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现代人在饮食上注重健康养生,曾经是穷苦人家“专供”的野菜、糙米现在也登堂入室,成了上流人士的宠爱之物。

B . 雷老师是学校公认的神奇班主任,他教育学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面对问题学生,他总能妙手回春,让他们洗心革面,向学上进。

C . 30年过去,曾经贫穷落后的家乡已经面目全非了——低矮的土房被高大的楼房取代,泥泞的小路被宽阔的马路覆盖,漆黑的夜晚被明亮的灯光照亮……真让人欣喜不已。

D . 这名游客自己睡过头误了航班,又不接受航空公司提出的各种解决办法,在候机厅大吵大闹,简直是不可理喻。

E . 对于公司的发展方向,大家讨论了很久,莫衷一是,最终也没有结果。

8.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 目前,云南农村危房总量已由2008年年末的515万户减少到244.7万户,5年间数量下降一半以上,近1 200余万人受益。

B . “70年后土地使用权怎么办”,不仅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继续发展完善所必须回答的问题,同时也是购房者关心的个人问题。

C . 全新的Camaro汽车对中控台仪表组合系统的选择,成为其注重细节的一个佐证,并且让人从中看到了1969款Camaro车型的些许痕迹。

D . 国庆黄金周期间,驰名中外的九寨沟景区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此事引起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

9.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是一种有关写作态度的边缘试验。

,,。

,,。

与笔端相比,我更看重脚步;与文章相比,我更关注生命;与精细相比,我更倾情糙粝。

①未及修改便已经传送出去发表
②我早期的散文还有一点“做”的痕迹
③没有资料可供查证,没有时间琢磨文句
④容易碰擦到我已经离开的某些领域
⑤这次终于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表白了
⑥比较彻底地阻断了“做学问”或“做文章”的任何企图
A . ③④⑥⑤①②
B . ⑥①⑤②③④
C . ③①⑥②④⑤
D . ⑥②④⑤③①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10. (3分) (2018高一下·四川开学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想要在没有插电环境的条件下使用电子产品,①________,那么,电池是如何工作的呢?在现代技术中,电池就是指能够提供电能,且便携、独立的化学系统。

②________,其中一次电池也叫不可充电池,它在电池内进行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次电池放电导致电池发生永久、不可逆的改变;③________,它利用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将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当电量耗尽时,可以由充电器进行充电,再次进行化学反应。

11. (5分)阅读下面一首词,根据词的内容,对画线的语句进行扩写。

要求:使用排比和夸张两种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8高三上·河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7年,中国实体书店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闭店潮“寒冬”后,行业回暖复苏迹象明显。

大到文化综合体、小到个性化特色小书店渐次涌现、遍地开花。

一些书店转型升级成为城市文化空间,一些线上图书平台向线下开店扩展。

复苏的实体书店不仅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更让读者重获“诗意”的“栖居地”。

一一新华社材料二:实体书店的消亡只是个时间问题,首先,网购实体书折扣高、价钱更便宜;选书也方便,一台电脑或手机就能搞定。

实体书店购书,又贵又费时,毫无比较优势。

其次,现在电子书大行其道,网上有海量免费电子读物:即使收费读物,在线购买,电子支付,实时推送,也很方便。

在人类阅读方式及图书销售渠道均发生根本变革的情况下,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的替代是不可阻遏的趋势。

——网友甲
材料三:实体书店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的安宁静谧、真实深邃的阅读体验是独一无二的。

那些精致又别具匠心的独立书店深受大众喜爱,人们喜欢逗留在那里并沉迷于其中,流连忘返。

他们随兴而来,随意而逛,浏览书店里陈列的所有书籍,他们或许会发现心仪的图书,那一刻的喜悦是发自肺腑的:又或许会点一杯咖啡或香茗,静静地享受书店里美好的氛围。

这些人文气息是网络书店不能带来的。

一一网友乙
现在很多人都习惯了在网上买书,假如你想开一家兼营茶点的实体书店,你打算如何吸引更多顾客来购书呢?请以第一人称口吻为自己的书店写一篇文章用于宣传,要求合理引用或反驳上述材料,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