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数与代数 (第1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与代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单元“小数乘、除法”复习。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建构小数乘、除法的知识网络,并厘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按照要求取积或商的近似值,并能解答有关的小数乘、除法应用题。
3.通过题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知识梳理,建立起小数乘、除法的知识网络,并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各个知识点,厘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沟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在“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这两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预设:小数乘法的笔算、小数除法的笔算、积的近似数、商的近似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
追问: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知识网络图?
学生展示并汇报所画出的知识网络图。
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完善知识网络图。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针对第1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左右两组算式,每组算式分别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在计算时,它们有什么相通的地方?”
针对第2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小数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验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
(1)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计算小数除法,先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再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小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最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2.复习求近似数
出示【学习任务二】。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说一说。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1)相同点:都是先算出积或商,再求近似数。
(2)不同点:求积的近似数是先算出完整的积后,再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而求商的近似数则不一定算出完整的商,可以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3.复习运算定律
出示【学习任务三】。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第1题,进行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并课件出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第2题,并说一说运用的运算定律和性质。
通过前两个算式让学生明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通过后四个算式让学生明确: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以及除法的性质,对小数乘、除法也同样适用。
师:我们在进行简便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做题时,一要观察数据特征;二要想运用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三要根据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简算。
4.复习解决问题
出示【学习任务四】。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总结方法。
针对第1题,要让学生明确,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往大估还是往小估。
这道题中往小估都不够,那实际肯定不够。
针对第2题,先让学生理解分段标准,明确:解决分段计费问题,要先弄清分界点,再分段计费,最后将费用相加。
针对第3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取近似数?”“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取近似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像求至少需要几条船、至少需要几辆车、至少需要几个筐等问题时,计算结果中,不论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向个位进一,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而在解决最多可以做几件衣服、最多可以做几个蛋糕、等距离栽树最多可以栽几棵等问题时,计算结果中,不论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尾数,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二、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怎样求积或商的近似数?在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在解决估算、分段计费问题时,分别要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呢?
预设1:我知道了怎样计算小数乘、除法。
预设2:无论是求积的近似数还是商的近似数,都要先算出积或商,再求近似数。
预设3:在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先观察数据特征,再想运用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计算。
预设4:在用估算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往大估还是往小估。
预设5:解决分段计费问题时,要先弄清分界点,明确各段的收费标准,再计算。
预设6: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
三、课后任务
完成教科书第112页第2~4题。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第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