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麦田杂草重发原因及防除措施
免耕麦田杂草重发原因及防除措施
免耕麦田杂草重发原因及防除措施摘要介绍了姜堰市麦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提出了杂草的防治措施,包括农业控草与化学防除等内容,以供农户参考。
关键词免耕麦田;杂草;重发原因;防除措施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变化,轻简栽培技术(特别是板茬直播、套播等方式)的推广应用,麦田杂草的发生程度逐年加重,表现为实际草害面积加大,重草田数量上升,草相趋于复杂。
又因研发技术相对滞后,多年使用同类除草剂,杂草抗性增强,其发生、危害将进一步加重。
为控制恶性杂草的重发趋势,保障以专用麦生产为主的产业化发展,针对免耕田杂草发生变化特点,进行药剂筛选与优化组合,完善杂草防除的技术体系,把杂草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
1杂草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1.1杂草新种类不断增多20世纪80年代初期姜堰市麦田化除已开始推广,90年代已全面推广应用,特别是麦田无草害工程的实施,一度控制了麦田杂草的危害。
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杂草种类多、密度大、危害重的问题。
据2000年全市普查12个镇205块麦田,共查到15个科18种杂草;其中禾本科的硬草、茜草科的猪殃殃、石竹科的牛繁缕、十字花科的荠菜为优势种;原来以看麦娘、野燕麦、大巢菜为主的杂草已基本控制,发生面积逐年变小,密度逐年下降;而泽漆、雀麦、硬草、早熟禾、碎米荠、野老鹳等杂草持续上升,其中早熟禾、雀麦等已在姜堰市部分田块造成严重危害。
1.2硬草发生面积逐年加大,危害呈重发趋势硬草是危害小麦生长的主要禾本科杂草,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发生在中部地区的少数田块。
近年来,随着骠马、磺酰胺类除草剂为主的除草剂长期单一使用,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等得到较好的控制,硬草、早熟禾等杂草的数量与发生面积迅速上升,同时向下河急剧扩张,已在姜堰市普遍发生。
硬草防治指标面积达1.43万公顷,占麦田总面积的55%。
据1999~2002年调查,硬草平均密度为632.5株/m2,高的达8 000株/m2以上,频度在85%以上,已成为姜堰市麦田杂草密度最高、发生面积最大的一种恶性杂草。
凤阳县麦田杂草的发生及防除
凤阳县麦田杂草的发生及防除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在农业生产中,麦田是常见的作物种植区域,而杂草的发生对麦田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了解凤阳县麦田杂草的发生原因及防除方法,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凤阳县麦田杂草的发生原因1. 土壤酸碱度不适宜:麦田杂草的发生与土壤酸碱度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土壤酸碱度过低或过高,就容易导致杂草的大量生长,给麦田的生长带来负面影响。
2. 耕作管理不当:如果农民在耕作管理中不及时、不科学地除草,或者施肥浇水不当,也容易造成麦田杂草的大量生长。
3. 气候和天气条件:气候和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麦田杂草的生长。
气候干燥或者连续多雨,都会对麦田的健康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促进杂草的繁殖。
1. 苦草:苦草是一种常见的麦田杂草,它生长势强,繁殖迅速,会抢夺麦田的养分和水分资源,给麦田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2. 狗尾草:狗尾草也是一种常见的麦田杂草,它的根系深入土壤,很难被彻底清除,对麦田的生长造成困扰。
3. 早熟禾:早熟禾是一种难以控制的杂草,它在麦田中生长得非常迅猛,对麦田的生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 合理施肥,调整土壤酸碱度:农民在耕作管理中应该合理施肥,调整土壤的酸碱度,以降低杂草生长的环境条件。
2. 及时除草:农民应该定期对麦田进行除草,尤其是在杂草生长期,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或机械除草,以减少杂草的繁殖。
3. 疏松土壤,保持适宜湿度: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农民应该合理浇水,保持麦田土壤的适宜湿度,以减少杂草的繁殖。
4. 种植优良品种:选用适应本地气候环境、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可以减少杂草发生的机会,提高麦田的产量和质量。
凤阳县麦田杂草的发生及防除工作虽然不容易,但只要农民科学合理地经营,做好麦田杂草的防治工作,就一定能够减少杂草对麦田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希望农民朋友们能够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共同努力,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防止杂草复发?延长除草剂药效的方法
如何防止杂草复发?延长除草剂药效的
方法
使用除草剂清除杂草一般都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但是除掉一批后,有时很快又有新的杂草长出,这样除草就没完没了了,所以为了保证除草效果,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延长除草效果,下面就为大家带来方法介绍。
1、除草剂速效性太强,仅就麦田为例:如唑草酮是茎叶触杀型除草剂,除草速度快,当杂草稍大时仅能杀死地面以上的大部分叶片,而杂草生长点和根系不死,容易复发。
2、除草剂使用药液浓度太高,也造成快速杀死叶片、不死根的现象发生。
3、施药用水量太少,喷雾不均匀。
根据实际调查,在同等除草剂剂量下,亩喷1桶水(约15公斤),复发率比亩喷3桶水高20%以上。
对策:
1、解决除草剂速效与迟效的合理配比问题。
如:苯磺隆+乙羧氟草醚配方,如果乙羧氟草醚的亩用量超过20毫升(10%乳油),死草速度为3-5天,杂草对苯磺隆的吸收和传导量下降,杂草易复发。
因此,我们可以将死草时间控制在7-10天,这样就减轻了杂草的复发,实践证明苯磺隆+乙羧氟草醚配方,以10%苯磺隆12-15克+10%乙羧氟草醚8毫升为宜。
2、提高施药质量,力求均、透。
施药质量直接影响到除草效果,要求采用手动喷雾器施药,亩用药液量不少于30公斤,要保证不重喷、不漏喷。
以上就是延长除草剂药效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有些除草剂对于农作物也是有杀伤力的,这类除草剂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
麦田杂草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麦田杂草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摘要:杂草是影响有机农业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有效控制杂草对有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以关中地区为例探讨了该地区麦田杂草的特征以及主要的种类,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关中地区;麦田杂草;防治引言:农田杂草防控相关的研究表明,农田杂草种子主要来源于土壤,河套黄灌区麦田杂草约60%也来源于土壤。
目前除人工除草外,相关杂草绿色防控措施还包括采用不同轮作和耕作制度减少农田杂草;根据生态位竞争等生态学原理,在牧草种植上实现生态控草、省工、高产、高效的目的;采用低透光性的黑色地膜覆盖和轮作的农业措施控制蔬菜、玉米、水稻田间杂草,以实现有机化生产等。
但针对关中地区麦田杂草的绿色防控问题,相关研究鲜少报道。
笔者依据土壤杂草防控理论,分析关中地区麦田杂草出现的成因,提出关中地区麦田杂草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解决关中地区麦田杂草防控问题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1.关中地区麦田杂草发生特点1.1杂草种类多主要优势种杂草种类相对稳定,稗草、马唐、牛筋草、马齿苋、鸭舌草、播娘嵩、田旋花、反枝苋、凹头苋、眼子菜,危害率较高。
一般杂草有野燕麦、节节麦、宝盖草、田紫草等4 种,其余为区域性杂草。
1.2草害发生面积大草害持续复发,自然出草量最高茎棵数可达9000株/m2(早春调查)。
草害达标面积90%以上。
1.3混生草相为主多年来,关中地区麦田优势种杂草种类相对稳定,但地区间和田块间草相及优势种杂草种类有不断变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多种杂草混合发生,单一草种发生的田块比例较小。
1.4以冬前出草为主适期播种田块,播种后7~20d出现第1个出草高峰期,出草量占总草量的90%左右。
12月中、下旬气温降低、杂草停止出土,翌年2月底至3月初出现第2个出草高峰期,以一般性杂草为主。
正常播种的麦田,春季出草量不到总草量的10%;迟播的田块,春季出草量占30%左右。
2.关中地区麦田杂草出现的原因麦田杂草燕麦、节节麦属外来物种,它们与小麦的亲缘关系很近,一般除草剂很难防除它,所以其蔓延传播速度非常快,短短几年已成为影响小麦生长的杂草种群,目前是许多麦田中最难防治的恶性杂草。
保护性耕作小麦田块杂草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保护性耕作小麦田块杂草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摘要农田杂草不仅影响作物产量,而且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介绍小麦保护性耕作地块杂草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保护性耕作地块杂草的防治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杂草;发生原因;防治技术农田杂草不仅影响作物产量,而且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由于草害造成的农作物损失,高度发达国家为5%,中等发达国家为10%,发展中国家为25%,损失高达204亿美元。
据全国杂草考察组报道,我国麦田草害面积约占种植面积的30%以上,损失占小麦总产量的15%。
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取消了深翻耕作这一通过改变杂草的生态环境,能够有效防除一年生、越年生及根状块茎繁殖杂草的作业环节,从而使保护性耕作地块更容易形成草害。
如果杂草防除技术方法不当,不仅会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会降低小麦产量,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加重农民负担[1-2]。
因此,杂草防除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
1 保护性耕作地块杂草发生情况2012年上蔡县保护性耕作小麦留茬覆盖田块杂草呈现中等偏重发生的特点。
在全县项目示范区小麦高留茬覆盖田块中,杂草的发生种类虽略有不同,但其发生程度却基本相同。
经调查,全县杂草主要发生种类有以下几种:一是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绿莠、狗尾草、马唐、牛筋草、蟋蟀草、香附等;二是阔叶杂草:主要有蒿类、苋类、黎类、苣荬菜类、蓟类、田旋花类等;三是次生麦苗:次生麦苗是上蔡县高茬覆盖田块中草害之首,平均发生量68.5株/m2,如果加上其后期分蘖,多达252株/m2左右,而且根系庞大,处理不好,会对免耕播种造成直接影响。
2 杂草发生原因2.1 气候因素上蔡县年平均气温14 ℃,年降水量883.8 mm,无霜期224 d。
由于冬小麦休闲期一般为7—9月,而此时恰逢多雨季节,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0%左右。
小麦地块休闲期雨水偏多,从而使田间水肥条件充足,且正值夏暑季节,天气热,气温高,为杂草的发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水稻小麦玉米杂草防治指南
水稻小麦玉米杂草防治指南水稻、小麦和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生长阶段容易受到杂草的竞争,因此杂草的防治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水稻、小麦和玉米杂草的防治指南。
一、杂草种类及特点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主要杂草种类有稗草、莎草、紫茎泽兰等。
这些杂草具有快速生长、强竞争力、广泛分布的特点。
它们会耗竭土壤养分、阻碍作物光合作用、减少产量。
二、预防措施预防杂草的发生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措施。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预防:1.合理轮作:合理安排农作物的轮作,可以减少杂草的数量和种类,降低杂草的发生风险。
2.清理种子:在种植前,对农作物种子进行筛选和清洗,去除混入的杂草种子。
3.杂草发生源清除:在生长季节,及时清除杂草发生源,避免其扩散和繁殖。
4.农田整理:及时清理农田中的残茬和秸秆,减少杂草的生长空间。
三、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通过手动或机械的方式来清除杂草。
主要方法包括锄草、翻地、覆盖等。
这些方法可以削弱杂草的生长势头,减少其对农作物的竞争。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杀草剂来控制杂草的生长。
在选择杀草剂时,应根据杂草种类、生长阶段和农作物品种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
同时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机,以避免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植物和致病微生物等来控制杂草的生长。
其中,引入天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例如引入食草性昆虫来控制杂草的生长。
此外,也可以利用羊、牛等家畜进行放牧,以减少杂草的数量和覆盖度。
4.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通过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来防治杂草。
例如,可以在物理防治的基础上,结合适量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四、防治注意事项1.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操作,避免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伤害,同时注意人身安全。
2.在使用杀草剂时,应避开农作物的生长期和收获期,以避免残留。
3.选择抗草剂品种:在品种选择时,应尽量选择抗草剂的农作物品种,以降低杂草对农作物的竞争力。
麦田桑草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尤其 受寒 流影 响,应及 时喷 药防 治 叶部危 害 。常规 药 剂 : 半量 式 波 尔 多 液 ( 石灰 : 硫 酸铜 : 水 =1:
0 . 5: 1 6 0 ) ,7 0 %代森 锰 锌可 湿性 粉 剂 5 0 0~8 0 0倍 ,
等 除草 剂 。每 亩用 2 0 %使 它 隆 5 0~6 0m1 喷 雾 ,不
麦田杂草第 1 次发生高峰是在秋季, 均为越年生杂草,包括麦家公、播娘蒿、 荠 菜 、猪 殃 殃 、 繁 缕 、大 巢 菜 、泽 漆 、 夏 至 草 、鹅不 食 草 等 。这 些 杂 草 除少 部 分在 冬 季 自然 死亡 之 外 ,大 多 数 都 能 安 全越 冬 ,来年 4~5月开花 结 实 。第 2次
2 . 1 . 1 精选 加 工 小麦 种 子 。小 麦 播种 前 对 麦 种 严格 精 选 ,剔 除秕 粒 、杂 粒 和 草
籽。
2 0 %的使 它 隆 4 0 ml ,兑水 4 5 k g喷雾 。 2 . 2 . 4 使用 除 草 剂 应注 意 的事 项 。严格 掌握 用 量 ,
危 害大 。
1 麦 田杂草 的发 生规 律
2 . 2 化 学 防 治 。根 据 麦 田杂 草 的发 生 规 律 ,化 学
防 除策 略应 以秋 季 小麦 分蘖 期 防治 为主 , 以春 季 小
麦 返 青 期 防治 为 辅 ,本着 治 早 、治 小 的 原 则进 行 。 麦 田杂 草 的类型 不 同则选 用 的除草 剂不 同 。 2 . 2 . 1 阔 叶杂 草 。 以荠 菜 、播娘 蒿 、麦 家 公 、猪 殃 殃 等 阔叶杂 草 为主 的麦 田,防 治效 果较 好 的有 使 阔 得 、 麦喜 、使 它 隆 、苯 磺 隆 , 巨星 和 2 , 4一D 丁酯
麦田杂草种群变化与防治对策
麦田杂草种群变化与防治对策麦田杂草种群变化与防治对策1、麦田杂草种群动态麦田杂草种群是指在麦田上存在的杂草的总体,它包括有害杂草、无害杂草及一些其他物种。
随着技术推动,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麦田杂草种群受到多方影响而呈现动态态变化。
由于麦田杂草种群的不断变化,它就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众多因素中最容易被改变的因素,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作用的重要因素。
2、影响麦田杂草种群变化的因素(1)施肥种植方式。
麦田杂草种群变化主要受农田施肥种植方式的影响最为明显,施肥种植方式不同,会对杂草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化。
(2)农药使用。
农药的长期使用会对杂草的发育成苗和多年生杂草的种子发育形成影响,加重抗性杂草的出现,从而改变杂草的种群结构。
(3)气候环境。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影响麦田杂草种群成分的变化,温、湿、光照等条件的变化尤其是夏季温高湿度湿,容易导致有害杂草的大量发生,形成抗性杂草种群。
3、防治麦田杂草种群变化的对策(1)杂草防治。
蒙古斑草是最轻易形成抗药性的杂草之一,防止其逐出的有效控制方法是不可多得的。
目前,科学的防治方案应该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杀草剂,选择综合性药剂和不同类别的药剂,以及低剂量优先多样化使用,成为防治抗性杂草的有效方法。
(2)农田管理。
正确的农田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的发生,如对农田进行深耕,及时去除害虫和杂草,保持土壤适宜的水分、气温,有利于减轻麦田杂草种群变化。
(3)作物品种地质学。
改良麦田种植的品种路线的的优化,使用抗性品种和耐受有害创育的抗性品种,有助于减少杂草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控制麦田杂草种群的变化。
4、结论麦田杂草种群的变化是农业的根本面,为了有效控制麦田杂草种群变化,合理的调整农业种植技术,采取科学的农药使用、农田管理和作物地质学技术,拓宽育种抗性品种实施,力求取得可持续经营的结果,是控制麦田杂草种群变化的关键对策。
麦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防除技术措施
麦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防除技术措施作者:周真来源:《农业知识·乡村季风》2014年第10期麦田杂草不仅和小麦争夺光照、水分、养分和空间,部分杂草还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加重病虫害蔓延与传播,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淄博市麦田杂草常年发生面积8万多公顷,化学除草面积95%以上,为小麦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使用除草剂品种单一或是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麦田杂草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防效降低和抗性增强。
为了科学防治杂草危害,减少药害,应合理使用化学除草剂。
一、主要杂草种类和发生特点1.麦田常见杂草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单子叶禾本科杂草,主要有雀麦、节节麦、看麦娘、野燕麦、狗尾草等。
另一类是阔叶(主要是双子叶)杂草,常见的有:播娘蒿、荠菜、米瓦罐、猪殃殃、麦家公、藜、打碗花、田旋花、刺儿菜等。
受气温、雨量、土壤质地、杂草种子在土壤中埋藏深度、杂草传播方式、休眠特性及栽培制度等因子影响,麦田杂草群落及发生数量在地区间、田块间差异很大。
2.发生特点。
麦田杂草出草危害时间长,受冬季低温抑制,常年有两个发生高峰。
第1个杂草出现高峰在播种后15~20天(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以禾本科杂草和猪殃殃、荠菜、牛繁缕等为主,此期间出苗的杂草约占杂草总数的95%。
第2个出草高峰在开春气温回升以后(在次年的3月),播娘蒿、野燕麦等杂草出现一次小的出苗高峰。
二、杂草防除策略和化学除草原则1.杂草防除策略。
根据当地杂草种类、危害情况、自然条件、气候,耕作制度等,以化学除草为主,农业和人工除草为辅。
冬前以化学除草为主,春季补防为辅的防治策略,山区麦田以人工划除为主,平原水浇麦田以化学防治与人工划除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治理体系,把杂草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损失水平以下。
2.化学除草的原则。
(1)选用安全对路的除草剂品种。
首先应根据杂草发生特点科学选择除草剂种类,而且所选除草剂要对所除草的作物、相邻作物和后茬作物安全。
(2)适时施药。
根据麦田杂草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出苗时间)和所选除草剂品种对施药时间的要求,适时用药,避免或减少杂草造成的危害损失。
稻套免耕麦田杂草化除策略
套播小 麦种植方 式,最好采取 土壤封 闭处理和 茎 叶 药 害 ( 冻害 ),但 随着 小麦 生长一般 可 以恢复 。稻 处理相 结合 的方 法进行 化 除。当然,草相 简单,恶 套麦 幼苗 生长势通 常较 弱,一般应 在水稻 收获后 , 性杂草 少 的稻套 麦 田可 以采取全 草覆盖 的方式 ,进 麦 苗生长 恢复正 常后施用 异丙 隆。寒潮来 临前不 能
植 保 土 肥 仰 一 、
M 震
节 0
一
稻套免耕麦 田杂草 化除策略
( 江 苏 快 达 农化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贾 忠建 )
埸
稻套免耕 麦 田是在水稻 收割后 不耕整土 地,直 杂草 防效 不佳,应在 杂草 3叶期前施用 。通常 在麦 接撒 播麦 种的一种 小麦轻 型种植 方式, 以省 工、抢 苗 2 — 3期 ,每 亩 用 5 0 %异 丙 隆可 湿 性 粉 剂 1 5 0 2 0 0 时节 深 受有 些农 民的欢迎 。稻 套免耕 麦 田草害 发生 克加 水 3 O 一 4 0公 斤喷雾 ;或者 每亩 用 2 5 %绿麦 隆可 往往较 为严重难 以防除 。 稻套免耕麦 田间杂 草发生 ,
5 0 %苄嘧 ・ 异丙 隆可湿性 粉剂 ( 麦草星 )1 5 0 — 1 8 0 克 草酯 、唑啉 ・ 炔 草酯 防除禾本科杂草 ,选用唑草酮 、 均匀撒 施。施药 前后注 意保持土 壤湿润 ,以促进 除 氯氟吡氧 乙酸 、苯磺隆、苄嘧磺 隆、2甲 4氯等防除 草剂在地表扩散 ,形成严密 的封闭药层 。 阔叶杂草 。2甲 4 氯应在小麦 4叶至拔节前使用,防
o } 衷化 市蜴I o@0农 化 行 业 资 深 媒 体 3 3 / 7 o 5
在 小麦幼 苗期 由于苗较 弱,施用异 丙 隆对 麦苗 生长有一定影响,表现 为麦苗叶色发黄、株高降低 ,
如何除治麦田恶性的杂草
如何除治麦田恶性的杂草
麦田恶性杂草与小麦争水、争肥、争光、争空间,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和品质,是小麦生产的一大公害。
除治措施如下:
1.安排好机收顺序先收割未发生的地块,最后收割发生地块。
2.精选麦种播种前对麦种严格精选,剔出秕粒、草籽。
3.播前深耕或轮作倒茬对于重发区应2年~3年深耕一次,也可与阔叶作物轮作2年~3年。
4.中耕除草在小麦冬前苗期和早春返青、起身期进行田间中耕除草。
5.化学除草冬前一般在小麦2叶~5叶期,时间掌握在10月20~11月20日;冬后一般在小麦起身期、拔节前,时间掌握在3月1日~3月20日。
小麦拔节后禁止用药。
3%世玛油悬剂亩用20毫升~30毫升,加上专用助剂50毫升~10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喷药时先用少量水对成母液,再按稀释倍数加水,充分搅匀后喷雾,对雀麦、节节麦、看麦娘、野燕麦有很好的防效。
只发生看麦娘、野燕麦的地块,可亩用骠马5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防治,但对雀麦和节节麦无效。
6.注意事项①世玛油悬剂对温度敏感,白天温度低于4℃不能用药。
②喷药时要求土壤墒情好。
③对于发生冻害、长势弱的麦田,不宜用药,以免产生药害。
④对于硬粒的弱冬性小麦要慎重用药,应先做试验,再推广。
- 1 -。
小麦免耕栽培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开展病虫害抗药性监测和研究,及时掌握抗药性变化情况,采取 针对性措施降低抗药性风险。
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机具不适用
研发和推广适用于不同地 区、不同品种的小麦播种 机具,提高播种效率和播 种质量。
播种技术不规范
制定规范的播种技术规程 ,明确播种深度、行距、 粒距等参数,指导农民按 照标准进行播种。
小麦免耕栽培存在的问题解 决方法
2023-11-06
contents
目录
• 小麦免耕栽培存在的问题 • 解决方法 • 具体实施措施 • 效益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小麦免耕栽培存在的问题
土壤质量问题
土壤板结
免耕栽培容易导致土壤板结,通透性降低,影响小麦生长。
土壤贫瘠
免耕栽培不能很好地改善土壤肥力,可能导致土壤贫瘠,影 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提高小麦产量
免耕麦田具有较高的土壤温度和水分保持能力,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产 量。
免耕麦田的土壤结构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根系活力,进而提高产 量。
免耕麦田减少了耕作对土壤的破坏,保持了土壤的完整性,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 发育。
提高土壤质量
免耕栽培减少了耕作对土壤的 破坏,有利于保持土壤的团粒 结构,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
03
的使用量。
增加农民收入
免耕栽培可以提高小麦产量, 增加农民的收入。
免耕栽培有利于提高土壤质量 ,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降低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增加农民的收入。
05
结论与展望
小结
免耕栽培技术存在许多优点,例如减少土壤侵蚀、保 护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等,但在小麦种植中还 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根系发育不良、低温影响出苗率 等。
防治杂草的农业措施
防治杂草的农业措施
1. 预防措施
杂草种子侵入农田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分为人为和自然两个方面的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伴随作物种子播种入田、未腐熟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及已被杂草种子污染了的水源灌溉等。
自然因素包括成熟的杂草种子在田间的脱落,以及由于风、雨、水等作用的传播等。
因此,要防止杂草种子入侵农田必须确保不使用含有杂草种子的优良作物种子、肥料等,防止田间杂草产生种子,禁止可营养繁殖的多年生杂草在田间扩散和传播。
2. 耕作栽培治草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土地耕耙、碾压、覆盖、轮作等均能有效地抑制或防治杂草。
耕作栽培治草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1)间歇耕法
立足免耕,隔几年进行一次深耕。
根据杂草出现的时间和数量,确定实行不同的耕作方法,如春耕、中耕、秋耕等。
(2)覆盖治草
利用田间的植物或其他物品,在一定时间内遮盖一定的地表或空间,阻挡杂草的萌发和生长,主要有作物覆盖、秸秆覆盖、腐熟有机肥、干土覆盖和地膜覆盖等,覆盖方式有树盘、行间、全园覆盖等。
(3)轮作治草
采用不同的作物间交替或轮番种植的方式克服作物连作障碍、抑制杂草及病虫害,合理的搭配作物种植能够很好地控制杂草。
(4)间(套)作控草
依据不同植物或作物间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合理进行不同作物的间作或套作,如麦稻套作、麦豆套作、粮棉套作等。
间(套)作是利用不同作物的生育特性,有效占据土壤空间,形成优势作物群体达到控草的目的,或是利用植物间互补的优势,提高对杂草的竞争能力,或利用植物间的化感作用,抑制杂草的生长发育,达到治草的目的。
免耕麦田杂草重发原因及防除措施
免耕麦田杂草重发原因及防除措施摘要介绍了姜堰市麦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提出了杂草的防治措施,包括农业控草与化学防除等内容,以供农户参考。
关键词免耕麦田;杂草;重发原因;防除措施中图分类号s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21-0147-02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变化,轻简栽培技术(特别是板茬直播、套播等方式)的推广应用,麦田杂草的发生程度逐年加重,表现为实际草害面积加大,重草田数量上升,草相趋于复杂。
又因研发技术相对滞后,多年使用同类除草剂,杂草抗性增强,其发生、危害将进一步加重。
为控制恶性杂草的重发趋势,保障以专用麦生产为主的产业化发展,针对免耕田杂草发生变化特点,进行药剂筛选与优化组合,完善杂草防除的技术体系,把杂草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
1杂草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1.1杂草新种类不断增多20世纪80年代初期姜堰市麦田化除已开始推广,90年代已全面推广应用,特别是麦田无草害工程的实施,一度控制了麦田杂草的危害。
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杂草种类多、密度大、危害重的问题。
据2000年全市普查12个镇205块麦田,共查到15个科18种杂草;其中禾本科的硬草、茜草科的猪殃殃、石竹科的牛繁缕、十字花科的荠菜为优势种;原来以看麦娘、野燕麦、大巢菜为主的杂草已基本控制,发生面积逐年变小,密度逐年下降;而泽漆、雀麦、硬草、早熟禾、碎米荠、野老鹳等杂草持续上升,其中早熟禾、雀麦等已在姜堰市部分田块造成严重危害。
1.2硬草发生面积逐年加大,危害呈重发趋势硬草是危害小麦生长的主要禾本科杂草,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发生在中部地区的少数田块。
近年来,随着骠马、磺酰胺类除草剂为主的除草剂长期单一使用,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等得到较好的控制,硬草、早熟禾等杂草的数量与发生面积迅速上升,同时向下河急剧扩张,已在姜堰市普遍发生。
硬草防治指标面积达1.43万公顷,占麦田总面积的55%。
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麦田杂草对麦田的影响十分大,不单单为汲取小麦的营养,害可能启发小麦草害,今日和大家共享麦田杂草的发生逻辑以及防治办法。
搞好麦田化学除草的关键是要弄清杂草的种类及发生逻辑,掌控相宜的用药时期,并做到对症下药。
现将麦田杂草的发生逻辑及化学防除介绍如下:麦田杂草的发生逻辑笫-次高峰是在秋季的lO月上中旬,发生的杂草有麦家公、播娘蒿、荠菜、猪秧秧、繁缕、大巢菜、泽漆、夏至草、鹅不食草,均为越年生杂草,这些杂草除少部分在冬季自然死亡之外,大多数能平安越冬,翌年4-5月开花坚固。
笫ニ次高峰是在春季的3月底至5月初。
除上述几种杂草能继续发生外,还有灰灰菜、扁蓄、马齿苋、苍耳等发生。
这些杂草在麦收前开花、坚固并成熟。
-般年份,杂草发生以秋季为主,秋季发生的杂草约占总量的8O%,具有发生密度高,与小麦共生期长,危害严峻,对小麦影响大等特征。
麦田杂草的化学防除麦田杂草化学防除策略:以秋季小麦分蘖期防治为主,以春季小麦返青期防治为辅,本着治早治小的原则举行。
这是由于在秋季小麦分蘖期,大部分杂草已出苗,且杂草小、根系弱、抗药能カ差,施用较小的药量即可取得抱负的除草效果,而麦苗抗药カ强,对小麦平安。
而春季施药,因为杂草已长大,根系发达、抗药能カ增加,同时小麦苗长大,使大量药液被麦叶截留,惟独少部分药液喷到杂草上,不利于提升除草效果。
麦田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以播娘蒿、荠菜、泽漆、刺ㄦ菜等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72%2,4-d 丁酯乳剂每亩5Oml或2O%使它隆乳剂每亩5O-6Oml,对水3O千克于杂草2-3叶期喷雾。
以繁缕、猪秧秧、麦家公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75%干燥悬浮剂每亩l克,或lO%苯黄隆可湿性粉剂每亩lO克,或2O%使它隆乳剂每亩5O-6Oml,对水3O千克于杂草2-3叶期喷雾,均可取得抱负的除草效果。
对于多种杂草混生的麦田,能够采纳除草剂混用技术,如能够用72%2,4-d丁酯与混用,也能够用72%2,4-d 丁酯与2O%使它隆混用等等。
小麦杂草情况汇报
小麦杂草情况汇报近期我对小麦田地的杂草情况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调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杂草种类及分布情况。
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小麦田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杂草,马唐、狗尾草、猪殃殃、稗草等。
这些杂草主要分布在田地的边缘和空地上,也有部分杂草夹杂在小麦田地中生长。
二、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1. 竞争养分,杂草与小麦植株争夺土壤养分和水分资源,导致小麦生长受到限制,影响产量和品质。
2. 遮光遮风,杂草的生长会遮挡阳光,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同时也会影响通风,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3. 传播病虫害,部分杂草可能是小麦病虫害的宿主,会对小麦田地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杂草防控措施。
为了有效防控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化学除草,选择适宜的草甘膦等化学药剂,按照药剂说明书的指导,对小麦田地进行喷洒,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
2. 机械除草,利用拖拉机配备除草机具,对小麦田地进行机械化除草作业,清除杂草,保障小麦生长。
3.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增加小麦植株的竞争力,减少杂草的生长空间。
四、杂草管理建议。
1. 定期清除,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定期对田地进行清除杂草的工作,减少杂草对小麦的影响。
2. 种植耐草种类,选择抗逆性强、竞争力强的小麦品种,减少杂草对小麦的影响。
3. 加强管理,加强对小麦田地的管理,包括及时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
五、结语。
杂草对小麦田地的影响不可忽视,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希望相关部门和农户能够重视杂草防控工作,共同维护小麦田地的健康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免耕稻田杂草发生特点及化除技术
免耕稻田杂草发生特点及化除技术摘要免耕稻田是现代稻作轻型栽培技术,由于免耕稻田杂草种类繁多、群体密度高、危害重,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也影响了该技术的继续推广。
因此,根据杂草发生特点和种类,化学除草应采取“一封一补”2次化除技术,针对不同杂草群落组配相应的化除技术控制草害,并且改进施药前后田间管理措施。
关键词免耕稻田杂草;发生特点;化除技术1免耕稻田杂草发生特点水稻免耕栽培由于没有翻耕,保持了前作良好的土壤结构,使土壤中水气供应处于连续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而且多数免耕稻田前作为免耕种植的小麦或油菜,上年稻田内的杂草种子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
由于连续的稻—麦、稻—油免耕,导致杂草的生态环境和繁殖周期发生相应的变化。
1.1种类繁多,混合发生免耕稻田的杂草除有翻耕稻田常见的杂草外,还具有单、双子叶杂草混生、一年生、越年生、多年生以及种子繁殖和营养体繁殖杂草并存的特点。
特别是上茬小麦、油菜长势差、杂草重的田块,严重影响免耕水稻播种,并给杂草防除工作增加了相应的难度。
1.2杂草萌发早,生长迅速由于免耕稻田杂草种子多数分布在土壤表层,午季收获前后常遇多雨天气,田间湿度大,有利于杂草的萌发和生长,导致杂草萌发早,生长迅速。
据近年对免耕稻田播前杂草调查,稗草处于二叶期,牛毛毡已普遍发生,部分莎草开始萌发。
与翻耕稻田相比,杂草生长提早1周左右。
1.3杂草数量多,为害重翻耕可将杂草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深埋土中,人为恶化了杂草生长的生态环境,从而大大减少了杂草的危害程度。
免耕则相反,据多年在各乡镇调查,以稗草为例,免耕稻田平均有稗草46株/m2,翻耕仅为17株/m2,免耕较翻耕稻田杂草的总量高1~2倍。
2免耕稻田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2.1播前化除技术2.1.1防除适期。
午季收获至水稻播种,一般情况下仅有1周左右的空田时间,此时正是水田杂草萌发期,若遇多雨天气,田间积水,杂草萌发提早,生长加快;若干旱少雨,田间土壤干燥,则杂草萌发迟、数量少。
免耕稻田杂草发生特点和化除措施
即灌 水泡 田, 进杂 草迅速萌 发 , 促 待大量杂 草 出土后 施药 , 用 2 %百 草 枯 水 剂 30 0 0 0—40 mlh 兑 清 洁 水 40— 50 f m , 5 7 0 g 常 规喷雾 。选用 甘泉春或 草甘 膦 防除 , 5k, 午季 收获后 立 即施药 , 4 %甘泉 春水 剂 30 用 1 0 0—6 0 m/ m 0 0 lh 或 1% 0 草 甘膦水 剂 1L h 清 洁水 4 0—7 0 g 常规 喷雾 , 5/m 兑 5 5k, 然
殖材料 深埋土 中 , 为恶 化 了杂草 生 长 的生 态环 境 , 而 人 从
雨, 田间土壤 干燥 , 则杂 草萌发迟 、 量少 。化 学 防除适期 数 应视天 气 、 土壤湿 度 、 草 种类 及 除草 剂 品种 而定 。通 常 杂 情 况下 , 以水 稻播 前 3—5 待大 量 杂 草 已萌 发后 防除 为 d,
宜。
1 免耕稻 田杂 草发生特 点
水稻免耕 栽培 由于没有 翻耕 , 保持 了前作 良好 的土 壤 结 构 , 土壤 中水 气供应 处于连续 的 、 使 相对稳 定 的状态 , 而 且 多数免耕 稻 田前茬 为免耕 种植 的小 麦或油 菜 , 年稻 田 上 内的杂草种子 大部 分 分 布在 土 壤表 层 。 由于连 续 的稻一
后 泡 田、 播种 。
2 2 苗 后 化 除措 施 .
田常见的杂草 外 , 还具 有 单 、 子 叶杂 草混 生 、 双 一年 生 、 越 年生 、 多年 生 以及 种 子 繁 殖 和 营养 体 繁 殖 杂 草 并 存 的 特
点 。特别是上 茬小麦 、 油菜 长势差 , 杂草 重 的 田块 , 重影 严
麦田杂草发生与防除技术
麦田杂草发生与防除技术麦田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麦田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杂草的生长与发生。
杂草不仅会占用麦田的营养和水分资源,还会对麦田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防治麦田杂草的发生,是保证麦田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一、麦田杂草的发生原因麦田杂草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土壤质量、气候环境、田间管理等。
其中,不合理的田间管理是导致麦田杂草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田间管理不当的表现有:播种不规范、施肥不当、灌溉不当、收割不及时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麦田内的营养和水分资源分配不均,从而使杂草有机会在麦田内大量繁殖。
二、麦田杂草的分类麦田杂草种类繁多,按照生态学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1、一年生草本杂草:如苋菜、谷精草、狗尾草、狗牙根等。
2、多年生草本杂草:如蒲公英、牛筋草、马唐等。
3、缩小叶杂草:如稗草、黄精草、莎草等。
4、水生杂草:如浮萍、茨藻、水葱等。
5、木质杂草:如槐树、榆树等。
三、麦田杂草的危害麦田杂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占用营养和水分资源:麦田杂草会竞争麦田内的营养和水分资源,导致麦田内的作物生长不良,降低产量和质量。
2、影响麦田的光合作用:麦田杂草会影响麦田内的光合作用,降低作物的光合效率,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传播病虫害:麦田杂草是病害和虫害的重要传播媒介,容易造成作物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
4、影响麦田的品质:麦田杂草会影响麦田内作物的品质,降低粮食的品质和商业价值。
四、麦田杂草的防治技术1、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麦田杂草防治中最为常见的方法,通过喷洒草甘膦、草铵膦等草灭药物,可以有效地杀灭麦田内的杂草。
但是,化学防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机械除草和人工除草的方式,将麦田内的杂草清除。
这种方法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免耕小麦的田间管理
免耕小麦的田间管理免耕小麦是一种新型的农业耕作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耕地栽培方法,免耕小麦技术无需翻耕土壤,将种子直接撒播在地表,有效地减少了土壤侵蚀和营养丧失,并显著提高了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在免耕小麦的田间管理中,有一些关键的环节和注意事项,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免耕小麦的田间管理要做好土壤的保护和改良。
由于不翻耕土壤,土壤中的有机物和养分无法被混入到下层土壤中,所以需要在播种前充分施用翻土前的化肥和有机肥料,以及补充土壤中缺乏的营养元素。
通过覆盖种植剩余植物秸秆或者其他有机物质,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的发生。
免耕小麦的田间管理要注重杂草的控制。
由于不耕地,土壤表层的杂草控制成为关键问题。
在播种前,可以进行杂草防治剂的施用,将杂草防治剂均匀喷洒在土壤表面,从而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
可以利用生物剂或者物理方法对杂草进行去除,避免对小麦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免耕小麦田间管理要注重灌水问题。
由于长期不耕地,土壤的水分含量会逐渐下降,因此需要合理安排灌溉措施,保证小麦的生长需要。
一般而言,免耕小麦在播种开始后的2-3周内是最关键的灌溉阶段,此时要避免土壤过湿或者过干,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灌溉量和频率。
免耕小麦的田间管理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在无耕地生长的小麦中,由于植物与土壤接触较少,会出现病虫害的风险增加的问题。
要定期巡查田间,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可以采用有机农药和生物控制的方法,对发生病虫害的地方进行局部防治,避免疫情蔓延。
免耕小麦的田间管理还要注意合理施肥。
由于免耕技术导致土壤中的养分分布不均,需根据地区土壤养分情况、小麦生长阶段和产量目标等因素,合理施肥。
可以进行基肥和追肥的施用,让小麦长势生长均衡。
免耕小麦的田间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壤保护和改良、杂草控制、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合理施肥等工作。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确保免耕小麦的正常生长和高产高质地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耕麦田杂草重发原因及防除措施
作者:吴扣兰顾月平杨爱国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21期
摘要介绍了姜堰市麦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提出了杂草的防治措施,包括农业控草与化学防除等内容,以供农户参考。
关键词免耕麦田;杂草;重发原因;防除措施
中图分类号S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147-02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变化,轻简栽培技术(特别是板茬直播、套播等方式)的推广应用,麦田杂草的发生程度逐年加重,表现为实际草害面积加大,重草田数量上升,草相趋于复杂。
又因研发技术相对滞后,多年使用同类除草剂,杂草抗性增强,其发生、危害将进一步加重。
为控制恶性杂草的重发趋势,保障以专用麦生产为主的产业化发展,针对免耕田杂草发生变化特点,进行药剂筛选与优化组合,完善杂草防除的技术体系,把杂草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
1杂草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
1.1杂草新种类不断增多
20世纪80年代初期姜堰市麦田化除已开始推广,90年代已全面推广应用,特别是麦田无草害工程的实施,一度控制了麦田杂草的危害。
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杂草种类多、密度大、危害重的问题。
据2000年全市普查12个镇205块麦田,共查到15个科18种杂草;其中禾本科的硬草、茜草科的猪殃殃、石竹科的牛繁缕、十字花科的荠菜为优势种;原来以看麦娘、野燕麦、大巢菜为主的杂草已基本控制,发生面积逐年变小,密度逐年下降;而泽漆、雀麦、硬草、早熟禾、碎米荠、野老鹳等杂草持续上升,其中早熟禾、雀麦等已在姜堰市部分田块造成严重危害。
1.2硬草发生面积逐年加大,危害呈重发趋势
硬草是危害小麦生长的主要禾本科杂草,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发生在中部地区的少数田块。
近年来,随着骠马、磺酰胺类除草剂为主的除草剂长期单一使用,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等得到较好的控制,硬草、早熟禾等杂草的数量与发生面积迅速上升,同时向下河急剧扩张,已在姜堰市普遍发生。
硬草防治指标面积达1.43万公顷,占麦田总面积的55%。
据1999~2002年调查,硬草平均密度为632.5株/m2,高的达8 000株/m2以上,频度在85%以上,已成为姜堰市麦田杂草密度最高、发生面积最大的一种恶性杂草。
同时该草的抗药性强,常规除草剂对其不敏感,使其得以继续扩散为害。
1.3优势种空间分布明显,混发面积增大
受土壤质地、种植制度、结构调整及单一茎叶处理除草剂使用等因素的影响,姜堰市杂草的分布呈现一定的区域化。
依据杂草优势种可分划分为3个草害区:上河地区(张沐、太宇、苏陈以南)禾草以看麦娘、早熟禾为主,少数田块间或有硬草,但密度不是太高;阔叶杂草以猪殃殃、荠菜、牛繁缕为主。
中部地区(白米、张沐、苏陈、姜堰、太宇、罡杨,洪林、桥头、娄庄等)禾草以硬草为主,且密度较高,一般田块在750~2 250万株/hm2,严重田块硬草可达6 000万株/hm2以上,少数田块早熟禾、棒头草较重;阔叶杂草以荠菜、猪殃殃为主。
下河地区(沈高、溱潼、淤溪一线以北)禾草以看麦娘、野燕麦为主,但硬草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部分田块密度亦较高;阔叶杂草以荠菜、猪殃殃、繁缕为主,局部田块泥湖菜等较严重。
1.4免耕田杂草种子多富集于表土,发生量大
由于板茬直播、套播等(少)免耕(或几乎不耕翻)维持了土壤原有的物理性状,形成适宜杂草种子萌发的水、气、热等状况,加之表土层有机质养分含量高,有利于杂草种子萌发。
据2001年针对不同播种深度(0cm、1cm、3cm、5cm、7cm、10cm)的杂草种子萌发试验。
统计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深度与杂草种子萌发率呈负相关,即随着深度增加萌发率下降。
表层(1~3cm)杂草种萌发率95%以上;深度在5~7cm的种子萌发率在50%~65%;而深度在10cm左右的种子萌发率仅5%~15%。
而套播田,由于条件适宜,杂草萌发早,有利于杂草的滋生与蔓延,同时麦苗与前茬作物有一定的共同期,麦苗长势纤弱,抗药性差,不利于药剂的早期使用,进一步加重了此类田块杂草的危害。
1.5杂草出草时间长,出草高峰变化大
硬草、早熟禾等出草时间长,出草高峰受环境影响变化大,导致化除效果不理想。
一般除草剂的控草时间仅有20~30d,即使防效达80%~90%,剩余的杂草仍能继续生长、为害造成损失。
2防除措施
重点加强对不同直播、套播种植模式下的杂草发生规模的调查研究,掌握农田杂草发生消长与演变规律,摸清杂草滋生的主要因素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相应对策;不断引进和筛选出适合当地使用的除草剂新品种和新配方,制定完善农田杂草防除技术体系,及时解决杂草防除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在新的技术体系形成以后,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千方百计把农田草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2.1充分利用农业控草措施
一是合理轮作减轻草害发生基数。
轮作可破坏杂草的适生环境,抑制杂草的发芽,中断杂草生存条件,在硬草、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严重的田块,可实行三麦与油菜轮作,或改种蔬菜;也可实行水旱轮作,都能控制麦田杂草的危害。
二是精选麦种。
混杂在麦种内的草籽,可通过统一供种,机械汰除混杂的种子,减少杂草种源。
三是加强田间管理。
提高麦苗的竞争力,合理施肥,促三麦全苗、壮苗、齐苗,以作物群体优势占领空间达到以苗压草的效果。
2.2改进和完善化除技术
一是重草田提倡播前灭茬。
播前1~2d用30%飞达或克芜踪1.50~2.25kg/hm2对水450kg 细喷雾。
二是依据草相,选用适宜药剂配方,做到对症下药。
以日本看麦娘、看麦娘、野燕麦为主的可选用骠马900~1 200mL/hm2;以早熟禾、硬草为主的在杂草1.5叶左右,施用50%异丙隆及其复配剂2.25~3.00kg/hm2;重草田示范应施用3%世玛375mL/hm2,均有较好的防效。
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选用使它隆、抑阔宁、使阔得等除草剂。
三是立足冬前适时用药。
姜堰市的小麦播种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苗后冬前抓住冷尾暖头的晴好天气,开展化除为好,冬前用药草苗小,耐药性差,效果好,立足于除早、除小。
四是对重草田应适当提高药量。
由于此类田块杂草基数大,其茎蘖数是小麦苗数的几十倍以上,严重威胁着小麦的生长,某些田块只见草而不见苗,用药时药量应比常规量增加20%左右,同时应注意天气变化和土壤的湿度大小,以利于药剂作用的发挥,提高防效。
3参考文献
[1] 金环宇,田平.农田杂草的危害及防除措施[J].种业导刊,2008(6):30-31.
[2] 翁华,郭青云,魏有海,等.春麦田恶性杂草猪殃殃的发生与防除[J].陕西农业科
学,2009(4):64-65.
[3] 张辉,周小刚,张武军,等.除草剂对稻茬免耕麦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3):323-326.
[4] 郝世杰,段美生,刘贵巧,等.邯郸市麦田主要杂草的调查及防治建议[J].现代农村科
技,2009(16):44.
[5] 张华.克芜踪·杰除防除稻茬免耕麦田杂草对比试验[J].汉中科技,2008(2):26,31.
[6] 张辉,周小刚,张武军,等.除草剂对稻茬免耕麦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3):323-326.
[7] 王玉国,姚志龙,胥爱连,等.百草枯防除稻茬免耕麦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
药,2003,2(5):46.
[8] 郑永利,滕敏忠.稻茬免耕麦田杂草土壤种子库调查[J].浙江农业科学,2001(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