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主要杂草资料

合集下载

小麦田杂草防除方法

小麦田杂草防除方法

小麦田杂草防除方法小麦田常见杂草主要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棒头草、硬草、早熟禾、蜡烛草、野燕麦、雀麦、毒麦、稻槎菜、山苦荬、泥胡菜、苦苣菜、一年蓬、刺儿菜、繁缕、牛繁缕、苍耳、麦家公、大巢菜、窄叶野豌豆、广布野豌豆、小巢菜、荠菜、碎米荠、婆婆纳、波斯婆婆纳、野老鹳草等。

受气温、雨量、土质、杂草种子在土壤中的埋藏深度及栽培制度等因子影响,麦田杂草群落及发生数量在地区间、田块间差异大。

小麦田杂草出草危害时间长,受冬季低温抑制,常年有两个出草高峰,第一个出草高峰在播种后10~30天,第二个出草高峰在开春气温回升后。

早播的麦田,秋季雨水多、气温高,冬前出草量大;春季雨水也多,杂草发生量也大。

晚茬麦冬前出草量少,春季出草量较多。

遇秋冬干旱、春雨较多的年份,早播麦田冬前出草量少,开春后常有大量杂草萌发。

因前茬作物不同,麦田杂草发生数量及草相明显不同。

旱茬麦田以阔叶杂草为主,常伴生棒头草、蜡烛草、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稻茬麦田以禾本科杂草为主,伴生猪殃殃、稻槎菜、荠菜等阔叶杂草。

冬季麦田以禾本科杂草危害为主,春后阔叶杂草生长旺盛。

对小麦田杂草,应根据草相选用适宜的除草剂化除。

以秋冬防除为重点,小麦播种前后以禾本科杂草和猪殃殃、繁缕、荠菜、大巢菜等阔叶杂草为重点防除对象,进行早期防除;小麦返青以后以阔叶杂草为重点对象,进行补治。

1.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小麦田,每亩用骠马69克/升精唑禾草灵水乳剂80~100毫升,或麦极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20~40克,或大能50克/升唑啉·炔草酯乳油60~100毫升,或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50克,加水40公斤喷雾。

2.以硬草、菵草为主的麦田,可在小麦播种后、杂草3叶期前,每亩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50克加水喷雾。

每亩用大能50克/升唑啉·炔草酯乳油70~90毫升,或骠马69克/升精唑禾草灵水乳剂90~110毫升,或麦极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30~40毫升,对硬草、菵草也有较好的防效,以冬前杂草齐苗后施药为好。

小麦田常见杂草(图解和各生长特点)

小麦田常见杂草(图解和各生长特点)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二、小麦田阔叶杂草种类
(1):播娘蒿 俗名:黄蒿、咪咪蒿、蒿子 等。 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高30-100厘米,上部多分枝。叶互生,下部 叶有叶柄,上部无叶柄,2-3羽状全裂。总状 花序顶生,花多数,花瓣4片,淡黄色,长角 果。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2)传播途径 。 根据调查,分析其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长距离传播。节节麦是小麦的远祖之一,也是 小麦育种的主要材料,随麦种传播的可能性很 大。从重发生区的分布来看,节节麦和雀麦均 有明显的地域间隔,因此,种子传播应是主要 途径。再者是牲畜及畜产品运输传播。 短距离传播。一是农民间相互换种传播;二 是收割机等机械传播, 2009年调查进一步确 认联合收割机携带节节麦;三是未腐熟的麦秸 、麦稃等农家肥传播。
Company
Logo
2、禾本科杂草发生的原因、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1)原因分析: 1、 气候因素:由于近年来气候变暖,为雀麦 、节节麦等原来发生于黄河以南的杂草提供了 适宜的气候条件,南草北移现象明显。 2、生物学特性:雀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 与小麦的生长习性相近,但成熟期较早,在小 麦收获之前大部分杂草种子已成熟脱落,成为 翌年为害的来源。 3、耕作制度:免耕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 后,多年未进行深耕深翻,为适宜 由于麦种多为农民私下互相调换。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6):早熟禾 第一片真叶长1.5-2.2cm, 宽0.6mm,先端锐尖,,有3条直平行脉, 有三角状叶舌,无叶耳,叶片与叶鞘均无毛。

麦田除草剂知识大集结,如此全面,看完你也是专家!

麦田除草剂知识大集结,如此全面,看完你也是专家!

麦田除草剂知识大集结,如此全面,看完你也是专家!一、麦田杂草的种类冬小麦主要杂草有30种左右,淮河以南主要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如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雀麦、早熟禾、硬草、棒头草、芒草等。

阔叶杂草主要有猪殃殃、牛繁缕、婆婆纳、碎米齐、酸模叶蓼、雀舌草、大巢菜等。

黄淮流域麦田,杂草种类多,群落复杂。

稻麦轮作麦田的杂草种类与南方相似,看麦娘和日本看麦娘为多,部分麦田硬草、棒头草、野燕麦、芒草和雀麦等危害严重。

黄淮海早作冬麦田杂草,主要以猪殃殃、野油菜、播娘蒿、大巢菜、麦家公、荠菜、泽漆、婆婆纳、田旋花、刺儿菜、米瓦罐、藜、小藜、匾蓄和宝盖草为主。

在晋、陕黄土高原冬小麦,以刺儿菜、藜、鹤风、独行菜和离子草等发生较重。

春小麦田危害严重的杂草有20余种,主要有藜、卷茎蓼、模叶蓼、香薷、鸭跖草、狼把草、匾蓄、天蓝苜蓿、野燕麦、野荞麦、绿狗尾草、稗草、荒芜等。

青藏、川云贵海拔高寒春麦区,主要杂草有野燕麦、猪殃殃、田旋花、藜、密穗香薷、靳冥、卷茎蓼、野荞麦、大刺儿菜、薄蒴草等。

新、甘、宁、蒙春麦区,主要杂草有野燕麦、田旋花、芦苇、野芥菜、苣荬菜、匾蓄、藜、大刺儿菜等。

二、针对杂草选用除草剂注:“=”表示防效相近,“>”表示防效有高低顺序。

1、禾本科杂草的防除药剂(1)看麦娘。

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酸、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异丙隆、唑啉草脂、啶磺草胺等,防效均在90%以上。

(2)抗性看麦娘。

有异丙隆、大能(唑啉草脂·炔草酸)、啶磺草胺等。

(3)日本看麦娘。

异丙隆=唑啉草脂=啶磺草胺=炔草酸=精噁唑禾草灵>甲基二磺隆>氟酮磺隆。

(4)野燕麦。

炔草酸>精噁唑禾草灵>异丙隆>唑啉草脂>氟唑磺隆>唑啉草脂。

(5)硬草。

炔草酸>精噁唑禾草灵>啶磺草胺>异丙隆>唑啉草脂>甲基二磺隆>氟酮磺隆。

(6)菵草。

炔草酸>精噁唑禾草灵>异丙隆>唑啉草脂>氟唑磺隆>甲基二磺隆。

麦田杂草种类

麦田杂草种类

麦田杂草种类、分布与为害(1)麦田杂草种类据调查,我国麦田杂草有200余种,以一年生杂草为主,有一部分二年生(越年生)杂草和少数多年生杂草。

其中在全国分布普遍、对麦类作物为害严重的杂草有11种,包括野燕麦、看麦娘、马唐、牛筋草、绿狗尾草、香附子、藜、酸模叶蓼、反枝苋、牛繁缕和白茅;在全国分布较为普遍,对麦类作物为害较重的杂草有19种,包括播娘蒿、猪殃殃、大巢菜、小藜、凹头苋、马齿苋、繁缕、棒头草、狗牙根、双穗雀稗、金狗尾草、小蓟、鸭跖草、扁蓄、田旋花、苣荬菜、小旋花、遏蓝菜、千金子、细叶千金子和芦苇。

在局部地区对麦类作物为害较重的杂草有24种,其中温寒带地区有荞麦蔓、苍耳、问荆和毒麦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有硬草、春蓼、碎米荠等。

(2)麦田杂草的分布[北方旱作冬麦草害区]包括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该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麦田主要杂草有播娘蒿、猪殃殃、野燕麦、小藜、荠菜、萹蓄、米瓦罐、遏蓝菜、小蓟(刺儿菜)、打碗花(小旋花)等,麦田有草面积占74%,中等以上发生面积占50%。

该区西部从河南至陕西关中平原,野燕麦和猪殃殃发生严重,出现频率分别达98%和64%,为害率分别达58%和26%。

[南方稻茬冬麦草害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大雪山以东地区。

麦田杂草在秋、冬、春季均能萌发生长,但萌发高峰期在秋末冬初。

麦田主要杂草有看麦娘、牛繁缕、繁缕、大巢菜、猪殃殃、春蓼、雀舌草、碎米齐、长芒棒头草、酸模叶蓼等。

看麦娘为害面积5000万亩,严重为害面积1000万亩,牛繁缕为害面积1000万亩以上。

[春麦草害区]包括长城以北、岷山和大雪山以西地区。

麦田主要杂草有野燕麦、藜、篇蓄、猪殃殃、田旋花、苣荬菜、大蓟(大刺儿菜)、卷茎蓼、香薷、离蕊芥、芦苇、反枝苋、稗、滨藜等。

田间杂草4~5月出苗,7~9月开花结实,多数种子在土壤中越冬。

该区耕作粗放、麦田草害严重。

(3)麦田杂草的为害北京市植保站的研究表明,藜2、3、4、5级为害(按覆盖度分级),小麦分别减产11.1%、17.9%、26.4%、36.1%。

小麦田的主要杂草有哪些?

小麦田的主要杂草有哪些?

小麦田的主要杂草有哪些?
小麦田常见的杂草有哪些?小麦田杂草用什么除草剂好?小麦田杂草,用什么除草剂?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常见的麦田禾本科杂草有野燕麦、看麦娘、稗草、狗尾草、硬草、马唐、牛筋草等。

常用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有骠马、禾草灵、新燕灵、燕麦畏、杀草丹、禾大壮、燕麦敌、青燕灵、野燕枯等。

常见的麦田阔叶杂草有马齿苋、猪殃殃、小蓟(刺儿菜)、荠菜、米瓦罐、苣荬菜、草(拉拉秧)、苍耳、播娘蒿、酸模、叶寥、田旋花、反枝览、凹头苋、打碗花、苦苣菜等,用于麦田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有2,4滴丁酯、二甲四氯、苯达松、苯磺隆、麦草畏、甲磺隆、绿磺隆、氯氟吡氧二酸、西草净、溴苯腈、碘苯腈等。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介绍小麦田常见的杂草及防治除草剂,如您有更好的补充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洛麦28小麦品种好不好?小麦遇冻害怎么办?隆平麦518小麦品种好不好?中原98-68小麦品种好不好?中麦875小麦品种好不好?怎样防治小麦全蚀病?郑麦583小麦品种好不好?如何选小麦品种?京生麦1号小麦品种好不好?扬麦19小麦品种好不好?收藏分享邀请上一篇:小麦发生冻害了怎么办?小麦田常见的杂草有哪些?小麦田杂草用什么除草剂好?小麦田杂草,用什么除草剂?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常见的麦田禾本科杂草有野燕麦、看麦娘、稗草、狗尾草、硬草、马唐、牛筋草等 ...下一篇:麦田使用除草剂要注意什么?小麦田常见的杂草有哪些?小麦田杂草用什么除草剂好?小麦。

小麦田杂草识别-禾本科

小麦田杂草识别-禾本科

别-禾本科小麦种植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杂草,影响小麦的生长,其中禾本科杂草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经常遇见的如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棒头草、硬草、早熟禾、蜡烛草、野燕麦、雀麦、毒麦等。

由于禾本科杂草为单子叶植物,在苗期的时候长相十分接近,要想对杂草进行精准防治,首先要对杂草从苗期的时候就能够做到认识,以达到早发现、早防治,降低成本,降低安全性风险的目的。

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对常见的麦田禾本科杂草的识别要点做一个介绍,希望对小麦种植的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禾本科植物叶片结构u叶舌:叶舌是叶片与叶鞘相接处的腹面,有膜状的突出物。

禾本科的叶舌:常见的有撕裂状叶舌、二深裂叶舌、短叶舌、具睫毛叶舌和长叶舌等。

u叶耳:指在叶舌两旁的一对从叶片基部边缘伸长出来的略如耳状的突出物。

u叶鞘:叶的茎部或叶柄的基部扩大形成的包裹着茎杆的节间或茎节的鞘状物。

多数禾本科植物和伞形科植物,具有显著的叶鞘,它们的功能是保护茎上的幼嫩居间分生组织和幼芽,并增强茎的机械支持力。

u叶脉:网状脉序-双子叶植物;平行脉序-单子叶植物。

雀麦u识别要点:茎基部:雀麦幼苗茎基部淡绿色或淡紫红色。

叶片:雀麦叶片细长柔软,呈狭线形,叶片比小麦窄,常顺时针扭曲,两面和叶鞘均有白色柔毛;有13条直出平行脉。

其它特征:叶鞘紧密包茎,被白色柔毛;叶舌透明膜质,顶端具不规则裂齿;叶鞘、叶片有白色绒毛。

雀麦节节麦u识别要点:茎基部:幼苗暗绿色,基部淡紫红色;丛生,基部弯曲;叶片:幼叶初出时卷成筒状,展开后成长条形;叶片狭窄且薄;根茎处弯着生长,俗称“打弯儿”。

叶片微粗糙,腹面疏生柔毛。

种子:根上的种子是蛹状;其它特征:叶鞘紧密包茎,平滑无毛而边缘具纤毛;叶舌薄膜质。

节节麦多花黑麦草u识别要点:茎基部:多花黑麦草幼苗期叶鞘和茎基部常为紫红色。

叶片:幼苗期,叶片颜色偏淡,对折;后期叶片逐渐平展,深绿色,表面蜡质层厚,叶片两面油亮是识别多花黑麦草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其他禾本科杂草无这一特征。

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麦田(大麦、小麦)杂草在田间萌芽出土的高峰期一般以冬前为多,如野燕麦、猪殃殃、看麦娘、棒头草、婆婆纳、野豌豆、播娘蒿、野油菜、繁缕等主要杂草,萌芽出土的高峰在播种后10—11月间,而猪殃殃、野油菜、播娘蒿等在第二年的3月间还能二次出现小高峰。

麦田杂草幼苗的发生早晚,因杂草种类、气候因素、播种时间和栽培管理等条件有所差异,其中特别与麦种播期的早晚关系最大。

10月上旬播种的小麦,野燕麦、看麦娘、麦象公等萌芽出土的高峰期一般在播种后10—15天。

10月中、下旬播种的小麦、大麦的杂草出土高峰期在播种后的15—20天,播娘蒿、野豌豆、大巢菜一般在小麦播后10天左右进入出苗高峰。

猪殃殃一般在小麦播种后20—30天才能达到出苗高峰。

因此,了解杂草幼苗发生高峰期是适时采取化学除草的依据。

麦田化学除草的施药时期,选择在杂草发生高峰期,冬小麦、大麦分蘖至拔节初期用药。

进入幼穗分花后施药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小穗不孕而减产。

麦田化学除草剂的选择因杂草种类不同,尤其大麦与小麦田的除草剂区别很大,不可互用。

小麦:①以看麦娘、野燕麦、稗草、棒头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小麦田可选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或8%快草酯乳油在杂草2—3叶期进行喷雾。

②以猪殃殃、婆婆纳、繁缕、野油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小麦田可选用20%使它隆乳油或75%苯磺隆,在小麦3—4叶期或杂草二轮叶前进行喷雾。

③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小麦田,在小麦2—3叶期或单子叶杂草2—3叶期,双子叶杂草二轮叶前后,用7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或6.9%骠马加苯磺隆进行现混现用。

大麦:①在播后苗前或杂草二叶一心期用7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喷雾可有效防除大麦田内看麦娘、野燕麦、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同时还可以防除繁缕、碎米等部分阔叶杂草。

②对以棒头草、硬草、看麦娘、野燕麦、菵草、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大麦田可选用6.9%大骠马在大麦3叶期至拔节前、杂草2—6期进行喷雾。

常见杂草大全

常见杂草大全

常见杂草默认分类2010-03-30 16:54:51稗草学名Echinochloa crusgalli (L.)Beauv.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芒早稗、水田草、水稗草等。

广布全国各地。

主要为害水稻、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蔬菜、果树等农作物。

形态特征秆丛生,基部膝曲或直立,株高50—130cm。

叶片条形,无毛;叶鞘光滑无叶舌。

圆锥花序稍开展,直立或弯曲;总状花序常有分枝,斜上或贴生;小穗有2个卵圆形的花,长约3mm,具硬疣毛,密集在穗轴的一侧;颖有3—5脉;第一外稃有5—7脉,先端具5—30mm的芒;第二外稃先端具小尖头,粗糙,边缘卷孢内样。

颖果米黄色卵形。

种子繁殖。

种子卵状,椭圆形,黄褐色。

生态特点生于湿地或水中,是沟渠和水田及其四周较常见的杂草。

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萌发。

最适发芽温度为25—35℃,10℃以下、45℃以上不能发芽,土壤湿润,无水层时,发芽率最高。

土深8cm以上的稗籽不发芽,可进行二次休眠。

在旱作土层中出苗深度为0—9cm,0—3cm出苗率较高。

东北、华北稗草于4月下旬开始出苗,生长到8月中旬,一般在7月上旬开始抽穗开花,生育期76—130天。

在上海地区5月上、中旬出现一个发生高峰,9月还可出现一个发生高峰。

酸模叶蓼学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属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旱苗蓼、大马蓼、柳叶蓉等。

分布在全国各地,北方尤其普遍。

主要为害棉花、豆类、薯类、水稻、油菜、麦类等农作物。

形态特征茎直立,高30—100cm,具分枝,光滑,无毛。

叶互生有柄;叶片披针形至宽披针形,叶上无毛,全缘,边缘具粗硬毛,叶面上常具新月形黑褐色斑块;托叶鞘筒状。

花序穗状,顶生或腋生,数个排列成圆锥状;花被浅红色或白色,4深裂。

瘦果卵圆形,黑褐色。

生态特点生于低湿地或水边。

是春季一年生杂草,发芽适温15—20℃,出苗深度5cm。

黑龙江4月下旬开始出苗,6月下旬开花,7月中旬种子开始成熟。

麦田杂草燕麦和节节麦的防治

麦田杂草燕麦和节节麦的防治

麦田杂草燕麦和节节麦的防治一、发生原因麦田杂草燕麦、节节麦属外来物种,它们与小麦的亲缘关系很近,一般除草剂很难防除它,所以其蔓延传播速度非常快,短短几年就成为影响小麦生长的杂草种群,目前是许多麦田中最难防治的恶性杂草。

它有着比小麦出苗晚、成熟早、易脱落的特点。

经过调查发现,麦田杂草燕麦和节节麦的传入主要有4条途径,一是小麦联合收割机的跨区作业,二是种子调运(节节麦随种调入),三是农户之间交换没有精选的麦种,四是农户将麦田拔出的杂草随意丢弃到地头、路边、河道。

另外,饲喂牲畜也会导致麦田杂草燕麦、节节麦小范围传播。

(一)小麦联合收割机的跨区作业。

跨田作业是加快杂草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小麦收割机数量的增加,很多机械参与到跨区作业的行列,同时也把外地的杂草种子带入本地,加快了杂草蔓延。

(二)杂草繁殖量大,分蘖力强是快速蔓延的又一主要原因。

一粒燕麦种子第2年至少可产种子500粒,第3年可產种子25万粒以上(比小麦亩播种量还多)。

一粒节节麦种子第2年至少可产种子60粒,第3年可产种子3600粒,第4年可产种子21万粒(与小麦播种量相当)。

这两种恶性杂草的种子具有较长休眠期,若秋播时不具备发芽条件,它们可暂时休眠而不会腐烂变质,待来年春季或秋播条件适宜时,仍能正常发芽。

(三)最佳防治时间短,农户往往错过时机,防治效果降低。

11月上中旬是防治麦田杂草燕麦、节节麦的最佳时期。

此时麦苗稀疏、遮挡少,杂草小,抗性差,因此防治效果好。

喷药防治会受气温、风力等因素影响,适宜喷药时间一般只有10天左右。

大多数农户没有冬前喷施除草剂的习惯,他们往往等到来年春季喷药防治,而那时杂草草龄大,麦苗覆盖度高,用药除草效果会大大降低。

(四)小麦种植过度分散,防治时间不一致。

由于农户除草时间难以统一,相邻地块如果错年防治,在机械收获时,容易产生恶性杂草再次传播侵染,难以彻底铲除其危害。

二、防治措施(一)加强对农户的科技培训,提高技术普及率。

小麦田里的主要杂草图谱

小麦田里的主要杂草图谱

小麦田里的主要杂草图谱播娘蒿十字花科。

株高30~70厘米。

茎多分枝。

叶轮廓狭卵形,2~3回羽状深裂,下部叶有柄,上部叶无柄。

花淡黄色,直径约2毫米;萼片4片,早落;花瓣4片,长匙形。

长角果,窄条形,长2~3厘米,宽约1毫米;种子一行,矩圆形至卵形,长约1毫米,褐色。

一、二年生草本。

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四川等省区。

重度危害冬小麦田。

荠菜十字花科。

株高10~50厘米。

茎有分枝。

基生叶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有长柄,茎生叶狭披针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

花白色,直径约2毫米。

短角果,倒三角形,长约5~8毫米,宽4~7毫米,扁平,先端微凹。

种子2行,长椭圆形,长1毫米,淡褐色。

一、二年生草本,分布几遍全国。

重度危害冬小麦田。

猪殃殃茜草科。

茎四棱,棱上和叶背中脉及叶缘均有倒生细刺,触之粗糙。

叶6-8片轮生,线状倒披针形,顶端有刺尖,表面疏生细刺毛。

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3-10朵;花小,花萼细小,上有沟刺毛,花瓣黄绿色,4裂,辐状,裂片长圆形。

果实球形,表面褐色,密生沟状刺毛,沟刺基部显瘤状。

一、二年生蔓状或攀援状草本。

辽宁至广东均有分布。

重度危害麦田。

阿拉伯婆婆纳玄参科。

全体被有柔毛。

茎下部伏生地面,基部多分枝。

基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卵圆形或肾状圆形,缘具钝状齿,基部圆形。

花单生于叶状苞片内,有1.5~2.5cm长的柄。

花萼4深裂,裂片狭卵形,宿存花冠深蓝色,有放射状深蓝色条纹。

一年生草本。

分布于长江沿岸及以南的西南地区。

重度危害麦田。

繁缕石竹科。

株高10~30厘米,直立或平卧,基部多分枝,茎上有一行毛。

中、下部叶有柄,柄上有毛。

叶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

花单生叶腋或疏散的顶生聚伞花序。

萼片5片,披针形,先端钝,边缘膜质,背部具毛。

花瓣5片,白色,短于萼片,2深裂至近基部。

蒴果,卵形,顶端6瓣裂。

种子黑褐色,圆形,密生小突起。

一、二年生草本。

广布全国。

中度危害麦田。

宝盖草唇形科,茎高10-30厘米,基部多分枝,常为深蓝色。

冬小麦田主要杂草及发生规律冬小麦,杂草

冬小麦田主要杂草及发生规律冬小麦,杂草

冬小麦田主要杂草及发生规律冬小麦,杂草从防除的角度,麦田杂草可简单地分为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

目前来看,麦田杂草的主要组成仍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发生呈上升趋势。

一、阔叶杂草(1)播娘篙(俗称黄花草):叶2~3回羽状深裂。

花小,淡黄色。

长角果,种子一行,褐色。

(2)荠菜(俗称白花草):茎有分枝。

基生叶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茎生叶狭披针形,抱茎。

花小,白色。

短角果,倒三角形,种子2行,淡褐色。

(3)麦瓶草(俗称米瓦罐、红花草):茎直立,单生或叉状分枝。

基生叶匙形,茎生叶矩圆形或披针形。

花瓣5片,粉红色。

结果时萼筒基部膨大成瓶状,蒴果,内有种子多数,螺卷状。

(4)麦家公。

全株被糙伏毛,有分枝。

叶两面被短糙伏毛,狭披针形或条状倒披针形。

花冠白色。

小坚果4个,卵形,淡揭色,有瘤状突起。

(5)藜(俗称灰灰菜)。

茎粗壮,有棱及条纹,多分枝。

叶片近三角形、菱状卵形至披针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叶背面被粉粒。

花数朵花集成一团伞花簇,多数花簇排成圆锥状花序。

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

种子横生,双凸状,黑色具光泽。

(6)葎草(俗称拉拉秧)。

成株茎枝和叶柄密生倒钩刺。

叶片掌状5~7深裂,叶缘具粗锯齿,两面具粗糙毛。

雌花排成近圆形的穗状花序,雄花序圆锥状。

瘦果,扁球形,黄褐色,表面具4条纵棱。

(7)刺儿菜。

叶全缘或齿裂,有刺。

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生于茎端,花冠紫红色。

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略扁平;冠毛羽状。

多年生草本。

(8)打碗花(俗称小旋花、圆葫芦苗)。

茎蔓生,缠绕或匍匐。

叶互生,基部心形;茎上部的叶三角状戟形,先端钝尖,基部戟形或截形。

花单生叶腋,花冠粉白色。

蒴果,卵圆形,光滑。

种子卵圆形,黑褐色。

多年生草本。

(9)鸭跖草(兰花菜)。

茎基部匍匐分枝,向上斜生。

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有膜质的叶鞘。

花瓣3片,蓝色。

蒴果。

种子暗褐色,具不规则窝孔。

二、禾本科杂草:(1)野燕麦(俗称麦铃铛)。

圆锥花序开展,小穗柄弯曲下垂,小穗轴被毛。

小麦田杂草藜的发生以及防治

小麦田杂草藜的发生以及防治

小麦田杂草藜的发生以及防治
发生危害特点:
在华北北部冬小麦产区,麦田杂草种类较多。

河北等地部分麦田在小麦返青拔节后,田间开始发生藜、小藜、播娘蒿、荠菜、泽漆、狼紫草、米瓦罐等;往往在小麦返青后快速生长。

必须针对不同地块的草情选择适宜的除草剂种类及时防治。

发生规律:
在小麦返青期,藜、播娘蒿、荠菜、泽漆、大量发生,根据区域温度回升和冬小麦长势,在小麦返青后、温度明显回暖,在天气晴朗、气温高于10℃,且天气预报未来几天天气较好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下列除草剂: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
苯磺隆+2甲4氯
苯磺隆+2,4-滴丁酯
噻磺隆+氯氟吡氧乙酸
一定要注意天气和小麦生育时期。

注意不要施药太早,温度较低(低于10℃)、泽漆未返青时药效不好,小麦易于发生药害;也不要施用农药过晚,杂草过大、小麦拔节后施药,药效降,对小麦的安全性不好,易于发生严重的药害。

在小麦拔节抽穗后,麦田藜大量发生,影响小麦的生长,该期施药效果下降,对小麦安全性不利。

- 1 -。

雀麦、节节麦、看麦娘、野燕麦、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防治方法大全

雀麦、节节麦、看麦娘、野燕麦、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防治方法大全

雀麦、节节麦、看麦娘、野燕麦、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防治方法大全小麦田中常见杂草之一就是禾本科杂草,包括:雀麦、节节麦、看麦娘、野燕麦、早熟禾等。

它们同小麦同属禾本科,甚至雀麦、节节麦等的生长习性同小麦相类似,因此禾本科杂草是最难防治也是危害最大的杂草种类之一。

禾本科杂草发生原因:•1、气候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为原本生长在南方的雀麦和节节麦杂草北移提供了条件,使其发生面积进一步扩大化。

•2、生物学特性。

雀麦、节节麦等杂草同小麦的生长习性相近,成熟期更早,而且具有一碰种子就落地的特性,在收获小麦前草种已落地,不仅当年该种杂草的防治困难,还会影响到来年的杂草防治。

•3、耕作方式改变。

随着大型播种机的流行和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麦田多年未得到有效深耕,也为杂草的连年泛滥提供了条件。

•4、种子监管不力。

麦种监管不力,筛选不严,以及农民间互相换种都导致了杂草种子间杂在麦种间传播。

禾本科杂草防止策略:•1、农业措施1.1 严格选种。

麦种在播种前应进行严格筛选,剔除粃粒以及杂草种子。

1.2 轮作或深耕。

禾本科杂草的重度发生区,应摒弃免耕栽培技术改为播前深耕,以将草种翻入土壤深层达到防治杂草的目的。

也可将小麦与油菜等阔叶作物轮作2年。

•2、物理措施对于杂草轻度发生麦田,可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杂草未抽穗前进行人工拔除。

但要注意,拔除的杂草要带出麦田,不能随拔随放,防止其死而复活。

•3、化学防治对于禾本科杂草重度发生区,可采取化学防治和人工拔除相结合的方式,需注意先对杂草进行鉴别再选用敏感的农药,具体敏感药物如下:•节节麦,可选用甲基二磺隆;•雀麦,可选用氟唑磺隆、啶磺草胺或甲基二磺隆;•看麦娘、野燕麦,可选用精噁唑禾草灵(骠马)。

使用时需注意,需在小麦三叶期也就是杂草分蘖前,对全田麦行麦垄均匀喷洒。

小麦田杂草种类及危害情况调查

小麦田杂草种类及危害情况调查

小麦田杂草种类及危害情况调查作者:张俊杰莫娟来源:《寒旱农业科学》2023年第09期摘要:调查掌握小麦田杂草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可为筛选高效除草药剂提供科学依据。

对定西市不同区域的小麦田杂草发生情况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定西市共有麦田杂草15科38种,其中单子叶杂草6种,双子叶杂草32种。

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临洮县以及渭源县北部等干旱半干旱区分布较多的杂草有12种,渭源县南部以及漳县、岷县等二阴区分布较多的杂草有13种。

有8个杂草优势种,其中苦苣菜、藜、狗尾草、灰绿藜、菊叶香藜等5种杂草危害较重,危害等级达到Ⅲ级;苦苣菜、藜、狗尾草为绝对优势种,危害最重。

杂草优势种是防除的重点对象,建议结合杂草特性,筛选高效除草剂加以科学防除。

关键词:小麦;杂草;种类;危害中图分类号:S45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3)09-0865-04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3.09.015Investigation on Weed Species and Hazard Degree in Wheat FieldsZHANG Junjie 1, MO Juan 2(1. Dingxi Seed Station, Dingxi Gansu 743000, China; 2. Dingxi Plant Protection and Inspection Station, Dingxi Gansu 743000, China)Abstract: Studying the weed's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hazard degree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creening efficient herbicides in wheat fields. In this paper, a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jeopardizing status of weed in wheat fields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Dingxi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38 species belonging to 15 families detected in Dingxi wheat growing region, 6 monocotyledonous and 32 dicotyledonous plants, respectively. Twelve species were commonly distributed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from Anding distract, Tongwei, Longxi, Lintao and the north of Weiyuan, while thirteen species were commonly distributed in cold and high humidity areas, such as the south of Weiyuan, Zhang County and Min County. Eight dominant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Five out of them, hazard level of Sonchus oleraceus L, Chenopodium album Linn,Setaria viridis(L.) Beauv, Chenopodium glaucum Linn, Chenopodium foetidum Schrad reached to the grade III, which of Sonchus oleraceus L, Chenopodium album Linn and Setaria viridis(L.)Beauv were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f Chenopodium glaucum Linn and Chenopodium foetidum. Dominant species are key objectiv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eeds. Corresponding herbicides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weed characteristics to improve prevention efficiency.Key words: Wheat; Weed; Species; Jeopardization收稿日期:2023 - 04 - 26作者简介:张俊杰(1985 —),男,甘肃天水人,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

小麦田间杂草及防治

小麦田间杂草及防治

菜 等 。
二 、麦 田杂草 的主要 特性
麦 田 杂 草 既不 同于 野 生 植 物 。也 不
同 于 栽 培作 物 .它 是 与小 麦伴 生 并 在 各
种 农 业 措 施 和 生 态 环 境 下 形 成 的 自 然
物 种 ,具有 适 应 性 强 、发 生 数 量 大 、繁 殖
力 强 等 特 性 。这 是 杂 草 长 期 自然 选 择 和
苇 等 的 地 下 根 茎 在 机 械 翻 地 时 被 切 断
后 。仍 可生 成 新 的 植 株 。有 些 杂 草 地 上 部 被 铲 除 后 ,在 地 表 的 根 蘖节 处 也 可 长 出新 的 植 株 。
(五 )种 子 休 眠 及分 批 出 苗 许 多 杂 草 种 子 具有 休 眠 性 ,即 使在 适 宜 的 条 件 下 也 不 萌 发 。可 在 土 壤 中 存 活 40年 以上 。杂 草 种 子 休 眠期 的 长 短 与 物 种 的 遗 传 特 性 有 关 外 ,环 境 条 件 也 起 了 很 大 作 用 。 当 杂 草 种 子 度 过 生 理 休 眠期 。而 环 境 条 件 又 不 适 宜 种 子 萌 发 时 ,杂 草 种 子 则 处 于 被 迫 的休 眠 状 态 。土 壤 是 一 个 巨 大 的种 子 库 ,在 不 同 深 层 中 埋 藏 着 大 量 的 杂 草 种 子 . 由 于 杂 草 种 子 休 眠 期 长 短不 同 。因 而 田 间 杂 草 就 会 分 批 出苗 。 大 部 分 杂 草 的 出苗 期 和 结 籽 期 很不 整 齐 ,有 的 甚 至 在 整 个 生 长 季 节 都 可 陆 续 出 苗 ,即 使 是 同 一 种 杂 草 , 由于 在 土 中 的 分 布 深 度 、温 湿 度 以 及 中 耕 翻 动 的 不 同 ,其 出 苗期 也 不 整 齐 。 (六 )传 播途 径 一 种 是 自 然 传 播 ,一 种 是 人 为 传 播 。自然 传 播 是 指杂 草 种 子 成 熟 后 自身 向 四 周 扩 散 或 借 助 自 然 条 件 进 行 一 定 范 围 内 的 扩 散 。 例如 ,刺 儿菜 种 子可 随 风 传 播 ;猪 殃 殃 的 果 实上 有 钩 状 刺 ,可 附 着 在 收 获 物 或动 物 身 上 传 播 。人 为传 播 是 指 人 类 通 过 农 事 活 动 来 传 播 。例 如 ,通 过调 运 混 有 杂 草 种 子 的 作 物 种 子 及农 副 产 品 时 远 距 离传 播 。通 过机 械 异 地 收割 也 可 传 播 杂 草种 子 。

小麦田禾本科杂草_冬小麦田杂草防除技术方案范文

小麦田禾本科杂草_冬小麦田杂草防除技术方案范文

小麦田禾本科杂草_冬小麦田杂草防除技术方案范文稻-麦轮作小麦田发生的主要杂草:硬草、看麦娘、早熟禾、菵草、野燕麦、大巢菜、牛繁缕、猪殃殃、荠菜等单双子叶杂草。

旱-麦轮作小麦田发生的主要杂草:野燕麦、猪殃殃、泽漆、播娘蒿、婆婆纳、麦家公、大巢菜、牛繁缕、荠菜等单双子叶杂草。

根据麦田杂草发生的特点,麦田杂草的防除建议采用:“一封”、“二杀”、“三补”的原则进行防除策略,即播后苗前封闭、幼苗期(11月中下旬)防除、返青期(次年2月下旬-3月中旬)补防。

防除技术一、稻-麦轮作小麦杂草的防除:1、翻耕麦田,要求精耕细作,盖好麦种,结合防除禾阔杂草兼除,三个防除时期采取相应措施:1)小麦播后苗前土壤封闭,亩(667m2)用配方①25%绿麦隆300-400克、或②25%绿麦隆250-300克+60%丁草胺75-90毫升,或③50%异丙隆140-160克兑水60-80公斤均匀喷雾,进行封闭处理,(土壤干旱加大用水量,确保药效发挥)。

2)幼苗期(3-4期)茎叶处理:亩用配方①50%异丙隆140-160克+超畏(32%苄嘧磺隆)10-15克或宽星(10%苯磺隆)15-20克,或用②旱歌、麦草星(50%苄嘧·异丙隆)150-180克、或③用麦哥(50%苯磺·异丙隆)150-180克、或④麦尊(69克/升精噁唑禾草灵)80-120毫升或麦禾星(15%炔草酸20-30克+超畏10-15克或宽星15-20克或金快达(20%氯氟吡氧乙酸)30-40毫升或稼尊1+1(超畏15克+金快达30ML)或杰清1+1(宽星15克+金快达30ML)等配方,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防除禾阔杂草。

也可以异丙隆配合麦禾星使用提高禾本科杂草防效,降低异丙隆遇寒潮小麦冻害风险。

3)小麦返青期补施茎叶处理:对于禾阔杂草均有的麦田可以每亩选用麦尊100-150毫升或麦禾星30-40克+超畏10-15克或宽星15-20克或金快达40-60毫升等配方,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补防禾阔杂草;对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以选用麦尊100-150毫升或麦禾星30-40克,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补防禾本科杂草;对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以选用①麦婧(32%苄嘧磺隆15克+10%苯磺隆15克)、或用②金快达40-60毫升,③稼尊1+1(超畏15克+金快达30ML)、④杰清1+1(宽星15克+金快达30ML)1-2包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补防阔叶杂草。

麦田主要杂草图片认

麦田主要杂草图片认

9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四瓣,白色
2
种子繁殖,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
4
花期3~4月,果期5~6月,种子量很大,
繁殖力强,为华北麦区主要杂草
6
茎直立,有分枝;
8
茎生叶狭披针形至长圆形,基部抱茎,
边缘有缺刻或锯齿
10
短角果,倒心形
泽漆
泽漆生物学特性:一年生 或二年生草本;种子繁殖, 幼苗或种子越冬;10月下 旬至11月上旬发芽,早春 出苗少;4月下旬开花,5 月中下旬果实渐成熟
12
34
✓ 秆丛生,基部膝曲,大都光滑,高1075厘米。成株秆丛生,光滑无毛,株 高l5~75cm;圆锥花序穗状,长圆形 或兼卵形,较疏松,具缺刻或有间断; 小穗灰绿色或部分带紫色。
猪殃殃---茜草 科
猪殃殃生物学特性:
种子繁殖,以幼苗或种子越 冬;二年生或一年生蔓状或 攀缘状草本。
多于冬前9~10月出苗,亦 可在早春出苗;4~5月现蕾 开花。
繁缕茎叶较细 小,色淡绿, 茎上有毛;牛 繁缕全株光滑, 仅花序上有白 色短软毛,茎 秆较粗大略带 紫色。
繁缕花瓣比萼 片短;牛繁缕 花瓣远长于萼 片。
繁缕花柱数多 为3枚;牛繁 缕花柱数为5 枚。
01
02
03
04
荠菜
1
荠菜生物学特性:
3
10~11月出苗
5
荠菜的识别要点:
7
基生叶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
3
早熟禾----禾 本科-----早熟
禾属
早熟禾的生物学特性: 识别要点:
一年生或冬性禾草,种子繁 殖,花期4-5月,果期6-7月
秆直立或倾斜,质软,高630厘米,全体平滑无毛。叶 片扁平或对折,圆锥花序宽 卵形

小麦育种田常见杂草及田间防治措施

小麦育种田常见杂草及田间防治措施

小麦育种田常见杂草及田间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小麦田中常常会出现各种杂草,它们会竞争养分、水分和光线资源,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小麦田杂草及其田间防治措施。

一、常见杂草1.仓稗仓稗是小麦田中的常见草本杂草,其生长力强,繁殖途径多样,往往在小麦生长初期就开始侵占土壤养分和水分。

仓稗的主要防治方法有:(1)深耕:采取深耕翻土措施,能够将仓稗的地下茎破坏,避免其再次生长;(2)早种晚播:选择适当的播种期,让小麦尽早抢占资源,减少仓稗的生长空间;(3)喷洒除草剂:可使用含有草胺膦等有效成分的除草剂进行喷洒,达到防治仓稗的效果。

2.狗尾草狗尾草是小麦田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宿根杂草,具有强健的生长力。

狗尾草主要防治方法有:(1)手工除草:利用锄头等工具将狗尾草拔除,确保拔除根部,以防重新生长;(2)施用除草剂:在小麦拔节期到孕穗期之间,选择有效成分对狗尾草有杀伤作用的除草剂进行喷洒,防治狗尾草。

3.莎草莎草是小麦田中常见的匍匐型杂草,其茎叶粗壮,遮荫能力强,对小麦生长造成很大影响。

莎草主要防治方法有:(1)手工除草:及时将莎草从土壤中拔除,以免繁殖影响小麦生长;(2)早期灭根:在小麦苗期,使用含有草胺膦等有效成分的除草剂进行喷洒,达到灭根的效果;(3)留根晚收:在小麦收割后,留根晚收,将莎草彻底铲除,以减少其繁殖。

1.良好的田间管理(1)适时耕作: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耕作,保持耕层松软,增加小麦的生长空间;(2)科学施肥:根据小麦生长需求,合理施肥,避免施肥过多导致杂草生长;(3)及时灌溉: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避免因干旱导致小麦生长不良。

2.机械除草(1)机械割草:利用割草机等机械设备对小麦田进行割草,防止杂草的生长;(2)拖拉机耕作:使用拖拉机进行耕作,可将土壤翻松,破坏杂草的生长环境。

3.化学除草(1)喷洒除草剂:在小麦生长期间,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并采用喷洒方式进行施药,达到防治杂草的效果;(2)追施除草剂:小麦拔节期通过灭根方式进行追施除草剂,以防止杂草再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田主要杂草图谱(2010-06-17 19:20:05)播娘蒿十字花科。

株高30~70厘米。

茎多分枝。

叶轮廓狭卵形,2~3回羽状深裂,下部叶有柄,上部叶无柄。

花淡黄色,直径约2毫米;萼片4片,早落;花瓣4片,长匙形。

长角果,窄条形,长2~3厘米,宽约1毫米;种子一行,矩圆形至卵形,长约1毫米,褐色。

一、二年生草本。

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四川等省区。

重度危害冬小麦田。

麦瓶草石竹科。

株高25~60厘米。

茎直立,单生或叉状分枝。

基生叶匙形,茎生叶矩圆形或披针形,长5~8厘米,宽5~10毫米。

萼筒圆锥形,长2~3厘米,结果时基部膨大,花瓣5片,倒卵形,粉红色。

蒴果,卵形,6齿裂,有光泽,萼宿存。

种子多数,螺卷状,有成行的疣状突起。

一、二年年生草本。

黄淮海地区、湖北、云南、西藏有分布。

重度危害冬小麦田。

荠菜十字花科。

株高10~50厘米。

茎有分枝。

基生叶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有长柄,茎生叶狭披针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

花白色,直径约2毫米。

短角果,倒三角形,长约5~8毫米,宽4~7毫米,扁平,先端微凹。

种子2行,长椭圆形,长1毫米,淡褐色。

一、二年生草本,分布几遍全国。

重度危害冬小麦田。

麦家公紫草科。

株高20~35厘米,全体被糙伏毛,有分枝。

叶无柄,狭披针形或条状倒披针形,长1.5~4厘米,宽3~7毫米,叶两面被短糙伏毛。

花在上部叶腋单生;花萼5裂,花冠白色,5裂;小坚果4个,卵形,长约3毫米,淡褐色,无柄,有瘤状突起。

一、二年生草本。

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四川、云南等省区。

重度危害部分麦田。

藜藜科。

株高60~120厘米。

茎粗壮,有棱及条纹,多分枝。

叶有长柄,叶片近三角形、菱状卵形至披针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叶背面被粉粒。

数朵花集成一团伞花簇,多数花簇排成圆锥状花序;花被片5片,宽卵形,雄蕊5个;柱头2个。

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

种子横生,双凸状,黑色具光泽。

一年生草本。

除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重度危害麦田。

酸膜叶蓼蓼科。

株高30~120cm。

茎直立有分枝,无毛。

叶互生,具柄,柄上有短刺毛;叶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叶面绿色,全缘;托叶鞘筒状,膜质,无毛。

茎和叶上常有新月形黑褐色斑点。

数个花穗构成圆锥状花序;苞片膜质;花被4深裂,淡绿色或粉红色。

瘦果卵圆形,扁平,两面微凹,红褐色至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的花被内。

一年生草本。

遍布全国,轻度危害麦田。

萹蓄蓼科。

株高10~40cm。

茎自基部分枝,匍匐或斜展。

叶互生,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狭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两面均无毛,叶基具关节;上部叶的托叶鞘膜质,透明,灰白色。

花1-5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短,顶部具关节;花被5裂,暗绿色,边缘带白色或淡红色。

瘦果卵状三棱形,长2-3mm,宽约1.5mm,表面暗褐色或黑色,具不明显的细纹状小点,无光泽,稍露出宿存的花被外。

一年生草本。

遍布全国,轻度危害麦田。

卷茎蓼蓼科。

茎缠绕,细弱,有不明显条棱,粗糙或疏生柔毛。

叶有柄,叶片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宽心形,托叶鞘短,先端尖或圆钝。

花序穗状,腋生;苞片卵形,花排列稀疏,淡绿色;花被5深裂,裂片在果时稍增大。

瘦果卵形,有三棱,黑色,密生小点,无光泽。

一年生草本。

东北、西北、华北及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有分布。

轻度危害麦田。

打碗花旋花科。

茎缠绕或匍匐。

叶互生,无毛,长叶柄,基部叶全缘,近椭圆形;上部叶三角状戟形。

花单生叶腋;苞片2片,卵圆形,包围花萼,萼片5片,矩圆形,稍短于苞片。

花淡粉色。

蒴果,卵圆形,光滑。

种子卵圆形,黑褐色。

多年生草本。

广布全国。

为麦田难除杂草。

刺儿菜菊科。

株高30-50cm。

茎直立,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

在水平生长根上产生不定芽或种子繁殖。

单叶互生,缘具刺状齿,两面被白色蛛丝状毛。

雌雄异株,雄株头状花序较小,雌株花序则较大,总苞片多层,具刺;花冠紫红色,雄花花冠长15-20mm,雌花花冠长25mm。

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略扁,表面浅黄色至褐色;冠毛白色,羽毛状,脱落性。

初生叶1片,椭圆形,缘具齿状刺毛,无毛,随之出现的后生叶几与初生叶成对生。

多年生草本。

广布全国。

为麦田难除杂草。

麦类生长后期危害。

田旋花旋花科。

茎缠绕,叶互生,戟形,通常叶长达宽的3倍以上,侧裂片小,中裂片长,卵状椭圆形,狭三角形或披针形长椭圆形,微尖或近圆,有小凸尖;叶柄长1~2厘米;叶柄较叶身短3倍以上。

花序腋生,有1~3朵花,苞片2片,线形,与萼远离;萼片5片,卵圆形,边缘膜质;花冠漏斗状,粉红色,顶端5浅裂。

蒴果,卵圆形,光滑。

种子卵圆形,黑褐色。

多年生草本。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四川、西藏等省。

为麦田难除杂草。

苣荬菜菊科。

株高30~80厘米。

基生叶长圆状披针形,缘具稀疏的缺刻或浅羽裂,先端圆钝,基部渐狭成柄,茎生叶无柄,基部苞茎,中脉明显。

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总苞钟状,苞片多层,外层苞处椭圆形,内层苞片披针形;舌状花黄色。

瘦果,长椭圆形,有纵条纹。

冠毛白色。

多年生草本。

具地下横走根状茎。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及西南地区。

为麦田难除杂草。

阿拉伯婆婆纳玄参科。

全体被有柔毛。

茎下部伏生地面,基部多分枝。

基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卵圆形或肾状圆形,缘具钝状齿,基部圆形。

花单生于叶状苞片内,有1.5~2.5cm长的柄。

花萼4深裂,裂片狭卵形,宿存花冠深蓝色,有放射状深蓝色条纹。

一年生草本。

分布于长江沿岸及以南的西南地区。

重度危害麦田。

猪殃殃茜草科。

茎四棱,棱上和叶背中脉及叶缘均有倒生细刺,触之粗糙。

叶6-8片轮生,线状倒披针形,顶端有刺尖,表面疏生细刺毛。

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3-10朵;花小,花萼细小,上有沟刺毛,花瓣黄绿色,4裂,辐状,裂片长圆形。

果实球形,表面褐色,密生沟状刺毛,沟刺基部显瘤状。

一、二年生蔓状或攀援状草本。

辽宁至广东均有分布。

重度危害麦田。

繁缕石竹科。

株高10~30厘米,直立或平卧,基部多分枝,茎上有一行毛。

中、下部叶有柄,柄上有毛。

叶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

花单生叶腋或疏散的顶生聚伞花序。

萼片5片,披针形,先端钝,边缘膜质,背部具毛。

花瓣5片,白色,短于萼片,2深裂至近基部。

蒴果,卵形,顶端6瓣裂。

种子黑褐色,圆形,密生小突起。

一、二年生草本。

广布全国。

中度危害麦田。

大巢菜豆科。

茎上具纵棱。

偶数羽状复叶,具小叶4-8对,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截形,凹入,有细尖,基部楔形,两面疏生黄色柔毛;叶顶端变成卷须。

花1-2朵腋生,花梗具黄色疏短毛;萼钟状,萼齿5,披针形,渐尖;花冠紫红色或红色。

荚果条形,略扁,成熟时荚果棕色,二瓣裂呈卷曲状,含种子4-8粒。

种子近球形,棕色或黑褐色,表面平滑,无光泽。

一、二年生蔓生草本。

几布全国,尤以长江以南及秦岭以北发生严重。

重度危害麦田。

葎草大麻科。

茎蔓生,成株茎枝和叶柄密生倒钩剌。

叶片掌状5~7深裂,叶缘具粗锯齿,两面具粗糙毛;叶对生。

花单生,雌雄异株。

雄花序圆锥状,花被片和雄蕊各5个。

雌花排成近圆形的穗状花序。

每两朵花外具有1卵形、有白剌毛和黄色小腺点的苞片。

花被片退化为全缘的膜质片。

瘦果,扁球形,黄褐色,表面具4条纵棱。

一年生缠绕草本,除青海和新疆外,各地均有分布。

局部重度危害小麦,难于防除。

问荆木贼科。

根茎发达,常具小球茎。

地上茎直立,二型。

孢子茎先发,不分枝,高10~30厘米,肉质,黄白色或淡黄褐色,鞘长而大,棕褐色。

孢子囊穗顶生,钝头。

孢子茎枯萎前,在同一根茎上生出营养茎,高15~60厘米,绿色,有棱脊6~15条;鞘齿披针形,黑色,边缘膜质,灰白色;分枝轮生,单一或再分枝。

根茎和孢子繁殖。

多年生草本。

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山东、湖北、浙江等地。

轻危害部分麦田。

小花糖芥十字花科。

株高15~50厘米。

茎直立,有条棱。

叶互生,基生叶和近下部的叶有柄,叶片披针形、狭椭圆形或条形,边缘疏生深波状齿或羽状浅裂;上部叶渐小,具波状齿或近全缘,无柄。

总装花序顶生;花瓣4,淡黄色。

长角果近四棱形,略弯曲。

种子椭圆状卵形至长卵形或长圆形,黄色至红褐色。

一、二年生草本,除华南外,分布几遍全国。

中度危害部分冬小麦田。

灰绿藜藜科。

株高10~35厘米。

茎自基部分枝,具绿色或紫红色条纹。

叶互生,叶片厚,长圆状卵型至披针形,叶缘具波状牙齿,上面深绿色,中脉明显,下面灰白色或淡紫色,密被粉粒。

团伞花序排列成穗状或圆锥状花序;花两性或兼有雌性;花被片3-4,浅绿色,肥厚,基部合生。

胞果伸出花被外,果皮薄,黄白色。

一、二年生草本,东北、华北、西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湖南、西藏等地。

轻度危害小麦。

看麦娘禾本科。

秆高15~40厘米。

叶片长5~10厘米,宽2~6毫米,叶舌薄膜质,长2~5毫米。

圆锥花序顶生,狭圆柱形,长3~7厘米,宽3~6毫米。

小穗椭圆形,两侧压扁状,长2~3毫米,含一小花,脱节于颖之下。

颖膜质,基部连合,具3脉,瘠上有纤毛,侧脉下部具短毛,颖相等。

外稃等长或稍长于颖,下部边缘合生,芒长2-3毫米,背面下部1/4处伸出,隐藏或稍伸出颖外,无内稃。

颖果,长1毫米。

越年或一年生草本。

分布于华东、中南、陕西等省区及华北地区水旱轮作田。

重度危害。

野燕麦禾本科。

秆高30~150厘米。

叶舌透明膜质,叶片长10~30厘米,宽4~12毫米。

圆锥花序开展,长10~25厘米。

小穗长18~25毫米,含2~3小花,小穗柄弯曲下垂,小穗轴被毛,具关节,易断落。

颖基本上等长,9脉,外稃质地硬。

第一外稃长15~20毫米,背面中部以下具淡棕色或白色硬毛,基盘密生短髭毛,芒自外稃中部稍下处伸出,长2~4厘米,膝曲,下部扭转,芒柱棕色。

第二外稃和第一外稃约相等。

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长6~8毫米。

一年生草本。

遍布全国。

以西北地区及华北北部麦田危害严重。

节节麦禾本科。

秆高20~100厘米,纵生,基部弯曲。

叶鞘紧密包秆,叶舌膜质;叶片微粗糙,腹面疏生柔毛。

穗状花序圆柱状,含小穗5-13枚,成熟时逐节脱落厘米。

小穗圆柱状,含3~5小花;颖革质,通常具7-9脉,先端截平有1-2齿;外稃先端略截平而具长芒,芒长0.5~4厘米,具5脉,脉仅在先端显著;内稃与外稃等长,脊上有纤毛。

颖果暗黄褐色,无光泽,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先端具密毛,颖果背腹压扁,内外稃紧贴不易分离。

一年生草本。

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地有分布。

局部危害较重。

雀麦禾本科。

秆直立、丛生,高30~100厘米。

叶鞘紧密包茎,被白色柔毛;叶舌透明膜质,顶端具不规则齿裂;叶片长5-30cm,宽2-8mm,两面均被白色柔毛,有时被面脱落无毛。

圆锥花序开展,向下弯曲,小穗幼时圆筒状,成熟后压扁;7-14多小花;颖披针形,具膜质边缘;外稃椭圆形,边缘膜质,顶端具2微小裂齿;内稃较狭,短于外稃,脊上疏生刺毛。

颖果,背腹压扁,呈线状,暗红色,顶端圆形有毛茸,基部尖,胚细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