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有一年春天来得特殊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

蓦地,寒潮降临,北风呼啸,在结了冰的湖面上发生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二、直奔重点,以情施教
的确,一只老天鹅破冰、一群天鹅破冰这三个段落写得感人至深。

感人至深的文章需要静心体味,特别是对于那些令你心中一动的词句,最好静下来,想一想:这个词、句表达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写?下面,请同学们子细默读(7、8、9)这三个段落,将自己的感受写在词句边上。

[学生潜心读书、写感受,教师巡视并作个别点拨。

]
师:同学们学得是那样专心,老师很感动。

谁愿意第一个交
流?
生:我读到老天鹅“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一句时,感受到老天鹅很坚
强,有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

师:你能从中读出老天鹅的精神来,了不起!对这个句子,还
有不同的感受吗?
“腾空而起”,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老天鹅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增加下落的冲力,使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的力量
更大。

)
“胸脯和翅膀”,是说老天鹅以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

生:我读到这里,心想:老天鹅的胸脯和翅膀是肉长的,砸在这坚硬的冰面上,肯定很痛,也可能会受内伤。

但是,为了找到食物,为了能够活下去,老天鹅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往冰面上
砸,这是多么伟大啊!
师:你是在用自己的心来体味的,所以很真切!
生:我觉得“像石头似的”这个比喻写得好,让人感受到了
老天鹅很硬。

师:“硬”在哪里?再往深处想一想!
生:“硬”在老天鹅很有勇气,很勇敢。

师:所以,老人称它是“破冰勇士”!
生:“硬”在老天鹅有顽强的意志,它一次又一次地扑打,
不住手。

师:说得好!所以,老人又称它是“顽强的破冰勇士”!一般地讲,我们总是将静态的比喻成动态的、平庸的比喻成漂亮
的。

这么漂亮的天鹅,却比喻成为了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这
个比方打得好吗?
生:老天鹅从空中笔直地扑下来,就像石头一样。

生:石头不会感觉疼痛的,老天鹅是不怕痛,不怕受伤,连吭
都不吭一声。

生:像石头一样落下来,表示力量大。

生:这样一比喻,让人更加敬佩老天鹅了。

师:同学们这样说,这个比方打得真妥帖,真形象! (能否用一
个词来说: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现在再来朗读,你一定会有
不同的感受。

[学生继续交流… …]
省略号表明老天鹅重复一个动作,无数次拍打。

(3)老天鹅这样做是以什么作为代价?这一幕可以用一个什么
词来说?(悲壮)你觉得老天鹅怎样(板书:勇敢奉献)
(4)师范读,生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在我们的脑海里慢慢
地放映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这悲壮镜头。

(5)师:多么巨大的力量,多么可贵的顽强精神!我们目睹了
这一幕,没有理由不读好它,大家读。

第六自然段
(1)面对这样一个舍身为群,以血肉之躯为武器的老天鹅,你
想对它说什么?点拨:破冰勇士
(2)导读第(1~4)句。

讨论:为什么说老天鹅是顽强的
“破冰勇士”?
(3)讨论:读了这部份课文,我们宛然看见冰面上沾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映着老天鹅的斑斑血迹。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老天鹅的壮举,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
做??
(4)出示插图。

这就是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场面,请你子细观
察,你看到了什么?宛然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给同学听,看能不能打动他。

(5)齐读,读出天鹅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

(6)讨论:每只天鹅都以血肉之躯为武器,你感受到了什
么?(板书:拼搏团结)
■第七自然段。

(2)圈出第七自然段写天鹅动作的词,从这些动词你体味到天
鹅怎样的心情?
(3)讨论:文中三次浮现了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前两处在哪儿?各表示什么意思?这里“胜利的
欢呼”又是在说什么呢? ?
▲读出胜利的欢跃。

三、回环整合,深化感知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就被天鹅们舍身破冰的故事感动了,我
想,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触动一定更大,找出
来读读。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问斯杰潘老人吗?
3.讨论后归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哪个问题最重要,是核心问题?(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把枪挂在肩头,而且一
直挂在墙上)
师: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学生先默读,在文中标出自己想问的问题。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斯杰潘老人?
1:你离天鹅这么近,为什么没有开枪,却把枪挂在肩头走了?
2:你为什么悄悄地离开了?
3: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把枪向来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
4:老人说到这里为什么停住了?
师:你往下再读一句话,这个问题可以提得更深刻些。

生:老人为什么深情地说?
师:这个问题就有价值了!
生:课文中老人赞叹天鹅是勇敢的鸟儿,为什么却说是“多么
可爱的鸟儿”?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哪个问题最重要,是核心
问题?
生: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把枪挂在肩头,而且向来挂在墙上?
师:好!我们就来思量这个问题。

请你再子细读一读课文、深入地想一想。

然后写下来,看谁思量得深刻。

[学生潜心思量、书写答案。

然后进行交流。

]
生:老人从天鹅破冰中看到了他们的勇敢,有着团结合作的精神,心里很受感动。

心想:我们人类也不一定会有这样的精
神。

所以,他抛却了打猎。

师:勇敢、团结的精神感动了他。

概括得好!
生:斯杰潘老人看到小动物生存这么不容易,人类还要伤害它们,觉得太残忍了。

要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啊!我们应该
保护他们才对啊!
师:保护野生动物!你将来做环保局长挺称职!
生:他体味到生命是很重要的。

不仅是天鹅珍惜生命,许许多
多的动物,包括人,都那样珍惜生命。

它们为了生存,可以做
任何危(wei)险的事情。

师:所有的动物都会本能地珍爱着自己的生命。

你写得太深刻
了,像个哲学家!
生:老人看到了天鹅破冰的动人一幕,有感而发:天鹅为了求生,奋力破冰。

不仅仅是天鹅,所有的动物都是一样的,遇到困境都会不顾自己的安危去寻觅求生之路。

师:动物为了求生,在关键时刻会爆发出令我们人类惊叹的壮
举。

写得多好!
生:老人知道了动物也有爱心的,也会团结互助的。

我们应该
再也不伤害动物,再也不乱砍树木,再也不破坏大自然,那该多么美
好啊!所以,他把猎枪挂在墙上,每次看到时就给自己一个警
告。

师:三个“再也不”罗列得多整齐!给人以警省!
师:老师读完课文,是怎么思量的呢?这里有四个答案,你们猜猜看,哪一个是王老师写的?(1)斯杰潘老人认为天鹅是一群可爱的鸟儿,不能打,人类应该自觉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

(2)老天鹅不惜用自己的身体为天鹅群打开生存之门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斯杰潘老人,使他不忍心伤害他们。

(3)斯杰潘老人看到了天鹅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无比英勇和团结,具有人类一样的精神和品格,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

(4)斯杰潘老人从天鹅在危难时表现出来的壮举中,感受到了天鹅那样的鸟儿也闪现出生命的光辉、闪现出生命的美,为自己曾经伤害过它们而感到羞愧、自责,从此抛却了猎枪。

7.扣住“深情”,读好第八自然段。

四、发出倡议,延伸学习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课后我们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查阅材料,写一封爱护动物的倡议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3—55 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份是 0 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

“试一试”继续通过例 4 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对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 4
(1) 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量,然后指名回答。

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干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 · ”、“8”、“0”的`次序按键。

②先按“ · ”再按“8”,显示“0 ·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

提问:怎样才干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

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份,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

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

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 100 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便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示、相互学习的机会。

]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

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 6 题
(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3、练习九第 8 题
(1)理解题意。

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量: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量,再指名回答。

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 ·5 元减去支出的 100 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

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

(5) 拓展延伸。

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

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翼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 4、练习九第 9 题
(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 汇报结果。

前三题的答案挨次是1 ·89、2 ·889、3 ·8889。

(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 1。

每一个数的末尾都是 9。

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结论的意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初步体味到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味?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 7 题。

第21页共2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