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思考
【摘要】本体论是哲学研究中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本体论思
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
什么,哲学家们却有着不同的回答,甚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
的问题,也无法达成一致。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体论,并通过对
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对比分析,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物质
实践本体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
自从哲学诞生的那一天起,人类就对世界本原的问题孜孜以求,试图
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
本体论(Ontology)就是说明什么是世界的本质和本
性的学说或理论,是“关于存在的一般学说”。
虽然这一术语直到17世
纪才由德国哲学家郭克兰纽首先使用,但是它所指称的研究领域——“存在”却早已存在了,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本体论始于西方哲学的发端。
由于本体论在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对本体论问题的研究异常地丰富。
在西方哲学历史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本体论观点,如“宇宙本原论、物
质(matter,也可译为质料)本体论、理性本体论、意志本体论、神学本体论、情感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生存论的本体论、自然存在本体论、社会
存在本体论、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人学本体论,等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有本体论的问题,答案已经很明确。
本体论问题
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基础,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必要前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深入研究必然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
性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伟大变革实质的理解。
二、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争论
对本体论问题的反恩和争论一直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目前已发展出了多种形态,包括物质本体论、实践
本体论、感性实践活动本体论、历史唯物主义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
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生存本体论等。
但最主要的争论集中在物质本体论
和实践本体论这两种观点之间。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学界虽然对本体论问题缺乏明确的意识。
但是在实际上是信奉物质本体论的,在当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
争很显然是压倒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本原则。
而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哲学的自我反思和批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实践的角度来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逐渐成为主
流趋势,但是物质本体论仍有很多支持者。
两派观点至今仍然时有交锋o
1.物质本体论及其缺陷
物质本体论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在
于其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实质应当且只
能是物质本体论。
现实的世界是指“整个世界”,而并非“周围世界”,
人的实践活动所能涉及到的领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实践不能够成为本体。
承认实践为本体,就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根基。
在持实践本体论观点的学者看来,物质本体论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模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
的是现实的人类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而不是包举宇内的无限的物质世界。
人类接触不到的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虚幻的,不能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
第二,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改
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提供强大地方法论指导,它关注的是人类具体生活
的世界。
从高度抽象的物质概念出发的哲学最终只会离现实的人越来越远,不能成为推动现实世界革命化的哲学。
第三,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实践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
物主义哲学,但是物质概念并不是它区别于其他唯物主义哲学的标志,如
果将“物质”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那就忽视了正是实践观的
确立才诞生了唯物史观的事实,从而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传统哲学
形态到现代哲学形态转换的意义。
2.实践本体论及其困境
在持物质本体论观点的学者看来,实践本体论存在理论上的困难:
第一,犯了多元论的错误。
世界在实践本体论者眼中是由“自然——
社会——思维”共同构成的一种三元结构。
这不是一元论,而是三元论,
因此犯了多元论的错误。
第二,违背了自然界早于人类出现的事实。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所以实践是在人类出现之后才出现的,那么人类出现之前的世界很显然并
不是统一于实践的,因此实践不能成为本体。
第三,忽略了与超感觉经验的理性层面相关的本质领域。
实践作为感
性活动总是停留在感觉经验的层面上,而对于超感觉经验的理性思维能力,由于我们的感觉经验无法把握,所以是无法用感性实践活动直接加以论证
和说明的。
三、物质实践本体论及其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
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仅
仅是在本原意义上的。
在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前提下。
实践将物质和精
神统一起来,人的实践活动调和了物质和意识之间的矛盾。
“物质”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历
史观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也是实践本体论。
“马克思从来不以抽象的、静态的方式谈论物质,他谈论的是物质的具体样态——事物;而他在谈论
事物时。
又总是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从生存实践活动即生产劳动出
发的”,可见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
并且物质
要通过实践来展示自身,依靠实践活动来不停地改变原来的面貌,最终成
为实践的作品。
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具有一致性。
它们是在两个不同
的层面上对不同的问题的回答,两者并不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观
领域是物质本体论,在历史观领域则是实践本体论,物质概念和实践概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包含着物质原则,又包
含着实践原则;既坚持唯物主主义我立场,又强调实践的唯物主义。
当我
们正确理解了物质和实践的关系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时,就能
把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统一起来理解。
物质实践本体论虽然已经能够较为全面的阐释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本
体论,但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它会持续受到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没有本体论的观点的冲击,和这种观点的斗争将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观点
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本体论是批判的,并且正是通过对本体论的批判,才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其次,物质实践本体论
被认为是对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之争的妥协性的解释,坚持物质和实
践的统一性是物质实践本体论的强大理论依据,但它依然要发掘更多的合
理论据来维护其真理性。
第三,关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其它观点也都有其各自合理性因素,那么如何吸收这些合理因素将关系到物质实践本体论的进一步发展。
四、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研究启示
从学者们的争论中可以看出,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研究主要是两个思路,一个是从马恩的经典著作中寻找答案,另一个试图从探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价值上获得启发。
可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未对“本体论”问题做过统一明确的表述,因而造成学者们各执一端。
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研究,将会在学者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解读达成共识后获得突破。
而第二种思路的研究也必然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