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与第三者责任险的赔偿范围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强险与第三者责任险的赔偿范围交强险与第三者责任险的赔偿范围交通强制责任险就是国家强制机动车所有人所必须购买的第三者责任保险,如果没有购买第三者责任险,不能挂牌和验车。
而且在《机动车登记规定》中的第七条有明确规定,车辆管理所办理注册登记,应当登记机动车办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日
交强险与第三者责任险的赔偿范围
交通强制责任险就是国家强制机动车所有人所必须购买的第三
者责任保险,如果没有购买第三者责任险,不能挂牌和验车。
而且在《机动车登记规定》中的第七条有明确规定,车辆管理所办理注册登记,应当登记机动车办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日期和保险公司的名称。
由于在交强险未出台前,国家尚未对强制第三者责任险做出明确规定,所以当时各地交管部门都规定新车挂牌前必须购买商业第三者责任险。
而现在则必须购买交强险,否则也不准与挂牌和上路。
交强险与现行的商业性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有本质不同。
商业第三者责任险采取的是保险公司根据被保险人在交通事故中所承担的
事故责任,来确定其赔偿责任。
而交强险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即无论被保险人是否在交通事故中负有责任,保险公司均将在12.2万元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
第三者责任险规定了较多的责任免除事项和免赔率(额)。
而交强险的保险责任几乎涵盖了所有道路交通风险,
且不设免赔率和免赔额。
第三者责任险是以盈利为目的,属于商业保险业务。
而交强险不以盈利为目的,无论盈亏,均不参与公司的利益分配,公司实际上起了一个代办的角色。
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和交强险之间最大的不同点是其赔偿范围有
所不同,以10万元的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为例,只要是被保险人准许的合格驾驶员,在驾驶被保险车辆的过程中,给第三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都在保险公司核定的范围以内给予赔偿。
如果在事故中造成了第三者人身死亡、伤残,最高赔偿10万元;医疗费最高赔偿限额为10万元;财务损失最高赔偿10万元。
总之10万元的商业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的最高赔偿限额就是10万元。
而交强险最高赔偿限额为12.2万元,如果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被判承担主要责任的话,那么死亡伤残最高赔偿11万元,医疗费赔偿1万元,财产损失费赔偿2000元人民币。
如果被保险车辆在交通事故中被判无责的话,那么死亡伤残最高赔偿1.1万元,医疗费最高赔偿1000元,财产损失最高赔偿100元。
除了赔偿范围不同外,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与交强险的保险范围也不同。
除了个别事项外,交强险的赔偿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道路交通责任风险。
而商业三责险中,保险公司不同程度地规定有免赔额、免赔率或责任免除事项。
另外交强险比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具有一定强制性,根据规定,机动车的所有人或管理人都应当投保交强险,同时,
保险公司不能拒绝承保、不得拖延承保和不得随意解除合同。
而且交强险实行全国统一的保险条款和基础费率,保监会按照交强险业务总体上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审批费率。
但是与商业保险不同的是,交强险无论被保险人是否在交通事故中负有责任,保险公司均将按照交强险条款的具体要求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
当然,这也是交强险为交通事故受害人基本保障的实施初衷。
另一方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所以说行人故意碰瓷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并不会得到赔偿,虽然强制险是无过错责任,但其前提是非故意行为。
对于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这是为防止故意自杀或受害人与车主恶意串通等道德风险。
所以说车主和原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到期的车主可单独购买交强险,同时可以根据自身支付能力在交强险基础上再同时购买5万、10万、20万、30万、50万以至100万元以上等不同档次限额的商业三责险。
也就是说,交强险并不妨碍交通事故受害人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更高赔偿。
毕竟交强险的最高12.2万元赔偿金并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在遇到重大交通事故后对受害人的赔付。
案例一:2007年3月1日,车主万某买了辆货车,他向某保险公司
投保了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雇请有多年驾龄的肖某来驾驶。
4月21日,汽车行驶途中出现故障,肖某想到自己的父亲具有多年修车经验,于是就把他请来修车。
孰料在修车过程中,汽车突然发动,将肖某的父亲碾压致死。
保险公司向万某赔付车辆险后,就再也不肯支付肖某父亲的死亡赔偿金了。
保险公司的依据是车辆第三者险中免赔条款明确规定:投保车辆的驾驶员及家庭成员人身伤亡,或遗留车内的
财产损失均不在赔付之列。
万某不服,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按车辆第三者责任险赔付肖某父亲的死亡赔偿金。
案例二:车主赵某有一辆货车从事货运经营,并向保险公司投保
了保额为20万元的第三者责任险和2万元的车上人员责任险。
保险期内,赵某聘请司机驾车,自己随车前往广州送货途中发现车上货物
被盗,赵某急忙让司机将车停靠路边下车查看。
由于车未停稳,赵某跳下车后摔倒,被该车后轮压过身亡。
当赵某的家人向保险公司索赔遭拒后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保险合同中损害原告权利的免责条款无效,判令被告保险公司赔偿死亡补偿金等各项损失20万元。
被告保险公司辩称:保险公司《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第四条第(1)项已明确规定:机动车事故造成被保险人、驾驶人或其家庭成员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保险人不予赔偿。
赵某自己的车辆将自己压死,不属于第三者责任险赔偿范围。
案例三:2005年11月2日,协盛公司就其所有的闽CB4061号牌
货车与某保险公司签订了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和车上人员责任险,同年11月9日,协盛公司驾驶员温某驾驶该车送货时,在某经营部院内停车,因未按操作规范将车熄火和挂挡停车即下车,导致车辆后溜并撞到走到车后与他人交谈的驾驶员温某,造成其受伤抢救无效死亡。
事发后,协盛公司在赔偿了驾驶员的死亡赔偿金、经济补偿等损失后,起诉保险公司要求支付第三者责任保险金,保险公司则以温某不属于保险合同约定的第三者范畴拒绝赔偿。
争议焦点
本案涉及到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中第三者的界定问题。
所谓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是指投保的车辆发生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直接损失时,保险公司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给予赔偿。
一般而言,保险公司称第一者,驾驶员称第二者,事故中的受害人称第三者。
但保险公司第三者责任险的免责条款都规定:驾驶员和他的家庭成员不属于第三者。
案例一争议的焦点是家庭成员是否属于第三者?案例二、案例三争议的焦点是驾驶员是否属于第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