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九上《9.汉字之美 妙在多维》word教案 (1).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汉字之美妙在多维》教案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增强对各学科之间融会贯通的能力。
2. 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初步了解查找资料、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比喻、引用等多种方法对汉字多种维度之美进行挖掘的方法。
3. 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批驳自我菲薄的文化虚无者,激发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比喻、引用等多种方法探究汉字的多维之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挖掘科学与艺术共同具有的美的过程中的独到见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准备:课前搜集和了解有关汉字的知识,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查找文中出现的古典诗词的意思。
)
一、导入新课。
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 2008 年8 月 8 日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举国上下、全球同庆,亿万人的目光聚焦在鸟巢。
当开幕式序幕徐徐拉开,展现第二篇章《文字》时,上千人的活字模块上下翻动,创造出一幅幅壮丽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成为开幕式上最为难忘的环节,至今仍历历在目。
(大屏幕展示组成“和”字的奥运会视频。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每一个汉字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
汉字书法作为一项国粹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了哪些奇妙之处呢?今天我们就随着著名科学家沈致远的笔触共同去探寻汉字书法的美丽与奇妙。
二、整体感知。
1. 通读全文,了解下列几个词语的读音及意思。
篆隶楷行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遒劲挺拔力透纸背泽被四邻
2. 画出作者对汉字进行直接赞美的语句,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找到第1、5、13、14 自然段。
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思维方式勾连全篇,第 1 自然段高度赞美汉字,并交代本文写作视角,总领全篇。
第 13—14 自然段继续总写,赞美汉字,希望激发同胞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3. 我们了解了文章首尾照应,勾连严谨的结构后,现在把目光锁定在第2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那么第5 自然段中直接列举汉字的美在结构上有什么特殊作用呢?
明确:第5自然段开启了不同于前面的内容,其中第 5 自然段段首的“言归正传”这四个字既是提示语,更是分水岭。
在第2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中集中笔墨分写,分写部分从两个层次着墨:第一层(2—4 自然段)“偏谈”维度问题;第二层(5—12自然段)“正传”汉字多维之美。
三、走进文本(第2自然段到第 12自然段)。
1. 细读文章,抢答问题。
(1)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切入发掘汉字之美的?
几何学的多维角度。
(2)开始正式描写汉字之美的段落的标志性语句是什么?
第5自然段“言归正传”。
(3)作者是否是从他想要切入的角度直接展现汉字书法的?如果不是,他先写的是什么?
不是,他先写的是汉字的其他美或者说汉字普通意义上的普遍美。
主要集中在第5、6自然段。
2. 紧扣第 5、6 自然段,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阅读与老师提供的汉字体会一下汉字之美。
师生互动。
(1)教师提供“美”字的甲骨文、钟鼎大小篆、隶体、楷体、行书、草书。
(打乱呈现。
)
简介:在古代,人们为了狩猎,往往在头上戴上兽角或羽毛做成的装饰,以便接近禽兽。
后来这种兽角或羽毛逐渐成为装饰品,戴在头上成为美的标志,这就是甲骨文和早期金文“美”字的来历。
后代“美”字从羊从大,即是由此演变而来,表示头戴羊角(或羊毛)为美。
甲骨文下从人,上像有羊形头饰之状,表示形貌好看。
金文稍讹。
篆文遂进一步讹为从羊从大,成了羊大则为美了。
隶变后楷书写作“美”。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以及文中的提示分别认出甲骨文、钟鼎大小篆、隶体、楷体、行书、草书。
并分别说说自己判断的关键:如何认识甲骨文之神秘美,钟鼎大小篆之古朴美,隶体之端庄美,楷体之隽秀美,行书玉树临风之飘逸美,草书笔走龙蛇旷世奇美。
教师总结:其实不同的书法家就算写同一个字,表现的意蕴也各不相同,同一个人的心情不同,他所书写的字也不同,书法还表达着人们融入诗画中的感情。
书法容百家而各显其个性之瑰丽奇美,正如作者所说: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3. 汉字已经如此美妙,作者为什么还要从多维角度表现汉字之美呢?作者挖掘汉字之美的几何多维角度与以上的美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明确:(1)书法容百家而各显其个性之瑰丽奇美,源出于汉字具有极大的自由度。
自由度来自多维空间。
作者用一个“多维”把上面我们欣赏体会的所有的美都囊括进去,还进行了探根溯源。
他是一位善于归纳的大师。
(2)有同学说他是一位科学家,几何学研究空间,空间具有维度,维度越多自由度越大。
这位科学家从几何学角度研究汉字之美,他又是一位兼容并包的学者。
正是这位学者以一名科学家的视野去洞悉人文领域,让读者在感受科学知识的同时,自然地倾听情感的声音,发现灵魂的震颤。
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位让科学与艺术联姻的学者了。
4. 关于作者。
沈致远,江苏溧阳人,1980年沈致远由中国科学院派赴美国,在纽约理工大学任访问科学家。
1990 年受聘于杜邦公司中心研究院,先后担任研究员、院士等职务。
现任资深院士,负责高温超导体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沈致远在国际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四十多篇学术论文。
1979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微波技术》,被国内高等学校有关科系长期用作教材;1993年在美国出版的《高温超导微波电路》是该领域唯一的专著,并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中国清华大学等校选作博士研究生教材。
近年来他致力于提倡科学文艺,1998 年应邀在《文汇报》副刊《笔会》上开辟了《天趣园》专栏,专门发表他的科学散文及科学随笔。
科学散文集有《科学是美丽的》和《科学是大众的》两本。
《说数》《师法自然》《蒙娜丽莎微笑揭秘》等多篇文章被收入大中小学教材。
四、精酌细赏。
沈致远在篆隶楷行草的汉字之间,在独具一格的书法艺术之内,在人数众多的书法家之中,在精益求精的书法工具之下,通过几何学的维度重新解读了令人惊艳、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一被人思考过千回万遍的“汉字之美”,作者又做了怎样别出心裁的重新思考。
1. 挑战大师:从科学的角度讲究竟何为维度?先让学生自己解释维度。
再让学生细读第2、3 自然段。
比较自己解释的维度和作者解释的维度。
作者解释“维度”,洞中潜蛇、原上奔马、空中飞鸟三个例子将“几何学的三个维度”解释得通俗浅近、明白晓畅。
比喻使抽象的事物一下子生动明晰。
2. 细读第4—12自然段,看看作者究竟列举了汉字的几种维度。
(板书呈现:“一维二维三维四维多维”。
)
(1)有同学举手质疑,汉字根本就不是一维的。
想一想,哪一段写出汉字根本就不是一维的?
明确:第4自然段。
作者根本没写汉字书法与一维的关系,倒是写了拼音文字等一维的文字和钢笔字等缺少空间韵律的文字,这应该与汉字书法形成对比。
有一种水落石出的感觉。
(教师总结、补充板书:绝非一维。
)
(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以小组为单位自愿选择一个维度,看看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又是如何挖掘汉字的多种维度之美的,然后讲给大家听一听。
明确:“二维”组:根据汉字本身的特点,即一半象形,一半拟声或汉字的笔画构成等理所当然认定汉字是二维的。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拼七巧板、原上奔马都使汉字的二维之美呈现出来。
同时指出:二维之美是汉字之美的坚实基础。
我们觉得作者切中要害,抓住本质。
(教师点评、总结、补充板书:本质二维。
)
“三维”组:作者根据书法的构架、悬腕、笔法等方面挖掘汉字书法的三维美。
我觉得作者在这几段中用词极为准确。
比如:“至少”“才”“方能”“岂止”这些词让人感觉严谨。
同时作者还用了设问、反问等修辞:“尊毛笔为众笔之王,谁曰不宜?”“不信吗?笔力千钧之赞语曰:力透纸背。
如无垂直于二维纸面的第三维度,朝哪儿透啊?”更给人一种必然之感。
(教师点评、总结、补充板书:应该三维。
)
“四维”组:在认真分析体会草书的独特艺术魅力中挖掘汉字书法的四维之美。
印证作
者所说——假如爱因斯坦看到怀素的《自述帖》,他会说:“这不就是我的时空连续统之艺术再现吗?”作者通过大量的比喻和引用,将书法艺术穿越时空的动态之美呈现出来。
比如:“公孙大娘舞剑器”出自于杜甫的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其中记载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美丽邂逅:“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张旭因为观看了公孙大娘的舞蹈,得其神韵,草书写得绝妙无比,由此可见书法与舞蹈之间,是有久远的缘分的,特别是狂草,显然闪烁着舞蹈艺术的辉光。
抓住四句诗做详细分析:先分析“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中的美感;再分析舞蹈与诗词中形容的相通之美;最后赏析草书中的笔飞墨舞与舞蹈中“”“矫”“来”“罢”的灵动,远古的诗词韵律的融为一体,最终使瞬间成为永恒。
分析时主要从“态”上详细分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则在居高临下一泻千里的宏伟气势中将书法的点与线的空间形式在时间流动中的轨迹描摹出来。
同样将草书与瀑布的水流湍急、诗人的艺术夸张融合在一起。
分析时主要从“势”上详细分析。
汉字书法立在二维、动在三维、美在四维、灵在四维。
汉字书法自然是四维的。
(教师点评、总结、补充板书:实是四维。
)
(3)总结:作者通过各种方法,运用多种技巧和修辞,从几何学维度的角度(由一维到四维)充分挖掘了汉字的美不胜收。
在这里大家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种技巧和修辞呢?在文中画出这种修辞或技法,完成下表。
总结:作者从几何学的维度角度重新审视挖掘了汉字书法的各种美感。
二维的千变万化,三维的自由灵动,四维的永恒再现。
难怪作者说:汉字之美,妙在多维。
可是老师要说:美哉!中华汉字!妙哉!沈先生多维之说!所有这些汉字的多维之美在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同时,更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五、体会情感。
汉字本来根植于民族的智慧中,其蕴涵的美,深沉而博大,让人回味无穷。
只因有了汉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才得以延续传播,世界文化才显丰富灿烂。
汉字书法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永恒的生命之舞!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对祖国语言文字书法艺术的炽热情感的
呢?
1. 齐读第1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祖国文字无比热爱的情感。
2. 画出第 13、14 自然段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
明确:“诚然”“意犹未尽,不吐不快”“中华文明历久而弥新,这难道是偶然的吗?谓汝不信,汉字为证”等。
作者一方面想对那些打着“科学”旗号试图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同胞进行规劝和呼唤,另一方面也想激发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六、学以致用。
20 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空前的物质文明,然而也引出了不少必须正视的严重问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与自然不和谐相处……究其原因,皆为对人文的忽视。
因此,沈致远作为科学家,呼唤让科学发展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正道上来,他希望更多的人关注祖国文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那么我们又该怎样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呢?
七、课堂小结。
有人曾赞美汉字是“魅环宇宙载风云,力透万年尽国魂,语润民风真善美,文旋山海演红尘”,我们也说,汉字书法不仅仅是艺术,也是中国人襟怀、品格、学养和才情的体现,是植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的民族之根。
有了这样的根,我们的文化苍天大树才能枝繁叶茂,繁花似锦。
有了这样的文化才会滋润每一个人的灵魂,让仁爱之光温暖永恒。
八、布置作业。
1.你能在生活的其他领域发现汉字的独特魅力和特殊应用吗?把你的发现写下来,与同学们交流。
(提示:如室内装饰与汉字,建筑与汉字,运动与汉字,音乐与汉字,舞蹈与汉字等等。
)
2. 为继承传统文化写一份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