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范文
一、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的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
三、责任及权限
1. 设备管理部门
(1)负责制定、修订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制度。
(2)组织编制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计划及维修工作的实施。
(3)负责设备故障的排查及处理。
(4)定期开展设备维修质量的评估。
(5)协助设备采购工作,参与设备的选型、验收等工作。
2. 科室负责人
(1)负责本科室医疗仪器设备日常维护。
(2)及时上报设备故障情况。
(3)配合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维修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维修人员
(1)具体负责设备的维修工作。
(2)按照维修计划和维修要求进行维修工作。
(3)及时准确地上报维修情况和维修结果。
四、维修管理流程
1. 故障报修
(1)科室负责人或维修人员发现设备故障后,及时填写故障报修单,描述故障现象、出现时间以及对工作的影响。
(2)故障报修单需包含设备名称、编号、故障描述、报修人员、报修时间等信息。
2. 故障评估
(1)设备管理部门收到故障报修单后,组织维修人员进行故障评估。
(2)故障评估根据设备的故障现象、影响程度和可能的原因,评估故障的优先级和解决方案。
(3)评估结果需填写在故障评估单上,包含故障现象、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等信息。
3. 维修计划制定
(1)设备管理部门根据故障评估结果和设备的重要性,制定维修计划。
(2)维修计划需包含维修内容、维修时间、维修人员等信息。
4. 维修工作实施
(1)维修人员按照维修计划进行维修工作,保证维修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维修过程中如需更换零部件,需按照规定的配件来源进行采购。
(3)维修人员需及时准确地填写维修记录,记录维修过程、使用的材料和维修结果等信息。
5. 维修验收
(1)维修工作完成后,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工作。
(2)验收通过后,填写维修验收单,并将设备正常投入使用。
五、维修质量评估
1. 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开展设备维修质量的评估工作。
2.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维修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稳定性等。
六、维修记录管理
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维修记录管理工作。
2. 维修记录需详细记录维修的设备信息、故障现象、维修过程和维修结果等内容。
3. 维修记录需按时保存,并定期进行归档和备份。
七、附则
本制度的修订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修订后需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进行培训。
八、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需要进行修订的,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批后可进行修订。
以上即为医疗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范本,旨在规范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设备可靠性。
所有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并及时汇报设备故障和维修情况,以保证医疗服务的正常进行。
医疗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范文(二)是针对医疗机构内的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而制定的管理制度,旨在保证医疗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
1. 维修责任和权限:
- 确定维修责任人,负责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
- 制定维修权限,明确维修责任人可以处理的维修工作范围。
2. 维修工作流程:
- 医疗机构维修工作的流程图,明确维修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
- 录入维修需求信息。
- 维修需求评估,确定维修优先级。
- 维修派工,将维修任务分配给具体的维修责任人。
- 维修实施,确定维修方法和步骤,进行维修工作。
- 维修验收,确保维修工作质量和设备正常运行。
- 维修记录,记录维修过程和结果,便于后续查询和评估。
3. 维修设备和工具管理:
- 维修责任人负责对维修设备和工具进行分类、购买、领取、使用和保管。
- 制定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保养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 维修责任人应按规定对维修设备和工具进行维修记录,及时报废或更换损坏或无法修复的设备和工具。
4. 维修材料和备件管理:
- 进行维修材料和备件的分类、采购、入库和出库管理,确保充足供应。
- 制定材料和备件的使用标准和规范,合理使用。
- 维修责任人应记录维修材料和备件的使用情况,及时补充和更新。
5. 维修质量管理:
- 制定维修质量标准和要求,确保维修工作符合相关标准。
- 严格执行维修工作的质量控制和检验,确保维修质量。
- 维修责任人应对维修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记录,以便进行质量改进和追溯。
6. 维修安全管理:
- 制定维修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维修工作安全。
- 维修责任人应参加相关培训,熟悉各类医疗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修方法。
- 维修责任人应对维修现场进行安全保护,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7. 维修记录和报告:
- 维修责任人应及时记录维修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结果,形成详细的维修记录。
- 定期维修报告,总结维修工作的情况和维修设备的状况,提出改进建议。
8. 监督和评估:
- 设立维修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维修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 定期组织维修工作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医疗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制度需要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具体细节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医疗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范文(三)
一、装备处设备维修部负责全院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装备处设备维修部维修技术人员应定期对所负责的仪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三、各科室医学设备出现故障时,由使用人员及时向设备维修部报修,说明设备所在科室、设备名称、故障现象等情况。
四、设备维修部设有专人值班,负责接待日常业务和应付紧急维修任务,值班人员接到报修任务,要做好报修记录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到现场维修,对急修设备、抢救设备优先处理,做到随叫随到。
五、维修人员接到维修任务,根据设备故障情况带好维修工具尽快到现场维修,设备修复后,由使用人员验收设备正常工作,填写仪器维修记录单,设备交付科室使用。
六、对现场不能修复的大型、急救设备,维修人员及时逐级上报组长和设备维修部负责人,组织人员抢修,需要外修或购置特殊配件时,由使用科室填写《科室购置配件、维修申请表》报批执行。
七、对设备常用的零配件、易损件等,设备维修部制定配件目录,组织论证、比价后由设备管理科统一采购、入库,根据科室需要按招购置/领用,列入使用科室支出。
八、维修技术人员应对所修理的医学设备做出鉴定,凡属使用科室违章操作或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坏,要及时上报,按相关规定处理。
九、未经装备处批准,任何人不得维修医院设备,因私自维修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负责。
十、医疗仪器设备因老化或不能修复等原因需报废时,按照医院报废制度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