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加评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加评语
民风民俗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习俗和风气,有很多同学不
知道怎么写民风民俗的作文。

下面是的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和评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
海南、广西等地。

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

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

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

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极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苗族人还认为世上有鬼神,他们认为鬼有两个种类,一种为善鬼,也就是神,会给人带来幸福、好运。

而另一种则是恶鬼,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怨恨化做的恶鬼,会带来厄运、灾祸。

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认为盘瓠(一种神犬)或枫树枫木为他们的始祖,把它们当作祖先来崇拜。

他们的饮食也很有意思。

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
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极为鲜美。

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他们的典型食物有: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介绍完饮食,就要介绍服饰了。

在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爱戴银饰。

银饰的种类也很多:有银花冠、银牛角、银花带、小银花坠……
这就是苗族,一个独特的民族。

简评: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苗族的民风民俗”。

本文对苗
族人民的人口、饮食、鬼神观念等方面进行说明,说明顺序从说明顺序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语言形象生动而又不失严谨。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

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

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

最后投江自尽。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
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

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

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


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

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

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

用晶莹剔透
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

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

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

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

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

(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

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

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
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

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

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

这个游行
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

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

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

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

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

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

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

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简评: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过端午节”的经历,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语言形象生动,如“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富有生活气息,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经商人家。

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

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

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

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简评:这篇叙事为主的文章,描绘了“我”家乡的过春节时的民风民俗,描绘了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详细介绍了守岁、吃年夜饭、照田蚕等习俗。

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感染力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