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重点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重点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
这又何苦呢?并且只有自己发现出的美景对着我们才会有贴心的亲切感觉,才会感动整个心灵,而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的,绝不能强求。
①并且天下的风光是活的,并不拘泥于一谷一溪,一洞一岩。
②旅行的人们也只得依样葫芦一番,做了万古不移的传统的奴隶。
③但是,我觉得有意的旅行倒不如通常的走路那样能与自然更见亲密。
④旅行的人们所看的却多半是这些名闻四海的死景、人人莫名其妙地照例赞美的胜地。
⑤旅行的人们心中只惦着他的目的地,精神是紧张的。
实在不宜于裕然地接受自然的美景。
A.⑤①④③②B.③①④⑤②C.③⑤①④②D.③④⑤②①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地融入其中
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④②⑥①⑤③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⑥①③②D.⑤③②①④⑥
3.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
A.盘桓嬉戏信手拈来洗耳恭听
B.仗义惆怅故名思义无可置疑
C.锱铢琐屑鸦鹊无声铢两悉称
D.契合要诀如坐针毡不屑置辨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近年来,面对国内手机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OPPO集团恪守创新的宗旨,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
(将“取得”改为“占据”)
B.平昌冬奥会武大靖短道500米预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国能否进入半决赛阶段。
(将“获胜”改为“胜负”)C.读《望岳》,我们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句末加上“的豪情”)
D.为了防止这类溺水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学校制作了相关安全提示的宣传单进行派发。
(删去“不”)
5.下面语境中,用语不得体
...一项是()
尊敬的老师:
您好!收到您惠赠
..,如在海滩上拾到一颗珍珠,颇有收获。
您嘱咐我给您的大...给我的大作,心里十分高兴,连夜拜读
作.写一篇书评,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
....,恐怕难以胜任。
敬请原谅。
A.惠赠B.拜读C.大作D.八斗之才
6.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安岳某校深入开展“普州教育大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读表格得结论)
初二(1)班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学生将拥有的图书放在班级的图书角漂流,学生每读一本书就在这本图书的漂流卡上签名,下面的表格统计的是该班部分图书的漂流情况,请根据下列表格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2)(读书法会赏析)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与柳公权的楷书风格迥异,素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下面甲乙两幅书法作品分别属于谁的?请简述你的理由。
(3)(读好书写标语)
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阅读活动,班长负责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标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
(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
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很多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标语:读好书一时快乐,。
(4)(读启事找错误)
为便于全校同学交流参加“普州教育大阅读”活动的心得体会,学校春潮文学社决定举办“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的征文活动。
小林同学匆匆忙忙写了下面这则征稿启事,但它在内容和格式方面均有不当之处,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一:
修改二:
7.默写。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
(《定风波》)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2019年春节,“我和我的祖国” 快闪唱响大江南北,再次点燃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不由使人想起艾青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信,蕴含着亲情的温暖,铭刻着战火的记忆,承载着华夏的文明。
请写出与“家信”有关的古诗词(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庆祝“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为了激发同学们更好地传承“五·四精神”,校广播台向你约稿。
请你结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谈谈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品质。
要求:概括准确,举例贴切,表达得体。
二、阅读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陇西行①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②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③边骨,犹是深闺④梦里人。
(注释)①陇西行:古代曲名。
②貂锦:这里指装备精良的战士。
③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④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1.首句表现了将士的______,第二句表现战争的______。
2.本诗中的“可怜”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表达情感有何不同?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
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
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①,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②,则须专看一家文集。
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③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
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
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
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选自《曾文正公全集》①制义: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
②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
③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种诗歌体载。
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诚子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亦不必尽废.他业(________)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可以告我共赏之
C.凡专一业之人D.诸弟各有专守之业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这两篇文章都告诫了我们治学之道,甲文重在强调______,乙文重在强调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亮程“乡土散文”主题阅读
(一)
那天我翻了一下午地,又饿又累。
本想在地头躺一会儿再往回走,地离村子还有好几里路,我干活时忘了留点回家的力气。
时值夏季,田野上虫声、蛙声、谷物生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支巨大的催眠曲。
我的头一挨地便酣然入睡,天啥时黑的我一点不知道,月亮升起又落下我一点没有觉察。
醒来时已是另一个早晨,我的身边爬满各种颜色的虫子,它们已先我而醒忙它们的事了。
这些勤快的小生命,在我身上留下许多又红又痒的小疙瘩,证明它们来过了。
我想它们和我一样睡了美美的一觉。
有几个小家伙,竟在我的裤子里呆舒服了,不愿出来。
若不是搔痒得难受我不会脱了裤子捉它们出来。
对这些小虫来说,我的身体是一片多么辽阔的田野,就像我此刻爬在大地的某个角落,大地却不会因搔痒和难受把我捉起来扔掉。
大地是沉睡的,它多么宽容。
在大地的怀抱中我比虫子大不了多少。
我们知道世上有如此多的虫子,给它们一一起名,分科分类。
而虫子知道我们吗?这些小虫知道世上有刘亮程这条大虫吗?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
没时间盖房子,创造文化和艺术。
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
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
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
(A)。
大地的音乐会永无休止。
而有谁知道这些永恒之音中的每个音符是多么仓促和短暂。
(节选自《与虫共眠》)
(二)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
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
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淌而下。
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
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
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
(B)。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
一小片。
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
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
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节选自《对一朵花微笑》)
(三)
有时想想,在黄沙梁做一头驴,也是不错的。
只要不年纪轻轻就被人宰掉,拉拉车,吃吃草,亢奋时叫两声,平常的时候就沉默,心怀驴胎,想想眼前嘴前的事儿。
只要不懒,一辈子也挨不了几鞭。
况且现在机器多了,驴活得比人悠闲,整日在村里村外溜达,调情撒欢。
不过,闲得没事对一头驴来说是最最危险的事。
好在做了驴就不想这些了,活一日乐一日,这句人话,用在驴身上才再合适不过。
做一条小虫呢,在黄沙梁的春花秋草间,无忧无虑把自己短暂快乐的一生蹦跶完。
(C)。
许多年头都是一样的,麦子青了黄,黄了青,变化的仅仅是人的心境。
做一条狗呢?
或者做一棵树,长在村前村后都没关系,只要不开花,不是长得很直,便不会挨斧头。
一年一年地活着。
叶落归根,一层又一层,最后埋在自己一生的落叶里,死和活都是一番境界。
如此看来,在黄沙梁做一个人,倒是件极普通平凡的事。
大不必因为你是人就趾高气扬,是狗就垂头丧气。
在黄沙梁,每个人都是名人,每个人都默默无闻。
每个牲口也一样,就这么小小的一个村庄,谁还能不认识谁呢。
谁和谁多少不发生点关系,人也罢牲口也罢。
(节选自《人畜共居的村庄》)
(注)刘亮程,新疆人,1962年出生在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
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不慌不忙中努力接近一种自然生存。
1.(散文·读法)根据选文,将下面三个句子填入相应位置,并归纳散文阅读的一种方法。
2.(散文·内容)根据选文概括描述对象生命状态的共性,并归纳刘亮程“乡土散文”的选材特点。
3.(散文·语言)结合语境,品读下面句子,选择一个句子分析表达效果,并归纳刘亮程“乡土散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4.(散文·意义)第二届“冯牧文学奖”评委会在给刘亮程的获奖评语中说:他单纯而丰饶的生命体验来自村庄和田野,在日常生活的诗意感悟中通向“人的本来”。
结合三则选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2.记叙文阅读
一袋盐
张丽钧
①1998年,一个做小生意的亲戚送来一袋盐——25公斤的一蛇皮袋子盐呀!他将那一袋子盐扛上楼,“嘭”地卸在他脚边。
听到我对着那巨大的一袋盐惊叫,他歉疚地搔着头,眼睛望着别处,闷闷地说:“嫂子慢慢吃吧。
”
②亲戚走后,我跟我家老徐说:“我的天!他这是想让咱们吃一个世纪吗?”
③每次我用盐罐去㧟盐,都要对着那巨大的一袋盐惊叹半天。
我跟自己说:“到哪辈子才能将这海量的盐吃完呀?”㧟了一次又一次,可那一大袋盐,似乎半点都不见少。
我跟办公室的同事们说:“谁要盐?有人送了我家老大
老大一蛇皮袋子盐呢!”大家笑起来,说:“要是别的就帮你吃点,盐嘛,你自己慢慢吃去吧!”
④慢慢地,那一大袋子惹得我惊叹不已的盐,竟淡出了我的视线。
早就习惯了逛超市不买盐,拿藐视的目光瞥着货架上那可怜的一小袋一小袋盐,对它们说:哼!我家的那袋盐,堪做尔等祖宗;早就习惯了大手大脚地用盐腌咸菜、腌鸡蛋、腌一切能腌的东西,大把抓盐的时候,心里说:守着偌大一座盐山,不肆意挥霍,何其羞愧!
⑤时间挺进了21世纪,我们家的盐还有多半袋。
我跟老徐说:“我为这一袋盐骄傲!因为它是我们家跨世纪的盐!”
⑥大约到了2003年,有一天,我照例举着空盐罐去㧟盐,突然发现那一座盐山竟快被我们吃空了!我急煎煎地把老徐喊过来,拎着那仅剩了一点点盐的空袋子跟他说:“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才五六年的工夫呀,咱们居然吃进去了4斤盐!”老徐幽幽地说:“咱们没吃,时间吃了。
”
⑦扔掉那个空蛇皮袋子的时候,感慨淹没了我。
我问自己:还有什么东西,是时间嚼不动、咽不下的呢?
⑧来自那一袋盐的感悟,足以投射我的后半生——我在初见那饱满的一袋盐时,惊叹了又惊叹;我在舍离那个注满空气的盐袋时,感慨了又感慨。
但是,我很难回忆起漫长地享用着那袋盐的日子里的点滴心绪。
与初始的拥有与懊丧的挥别相比,那中间的漫漫时日仿佛是专门供人忽略的。
这事体,具有多么强烈的象征意义!当一个链条(譬如婚姻的链条、事业的链条、生命的链条……)足够长,长到令我们难以看到它的起点与终点,我们茫然面对着那中间环节,除了麻木、淡漠,几乎无事可做。
一种稳切安全的占有,偷走了我们所有的忧患与惊奇,我们大把大把地挥霍着那超量的拥有,根本看不到时间对它的蚕食。
⑨想起了巴尔扎克的《驴皮记》。
主人公瓦朗坦得到了一张神奇的驴皮,它可以帮助主人实现任何愿望,然而,每实现一个愿望,驴皮就会缩小一些,主人的寿命也会随之减缩一些……其实,驴皮的损耗与生命的损耗都属于不可违逆的事件。
时间,最是贪吃,万事万物,悉数填入了它无厌的腹中。
⑩——你挥霍的手,何时方能被理性的目光蛰痛?
——你麻木的心,何时方能被那初始的惊叹与舍离的感慨赐予智慧
..,因而变得柔软、温煦、顾惜?
1.文章的标题有何作用?
2.文中写“我很难回忆起漫长地享用着那袋盐的日子里的点滴心绪”,试帮作者找寻点滴心绪。
惊叹→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下列语句。
我在初见那饱满的一袋盐时,惊叹了又惊叹;我在舍离那个注满空气的盐袋时,感慨了又感慨。
4.“我们大把大把地挥霍着那超量的拥有,根本看不到时间对它的蚕食
..”,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蚕食”的理解。
5.文章最后两段有何作用?请对最后一段中的“智慧”做详细解读。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记忆合金
①(甲)60年代初,美国海军的一个研究小组从仓库领来一些镍钛合金丝做实验,他们发现这些合金丝弯弯曲曲,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就把这些合金丝一根根拉直。
在试验过程中,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他们发现,当温度升到一
定的数值时,这些已经拉直的镍钛合金丝突然又恢复到原来的弯曲状态,他们是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又反复做了多次试验,结果证实了这些细丝确实具有“记忆”。
②美国海军研究所的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兴趣,大量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发现很多合金也都具有这种奇特的本领。
人们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需要改变这些合金的形状,到了某一特定的温度,它们就自动恢复到自己原来的形状,而且这“改变——恢复”可以多次重复进行,不管怎么改变,它们总是能记忆自己当时的形状,到了这一温度,就丝毫不差地原形再现。
人们把这种现象叫作形状记忆效应,把具有这种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叫作形状记忆合金,简称记忆合金。
③为什么这些合金能具有这种形状记忆效应?它们是怎样记住自己的原形?用一般金属键理论、自由电子理论是难以解释合金的这种记忆效应的。
记忆合金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能回复到原形,为核外电子的运动——随温度变化的运动,提供了绝佳的例证。
④正是由于合金的形成是在高温条件下液态金属的互熔,由于液态金属的结构元排异,导致了这种元素的结构元与另一种金属的结构元相互均布,凝固后,其微观结构是不同种类的结构元成比例的有序排列,电磁力是构成合金物体的主要内聚力。
⑤电磁力主要是由价电子的运转所形成,而电子的运转速率是随温度条件而变化的,所以,物体内的电磁力(大小、方向、作用点)也是随温度条件而变化。
由此导致了金属物体的内力随温度条件而变化,只是这些变化在小温差范围内不明显,只有在较大温度变化(几百摄氏度)时才有表现。
⑥一般金属在受力后,能产生塑性变形,如一根铁丝被折弯,在折弯部位,电磁力受外力干扰,导致产生电磁力的价电子运转平面作出微量调整,一次塑性变形就完成了。
⑦记忆合金由于是不同种类的结构元相互掺和均布,尽管结构元的个子、电磁力的大小不同,但各自都加快了自身的价电子运转,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相邻相安。
在受到外力后,电磁力受到外力的干扰,价电子的运转平面作出微量角度调整,物体产生塑性变形,在此塑性变形中,部分调整后的价电子的运转是不舒展的。
当温度条件变化时价电子的速率随之变化,当温度回复到相安舒展的温度条件时,不舒展的电子的运转立即回复到当时的速率,电磁力随之发生变化,使相邻结构元的运转也都作出相应的调整,全部回复到原来的舒展状态,于是整个物体也都回复到了原来的状态。
这就是记忆合金的记忆过程。
⑧(乙)例如把一根直铁丝弯成90°直角,一松开,它就要回复一点,形成大于90°的角度。
把一根弯铁丝调直,必须把它折到超过180°后再松开,这样它就能正好回复到直线状态,这就是中国成语中所讲的矫枉过正。
还有记忆力更好的合金就是弹簧,(这里所说的是钢制弹簧,钢是铁碳合金)弹簧牢牢地记住了自己的形状,外力一撤除,马上回复到自己的原来的样子,只是弹簧的记忆温度很宽,不像记忆合金这样有一个特定的转变温度,从而有了一些特别的功用。
⑨(丙)记忆合金可以制作多种温控器件,可以制作温控电路、温控阀门,温控的管道连接。
人们已经利用记忆合金制作了自动的消防龙头——失火温度升高,记忆合金变形,使阀门开启,喷水救火。
制作了机械零件的连接、管
道的连接,飞机的空中加油的接口处就是利用了记忆合金——两机油管套接后,利用电加热改变温度,接口处记忆合金变形,使接口紧密滴水(油)不漏。
制作了宇宙空间站的面积几百平米的自展天线——先在地面上制成大面积的抛物线形或平面天线,折叠成一团,用飞船带到太空,温度转变,自展成原来的大面积和形状。
⑩记忆合金目前已发展到几十种,在航空、军事、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有着用途,而且发展趋势十分可观,它将大展宏图、造福于人类。
1.选文第①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选文第②段和第⑨段分别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
3.“记忆合金”是怎样进行“记忆”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下列A、B、C三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请按照原文的内容和说明逻辑加以判断,选出各自对应原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语句。
A.金属具有记忆,是一个偶然的发现。
B.其实,金属的记忆早就被发现。
C.记忆合金在特定温度下的形变功能已经被人们广泛利用。
_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__
三、语言表述
1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感谢对手,因为他是提高我们素质的磨刀石。
②只有对手,才会不断地地给你压力,逼迫你努力投入到斗争之中,并想办法成为胜利者。
③在同对手的对抗中,你才能真正地磨炼。
④所以说,对手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⑤____把对手看作我们前进的绊脚石,____把对手看作使我们更加锋利的“磨刀石”。
写出第句中“是”的宾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第句的横线上补充一组恰当的关联词,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两人想体验登上泰山之巅的感觉,于是相约一起去爬泰山。
第二天清晨,二人便来到泰山脚下,开始一天的旅程。
走到半山腰时,其中一人由于体力不支便停了下来了,他对他的伙伴说:“你往上爬吧,我就在这等你。
”夕阳落山时,伙伴下来了说道:“真遗憾,你没爬到山顶,你不知道站在泰山山顶是多么美妙。
”半路停下来的人说:“真遗憾!你没在山腰逗留,你不知道泰山的景色多么迷人。
”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