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精品 精品学案: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体会其在初中基础上的深化,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2.能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速度和速率。

5.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

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
程中,初步体会取极限的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区别
【学习难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矢量性
【学习流程】
【自主先学】
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轴建立直线坐标系,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就可以通过坐标的(Δx=x2–x1)来表示,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
【组内研学】
2.速度:
(1)定义:质点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这种定义的方法称为)
(2)定义式:v=
(3)单位:、、等
(4)矢量性:速度的大小用公式计算,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即是物体的
(5)物理意义:表示质点运动和的物理量
例1.一个小球以5m/s的速度撞击墙壁,结果以5m/s的速度反方向弹回,这个运动过程中,对于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撞击前后小球的速度大小都是5m/s,因为速度是标量,所以小球的速度没有改变B.撞击前后小球的速度大小都是5m/s,因为速度是矢量,所以小球的速度发生改变C.撞击前后小球的速度大小都是5m/s,因为速度是矢量,所以小球的速度没有改变D.撞击前后小球的速度大小都是5m/s,因为速度是标量,所以小球的速度发生改变
3.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叫做这段时间(位移)内的平均速度.(2)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只能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3)理解: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跟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 或
不同 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哪段 或哪段 的平均速度.
例2:一辆汽车沿一条平直公路沿同一方向行驶,已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
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 )
A .v 1+v 22
B .v 1v 2
C .2v 1v 2v 1+v 2
D .v 1v 2v 1+v 2
4.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质点在某一 或某一 的速度则叫做瞬时速度
(2)理解
①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质点某一位置时的 相同
②平均速度跟时间或位移对应,瞬时速度与 或 对应
③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
④匀速直线运动是 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例3.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白
底、红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 ;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
还有100 km .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A .80 km/h 是平均速度,l00km 是位移
B .80 km/h 是平均速度,l00 km 是路程
C .80 km/h 是瞬时速度, l00 km 是位移
D .80 km/h 是瞬时速度,l00 km 是路程
例4:下列所说的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的是( )
A .百米赛跑运动员以9.5m/s 冲过终点线
B .高铁设计时速为250km/h
C .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m/s
D .台风以360m/s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

5.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 叫做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只表示物体运动的 ,
不表示物体运动的 ,它是 量.
6.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7.位移-时间图象(x-t 图:)以 为横轴、以 为纵轴,作出 练一练:以8m/s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人为例,先列表,再作出x-t 图
8.说明: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线是
(2)根据图象可以知道
(3)x-t 图线的 表示速度的大小
(4)x-t 图线表示 ,绝不是运动轨迹。

【反馈评学】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C.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的物理量
2.以下关于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步行的速度为1m/s是瞬时速度B.雨点落地时的速度为平均速度C.炮弹在炮膛中的速度是平均速度D.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3.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变的
C.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4.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矢量,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B.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汽车以速度v1经过某路标,子弹以速度v2从枪筒射出,两速度均为平均速度
D.平均速度就是平均速率
5.某列火车在一段长为20km的平直路段上行驶,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00km/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列火车通过这一段的前半程的时间一定是6min ( )
B.这列火车通过这一段路程的时间是12min
C.这列火车如果行驶100km,一定用时1h
D.这列火车在前一半时间通过的位移也却好是一半
6.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出枪口速度是800m/s B.汽车从甲站到行驶到乙站过程中的速度是72km/h
C.汽车速度计上指示着速度60km/h D.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m/s
7.一辆汽车做单向直线运动,先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一半的位移.然后又以30m/s 的速度到达终点.则汽车在全程中的速度为()
A.25 m/s B.24m/s
C.28m/s D.22 m/s
8.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 .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9.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s /t 可知( )
A .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 .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与时间和位移无关
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位移而变化
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决定于运动的位移
10.质点沿x 轴正方向运动,在t =2s 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x 1=-4m ,t =6s 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x 2=6m ,则在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置变化Δx = m ,平均速度v = m/s .
1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位移图象如图所示,则: 5s 末的瞬时速度为 m/s , 20s 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第二个10S 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

12.一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
(1)若前t /3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后2t /3时间的平均速度为9m/s ,求这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

(2)若质点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3m/s ,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m/s ,求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4.9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四)——连接体及临界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处理不同连接体问的处理技巧。

2.理解临界问题中的临界条件并能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
【学习重点】连接体及临界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习难点】连接体及临界问题的分析解决
【学习流程】
一、 加速度相同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加速度相同连接体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1)先整体后隔离:先整体分析物体所受外力和运动的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隔离某个物体求出所受的力。

(2)先隔离后整体:先隔离某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整体分析,求出物体所受外力或运动情况。

例1:两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对物体A 施加水平推力F ,则物体A 对物体B 的作用力为多大?
拓展1:地面粗糙呢?
拓展2:两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紧靠着并置于倾角为α、动
摩擦因数为μ的斜面上。

现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于A 上,使
它们一起向上加速运动,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交流促学】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C 接,A 平放在滑块上,与滑块间动摩擦因数为μ和轮质量不计,轮轴不受摩擦力作用,水平推力F 静止,F 至少应为多大?
【组内研学】
二、 加速度不同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
m 1的滑块A 放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桌面上,细绳跨过滑轮后将质量为m 2的B 物体竖直悬挂,设绳和轮质量不计,轮轴不受摩擦力作用,已知A 在B 的拉力作用下向左加速滑动,重力加速度为g ,求A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绳中张力大
小。

例4:如图所示。

质量为M 的木板放在倾角为光滑斜面上,木板上站着
一个质量为m 的人。

问:
(1)为了保持木板与斜面相对静止,人运动所需的加速度如何?
(2)为了保持人与斜面相对静止,木板运动所需的加速度如何?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物体临界问题时常涉及的临界条件有
(1) 接触面恰要滑动时,接触面间的摩擦力_______________。

(2) 物体间恰要分离时,接触面间的弹力________________。

(3) 绳子恰要松弛或断裂时,绳中的弹力__________或__________。

例5:如图所示,木块A 质量为1kg ,木块B 的质量为2kg ,叠放在水平地面
上,A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 N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1,今用水平
力F 作用于B ,则保持AB 相对静止的条件是F 不超过(g = 10 m/s 2)( )
A .3 N
B .4 N
C .5 N
D .6 N
例6:如图,把长方体切成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部分,切面与底
面的夹角为α,长方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设切面也光滑,则至
少用多大的水平推力推动m ,m 才相对M 滑动?
【交流促学】 例7大小为g 2
【反馈评学】
1.如图所示,用力仍让它们一起运动,A .Ta 增大C .Tb 增大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 、mB 的A 、B 两物块用轻线连接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
上,用始终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 拉A ,使它们沿斜面匀加速上升,A 、B 与斜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为了增大轻线上的张力,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增大
B 物体的质量 B .减小B 物体的质量
C .增大倾角θ
D .增大动摩擦因数μ
3.如图所示中的A 、B 、C 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沿水平方向用恒力F 拉物体B ,使三个物体一起以速度v 匀速运动,现撤去力F ,若三个物体仍能一起继续向前运动,则此时物体
A 、
B 间的摩擦力f 1,物体B 、
C 间的摩擦力f 2的大小分别为( )
A .f 1=0 f 2=0
B .31F f =
F f 322= C .F f 321= 32F f = D .01=f F f 3
22= 4.如图所示,bc 是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 中心穿过横杆,M 通过
细线悬吊着小物体m ,小车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过程中,M 始终未相对杆bc
移动,M 、m 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则M 受到横杆
的摩擦力为( )
A
.大小为(m +M)gtan α,方向水平向右 B .大小为Mgtan α,方向水平向右
C .大小为(m +M)gtan α,方向水平向左
D .大小为Mgtan α,方向水平向左
5.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
球a 和 b 。

a 球质量为m ,静置于地面;b 球质量为3m ,用手托往,此时轻绳
刚好拉紧。

从静止开始释放b 后,a 、b 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 )
A. 加速度大小为0.5g
B. 加速度大小为g
C. 绳中张力大小为1.5mg
D. 绳中张力大小为2mg
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框
架上,下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
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 g
B . g m m M -
C . 0
D . g m
m M + 7.物体A 和物体B 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如图所示。

已知m A =4 kg, m B =10 kg, 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m =20 N 。

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在A 上,则( )
A.当F=20 N 时,A 对B 的摩擦力大小是20N
B.当F<20 N 时,A, B 都静止
C.只要F>20 N, A, B 间就发生相对运动
D.只要F>28 N, A 、B 间就发生相对运动
8.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 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M ,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若木块不滑动,力F 的最大值是( )
A .()2f M m M +
B .()2f M m m
+ C .()2f M m M +-(m+M )g D .()2f M m m
+ +(m+M )g 9.用力F 提拉用细绳连在一起的A 、B 两物体,以5 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竖直上升,如图所示,已知A 、B 的质量分别为1 kg 和2 kg ,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35 N ,(g =10 m/s 2)求:
(1)力F 的大小是多少?
(2)为使绳不被拉断,加速上升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少?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4.0kg 的一只长方体形铁箱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铁箱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0。

这时铁箱内一个质量为m=1.0kg 的木块恰好能沿箱的后壁向下匀速下滑,木块与铁箱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50。


水平拉力F 的大小。

11.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为了探求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

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

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 ,吊椅的质量为
15kg ,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m/s 2。

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
加速度2/1s m a
=上升时,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12.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的A 、B 两个木块,质量分别为:m 1=0.5kg 和m 2=0.2kg ,已知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求:
(1)若桌面光滑,沿水平方向作用于A 的拉力F 1至少多大,才能使A 、B 分离?
(2)若桌面而不光滑,B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要使A 、B 分离,沿水平方向作
用于A 的拉力F 2至少要多大?(取g=10m/s 2)
13推力A F 作用于A 上,拉力B F 作用于N t F A )29(-=,N t F B )22(+=位移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