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欣赏赞美、尊重――主题班会设计-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欣赏赞美、尊重――主题班会设

班里鸦雀无声。

尤其是刚才说“废话”的学生瞪着一双惊恐的眼睛。

强者与弱者明显地显现出来:老师在受到不恭敬之后,向全班展示了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而学生只有惊恐。

我们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教师讲的每句话都是必要的吗?“同学们有男生女生”,这种简单的性别分类学生不言而喻,而学生急于知道老师要阐述的实质问题。

这种教学上的迅速反馈不正说明学生不但会听课,且有很强的判断力吗?这所谓的“废话”后面,不正展示了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吗?遗憾的是学生没有解释的权利。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告诫师范生:“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变成小孩子就是要尊重小孩子。

尊重首先要接纳。

接纳他们作为生命个体的全部,包括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如果只接纳他的优点而排斥他的缺点,教师将无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习惯。

尊重学生意味着师生关系平等,教师要理解孩子不同于大人的情感,同时又相信他们那不亚于大人的创造能力。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平等还反映在教师对待学生干部方面。

下面是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李��老师的教育案例:
我走进9班上课,发现坐在第一个的赵阳正肆无忌惮地抄班长王昆的作业。

我很生气,没有批评赵阳而批评王昆:“你是怎么当班长的?”没想到她顶撞我:“他说借我的看看,我不知道他抄。

”我当然不能示弱:“他为什么借,你难道不明白?”“不明白。

”生气之余,我更惊讶:一向和我关系很好,又很听话的她,竟然会给我下不来台,并且蛮不讲理!我不想让王昆当众挨批评,女孩子心重,我也不想让自己下不了台,因为我没错。

于是我将两个本拿走,让赵阳下课找我。

我并没有叫王昆,我生气她是干部还当众顶我。

下课,赵阳来找我,拿走了本。

而王昆没来要本。

过了两天的一个中午,王昆走进办公室,说没有本不能做作业,一副不好意思、讨好、并准备挨骂的表情。

看她这样,我没有冲她发火:“知道了没有,以后还这样吗?”她惊喜地使劲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又过了几天,我一进班,地上有纸,我很自然地说:“王昆,你是班长,怎么不管管……”她红着脸深深低下了头,弯下腰去捡纸。

望着她瘦小的身躯,弯下的背影,我突然有一种不忍心的感觉。

班长,是应该严格要求;但是因为是班长,她已经受了许多的委屈,连别人随便扔在地上有纸,她也要负责任。

我们对班长的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她怎么能承担班里的一切过错呢?这副担子是不是太重了??
干部帮助老师进行管理是必要的。

但是,教师不能把责任全都压到干部身上,更不能以老师的地位来苛求干部。

因为,他们还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

我们庆幸,李老师及时地认识到这一点,没有为了老师的面子而伤害一颗委屈的心。

学生虽然在生理上还是不成熟的人,但在人格上自从他呱呱坠地时,就已经是完整的人了。

忽视了对学生的应有尊重。

学生对教师或者敬而不亲,或者敬而远之。

教师的“家长制”作风,会完全把学生置于被动、消极的状态。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对传统意识的一次强烈冲击。

在几千年的文化背景下,在中国的文化概念中,“尊敬”只能是晚辈对长辈而言,而“爱护”则是长辈对晚辈的专利。

如果说,长辈“尊敬”晚辈,晚辈“爱护”长辈,那一定要被人认为是文化“短路”或者神经错乱。

“尊敬”师长是晚辈的义务,“爱护”学生是长辈的责任,也是权利。

这样一来,在“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有权利有义务;但学生只承担义务,不讲权利。

因此,“尊师爱生”忽略了学生的权利。

我们对一些忽视学生权利的做法已经视为正常自然,而且这种观念早已深深积淀于意识深处,以至于习惯成自然,见怪不怪了。

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显示教育的人情味和人性化色彩,有利于促进民主、平等的习惯意识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