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0版高三文综历史3月高考模拟考试试卷(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2020版高三文综历史3月高考模拟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在我国古代,铁犁和牛耕的开始使用是在()
A . 商周时期
B . 春秋战国
C . 隋唐
D . 明清
2. (2分)图中素纱禅衣反映了哪个朝代的纺织成就()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唐朝
D . 宋朝
3. (2分) (2019高一下·鄄城月考) 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 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B . 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
C . 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D . 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
4. (2分)(2019·潮阳模拟) 清初将长城以内的汉地划分为十八行省基本沿用明朝旧制,在东北、外蒙古和新疆则设置了五个将军辖区由中央委派重臣兼管军政民政,在西藏青海则设置办事大臣监管当地事务,在蒙古采取其民族的盟旗制度并定期会盟,西南则广设土司,这些做法()
A . 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B . 表明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C . 大大加强了当时中央集权
D .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5. (2分) (2016高一上·河北月考) 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下列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有发展了资本主义
B . 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管理
C . 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D .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国家独立自主权
6. (2分) (2017高一下·盐城月考) 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
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 .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 . 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 .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7. (2分)(2019·绍兴模拟)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又被中国共产党人称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在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具体主张中,最接近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思想是()
A . 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 . 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
C . 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D . 嘱咐“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8. (2分) (2017高三下·西宁模拟) 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
陈云的这一认识()
A . 突破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B . 肯定了过渡时期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C . 促进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D . 彻底打破了苏联经济模式对我国束缚
9. (2分) (2017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
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A . 法律至上原则
B . 人文主义精神
C . 自由公正意识
D . 天赋人权思想
10. (2分)牛顿是第一个充分使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人,这里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指()
A . 长期观察
B . 数学计算
C . 逻辑推理
D . 反复实验
11. (2分) (2019高一下·汕头期末) 美国《商业周刊》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做过专项调查,证实“有不少人不再喜欢美国了,有的已经离开美国,有的正设法离开”。
在整个三十年代美国向外移民的人数远超流入美国的移民数量。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内战导致严重社会动荡
B . 经济衰退人们信心动摇
C . 政府限制外来移民迁入
D . 世界市场已经正式形成
12. (2分) (2019高二下·温州期中) 二战后,爱因斯坦在给日本某杂志的声明中指出:如果这些实验证明是成功了,那该是威胁人类的危险,可我当时却感到非采取这一步骤不可。
去反对制造某些特殊的武器,是无济于事的,唯一解决的办法是消除战争。
我们必须下决心抵制一切违反这个目标的活动。
甘地已经指出了该走的道路一一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这段材料主要强调了()
A . 原子弹对人类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B . 爱因斯坦为了和平参与原子弹研制
C . 高度赞扬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道路
D . 和平意识比反对武器更重要的理念
二、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50分)
13. (15分)(2017·开封模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辛亥革命时张之洞即被“妖魔化”了,翻开1903年至1905年期间革命党人在日本办的刊物上,张之洞是一概的汉奸、封建卫道士形象。
张之洞与康梁维新派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的过程……变法方式的缓行和激进之分最终使二者分道扬镳。
张之洞的《劝学篇》集中体现了他这个时期的政治观点: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过去我们通常认为这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也就是说,这一取向的重心是在“中学为体”。
但如果细心考虑当时的变革需要和张之洞的思想背景,就会明白这一理念的提出其实是在强调“变革”的一面,而非固守的一面。
人们往往只看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却不愿意去看紧跟在它后面的“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一句,如是,不是对《劝学篇》的内容进行断章取义的解释,可以看到张之洞对西方的感知程度还是相当深刻的。
——摘编自李刚《张之洞:手握经卷的坚定改革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革命党人眼中张之洞是“汉奸、封建卫道士的形象”的原因。
(2)概括材料对张之洞及其“中体西用”思想的看法。
14. (10分) (2018高三下·武邑开学考)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政策“调整(或退却)”的现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
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
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国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脫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和美国经济政策“退却”的原因及相应措施的本质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意义,并从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教(或退却)”中,谈谈你的认识。
15. (10分) (2017高三上·成都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经济利益是驱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爆发之根本所在;两次世界大战皆源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
二战前,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虽有发展,但受政治因素影响并不紧密。
各资本主义强国在经济上主要与自己的殖民地、附属国和“势力范围”联系密切,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则少有往来,所以各资本主义强国在发生利益冲突时无所顾忌,导致它们走向世界大战深渊。
二战的结束,也标志着核时代的到来。
核时代的战争具有更大的危险性,科学家是十分清楚的。
因而,战后出现了以科学家为首的反核、反战运动。
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20世纪80年代至今,联合国在制止武装冲突、调解危机、推动裁军、限制毁灭性武器的发展等方面,显示了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葛兆富《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性战争未起之成因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后半期没有发生世界性战争的主要因素。
16. (10分)(2017·成都模拟) 阅读策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是我国传统的对外观念,这是通向近代化大门的严重思想障碍。
总理衙门大臣奕訢等就批驳那种“以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者”是“不识时务”。
奏折说:“西洋各国,雄长海邦,各不相下者无论矣。
若夫日本,蕞尔国耳,尚知发愤为雄、独中国犯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凡百工技艺、视为鄙事,聪明之士,不肯留意于其间,此所以少专家也。
重儒学轻艺事,文武两途,舍‘章句弓马’未由进身”。
读书人穷读四书五经,与实用技术“隔膜太甚”。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破拘挛之故习,求制胜之实济”,“仿西法”,重视学习、研究技艺,激励掌握技艺的人才。
京师同文馆聘请英、法、俄、德四国教师,分馆教授英语、法语、俄语、德语。
后来增设的算学馆、格致馆,教授的西学课程有各国地图、史略、机器、万国公法、富国策等。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创办初期,曾国藩聘请英国伟烈亚力、傅兰雅、玛高温三人专译“有俾制造书”,译出汽机发轫、汽机问答、运规约指、泰西采煤图说等。
以后,该局陆续访购西书数十种,厚聘“西士”,选派局员,相与口述笔译。
其中,有算学、化学、汽机、火药、炮法、行船、防海、练军、采煤、开矿等。
至光绪元年(1875年),计译出40余种,刊印24种。
──摘编自《论清代洋务官员的思想近代化》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意义和相关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思想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17. (5分) (2018高二下·济宁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50年代起,英国政府加大了工厂立法的力度。
针对纺织行业的现状,1847年《十小时工作制法》规定,妇女、青年工人和童工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十小时。
1850年议会通过了《工厂法》,它再次确认了十小时工作制原则。
进一步规定了工厂的开工时间和工人的用餐时间,从而切实保障了工人的权益。
1853年议会再次通过新的《工厂法》,这部工厂法规定,“正常工作日”的相关规定同样适用于童工。
1867年议会又通过工厂法修正案,将此前工厂法的适用范围扩大至所有雇佣人数超过50人的工厂。
——摘编自高德步《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化》
材料二:1929 年,美国经济爆发大危机,随之迎来大萧条,由于失业和贫困的刺激,工潮此起彼伏,俄亥俄、加利福尼亚和威斯康星等州都爆发了流血罢工;从缅因到亚拉巴马,35万纺织工人发动起事,影响遍及全国。
1935年,《国家劳动关系法》在罗斯福新政中出台。
该法保障劳动者享有组织和加入工会的权利。
雇主不得采取干预工会的措施,雇主有义务就工资、工时及其他雇佣事宜,在诚实信用的基础上,与工会展开集体谈判。
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内,集体谈判成为劳资关系的主流模式,集体劳动关系法甚至成为“劳动法”的同义语。
——摘编自阎天《美国集体劳动关系法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厂立法的特点并分析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英国工厂立法相比,美国《国家劳动关系法》的特点,并分析该法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50分)
13-1、
13-2、
14-1、
14-2、
15-1、
15-2、
16-1、
16-2、
17-1、
17-2、。